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九万场雪 第15节
天色暗沉,千佛洞空无一人。
敦煌的百姓对风雪都很敏感,一看天色就知道暴风雪要来了,故而不管是坐禅的还是开窟的全都散了,各自找个地方先躲一躲行将袭来的大雪。
突然,一只白猫从崖间跃出,停在了石壁上一个洞窟外。
这猫长着银白色被毛、碧蓝色眼睛,没猜错的话,它应该是来自遥远的萨珊帝国——至少它的祖辈来自那里。
它在这千佛洞的石窟里做窝已经有段时间了。
白猫原本是有主人的,主人是城内某个大户人家的小郎君,那小郎君很喜欢它。它爱吃鱼,小郎君就时常喂它新鲜鱼肉,它吃饱了就偎在小郎君身边呼呼大睡,睡得四脚朝天翻肚皮。
可是后来……也不知为何,那么好的小郎君突然就不要它了。
它被人拎着后颈皮丢进石窟下冰冷的宕泉中,差点儿一命呜呼。
自那天起,家猫变成了野猫。
后来,它就在这崖壁上找了个还算舒适的洞窟,夜里钻进去,当成是自己的窝。
那洞窟是少见的四方形,比僧侣们坐禅的禅窟要大得多,窟内四壁皆绘千佛,最里面还供着一尊交脚弥勒造像——十有八九是敦煌城内某个世家大族出资开凿的。
但白猫才不管这洞窟是姓索、姓氾还是姓宋、姓李,它看中的是洞窟北面墙壁上凿出的一个双树龛。
双树龛凿得很大,里面摆着一尊木骨泥塑的菩萨。
菩萨垂足高坐,一脚轻点地面,一腿曲起置于膝上——就是这曲起的右腿所形成的空间,刚刚容得下这只白猫蜷缩其上。
于是它便毫不客气地将菩萨的膝弯当成了自己的卧床,舒舒服服翻个身,正对着菩萨低垂的双眸。
菩萨宝相庄严,头戴贵冠,身披璎珞,双眸虽是泥砌,但总感觉好像泥土之中亦有一片清辉。
它睡在菩萨的膝弯里,也睡在菩萨慈悲的注视下。
每次睡着后,白猫总觉得有人在跟它说话,说些它根本听不懂的东西。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注释3)
来来去去都是些听不懂的奇怪话,实在听得耳朵生茧。
最后,白猫终于忍不住在梦里回了一句:
“喵?”
第15章 得未曾有(5) 藏好自己,你不说就没……
敦煌是一个万物有灵的地方。
这里曾有无数奇妙瑰丽之事发生,有些事远远超出众生想象。
可纵使如此,人们在知晓真相后也不会有任何诧异。
因为所有古怪莫测的事,只要放在敦煌这座城中,就会让人觉得好像本应如此。
这座城,总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天阴得厉害,才申时过半,苍穹竟已变成了狰狞的黑色。
敦煌百姓对风雪极其敏感,属于侧耳一听就知道东边刮什么风、西边下什么雪的程度。
今日抬眼一瞅这黑得吓人的天,都知道夜里必然会有暴雪,遂赶紧收拾了东西回家躲着。
位于神沙山东麓的千佛洞,此刻亦是空无一人。
千佛洞的崖壁下有一条细润河流,每至春开雪融时节,必然绿水浮柔,潺影人喧。
可现下是冬天,绿水和浮影都不见踪迹,只剩一条皱巴巴的沟壑,宛如草蛇枯皮一般瘫在地上。
这条每年在秀丽和猥琐之间反复横跳的河流,当地百姓管它叫宕泉。
宕泉边长着粗壮的苇子,沿水往南,走不远就是一大片胡杨林。
林中草木葳蕤,除胡杨、红柳外,还有半人高的芨芨草和一到夏末秋初时节就挂满棕红色果实的沙枣树。
这么一看,上有免费公寓千佛洞,中有大自然的搬运工宕泉,下有胡杨林野味儿管够——这可真是个抱窝的风水宝地啊。
故而除了坐禅僧人和开窟工匠之外,千佛洞也是游荡于林间的小兽们最喜欢的地方。
此时此刻,阒寂无人的宕泉之畔、崖壁之下,几十个洞窟一起睁着黑洞洞的眼睛望着远方。
这一天,距离沙门乐僔开凿第一个佛窟已经过去了将近六十年。
突然,黑沉憋闷的天色下,崖壁石缝间猛地跃出一只白猫。
冬天到了,树林里已经找不到什么吃食,宕泉的水也几近干涸,哪怕未枯之处也覆着层层冰碴,根本捞不到鱼,但好在千佛洞还有些两只脚的奇怪东西来来往往。
两只脚们会随身携带吃食,瞅准机会偷一点,别被抓住就行。
当然,运气好的时候,坐在禅窟内修行的僧人甚至还会将自己的口粮分一些给它。
白猫抖了抖身上的长毛,攀着崖壁上东一突西一凹的土坷垃,朝它做窝的那个石窟跃去。
跃至石窟外时,白猫却突然停住,警觉地望向黑洞洞的窟内。
——它闻到了危险的气息。
白猫放轻脚步,向窟内走了两步。
石窟很安静,似乎没什么异常……难道是自己鼻子闻错了?或者是生病了鼻塞?不可能啊。
白猫又向内走了两步。
一个巨大的黑影慢慢出现在它身后,黑影一点点向着白猫靠近,逐渐把洞口仅剩的微光也挡了个严严实实。
洞口那一丝微光被挡住的瞬间,白猫猛然反应过来,后腿用力,一跃而起。
与此同时,那黑影向着白猫扑了过去!
黑影发出瘆人的叫声,那声音来自喉咙深处,不是嗥叫,而是更可怕的磨牙吮血般的低哮。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低沉的咆哮回荡在石窟内,令人毛骨悚然。
白猫躲过了刚才那致命的一击,此刻亦是腰背弓起、被毛尽竖,警惕地看着黑暗中那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凶兽。
猫的眼睛极善夜视,于是,它看到了一双血红色的瞳子。
泛着凶光的瞳子紧紧盯住了它。
不过刹那之间,凶兽壮硕的身体又一次扑向白猫,这一次獠牙尽显,一股浓郁的血腥味顷刻间便在鼻腔内横冲直撞。
也许白猫很害怕,但它不想成为其他野兽的盘中餐,所以它必须反击。
白猫仗着自己身形灵敏,在猛兽扑来的瞬间再次跃起,三两下就跃至双树佛龛顶部,而后在佛龛壁上借力一跳,绕到了猛兽背后。
现在变成白猫在外,猛兽在内。
那兽没有立刻扑过来,它俯在地上,似乎是在蓄力。
这回白猫终于看清,原来是一只体型高大壮硕,全身上下黑毛鬇鬡的野狗——准确地说,是一只獒。
黑獒受伤了,身体一侧有一大块血淋淋的伤口,是皮毛连着血肉一起被咬掉留下的。
白猫炸毛弓背,愤怒地看着藏獒。
这眼神和动作似乎触怒了黑獒,它喘着粗气,脚下用力一蹬就向着白猫扑了过来。
——就是现在!
白猫在黑獒扑来的瞬间倏地闪至旁边的崖壁上,伸出藏在肉垫中的指甲,堪堪抓稳疙里疙瘩的壁面。
但黑獒就没那么幸运了,巨大的惯性推着它,直接沿崖壁滚了下去。
这洞窟距离地面约五丈高,摔不死只怕也得摔个半身不遂。
白猫小心翼翼地抠着岩缝,一点点挪至洞口,后足用力一蹬,“嗖”地一下钻进窟内,跳到双树龛的菩萨膝弯处,惊魂甫定地呼呼喘气。
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在千佛洞和其他兽类搏斗。
此前还有一只赤狐也想霸占这个洞窟,那时它们也发生了一场撕咬搏杀。
赤狐比黑獒更野性也更狡诈,那次白猫差点就被赤狐咬死,那一排泛着腥气的尖牙已经抵在了白猫的喉管处。
好在当时有供养人来佛窟瞻仰,看见崖壁上一只白猫和一只狐狸正在撕咬,便大声喊了起来。
“快看,赤狐!上面有只赤狐!拿箭来,快拿箭来!”
“别让它跑了!”
“射它,射下来!”
“快快快!”
猫没什么意思,可赤狐不一样,赤狐的皮毛那可是好东西。
眼看着利箭射来命在旦夕,没奈何,狐狸只好放弃了跟白猫抢夺地盘,沿着崖壁奔逃而去。
再后来,讨厌的黑獒和狡猾的赤狐似乎也发现了这里是块儿风水宝地,于是各自找了个洞窟安下家来,白天去林子里觅食,晚上回窟内睡觉。
还不止这些呢,白猫还见过一只岩羊,躲在最高的一个洞窟里,似乎是在养伤;还有几只猴子,啊,它最讨厌的就是猴子;对了,还有秃鹫,站在崖壁上站了好久好久。
当然了,住在千佛洞的兽类除白猫之外,其他都十分谨慎小心,或许是因为——獒犬可以吃肉,赤狐可以剥皮,至于波斯猫(眯着它的双眼),波斯猫(点着它的脚尖)……大概只能唱歌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是一个月,也许是一整年,白猫仍旧每天都睡在菩萨的膝弯里,睡在菩萨温柔慈悲的目光之下。
时间长了,白猫发现自己身上似乎起了些变化,它好像能听懂梦中的菩萨在说什么了。
从前听到的都是些叽哩哇啦的东西,它就只会:“喵?喵喵?喵喵喵?”
现在它听到菩萨说:“以无所得故……心无挂碍。”
于是这只猫终于按捺不住心底的好奇,打算问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敦煌的百姓对风雪都很敏感,一看天色就知道暴风雪要来了,故而不管是坐禅的还是开窟的全都散了,各自找个地方先躲一躲行将袭来的大雪。
突然,一只白猫从崖间跃出,停在了石壁上一个洞窟外。
这猫长着银白色被毛、碧蓝色眼睛,没猜错的话,它应该是来自遥远的萨珊帝国——至少它的祖辈来自那里。
它在这千佛洞的石窟里做窝已经有段时间了。
白猫原本是有主人的,主人是城内某个大户人家的小郎君,那小郎君很喜欢它。它爱吃鱼,小郎君就时常喂它新鲜鱼肉,它吃饱了就偎在小郎君身边呼呼大睡,睡得四脚朝天翻肚皮。
可是后来……也不知为何,那么好的小郎君突然就不要它了。
它被人拎着后颈皮丢进石窟下冰冷的宕泉中,差点儿一命呜呼。
自那天起,家猫变成了野猫。
后来,它就在这崖壁上找了个还算舒适的洞窟,夜里钻进去,当成是自己的窝。
那洞窟是少见的四方形,比僧侣们坐禅的禅窟要大得多,窟内四壁皆绘千佛,最里面还供着一尊交脚弥勒造像——十有八九是敦煌城内某个世家大族出资开凿的。
但白猫才不管这洞窟是姓索、姓氾还是姓宋、姓李,它看中的是洞窟北面墙壁上凿出的一个双树龛。
双树龛凿得很大,里面摆着一尊木骨泥塑的菩萨。
菩萨垂足高坐,一脚轻点地面,一腿曲起置于膝上——就是这曲起的右腿所形成的空间,刚刚容得下这只白猫蜷缩其上。
于是它便毫不客气地将菩萨的膝弯当成了自己的卧床,舒舒服服翻个身,正对着菩萨低垂的双眸。
菩萨宝相庄严,头戴贵冠,身披璎珞,双眸虽是泥砌,但总感觉好像泥土之中亦有一片清辉。
它睡在菩萨的膝弯里,也睡在菩萨慈悲的注视下。
每次睡着后,白猫总觉得有人在跟它说话,说些它根本听不懂的东西。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注释3)
来来去去都是些听不懂的奇怪话,实在听得耳朵生茧。
最后,白猫终于忍不住在梦里回了一句:
“喵?”
第15章 得未曾有(5) 藏好自己,你不说就没……
敦煌是一个万物有灵的地方。
这里曾有无数奇妙瑰丽之事发生,有些事远远超出众生想象。
可纵使如此,人们在知晓真相后也不会有任何诧异。
因为所有古怪莫测的事,只要放在敦煌这座城中,就会让人觉得好像本应如此。
这座城,总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天阴得厉害,才申时过半,苍穹竟已变成了狰狞的黑色。
敦煌百姓对风雪极其敏感,属于侧耳一听就知道东边刮什么风、西边下什么雪的程度。
今日抬眼一瞅这黑得吓人的天,都知道夜里必然会有暴雪,遂赶紧收拾了东西回家躲着。
位于神沙山东麓的千佛洞,此刻亦是空无一人。
千佛洞的崖壁下有一条细润河流,每至春开雪融时节,必然绿水浮柔,潺影人喧。
可现下是冬天,绿水和浮影都不见踪迹,只剩一条皱巴巴的沟壑,宛如草蛇枯皮一般瘫在地上。
这条每年在秀丽和猥琐之间反复横跳的河流,当地百姓管它叫宕泉。
宕泉边长着粗壮的苇子,沿水往南,走不远就是一大片胡杨林。
林中草木葳蕤,除胡杨、红柳外,还有半人高的芨芨草和一到夏末秋初时节就挂满棕红色果实的沙枣树。
这么一看,上有免费公寓千佛洞,中有大自然的搬运工宕泉,下有胡杨林野味儿管够——这可真是个抱窝的风水宝地啊。
故而除了坐禅僧人和开窟工匠之外,千佛洞也是游荡于林间的小兽们最喜欢的地方。
此时此刻,阒寂无人的宕泉之畔、崖壁之下,几十个洞窟一起睁着黑洞洞的眼睛望着远方。
这一天,距离沙门乐僔开凿第一个佛窟已经过去了将近六十年。
突然,黑沉憋闷的天色下,崖壁石缝间猛地跃出一只白猫。
冬天到了,树林里已经找不到什么吃食,宕泉的水也几近干涸,哪怕未枯之处也覆着层层冰碴,根本捞不到鱼,但好在千佛洞还有些两只脚的奇怪东西来来往往。
两只脚们会随身携带吃食,瞅准机会偷一点,别被抓住就行。
当然,运气好的时候,坐在禅窟内修行的僧人甚至还会将自己的口粮分一些给它。
白猫抖了抖身上的长毛,攀着崖壁上东一突西一凹的土坷垃,朝它做窝的那个石窟跃去。
跃至石窟外时,白猫却突然停住,警觉地望向黑洞洞的窟内。
——它闻到了危险的气息。
白猫放轻脚步,向窟内走了两步。
石窟很安静,似乎没什么异常……难道是自己鼻子闻错了?或者是生病了鼻塞?不可能啊。
白猫又向内走了两步。
一个巨大的黑影慢慢出现在它身后,黑影一点点向着白猫靠近,逐渐把洞口仅剩的微光也挡了个严严实实。
洞口那一丝微光被挡住的瞬间,白猫猛然反应过来,后腿用力,一跃而起。
与此同时,那黑影向着白猫扑了过去!
黑影发出瘆人的叫声,那声音来自喉咙深处,不是嗥叫,而是更可怕的磨牙吮血般的低哮。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低沉的咆哮回荡在石窟内,令人毛骨悚然。
白猫躲过了刚才那致命的一击,此刻亦是腰背弓起、被毛尽竖,警惕地看着黑暗中那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凶兽。
猫的眼睛极善夜视,于是,它看到了一双血红色的瞳子。
泛着凶光的瞳子紧紧盯住了它。
不过刹那之间,凶兽壮硕的身体又一次扑向白猫,这一次獠牙尽显,一股浓郁的血腥味顷刻间便在鼻腔内横冲直撞。
也许白猫很害怕,但它不想成为其他野兽的盘中餐,所以它必须反击。
白猫仗着自己身形灵敏,在猛兽扑来的瞬间再次跃起,三两下就跃至双树佛龛顶部,而后在佛龛壁上借力一跳,绕到了猛兽背后。
现在变成白猫在外,猛兽在内。
那兽没有立刻扑过来,它俯在地上,似乎是在蓄力。
这回白猫终于看清,原来是一只体型高大壮硕,全身上下黑毛鬇鬡的野狗——准确地说,是一只獒。
黑獒受伤了,身体一侧有一大块血淋淋的伤口,是皮毛连着血肉一起被咬掉留下的。
白猫炸毛弓背,愤怒地看着藏獒。
这眼神和动作似乎触怒了黑獒,它喘着粗气,脚下用力一蹬就向着白猫扑了过来。
——就是现在!
白猫在黑獒扑来的瞬间倏地闪至旁边的崖壁上,伸出藏在肉垫中的指甲,堪堪抓稳疙里疙瘩的壁面。
但黑獒就没那么幸运了,巨大的惯性推着它,直接沿崖壁滚了下去。
这洞窟距离地面约五丈高,摔不死只怕也得摔个半身不遂。
白猫小心翼翼地抠着岩缝,一点点挪至洞口,后足用力一蹬,“嗖”地一下钻进窟内,跳到双树龛的菩萨膝弯处,惊魂甫定地呼呼喘气。
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在千佛洞和其他兽类搏斗。
此前还有一只赤狐也想霸占这个洞窟,那时它们也发生了一场撕咬搏杀。
赤狐比黑獒更野性也更狡诈,那次白猫差点就被赤狐咬死,那一排泛着腥气的尖牙已经抵在了白猫的喉管处。
好在当时有供养人来佛窟瞻仰,看见崖壁上一只白猫和一只狐狸正在撕咬,便大声喊了起来。
“快看,赤狐!上面有只赤狐!拿箭来,快拿箭来!”
“别让它跑了!”
“射它,射下来!”
“快快快!”
猫没什么意思,可赤狐不一样,赤狐的皮毛那可是好东西。
眼看着利箭射来命在旦夕,没奈何,狐狸只好放弃了跟白猫抢夺地盘,沿着崖壁奔逃而去。
再后来,讨厌的黑獒和狡猾的赤狐似乎也发现了这里是块儿风水宝地,于是各自找了个洞窟安下家来,白天去林子里觅食,晚上回窟内睡觉。
还不止这些呢,白猫还见过一只岩羊,躲在最高的一个洞窟里,似乎是在养伤;还有几只猴子,啊,它最讨厌的就是猴子;对了,还有秃鹫,站在崖壁上站了好久好久。
当然了,住在千佛洞的兽类除白猫之外,其他都十分谨慎小心,或许是因为——獒犬可以吃肉,赤狐可以剥皮,至于波斯猫(眯着它的双眼),波斯猫(点着它的脚尖)……大概只能唱歌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也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是一个月,也许是一整年,白猫仍旧每天都睡在菩萨的膝弯里,睡在菩萨温柔慈悲的目光之下。
时间长了,白猫发现自己身上似乎起了些变化,它好像能听懂梦中的菩萨在说什么了。
从前听到的都是些叽哩哇啦的东西,它就只会:“喵?喵喵?喵喵喵?”
现在它听到菩萨说:“以无所得故……心无挂碍。”
于是这只猫终于按捺不住心底的好奇,打算问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