第190章
  甚至嬴子瑜最后还非常义愤填膺的说道,“我原本以为在大父你的眼皮子底下就不会出现这种阳奉阴违的事情,结果居然还有,这不就是不把大父你放在眼里吗!”
  嬴政听完之后也是一样的想法,还好身后治粟内史及时解释道,“君上容禀,不是这里官员小吏贪污,而是这边才是正常的供给标准。
  咸阳城内的役夫的午食之所以会好一些是因为咸阳城内一些豪富自发捐赠的,具体捐赠多少臣都记录在册,以待君上后续查看。
  君上明鉴,臣等万不敢贪污克扣,寒了君上和百姓的心啊。”
  有了治粟内史的解释,嬴政才放下治罪的打算。
  只是因为这次的乌龙,嬴子瑜倒是想起一个之前忽略的点。
  “大父,如治粟内史所言,在咸阳城内,您目光所及之处,这些官员碍于您的威严不敢贪污,所以朝廷拨下多少粮食,这些粮食都能用到百姓身上。
  但是您总有力有不逮的地方,那些远离咸阳城的地方,那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那些您的威严威慑不到的地方怎么办?
  那些地方才是最容易出现随意克扣贪污的事情啊!”
  嬴政微笑着看着嬴子瑜提出自己的担心,但是这件事情早在嬴子瑜想到之前,嬴政早就和群臣商讨过了。
  以往这些供给,比如赈灾所用的,大部分都是朝廷拨款和地方自筹相结合组成的。
  甚至为了方便,当地收上来赋税之后,会留存一大部分进入当地粮仓,用于救急,交给中央的只够中央甚至是皇室用度。
  这也就意味着很多时候,王朝末年起义非常容易,至少抢了一郡粮仓就能解燃眉之急。
  但这次不一样。
  “这次,甚至是往后,所有用于徭役、赈灾的粮食都由中央统一调度,从中央直接拨出。”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杜绝官员层层剥削的可能性。
  这个方案是大秦官员想了很久,商议了很久才达成一致的。
  虽然从中央直接拨款很麻烦,会有损耗,但是这些损耗比起贪污来说是嬴政能接受的。
  更不要说以后全国主干道的水泥路铺设完成后,走水泥路消耗会大幅减少。
  “可是,即便是中央拨款也有很大的可能被当地郡守私吞啊。”
  不是嬴子瑜非要做杠精,而是她在前世听过的古代贪官污吏的故事有很多。
  中央拨款说直白一点不也就是一方监督,纯看当地郡守的良心和人品了。
  嬴政很高兴自家小孙女能想到这点,于是给解释道,“除了中央拨款外,大秦在地方上还有御史呢。”
  御史的职责就是监察朝廷官吏,也包括监察地方郡守是否贪污受贿的。
  只是话又说回来了,御史和郡守都是在同一官员体系中的,两者之间的监督本质上依旧是体制内监督,还是单一监督。
  不能说没用,但是很容易形成联盟,监督制度容易被瓦解。
  想到这里,嬴政觉得这个问题有空还需要找百官商讨一番。
  倒是嬴子瑜对百官商讨能找到一个好办法抱有怀疑态度。
  在嬴政和嬴子瑜各有心事的时候,路边一个端着碗的,好像观察了他们很久的中年人突然起身朝他们的方向走了过来。
  一遍过来还一边大声说着,“贵人似乎遇到了烦心事?”
  也许是因为服徭役的原因,这人身上十分邋遢,脸上手上满是灰尘不说,最重要的是整张脸就一双眼睛能看。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的,唯一能看的就是身上的衣服比较完整。
  只是即便衣服干干净净,他也是不速之客,他要想凑到嬴政面前,真当嬴政身边的护卫是吃干饭的?
  所以这个邋遢的中年男人刚走了几步路就被护卫拦住了,护卫动作不会轻柔,这就导致男人手里的碗掉在了地上,午饭泼了一地。
  中年男人顾不得心疼午饭,着急道,“贵人别这样,刀剑无眼,小心误伤了好人啊!”
  嬴政被中年男人的动静吸引了过去,说实话,邋里邋遢的,非常不符合嬴政的审美,但是嬴政有一个直觉,这人他不能错过。
  于是他朝护卫使了个手势,护卫立马意会,将人押送到了嬴政面前。
  嬴政上下打量了一下面前这人,身形不高(和嬴政相比),穿着邋遢,面容黝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
  问道,“你是何人,来这里做什么?”
  中年人见嬴政在打量自己,为了给他留下好印象,下意识理了理自己的头发,略带谄媚的回答道,“我这是看贵人有了烦心事特意来献策的。”
  邋遢的中年男人力求在嬴政面前留下个好印象,但是他不知道,他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发型,而是脏。
  中年人这话说的很大声,嬴政听清楚了,嬴子瑜也升起了好奇。
  只是嬴子瑜看不出来这个邋里邋遢的,和自己大父差不多大的人是谁,脑子里也没想到对应的人,于是在嬴政之前问道,“你说你来献策,你是知道我大父有什么烦心事?”
  邋遢的中年男人信心十足道,“当然!”
  自从嬴政来到这里,他立马就注意到了这个与其他人格格不入的贵族老爷,甚至第一眼就知道这不是普通人。
  这排场,这通身气派,大丈夫当如是啊。
  中年男人是个有大志向的,他就是少数想通过服徭役碰运气遇上贵人,平步青云的那一类人。
  他自信,只要有贵人注意到他,凭借他的口才一定能得贵人相助。
  而这次,他知道这是他的一次机会,甚至心底有个声音告诉他,这是他最好的机会。
  所以一路上他都有意无意的跟着,用心留意嬴政说的话,越听到后面他越觉得自己的决定正确,这位可能就是章台宫那位了。
  更不能马虎。
  嬴子瑜听到中年男人自信的回答,挑了挑眉,做足了贵族派头,“哦。看来你很有自信啊。”
  听到嬴子瑜的话,中年人立刻把准备好的说辞拿了出来,“不怕小贵人笑话,某天生耳力好,所以刚刚听到了贵人的担忧。”
  “你偷听我和大父的话!”嬴子瑜怒目圆瞪。
  中年男人赔笑道,“耳力好,耳力好,不是偷听。”
  嬴政拦住嬴子瑜,示意中年男人继续。
  中年男人定了定心神,继续道,“贵人所愁不过是担心官官相护导致钱粮被贪污而已,这虽然是个难题,但也不是无解。”
  嬴政不喜欢别人说一句话藏十句话的样子,也不喜欢陌生人拿乔,更别说眼前这个仿佛乞丐一样的人,感性上他甚至不认为这个人能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
  “我不喜欢别人吞吞吐吐,你如果继续这样,那就请回吧。”
  嬴政好心解释。
  中年男人听到嬴政这话,也不藏着掖着了,“贵人赎罪,某想说的是,既然御史检查贵人不放心,何不采用地方百姓自行监督的方法呢。
  朝廷钱粮有多少,用在哪里只有当地百姓最关心。
  如果在每个郡县设立一个由百姓组成的监察队或者民间御史之类的官职,监管官员的所作所为,岂不是解决了官官相护的难题。”
  这个建议虽然很粗糙,很宽泛,但是嬴政一听就知道里面大有可为,精雕细琢一番未必不能用。
  只是一点,这人提议地方砍了御史,全权交由百姓来监督,等于地方豪强代替御史,这触及到了嬴政的底线,他不接受。
  但是他可以双管齐下。
  御史是中央官职,必须由中央任命,这是他集权不可退让的底线,但是在此之外,百姓作为民间机构的监察弥补了体制内监察的不足。
  嬴政脑子里想了很多,到最后看向眼前这位中年男人的目光中都没有之前的抵触了。
  “虽然你的献策很粗糙,但是你给寡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是之前寡人从未想过的。
  寡人赐你一次提要求的机会,你好好想想要寡人赏赐什么。”
  嬴政心情不错,所以赏的也很大方。
  原本中年男人在说完自己的献策之后就没听到嬴政的声音,还以为是自己的献策嬴政不满意,都准备请罪了,没想到这时候就听到嬴政自称“贵人”了。
  连忙跪下,“全天下能自称寡人的现*在也只有……君上赎罪,小人不知君上驾临,贸然献策,请君上看在小人一时冲动份上,从轻发落。”
  闻言,嬴政皱起了眉头,“你一路跟着寡人,又说是一路留意,凭着你的机智,寡人不相信你完全不知道寡人的身份,如今做这个样子就演的太过了。”
  中年男人是底层摸爬滚打过的,对别人情绪感知非常灵敏,嬴政虽然这样说但是他没有从中感受到任何的愤怒,所以中年男人也就试探的放肆了一些。
  “君上容禀,之前某也只是有点猜测而已。”
  说着走上前一步,嬉皮笑脸道,“那君上你说的赏赐可还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