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杨柳枝:“……”
  这些镜头到底是个啥啥啥啥啊?
  ?????
  它真的有什么寓意吗?来,小玫瑰你出来到台前来,给大家解释解释到底咋回事。我保证不打你!
  但,那不重要!
  杨柳枝认为,绝对绝对不可能有比现在更完美的表达形式了!
  就这样是最好的,不管它有多么花哨,多么奇怪,多么引人费解,都不要再去改动它了。
  因为除了小玫瑰自己,没有第二个人能把控他自己的作品!
  只好请你继续“自由”吧!
  ……
  一个作品有创新,那确实并不难。
  但要是一个作品处处创新,那这东西就到了一种特别离谱的程度。
  《萤火相传》就是这种作品。
  也是杨柳枝根本无法去评判它的原因。
  但无法评判,并不会影响杨柳枝去喜欢它。
  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它实在是太特别了……
  哪怕不是总决赛,就算是海选作品,杨柳枝都会第一眼把它找到,然后跳出来。
  因为从开头第一眼看,它就很特别,然后一直特别到结局。
  这个风格实在是太强烈了!太个性了!这玩意怎么可以这么有个性呢???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都说,天才和人才的区别,是颠覆者,和优化着的区别。
  人才,是行业追求的标竿。他们就像学校里出类拔萃的优等生,可能把各种维度都做到很完美。
  就像艾艾那精密的计算一样,做出那种《未完成的段落》作品,让你看完之后觉得,确实挑不出什么毛病。
  各方面都挺优秀的,完成度很高。
  但总会隐隐觉得,它也没有太突出,而且在看的过程当中,总会感到和其他作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区分度不是很高。毕竟年纪第一虽然厉害,但每个学校都有年纪第一不是吗?
  而天才,却是能自己开辟一条新赛道的独辟蹊径者。
  他可能成绩很差,甚至他可能不怎么来上课,半路退学。但他一定很独特。
  以至于毕业十年之后,老师和同学们都记不住当年的年纪第一是谁了,但却记得那个人。
  小玫瑰,大概就是这种东西。
  这东西太魔性了……后劲太大……看完之后根本看不掉啊……感觉今后做梦都会梦到……梦到天花板一直在那边转来转去的……
  很颠覆,很奇怪,很个性。
  而且在保持“高度个人风格”的前提下,还没有牺牲掉“叙事深度和剧情逻辑”这就更难得了。
  让杨柳枝相信,小玫瑰绝对不是那种喜欢“哗众取宠”的学生,他天生就是这样的,就是和别人格格不入!
  如果说,在《立体机》里,沈昭陵个人风格,已经初步展现,那就是——
  文学艺术的本质解构。
  瑰丽绚烂的诡异想像。
  意料之外的剧情转折。
  现实虚幻的不断交错。
  扭曲病态的极致纯爱。
  诗意升华的象征结局。
  这六大特点之外,在《萤火相传》里就更近了一步,又加上了新的风格——
  形式内容的高度统一。
  宏大崇高的历史格局。
  传承的人文主义精神。
  复杂立体的殉道者形象。
  自由灵活的视听语言。
  革命性质的外在形式。
  ……
  总结这十二点,大概就是小玫瑰的个人风格了。
  既然需要用十二点来进行总结,那么杨柳枝就绝对无法用一个词来形容它。
  就只能把这以上种种特点,来创造一个新的词语进行概括:
  “沈氏美学”。
  ……
  沈昭陵作品个人的美学特征。
  也是他第一眼,就能和其他人被区别开来的原因。
  杨柳枝来比赛,想找的就是这种选手啊!
  个性个性个性!个性太重要了!毕竟谁愿意总是看重复无聊的内容啊!
  毕竟历史是如此残酷,无论当初多么壮大的历史事件,写在书上,最终也只有短短的几页。
  所以它从来都只会记录那些伟大的行业颠覆者,而不会去施舍笔墨,给那些优秀的模仿者。
  ……
  杨柳枝,作为现如今作家行业的顶层,比任何人都更愿意看到天才的出现。
  成熟的写作技巧,创新的开拓精神,独特的个人风格。
  这三点,在她这里,比任何评判维度都更加重要,远远胜过千言万语!
  ……
  沈昭陵个人风格如此强大。
  但这种个人风格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至少在他最开始作品里,他的个人风格还不是那么夸张。
  现在既然已经到了忽视不了的地步,说明这风格肯定是后天养成的,而且就在最近几天。
  进步那么快吗?
  难道真得了故事家的传承了?吃了萤的灵魂?
  杨柳枝默默把目光转向了坐在右边的淮映勿身上。
  发现周围人也有不少人,在跟自己一样正在明里暗里地观察淮映勿。
  可淮映勿却不为所动,表情冷冷淡淡的,彷佛根本没察觉。
  淮映勿是公认的天才。
  哪怕是在艺术之都这种天才遍地走,人才不如狗的地方,他也天才到过分突出。
  在理工上,他发明了一种等离子体驯服场。
  可以用反向磁场束缚恒星日冕物质,来避免设备蒸发。
  在文学上,他发明了“a”型结构、“x”型结构等几十种叙事结构。
  虽然只是理论,还并没有付诸到实践。(因为那些结构复杂到根本就无法落笔实现,即便是作者能写出来,也没有读者能看懂,让人觉得是否有被发明出来的意义?)
  可是从理论上来说,它们确实是可行的。而且确实有理论完善,有足够的细节支撑。
  在艺术上,他是举世公认的大画家。
  他的画展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能说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你别管他画的到底什么,但他画工肯定是一等一的强。理论也丝毫不落后。
  杨柳枝之前一直以为萤是个德高望重的长辈。没想到前几天才知道,萤就是淮映勿。
  今年竟然才刚刚成年,十九岁?这真的是正常人吗?简直是天才中的天才……
  淮映勿的个性更是出奇地让人难以捉摸。高冷毒舌,不愿意在社交媒体和别人过分亲近。
  可能天才都有点怪癖吧……
  而沈昭陵,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和淮映勿日夜同居,也就难怪长歪成今天这样。
  (不是,是长成今天这样。)
  通过沈淮在电影院的回忆,杨柳枝能推算出。
  在最近几个月的时间里。沈昭陵和淮映勿有一直在观摩和学习其他艺术家的作品。
  通过接近那些卓越的大师,触摸他们的作品表层,然后抵达他们的灵魂深处。
  光是一部《异调丛林》,沈淮就坐在电影院连看了三遍。
  到底谁家正常人会把一部电影连看三遍啊……
  还第一遍看内心感觉,第二遍看戏剧结构,第三遍看视听语言……
  她之前带的那几个戏剧学院的学生,要是都有沈淮这么勤劳认真,杨柳枝都能感动得当场哭出来!
  那些人不用ai写的东西当作电影拉片的观后感,上交作业来糊弄她,就已经算是积福积德了!
  竟然都愿意自己动手拉片,真是太认真了!太感天动地了!
  沈昭陵能有今天这种“自由度”,跟他平时的训练肯定是离不开关系的。
  “用理性分析别人的作品,用感性创作自己的作品。”
  这句《萤火相传》里面,淮映勿所说的话,也许就是“沈氏美学”今日彻底成型的原因吧。
  也可以这么说——
  要想开辟自己独有的叙事结构,就必须先学会所有的结构。
  要想自由地在作品里运用各种镜头,就必须先学会所有的运镜。
  要想给剧情配一个最好的表现形式,就必须学会理解的艺术流派主张。
  要想拥有宏大的历史格局,就必须先熟读历史。
  ……
  其实,这世上所有事,所有话,都可以这么说。
  这甚至都不能称得上是捷径,它其实是一条绕远的路。
  沈昭陵,绕了一条很远的路,才走到了今天这里。
  在他绕远的过程中,有无数的选手弯道超车,走了捷径,赶到了他的前面。
  而他只走他自己的路,毫无追赶之意。他只是自由地行文,就像鱼在水里面一样自由呼吸。
  他创作的时候很快乐。
  杨柳枝似乎这么觉得。
  很多作者把码字看成一个艰难的任务,一项繁重的工作,为了每天需要更新的那一点内容,而唉声叹气,各种拼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