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曹诗妙早就想好了,把李白的《明堂赋》中时间、人物、地点一一改动,并且把文中描写的开元盛世写成她对未来统一后对国家的憧憬,这应该算是一篇绝好的赋了?
  而且《明堂赋》这篇赋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阐述了李白的政治主张。
  虽然曹诗妙没有政治主张,她只想谋个官,实现经济独立,但是她既然要谋个一官半职,岂能没有自己的政治主张?
  就好比沈伊伊所在的那个时空,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若去竞聘职位,哪个领导会器重?
  腹稿打(改)好了,曹诗妙只需要将它写出来就可以了。
  还好,曹诗妙记得原身本来书法上就很有造诣。只是她穿越以来还没有写过,所以沈伊伊写得小心翼翼,生怕到时候这陈世广又以她书法不佳拒绝任用她。
  她每一笔都写得如履薄冰般慎重,争取把原身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一笔一画都写得甚是煎熬。
  过了许久,才洋洋洒洒的把一片赋写好。
  她又反复细看了数遍,觉得文章改得毫无破绽。而且托了原身的福,书法也绝佳,这才递给陈世广过目。
  陈世广低头看了许久,才把那篇赋递给陈圻,暂未表态。
  曹诗妙心里很忐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改的不够自然?犹豫了片刻,又游说道:“陛下,我朝初立,百废待兴,现在正是需要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好好建设国家的时候,希望陛下考虑越国女子的力量,将我们的力量和男子的力量团结起来,来好好建设越国,让越国永远立于淮河之南,甚至收复中原统一南北。”
  陈世广起身走向朝南的窗边,背手看明媚无云的晴空。
  这女子的文章真的震撼到他了,她写得雄伟壮丽,气吞山河。
  这女子说的话也同样真正震撼到他了,她居然比自己这个皇帝想的事情还多!
  南朝赢弱,年年战乱,他考虑的无非就是如何避免不灭亡于北方民族的铁蹄之下,完全没有想过统一南北之事。
  这不敢想!这完全不敢想!
  山河分裂已有三百年之久了,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是对外互撕就是内讧,各国实力也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耗尽,哪还有能力还山河之完整?
  陈世广在沉思的时候,陈圻也在思考。
  刚刚曹诗妙说要做官,陈圻就理所当然的以为她不配。
  没想到她能写成这样雄奇豪放的赋。赋中有她的抱负,亦有她对穷苦百姓的同情。
  而且赋中有对理想未来繁荣昌盛的描写,这是对他来说多么宏伟的蓝图啊!
  刚刚她不是说了吗?她还要父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越国!
  没想到,她的志向如此远大。
  是自己过于傲慢,导致看不起这个小小女子。
  她这样的远大的志向,恐怕男子也很少有吧?
  他是有这个志向,他从上一世开始就立志要统一南北,可终究在阴谋织就的争斗中出师未捷身先死。
  越是知道此事不易,许多人越是连梦都不敢做,因此敢做梦的人也显得弥足珍贵。
  但这样的珍贵很可怜。
  因为梦只是开始。
  无法使梦想成真也是枉然。
  陈圻正感慨的时候,就听陈世广对曹诗妙道:“你的文采足可以胜任秘书郎,但朕可以给你预言,朕一旦宣布恐怕会有许多大臣反对......但朕许诺于你,朕会拜你为秘书郎。除此之外,朕仍然给予你县主的爵位,让你享受县主应有的封邑。”
  第35章 建功 无
  越.天顺.元年秋七月壬寅日,陈世广下旨尊良.世.祖文襄皇后王书兰为皇太后,居慈训宫。
  皇长子陈圻因迎回太后有功,晋封为英王,依然节制会稽以南、交趾以东的十郡军事。
  此前,皇次子陈均已因平乱有功被封为肃王,其余未成年皇子那时都未得封,乘着这次太后回銮的东风,孔淑媛所生的陈志被封为陈国公,刘修仪所生的陈袁被封为崇国公。
  陈圻、陈均的立储之争摆在了明面之上。
  同样是当日早朝,陈世广下诏封良.世.祖长女信安公主之女曹诗妙为长城县主,言官们正准备高唱万岁时,陈世广却道:“长城县主素有才名,朕特许她从五品著作郎的职务,作为我大越朝妇女的表率,以后但凡女子对国家有所贡献,朕都会给予相应的回报。”
  一时之间,群情激愤,竟有御史触柱反对。
  陈世广态度坚决,以上天赋予的皇权下令执行。
  御史中丞刘明正仍然道:“牝鸡司晨,亡国之兆也。”
  越国才立,他就说亡国的话,陈世广怒发冲冠,命左右取下他的官帽,将他赶出听政殿,并曰:“朕意已决,若有谁再敢反对,朕必杀之。”
  因此,那些顽固的守旧大臣敢怒而不敢言。
  曹诗妙这样得来的官职,当然会得到同僚们的排挤。
  只是她全不在意,一心学习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能力日渐提升。
  对陈世广这个创业之初的老板,曹诗妙则精心伺奉,常常鼓励,陈世广很受用,又让她兼了“内舍人”的职务,主管宫中制诰。其实曹诗妙清楚,这就是一个私人秘书。
  另一方面,武昌刺史寇龙海不服陈世广称帝,从四月开始就大肆建造船舰,准备进攻建康,取陈世广代之,岂不料拥有前世记忆的陈圻早就把寇龙海的动作禀告给了陈世广,陈世广于是命镇南将军周续带领部众秘密前往击之。
  镇南将军周续是良朝山阴伯,良朝建立后被陈世广封为开府仪同三司,镇南将军。
  那时,曹蕴忽然薨逝,周续长子周品言与陈圻在曹蕴府上曾见过数面,陈圻因上一世的缘故,知道周品言能征惯战,就已经将周品言收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故此战的战术多是出自陈圻的“锦囊妙计”,周品言亦在此战中一举成名。
  同年十月,交州刺史欧阳真、广州刺史袁柏隆联合举兵,陈圻也.早知他们的图谋,令手下悍将熊放秘密实行戒严,他则召集兵马,快马传檄以讨,最后犹如探囊取物一样取得了胜利。
  然而,他并没有马上回会稽,而是率军围困万春国古螺城,万春国国王李晋被迫投降,从而结束了良.世.祖时期就分裂出去的割.据.政.权万春国,恢复了部分国土。
  皇长子英王陈圻一时炙手可热,新增节制广、交、越、成、定、明、新、高、合、罗、爱、建、德、宜、 黄、利、安、石、双十九州。
  眼见兄长屡立奇功,陈均坐不住了。他于是把主义打到了曹诗妙的身上。它得到曹诗妙的支持,就相当于得到的太后王书兰的支持。
  虽然良.朝已然覆灭,王书兰在良.朝旧臣中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
  且曹诗妙所制诏令多得陈世广夸奖,她又偶有诗作船出宫外,在文人中的影响力日益增长。
  因此拉拢曹诗妙成了他争夺储位积攒势力的必然选择。
  他也知道陈圻曾经求娶曹诗妙不成,因此并没有蠢到要向曹诗妙求亲,而是曲线救国。
  他心里很是不齿陈圻在曹诗妙这件事情上的不智之举。
  你喜欢人家姑娘,还不知道讨好人家,投其所好,当然人家会不高兴嫁给你了。
  他深知陈圻在这件事情的失误,因此吸取了教训。
  这边曹诗妙得官以来,虽每日必穿男装,但她的女儿身始终戳着男人们的肺管子。
  不管她在朝上发表任何言论,都有一大帮人站出来反对,跟她抬杠,陈均则不分青红皂白的站在她一边,论证她所荐之事的合理性。
  一来二去,曹诗妙难免要在私下对陈均表示感谢。
  值得一提的是,别人叫曹诗妙都称她为长城县主,只有陈均称她为曹大人。虽然爵位和官位不一样,但都是身份的象征,县主是正二品爵位,曹诗妙那个著作郎的职位只是从五品。
  不管是不认同曹诗妙的官员身份还是汉人自古以来捧人的习惯,总之,其他官员都称呼曹诗妙为县主。
  这天早朝结束后,曹诗妙在听政殿外碰到陈均,她像前几次那样对早朝的时候陈均出言维护她表示感谢。陈均则厚着脸皮说:“……不知道曹大人是否愿意,请本王去府上喝喝茶?”
  这都可以?!
  古人不是都恪守礼仪的吗?怎么还有人自己主动要求去别人家做客的?
  但别人提了,曹诗妙总不可能说自己府上没有茶吧?可她要去她家干嘛?!因为有陈圻以前那些事,她都怕了这些古人了,毕竟受教育的环境不一样,脑回路真的不一样!
  陈均看到曹诗妙呆呆的样子,慢慢的说:“曹大人家里若是没有茶招待本王就算了……”
  曹诗妙尴尬得不行,赶紧道:“殿下肯来,那是草庐蓬荜生辉的事......下官刚刚只是在想,我刚得了交州的大头茶,大可以好好招待殿下......只是下官还要回签押房拿点东西,恐怕要麻烦殿下稍等片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