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4章
  俩孩子看着被拿走的两朵花,四爷在孩子的注视下,把揉搓过的花瓣扔到杯子里,“泡花茶。”
  桐桐跟着放进去:看!不分大小了吧。可以吃菊花糕了。
  但是,俩孩子还是谁都没先选。
  桐桐就观察了,两个盘子不一样,一个没有裂纹,一个有裂纹。她抬手在完好的那个上面敲了一下:好了!两个都有裂纹了。
  回头再多付一个盘子的钱吧。
  四爷:“……”两个纹路不一样嘛!
  他觉得桐桐不靠谱,孩子的成长期不一样,脑子想法不一样。他先拿了一盘,然后取了一块,说两个孩子:“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先咬一口。同一个盘子里的,同一块糕点,你们比划,谁赢了谁先咬,不能吃完,必须给对方剩!
  于是,谁赢了谁先咬,先咬的那个必要先咬一大口,给对方剩下一点点。
  这么幼稚的游戏,两人玩的很高兴。不是很好吃的东西,两人合伙干掉了大半盘子。
  桐桐就发现,到了后来,临川就老出石头。她就:“……”这小子吃饱了,不想赢了。
  望岳多赢了三次之后,心满意足了,也跟着只出石头,然后平手了。
  四爷把盘子推走:“不玩了吧!爹爹累了。”
  好的!不玩了。
  桐桐:“……”原来是这么玩的呀。
  四爷看看被敲裂的盘子,然后看桐桐:你就说你靠谱么?!
  缺席孩子成长过程的桐桐心虚,回去的时候两个她都抱着。马车上,两孩子都躺下了,玩累了。
  望岳满足的拍着她自己的小肚腩,眼睛一闭,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临川半睁着眼,偷瞄姐姐的小肚腩,然后摸摸自己的小排骨,又偷摸的摸摸姐姐的小肚腩,眼里满是艳羡。
  偷声跟阿母说:“儿也想要!”
  想要什么?
  临川再摸摸姐姐的小肚腩,一脸渴望的看着母亲:您偏心,让姐姐长,不让我长!
  第1580章 隋唐风云(106)三更
  孩子有孩子的心性, 但四爷有四爷的办法!就比如,糕点吃同一个盘子里的;水果便是切开,也是你一口,我一口。两人跟父母同住, 因着年岁小, 睡的同一铺暖炕。不仅同一铺暖炕,还同一个被窝。你的头朝东, 我的头朝西。具体谁朝哪边, 抓阄决定。
  衣柜、器皿都是一样的,一式两份。
  衣服不同, 那是因着男女有别。但是颜色和材质是一样的。给姐姐用一两金子打首饰, 那就再用一两金子给弟弟打配饰。
  早起一起来, 先不吃饭,得先去喂雕儿,两人一人喂一轮, 喂的就是这一窝雕。
  吃完饭得蹲马步了,桐桐觉得该叫开始了,那就得开始。
  习武是一件非常艰难,甚至于是痛苦的事。但等孩子睡饱, 四爷还是会把孩子送到演武场。这里将士们的训练接近尾声了, 俩孩子才能到。
  而后,就看到陛下站在边上,交孩子蹲马步。这没有捷径, 便是再好的技巧, 力一定得从自身往出发。
  先是力气, 后是气力。
  桐桐看着女儿:现在这小肚腩还舒服吗?每次都多吃几口, 瞧瞧, 这都是你的负担。
  她给调整姿势:“往下蹲……再往下蹲……凡是叫你觉得舒服的姿势都是错的,难受就对了。”
  望岳往下了一下,坚持了三秒都不到,就又起来了。
  临川往下一蹲,蹭的一下起身,一张哭脸给你看。
  可这个心软是不行的,她叫两人面对面,给对方数着:一二三四五。
  每人先撑过五秒,一组五秒,换着来。
  这么一弄,好多了。但两人都是坏蛋,老想坑对方。刚开始还挺配合,均匀的一二三四五,不疾不徐,五秒就是五秒。
  第二天就不对了,他们会给对方拉调子,’一~~~‘一个’一‘喊出三秒的时间去。没几轮,两人都一头大汗,脸都撑红了。
  但是两人没有告状的习惯,临川觉得姐姐拉的特别特别长,我只长了那么一点,你就给我长那么多……于是,姐姐好容易撑过一拨,还没起身呢,他假装晃了一下,撞姐姐。
  姐姐一摔倒,就扯弟弟的衣服,拽着弟弟的腿,你揪住我,我扯着你,滚的一身泥蛋蛋,这事才算是完。
  打架耽搁训练,罚两页大字。一个个气鼓鼓的写字,这就归四爷管了。
  都闹脾气呢,那没关系,你们一起喂养的獒犬该喂了,你们也该陪着獒犬做游戏了。然后喂狗,给狗狗梳理毛发。而后去马厩,去给小马驹刷毛,骑着小马驹跑两圈。
  骑马之后,带着獒犬和已经能飞的雕,咱去草原上玩耍去。跟獒犬赛跑,带着雕儿撵兔子。
  他们更多的时间不是背书,而是打熬身板,以习武为主。书上的道理等年岁再大些再学,也不执着于一定能引经据典,只要能懂这个道理就可以了。
  而每天吃完晚饭以后,桐桐会去预备营。预备营里最小的孩子才七八岁,最大的也才十二三。以过十四就会去当差的。
  这些孩子一直都是桐桐亲自训练,有几人能真的练出绝世武功呢?不是的!战术、配合,团体的力量才是制胜关键。
  他们啥也不用干,在一边玩也行。见的多了,就懂了,自然也就会了。
  这么大一点的孩子,正是玩的年纪。可无目的的玩和有目的的引导性的’玩‘,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个很枯燥的事。
  别的孩子玩耍,在草原上,为一朵花停留,而后躺在草原上歇一歇……没关系的!可他们不行,他们跟着獒犬一起跑,为的是锻炼。
  但雪花落下来,望岳的小肚腩不见了。弟弟没长出小肚腩来,姐姐的小肚腩不见了。
  桐桐不给孩子用针灸,但是得泡药浴,得按摩。
  每天喝奶,营养均衡,俩孩子蹭蹭蹭的往壮往高的长。
  冬天来了,出门不方便了。桐桐大多数时间在御书房。不管是披折子还是见人,都一样。偶尔呢,还会留臣子一块吃饭。
  饭点了嘛,孩子又不是不能见人,桐桐会刻意叫孩子来前面用饭。
  可以说,这俩孩子是生在满朝大臣的眼皮底下,又长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
  今儿四爷忙着去实验场,不是武器,而是羊毛的滚动清洗,只要能赶在晚上回来就不错了。而早上平阳公主就送了折子,请见。
  既然如此,桐桐就叫张鱼娘安排到了午膳时间。
  平阳公主一进来,便看到俩侄儿坐在一沓子的折子跟前,有人帮着打开折子,他们用大拇指摁住印泥,将手指印盖在折子上。
  她会心一笑,自来有问安的折子,凡是问到大殿下二殿下,折子的回复上就有两枚可爱的’小印章‘。两个’印章‘盖在一起,像一颗心一样。
  这’印章‘一日一日的长大,今年又长大好些。
  一见有人进来,俩孩子都站起身来。
  平阳公主先去见礼:“外臣平阳扣请陛下金安。”
  “平身!”桐桐放下手中的笔,起身请对方入席。
  平阳公主忙对着两个孩子:“外臣见过大殿下、二殿下。”
  俩孩子先还平礼:“大唐长公主有礼了。”
  国礼一毕,才是家礼,两人只行半礼:“姑姑安!”
  平阳侧身避让,含笑应承。
  虽说血缘上是骨肉至亲,这几年她也常见这两个孩子。但姑侄之间从未有过亲昵如一般人家的姑侄。
  国礼在先,半丝不乱。
  今儿吃火锅,菜色已经摆上了。分宾主这么一坐,平阳才说:“陛下,之前救民,北华收关中子民众多……”
  桐桐给平阳公主夹菜:“嗯!听闻关中今年风调雨顺,好啊!好事。”
  平阳公主苦笑,这可怎么说呢?当年逃难来时,都是一个一家族一个家族的逃了出来。而今,回去的人却只占了一成。
  就像是某一家族,本有七八个儿子。而今只大儿子大孙子回去了,其他人尽皆在北华。回去是因为先人埋在那里,家里的产业在那里,总是得有人回去料理,故土岂能离?
  而其他人呢?都愿意选择北华。
  为何?
  因为北华没有那么明显的贵族与平民。士农工商,士固然受尊重,但从商者觉不被鄙薄。农家子可科举玄关,匠人有品级,商人又如何?若是能货通南北,议政参政有你一席之地。
  有奴仆么?有!但多是雇佣。人口不买卖,雇佣需得去衙门领契书,不是你想要如何就如何的。给的酬劳最低得是多少,不能任由雇主定价。
  如此以来,当真是市贸繁荣,人声鼎沸。便是无田地,公房随时可住。短住长住皆可!若是想走,换个地方,只要在北华境内,还是有公房可住。
  公房比私人建造的房舍更暖和,更能地域北边严寒的气候。在北华,可以不耕作,因为有羊毛作坊,有毛纺作坊,有造纸作坊……再要是没活干,那么大的草原,只给冬季的圈养牲畜收割干的草料,也足以饿不死。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