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他身姿挺拔,腰间玉珏微晃,即便站在几家人的棚子中间,他依旧从容大方,恰到好处的微笑,客气生疏,“今日探春,恰好与各位的棚子相邻,亦是缘分。家中厨娘照着时令,用现采的野菜做了些菜肴,还望诸位勿嫌。”
魏观方一说完,仆从就捧着托盘上前,跪坐在各家的案几前,一一把碗碟往上摆。
每个案几上都有,分别是一碗汤饺,一碟香椿炒鸡子。
香椿刚长出来,正是最嫩的时候,大火猛炒,绿油油的香椿和金黄的炒鸡子凑一块,至少颜色上是赏心悦目的,而且很香。
元娘更好奇的是汤饺,从汤饺面皮隐隐透出的颜色,似乎有点发红,不像是常见的豕肉。
各家长辈都在说客气话谢魏观,看样子是能开吃的时候,元娘舀了一颗汤饺,先是啜勺上的汤,嗯?怎么有点鲜?
待她咬开,才发觉门道。
这汤饺别出心裁,没有用豕肉,而是用虾取代,菜蔬则用的是芥菜。虾肉弹滑,定然是活虾现剥现煮的,搭上脆口有嚼劲的荠菜,应该还放了些香油,口感自不必提,又香又鲜。
元娘吃得眼睛都亮了,不自觉弯着眼睛。
也因此,她没能看到魏观望着她,发觉她喜欢而莞尔一笑的样子。
*
元娘坐上轿子,边上挤着王婆婆,心情却好得很。
她觉得探春真好,真想年年都去!
又赏景,又赢了铜钱,还吃了佳肴,芥菜鲜虾馅的汤饺怎么能这般好吃?!
而且,还遇见了魏观。
一直到回到三及第巷前,元娘的心情都甚为晴朗。
她干脆坐在家门口的石阶上,双手撑着脸颊,等徐家的轿子回来。徐家人多,要稍微慢一些。
但他们到的时候也显眼,徐承儿都等不及到自己家门前,就跳下轿子,可把轿夫吓了一跳。徐承儿拉着元娘跑进巷子的时候,还能听见惠娘子生气的骂声。
徐承儿才不管这么多呢,做了个鬼脸,逗得元娘直笑,银铃似的笑声散落在巷子深长的角落。
她们要去吴娘子那买麻腐鸡皮,若是走大路不知道得绕多久,走巷道是最快的,徐承儿从小在三及第巷长大,对别人而言杂乱的巷道,她却是了然于胸。
眼看再拐个弯就到了,元娘却突然拉着她停了下来。
因为往前拐过去刚好是窦家的宅子,窦家的马车已经进去了,窦家其他人也大多进去了,只有窦二娘的车最慢,她是最后一个下来的,边上只有一个婢女鱼儿陪着。
而她,正回首,与一个熟悉的男子嫣然一笑。
二人的目光纠缠了好一会儿,窦二娘眉眼含笑三分春,直到里头传来窦家阿嫂问妹妹在哪的声音,她才转身进去。
这个熟悉的男子正是阮大哥。
元娘把徐承儿往后拉,阮大哥看样子显然是早早就在那等着了,就为了与窦姐姐见一面。
她发觉,自己可能撞见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细究起来,窦姐姐和阮大哥恐怕是真正的青梅竹马吧?
第65章
“你说,他们二人情投意合有多久了?”
因为在吴娘子家门前的摊子上,元娘和徐承儿说话都不敢指名道姓,甚至还是靠近彼此,极小声的窃窃道。
徐承儿说完这话,还是无法抒发心头的疑惑,一手撑下巴,歪着头看元娘,表情尽是难以置信和探究,“真是,我以往都不曾看见他们独处。”
徐承儿托起下巴,仔细思考,忽而眉眼一亮,“也不对!”
她看看左右,眼里闪烁着兴奋,凑到元娘耳边,“其实我幼时见他们二人,就是常常一块玩的,阮……他还给她捉蝴蝶,她摔倒哭了,他还编蛐蛐哄她。”
元娘听得直皱眉,头往后仰,满脑子疑问。
谁?窦姐姐?摔倒哭了?
这画面,是真的吗?
元娘的神情惊疑不定,“你,他们,当时多大年纪。”
徐承儿开始低头掰起手指算,然后猛然抬头,斩钉截铁道:“七八九岁吧!”
元娘扭头,不语。
她就觉得不对劲,果真,那个年岁哪能有男女情谊。但是,窦姐姐和阮大哥的确是自幼的交情,后来渐渐变成男女之谊也是有迹可循。
元娘白皙的食指转着杯沿,“不过,他们看品貌脾性,当真是天作之合!”
徐承儿跟着直点头,认可道:“虽说之前从未想过,但是今日一撞见,真是惊觉他们再合适不过了。一个高大宽厚,一个温柔娴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上席面。老员外知道了定然高兴,肯定大摆宴席,我阿翁怕是欢喜得很。”
元娘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没有那么乐观,叹道:“自然,这都成老员外的心病了。不过,我怕的是……会有波折。”
徐承儿意会,做了个“于”的口型。
元娘表情凝重地点头。
“那恐怕真的会起波折。”徐承儿面色戚戚。
于娘子就是阮大哥和阮小二的亲娘,守寡多年,尽心抚养两个孩子长大。
时人对二嫁的贞操观念并不强烈,甚至相同的嫁妆下,寡妇比未出阁过的小娘子更吃香。但于娘子平日为人虽善心,却是个较真苛刻的,真正是那种不是我的我不要一分,是我的就算费尽力气也一定要据理力争夺回来的性子,而且为人也古板。
还有,明明都是邻里,不知道为何,窦家和阮家似乎也不怎么搭话。
元娘也是这时候才察觉到不对,似乎两边有什么喜事,或是年节送礼,从未见过往来。这是真稀奇,一般邻里人人都有份的,除非有什么隐情。
陈元娘只是隐约觉得有什么不对,但也不大敢肯定,所以没有多说。
而且吴娘子正好把麻腐鸡皮做好了,元娘和徐承儿相视一眼,立即噤声。
还是吴娘子笑脸迎人,热情招呼道:“还是你们想着我,我刚回来没两日,就来照拂我的生意,人又俊心又善,也不知道哪户人家能高攀你们,姑舅怕是得喜得笑歪了嘴。
“还是生子好,不必受离别之苦。”
吴娘子说着,面有黯色,又有些做梦的祈盼,她把两碗麻腐鸡皮端上桌后,局促的在围布上擦了擦自己手,“不过,要是我,不拘是儿是女,都是个盼头,便是给我个女儿,我也定然万分疼惜。”
她说着就笑了,“可惜哦,天爷可不允。”
虽是笑着,但这话多少伤感,吴娘子忙不迭撇着手招呼,“快,尝尝我做的麻腐如何,我特意多加了些花椒粉,吃着麻口出汗。”
元娘从徐承儿那知道了吴娘子的事,前头听她说话,也觉得伤怀,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安慰。孤苦无依,夫家算计,有些苦,旁人不能感同身受,说再多也显浅薄。
听吴娘子这么说,元娘赶忙夹起麻腐吃,一筷子麻腐里还搭着鸡皮,她一吃,眼睛立时亮了,边吃边惊叹,一个劲的夸,“好吃,吴娘子的手艺比年前还要好了,今日的麻腐果真滋味不同,我还要一碗,一会儿烦请您再做四碗,我想带回去给阿奶她们也尝尝!”
徐承儿也跟着夸,“正是正是,好吃极了,我也要多来一碗。”
被两个年轻娇美的小娘子你一言我一语的恭维,吴娘子笑得合不拢嘴,“诶诶,不急。都有,等快吃完了我再做,这样刚炸出来的鸡皮才香。”
其实,元娘虽然存着哄吴娘子高兴的心思,但麻腐鸡皮也是真的好吃!
麻腐有些像豆腐,却是芝麻做的,它也嫩,但和豆腐的水嫩不同,豆腐一戳就散,麻腐更弹滑,可以夹起来,得入口咬了才能散开,吃着口感要粗一些,舌头两边像是在被摩挲。
元娘吃的是麻腐鸡皮,鸡皮腌制后放在油里炸,炸到比原来的金黄要更深一点的色泽,而且皮夹起来的时候不会垂下去。吃起来不但要酥脆,还得带点皮的韧劲,这样才会越吃越香。
光是口感就够叫人流连了,更莫说加的酱料。
里面有芥辣、花椒末、茱萸、香油和醋等,鲜辣发麻,微微酸味,辣劲直冲天灵盖,不住吸气,麻腐与鸡皮,口感也是嫩滑与酥脆来回切换交融。
纵然吃得鼻子、嘴唇发红,身上发颤,也怎么都停不下来。
太香了!
因着还没什么知道吴娘子回来,所以眼下生意不算忙,她就坐在长凳上打发时辰。
元娘辣得眼泪汪汪,粉面含春,索性停一停,与吴娘子搭话。
她主动夸赞道:“吴娘子,您手艺真好,您家的麻腐鸡皮,莫说八文一碗了,便是十六文一碗,旁人也定是抢着买,像曹家从食店,他们一碗腰肾杂碎都卖十五文呢!”
旁边的徐承儿跟着直点头,“正是正是,这几日汴京好多吃食都涨价钱了,您不妨也涨吧,趁着这时候涨,正合宜,不会叫人说闲话的。”
吴娘子坐在那,顺手用布擦试已经很干净的八仙桌,闻言只是被逗得发笑,轻轻摇头道:“那可不成,进来吃食价钱涨了,是因着米面都在涨,我做麻腐用的是芝麻,哪有影响?
魏观方一说完,仆从就捧着托盘上前,跪坐在各家的案几前,一一把碗碟往上摆。
每个案几上都有,分别是一碗汤饺,一碟香椿炒鸡子。
香椿刚长出来,正是最嫩的时候,大火猛炒,绿油油的香椿和金黄的炒鸡子凑一块,至少颜色上是赏心悦目的,而且很香。
元娘更好奇的是汤饺,从汤饺面皮隐隐透出的颜色,似乎有点发红,不像是常见的豕肉。
各家长辈都在说客气话谢魏观,看样子是能开吃的时候,元娘舀了一颗汤饺,先是啜勺上的汤,嗯?怎么有点鲜?
待她咬开,才发觉门道。
这汤饺别出心裁,没有用豕肉,而是用虾取代,菜蔬则用的是芥菜。虾肉弹滑,定然是活虾现剥现煮的,搭上脆口有嚼劲的荠菜,应该还放了些香油,口感自不必提,又香又鲜。
元娘吃得眼睛都亮了,不自觉弯着眼睛。
也因此,她没能看到魏观望着她,发觉她喜欢而莞尔一笑的样子。
*
元娘坐上轿子,边上挤着王婆婆,心情却好得很。
她觉得探春真好,真想年年都去!
又赏景,又赢了铜钱,还吃了佳肴,芥菜鲜虾馅的汤饺怎么能这般好吃?!
而且,还遇见了魏观。
一直到回到三及第巷前,元娘的心情都甚为晴朗。
她干脆坐在家门口的石阶上,双手撑着脸颊,等徐家的轿子回来。徐家人多,要稍微慢一些。
但他们到的时候也显眼,徐承儿都等不及到自己家门前,就跳下轿子,可把轿夫吓了一跳。徐承儿拉着元娘跑进巷子的时候,还能听见惠娘子生气的骂声。
徐承儿才不管这么多呢,做了个鬼脸,逗得元娘直笑,银铃似的笑声散落在巷子深长的角落。
她们要去吴娘子那买麻腐鸡皮,若是走大路不知道得绕多久,走巷道是最快的,徐承儿从小在三及第巷长大,对别人而言杂乱的巷道,她却是了然于胸。
眼看再拐个弯就到了,元娘却突然拉着她停了下来。
因为往前拐过去刚好是窦家的宅子,窦家的马车已经进去了,窦家其他人也大多进去了,只有窦二娘的车最慢,她是最后一个下来的,边上只有一个婢女鱼儿陪着。
而她,正回首,与一个熟悉的男子嫣然一笑。
二人的目光纠缠了好一会儿,窦二娘眉眼含笑三分春,直到里头传来窦家阿嫂问妹妹在哪的声音,她才转身进去。
这个熟悉的男子正是阮大哥。
元娘把徐承儿往后拉,阮大哥看样子显然是早早就在那等着了,就为了与窦姐姐见一面。
她发觉,自己可能撞见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细究起来,窦姐姐和阮大哥恐怕是真正的青梅竹马吧?
第65章
“你说,他们二人情投意合有多久了?”
因为在吴娘子家门前的摊子上,元娘和徐承儿说话都不敢指名道姓,甚至还是靠近彼此,极小声的窃窃道。
徐承儿说完这话,还是无法抒发心头的疑惑,一手撑下巴,歪着头看元娘,表情尽是难以置信和探究,“真是,我以往都不曾看见他们独处。”
徐承儿托起下巴,仔细思考,忽而眉眼一亮,“也不对!”
她看看左右,眼里闪烁着兴奋,凑到元娘耳边,“其实我幼时见他们二人,就是常常一块玩的,阮……他还给她捉蝴蝶,她摔倒哭了,他还编蛐蛐哄她。”
元娘听得直皱眉,头往后仰,满脑子疑问。
谁?窦姐姐?摔倒哭了?
这画面,是真的吗?
元娘的神情惊疑不定,“你,他们,当时多大年纪。”
徐承儿开始低头掰起手指算,然后猛然抬头,斩钉截铁道:“七八九岁吧!”
元娘扭头,不语。
她就觉得不对劲,果真,那个年岁哪能有男女情谊。但是,窦姐姐和阮大哥的确是自幼的交情,后来渐渐变成男女之谊也是有迹可循。
元娘白皙的食指转着杯沿,“不过,他们看品貌脾性,当真是天作之合!”
徐承儿跟着直点头,认可道:“虽说之前从未想过,但是今日一撞见,真是惊觉他们再合适不过了。一个高大宽厚,一个温柔娴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上席面。老员外知道了定然高兴,肯定大摆宴席,我阿翁怕是欢喜得很。”
元娘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没有那么乐观,叹道:“自然,这都成老员外的心病了。不过,我怕的是……会有波折。”
徐承儿意会,做了个“于”的口型。
元娘表情凝重地点头。
“那恐怕真的会起波折。”徐承儿面色戚戚。
于娘子就是阮大哥和阮小二的亲娘,守寡多年,尽心抚养两个孩子长大。
时人对二嫁的贞操观念并不强烈,甚至相同的嫁妆下,寡妇比未出阁过的小娘子更吃香。但于娘子平日为人虽善心,却是个较真苛刻的,真正是那种不是我的我不要一分,是我的就算费尽力气也一定要据理力争夺回来的性子,而且为人也古板。
还有,明明都是邻里,不知道为何,窦家和阮家似乎也不怎么搭话。
元娘也是这时候才察觉到不对,似乎两边有什么喜事,或是年节送礼,从未见过往来。这是真稀奇,一般邻里人人都有份的,除非有什么隐情。
陈元娘只是隐约觉得有什么不对,但也不大敢肯定,所以没有多说。
而且吴娘子正好把麻腐鸡皮做好了,元娘和徐承儿相视一眼,立即噤声。
还是吴娘子笑脸迎人,热情招呼道:“还是你们想着我,我刚回来没两日,就来照拂我的生意,人又俊心又善,也不知道哪户人家能高攀你们,姑舅怕是得喜得笑歪了嘴。
“还是生子好,不必受离别之苦。”
吴娘子说着,面有黯色,又有些做梦的祈盼,她把两碗麻腐鸡皮端上桌后,局促的在围布上擦了擦自己手,“不过,要是我,不拘是儿是女,都是个盼头,便是给我个女儿,我也定然万分疼惜。”
她说着就笑了,“可惜哦,天爷可不允。”
虽是笑着,但这话多少伤感,吴娘子忙不迭撇着手招呼,“快,尝尝我做的麻腐如何,我特意多加了些花椒粉,吃着麻口出汗。”
元娘从徐承儿那知道了吴娘子的事,前头听她说话,也觉得伤怀,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安慰。孤苦无依,夫家算计,有些苦,旁人不能感同身受,说再多也显浅薄。
听吴娘子这么说,元娘赶忙夹起麻腐吃,一筷子麻腐里还搭着鸡皮,她一吃,眼睛立时亮了,边吃边惊叹,一个劲的夸,“好吃,吴娘子的手艺比年前还要好了,今日的麻腐果真滋味不同,我还要一碗,一会儿烦请您再做四碗,我想带回去给阿奶她们也尝尝!”
徐承儿也跟着夸,“正是正是,好吃极了,我也要多来一碗。”
被两个年轻娇美的小娘子你一言我一语的恭维,吴娘子笑得合不拢嘴,“诶诶,不急。都有,等快吃完了我再做,这样刚炸出来的鸡皮才香。”
其实,元娘虽然存着哄吴娘子高兴的心思,但麻腐鸡皮也是真的好吃!
麻腐有些像豆腐,却是芝麻做的,它也嫩,但和豆腐的水嫩不同,豆腐一戳就散,麻腐更弹滑,可以夹起来,得入口咬了才能散开,吃着口感要粗一些,舌头两边像是在被摩挲。
元娘吃的是麻腐鸡皮,鸡皮腌制后放在油里炸,炸到比原来的金黄要更深一点的色泽,而且皮夹起来的时候不会垂下去。吃起来不但要酥脆,还得带点皮的韧劲,这样才会越吃越香。
光是口感就够叫人流连了,更莫说加的酱料。
里面有芥辣、花椒末、茱萸、香油和醋等,鲜辣发麻,微微酸味,辣劲直冲天灵盖,不住吸气,麻腐与鸡皮,口感也是嫩滑与酥脆来回切换交融。
纵然吃得鼻子、嘴唇发红,身上发颤,也怎么都停不下来。
太香了!
因着还没什么知道吴娘子回来,所以眼下生意不算忙,她就坐在长凳上打发时辰。
元娘辣得眼泪汪汪,粉面含春,索性停一停,与吴娘子搭话。
她主动夸赞道:“吴娘子,您手艺真好,您家的麻腐鸡皮,莫说八文一碗了,便是十六文一碗,旁人也定是抢着买,像曹家从食店,他们一碗腰肾杂碎都卖十五文呢!”
旁边的徐承儿跟着直点头,“正是正是,这几日汴京好多吃食都涨价钱了,您不妨也涨吧,趁着这时候涨,正合宜,不会叫人说闲话的。”
吴娘子坐在那,顺手用布擦试已经很干净的八仙桌,闻言只是被逗得发笑,轻轻摇头道:“那可不成,进来吃食价钱涨了,是因着米面都在涨,我做麻腐用的是芝麻,哪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