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陈鼎之身上没钱,书包空空,像只瘪了气的皮球,悻悻往回走。
  他第一次感受到,除了家人,别人根本不把他当回事。
  爸妈死了,哥哥不知去了哪里,唯一的亲人,只有姐姐。
  董只只怕他不认得回家的路,从垃圾桶里随手捡一袋垃圾,边走边甩,甚是得意:“你到底走不走,要走快走,倒完垃圾,我要锁门睡觉啦!”
  陈鼎之偏头哼哼:“先在你家待几天,过阵子就走。”
  “行,那先回去洗漱。”董只只把外套脱下,裹在陈鼎之身上,指腹轻拂红扑扑的小脸蛋,“小屁孩,挺有骨气。”
  从那日起,陈鼎之三天两头吵着要离家出走,最远只走到离家两百米的中山路,车多人多,他不敢一个人过马路,其实就是装装样子,和姐姐闹别扭,刷一把存在感。
  爸妈死了,哥哥还在世,每次陈鼎之问起哥哥,董只只总说,他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快快长大,等成年了,哥哥会来接他。
  然而不用等到18岁,三个月后陈鼎之在一处工地上,亲眼见到哥哥,差点没认出来。
  在深圳闹市街口,霓虹灯闪烁,车流不息,交织成光怪陆离的幻象。
  陈嘉弼坐在杂货铺门口发呆,一下午没想明白,他费尽力气,带姐弟俩逃脱,换来的是被姐姐抛弃的下场。
  就算不是一个妈生的,到底是亲人,怎么可以这样恶毒,还把他弟弟拐跑了。
  陈青河在家人面前,声称董只只是失散多年的亲生女儿。
  惆怅苦闷解决不了问题,陈嘉弼在附近小饭馆大吃一顿,到学校附近,找了家黑网吧。他同学放学经常去那耍。
  陈青河说过,董只只母亲是青岛人,她在深圳无亲无故,定是回老家。
  没有身份证明,坐不了飞机高铁,陈嘉弼在网上查询公交线路,认真做笔记。
  他决定在市内乘公交,到城市边界,叫出租车前往另一座城市,晚上在黑网吧修整,如此循环往复,用不了十天半个月,便能抵达青岛。
  身上有十万块,得省着点用,今时不同往日。
  事情起初进行得很顺利,陈家弼花五天时间,至安徽阜阳太和县,陈家弼吃饱喝足,披星戴月,依计划拦下一辆出租车,准备当晚下榻亳州。
  他成绩优异,从小便是别人家的孩子,把头探出窗外,赫然望见夜空里最闪亮的星星。
  正对前方的是天狼星,说明车辆正往南行驶,可去亳州明明应该向北。
  陈嘉弼心生警觉,捂紧腰包,让司机停车。
  对方称这是往亳州的方向,说他一小孩,懂什么,在车上安心睡一觉,到了喊他。
  出租车在土路上飞驰,越开越快,陈嘉弼有种不祥的预感,又束手无策,他坐在后座,驾驶位有隔断,车速极快,跳车的话,不死也残,且在他提出质疑后,车门被锁死。
  出租车拐入一处小树林,停在一高一瘦两个中年男人面前。
  矮胖子把陈嘉弼从车内拖出来,瘦高个儿则给了司机几张钞票。
  “老实点!”矮胖子背押陈嘉弼双手,在他身上一阵摸索,借着月光,打开腰包,双眼发亮,高呼道,“竿儿,发财了,这娃身上有好几万,这票赚溜了,顶三十匹头。”
  竿儿把陈嘉弼推入停在附近隐匿处的白色面包车:“一斤二三两,行情差,便宜点处理得了。墩儿,听大黑说,这娃鬼精,你长点心,看好了。”
  “得嘞!”墩儿钻进车厢,对陈嘉弼一顿拳头招呼,“识相点,给你找户好人家,否则……”
  陈嘉弼忽感左颊冰凉,银光闪烁,有尖锐物品在他脸上来回剐蹭。
  暗视四周,车内有六名孩童,三人与陈鼎之差不多大,还有三人看上去只有四五岁,一双双惊恐地眼睛,盯着他,不敢出声。
  两兄弟在附近转悠,车上孩童,上上下下,来来去去,不停变换面孔,唯独陈嘉弼,是个卖不出去的赔钱货。
  客户不是嫌弃他年龄大,就是觉得他个头太高、人又瘦,怕他有病,买回去倒贴医药费,不划算。
  月黑风高,寒风凛凛,寂静的河水泛起薄雾,蒙上悲凉的气息,面包车在河边桥洞下停住,墩儿抓起陈嘉弼脖颈,一只手将他拎出车,给他一根烤鸡腿:“吃饱了好上路。”
  竿儿在身后用绳索将他捆绑,墩儿把鸡腿硬往陈嘉弼嘴里塞。
  在这伙孩童里,他是累赘,没有价值,等待他的,只有被抛弃的命运,就像董只只把他丢在路边那样。
  一家人不把董只只当家人,陈嘉弼当初也这么认为,他问董只只,大家分明不喜欢她,赖在家里有什么意思。
  董只只笑着说,陈家家大业大,只有他和鼎之两个小孩,多个女儿没什么不好,可以当家族联姻筹码,血缘和性别,是她最大的价值。
  价值!
  董只只的戏言,点醒了他。
  陈嘉弼扭头把鸡腿蹭开:“我有话说。”
  竿儿正往他腿上捆石块,停手转到他面前,左右开弓,扇他巴掌:“现在肯说了是吧,叫你嘴硬!”
  小小年纪,身携巨款,穿衣打扮,说话谈吐,像个有钱家的小少爷,两兄弟想干一票大的,逼他家人来赎。
  陈嘉弼死活不上钩,说是父母双亡,姐姐带弟弟跑了,不要他,愣是没把家庭情况套出来,听他口音,只知是广东人,其他一无所获。
  陈嘉弼挨揍不语,等对方打累了,淡然开口:“我知道自己没钱,年纪大,你们卖不出去,但我对你们有用。”
  “有个用毛,当我们三岁小孩呢?也不看看我们是干什么的!”墩儿握拳照他面门拍,被竿儿拦下。
  “你说说,你除了浪费粮食,还能顶什么用?”
  全身被束缚,陈嘉弼往面包车努嘴:“据我观察,你们每次都在附近村子转悠,没出过省,卖来卖去,就那几个村子,还经常被人杀价,客户越来越少,冒吃花生米的风险,赚几个白菜钱,这买卖亏大了。”
  墩儿往他肚子上揍一拳,乐呵呵道:“到底是有钱人家的小孩,还懂做生意,有点意思!”
  竿儿推开墩儿,抬抬下巴,示意他说下去。
  陈嘉弼认为,他们做这行当不是一两天,周围客户饱和,几个村子人员流动性大,万一哪天遇到受害者亲戚,被认出来,风险颇大,不如开展全国巡游,不但能有效规避遇到熟人的潜在风险,还可获取丰厚利润。南方人水灵,性子温和,在北方能卖高价。北方人虽虎,大多长得出挑,在东南沿海城市,很受欢迎,尤其是女性,年龄大的,可以在ktv出手,说不定赚得更多。
  另外,他们拐的都是低龄孩童,整天哭哭啼啼,容易暴露。这些天是他负责照料孩子的饮食,有他在,可以帮忙照顾孩子,瘦了病了,最后还不是砸手里,处理起来麻烦。
  两兄弟在桥墩边小声嘀咕一阵,竿儿上前替他松绑:“说得在行,看来你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就依你,别耍花招。”
  陈嘉弼晃动身子,阻止对方:“我有个条件,一九分账,我拿一成,你们若答应,算我入伙,今后是一条船上的人。”
  被揍了几下,陈嘉弼头脑愈发清醒,利益捆绑,才能获取对方信任,心中酝酿好全盘计划。
  在他们这行,出了货,才有钱赚,他若真能助他俩发财,给点小恩小惠,又何妨,拉他下水,分了脏,算是自己人,出卖同伙一道蹲局子,对他没好处。
  自此,三人分工明确,陈嘉弼负责照看小孩,规划路线,打掩护。
  分成半年一结,两兄弟摆明坑他。陈嘉弼不在乎。
  三人生意兴旺,两兄弟一有钱,就去ktv找小姐,还说要带陈嘉弼一块见世面。
  陈嘉弼忠于职守,留在车上看人。
  一开始,两兄弟考验陈嘉弼,在附近暗中观察,发现他确实没逃跑迹象,回到车里,孩子一个不少,安安静静睡觉,几次下来,便卸下防备。
  行至河南境内,陈嘉弼提出往山东方向去。
  墩儿不乐意:“山东富,河北穷,车上匹头不多,该去补货。”
  陈嘉弼分析道:“河北货源是多,可那边离皇城近,我们得绕开北京。你们有没有想过,把孩子卖到国外,日本、韩国,那价格比国内翻十倍都不止。我们可以走日照、青岛、威海、大连,一边补充货源,一边找当地蛇头牵线。”
  一路上,两兄弟兴致盎然,高奏凯歌,憧憬走向国际,业务遍布东南亚。
  在日照,他们尝到甜头,马不停蹄赶往青岛。
  他们把车停在路边,照例去ktv潇洒,陈嘉弼带车上七名孩童,撒腿奔向最近的派出所。
  陈嘉弼向民警主动交代前因后果,说是为了保命,迫不得已,并把所有拐来和卖出的孩童,具体地址如数供出。
  他记忆力好,沿途记下每名孩童的名字和身份特征,以及来自何处,卖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