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说着,就又道,“正如对那些小报补充律法以约束,这一点我尤其不能理解。小报所行,非君子所为。儒家教化百姓,教百姓知礼。于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乃为人的行为准则。
而小报呢?窥伺他人行踪,此为非礼;偷听他人言谈,此为非礼;擅自将他人私事公之于众,此为非礼。如此非礼之事大行其道,正是近些年儒家教化被格物所取代的弊端呈现。
对此朝廷没有重视儒家教化,而是选用了法家!认为当以法约束之。诸位,德为先,法为后。以法约束,此乃底线。可若是儒家教化人人受益,都以德行为先,触法者几何?而违法者又有几何?
因而,以法约束小报之行,看似合理,但其实违背的是‘礼义’!若违背礼义,便违背了圣人教化,不符合立国之本,则国将不国!”
话音一落,里面掌声雷动。
季瑛揉了揉脑袋,看仲琴:姐,你听懂了吗?我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反正就是,他抛出了一个观点,引经据典了证实了他的观点。那违背他的观点的,就是错的。
听起来很有道理,可就是哪里怪怪的。
但不得不说,“这人口才还怪好的!出口成章,自成逻辑。”
仲琴摆手,“别言语,听着。”
果然,掌声之后,里面就传来金大人的声音,金大人就说,“《论语》中,有一篇,诸位一定都读过。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冉有又曰,‘既富矣,又何加焉?’子曰,‘教之’。”
季瑛点头,这是论语里的原话。
庶,是庶民的意思。
孔子感叹卫国的人口真多,学生冉有就问说,这么多人,该怎么办呢?孔子回答说,要叫这些人都富起来。冉有又问,富起来之后呢?又该怎么治理呢?孔子说,要教化他们。
就听金大人的声音又传来,“那么圣人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圣人认为一个国家的先决条件,一定是有足够多的庶民,即人口;其次,便是叫百姓富裕起来;再次,当不为生计而发愁的时候,他们才会受教。庶、富、教,这是三个必须的条件,且顺序不能乱。对此,诸位有异议吗?”
没有!这是圣人的原话。
“那我再一问,我们现在有足够多的人口了吗?”
有了!新明自立国之初,推广各种作物,提升粮食产量,轻徭薄赋,使得生民休养生息,繁衍人口极多。
四爷就竖起一根手指,“所以,朝廷做到了第一点——庶!有足够多的庶民。”
是!
“那么,朝廷要做的第二点便是富!叫百姓富足起来。工,可将农耕中富裕的人口利用起来,叫农人有更多的耕地,叫有手艺的人能靠着手艺养家糊口,这算不算是富民的途径呢?”
当然!
“富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没有富裕起来,达到人人受教化的前提下,那秩序便不要了吗?此时,先以法镇之,错了吗?”
“……”好像也没错。
四爷就摊手,“教不可或缺!像是诸位,都是受了教化之人,那么前提是,诸位一定是家境尚可,能一直受教化。朝廷难道没教化吗?蒙童免费启蒙,这便是教化。如果朝廷足够富裕,那么每个人从一出生,朝廷便能给予一视同仁的教化……但这不是现在能做到的。
而这位李姓兄台所言,儒为体,格物为用,有理!但这不是分人群,将人分为儒生和格物生。这么分是不对的!
儒,该被每个人接纳,它打造塑造的是德、是心,是性!而格物是工具。
就如同,数千年前刀耕火种,而现在牛耕遍地一样。儒家传承了千年,铸就了精气神,这是不变的!工具不断革新,这是一直在变的。我们当以儒家修内,却也当以格物修外。内外兼修,此方为一个德行高尚,且于国于民有用之人。”
话音一落,又是掌声雷动……
第233章 万里扶摇(132)二更
秋雨淅淅沥沥,下个不住。屋檐下的雨掉落下来,打在屋檐下的风水缸里,发出的声响稍微大了一些。
往常敷上了面脂,就该睡了。
但今儿仲琴睡不着!
那个叫李青山的走的时候还特来寻她,笑的一脸灿烂:“原来姑娘是林阁老的千金呐!见到姑娘,便不难想象伯爷该是何等的风采。之前也曾听闻过姑娘,姑娘其实便是舆论的受害者,在下心中时有不忿。而今见姑娘好好的,又是这般风采,倒是也放心了。那样的非礼之言,非礼之行,很不必放在心上。”
仲琴当时就:“……”最不愿意被人提及的事,就这么被人直白的再一次提起,难道我要谢谢你么?
况且,此人有什么呀?他也就那点能耐了。
这般之人,便是被人驳了,也丝毫不觉得丢脸或是面子有失,依旧能谈笑风生,好似什么都没发生。
那我做什么亏心事了吗?为何我就得羞于见人呢?
本也是平平无奇之人,他能在人前吆五喝六,我又为何要处处躲着呢?
她翻身坐起来,睡不着了。说实话,以前像是李青山这种人,是万万不敢主动凑到自己身边的。因为家世是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凑过来也是自取其辱。
可现在,有很多东西都在变。
其实,自己鄙薄李青山,而自己某个方面也许跟李青山是一样的。比如,世道变了,李青山固守不变的,他不怨怪自己的不变跟不上世情,却反而怪朝前走的世情错了。
同理,自己没有朝前迈步,却怪被朝前的世道所伤。
这难道没有相似的地方吗?
自己鄙薄李青山,难道自己不是李青山?自己鄙薄李青山只拦着貌美的自己问询,可自己难道不是只将目光放在光鲜亮丽的人身上?
李青山在自己眼里是什么样儿,自己在别人眼里应该就是什么样儿的吧。
雨声渐大,她披了披帛起身,将窗户推开。带着潮气的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屋里的烛火因风而不时的摇曳。
这些反思剖白的话,却连个说的人都没有。
她坐在书案前,将画衣裳图样的纸张拿来,想把这些都写下来。
可怎么写呢?写了都觉得羞耻。
她干脆画,画成女子的形象。
那女子出门买衣衫,去第一家店铺,问人家有没有红色的,金线绣着凤凰的,以黑宝石点缀了凤眼的裙子,她要做嫁衣的。
店家告诉她说,有红色的,也有金线绣着凤凰的,只是眼睛不是黑宝石的,你要么?
姑娘摆手,不要!
于是到了第二个店铺,她又提这个要求。这个店铺的掌柜告诉她,有红色的,凤凰是用银线绣的,也有一双黑色的宝石眼睛,问她要吗?
姑娘还是摆手,不要。
于是到了第三个店铺,她依旧要买那样的嫁衣,这下店铺终于有了:是红色的,也是金线绣着凤凰的,眼睛也是黑漆漆宝石。
她买了回去,可衣裳并不合身。于是,姑娘大哭,问说:一生只嫁一次,为何唯独没有适我身的嫁衣?
最后是姑娘一直找一直试,可穿着总觉得不合适。
原来是姑娘怀着憧憬的笑脸不见了,她慢慢的变的焦灼、变的忧郁,变的沉默……此时,再好的嫁衣穿上,都不再适合了。
这个姑娘,丢失了最初的心境。
对着灯一画就是半晚上,早起便起不来了。黄蕙荃来叫她用饭,结果床帐子放着呢,人在里面哼哼,就是不起来。
黄蕙荃倒也不勉强,要出去了,却扫见了桌上的画。
寥寥几笔,简单的几句话,却很是有趣,只匆匆扫了几眼,几个喘息的时间,把一个小小的故事看完了。
其实这种画在曜哥儿的启蒙本上就有,是叔珩画的。
之前孩子识字,认得好了,叔珩便会给那一页画个光屁股小孩,配上各种有趣的表情。
这个……跟那个有点异曲同工的妙处,但又不一样:反正她觉得很有趣。
她没动那画,给叔珩去送炖好的乌鸡汤的时候却又主动提及了这个事,包括画了什么都告诉了:“……她心里清明的很,谁还能将她拐了去?”
可能是仲琴经了事了吧,这一经事,反倒是会想事了。
这倒是叫桐桐觉得意外,她喊丑妮:“你去找二姑娘,就说我想看。”
丑妮去了,仲琴自己拿来了,“晚上睡不着,画着玩的,你倒是想看什么?”
桐桐接手里先看,着实有些意外。画真就挺好玩的,人的表情画的稍显夸张,可这才能叫人从简笔中读懂表情。
她拿着这个反复的看,然后喊秦敏:“帮我送这个给顾玉娘顾大人,问问她对这个东西的看法。”
仲琴赶紧拦了:“我随手画的,你别拿出去丢人了。”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
而小报呢?窥伺他人行踪,此为非礼;偷听他人言谈,此为非礼;擅自将他人私事公之于众,此为非礼。如此非礼之事大行其道,正是近些年儒家教化被格物所取代的弊端呈现。
对此朝廷没有重视儒家教化,而是选用了法家!认为当以法约束之。诸位,德为先,法为后。以法约束,此乃底线。可若是儒家教化人人受益,都以德行为先,触法者几何?而违法者又有几何?
因而,以法约束小报之行,看似合理,但其实违背的是‘礼义’!若违背礼义,便违背了圣人教化,不符合立国之本,则国将不国!”
话音一落,里面掌声雷动。
季瑛揉了揉脑袋,看仲琴:姐,你听懂了吗?我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反正就是,他抛出了一个观点,引经据典了证实了他的观点。那违背他的观点的,就是错的。
听起来很有道理,可就是哪里怪怪的。
但不得不说,“这人口才还怪好的!出口成章,自成逻辑。”
仲琴摆手,“别言语,听着。”
果然,掌声之后,里面就传来金大人的声音,金大人就说,“《论语》中,有一篇,诸位一定都读过。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冉有又曰,‘既富矣,又何加焉?’子曰,‘教之’。”
季瑛点头,这是论语里的原话。
庶,是庶民的意思。
孔子感叹卫国的人口真多,学生冉有就问说,这么多人,该怎么办呢?孔子回答说,要叫这些人都富起来。冉有又问,富起来之后呢?又该怎么治理呢?孔子说,要教化他们。
就听金大人的声音又传来,“那么圣人表达了什么意思呢?圣人认为一个国家的先决条件,一定是有足够多的庶民,即人口;其次,便是叫百姓富裕起来;再次,当不为生计而发愁的时候,他们才会受教。庶、富、教,这是三个必须的条件,且顺序不能乱。对此,诸位有异议吗?”
没有!这是圣人的原话。
“那我再一问,我们现在有足够多的人口了吗?”
有了!新明自立国之初,推广各种作物,提升粮食产量,轻徭薄赋,使得生民休养生息,繁衍人口极多。
四爷就竖起一根手指,“所以,朝廷做到了第一点——庶!有足够多的庶民。”
是!
“那么,朝廷要做的第二点便是富!叫百姓富足起来。工,可将农耕中富裕的人口利用起来,叫农人有更多的耕地,叫有手艺的人能靠着手艺养家糊口,这算不算是富民的途径呢?”
当然!
“富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没有富裕起来,达到人人受教化的前提下,那秩序便不要了吗?此时,先以法镇之,错了吗?”
“……”好像也没错。
四爷就摊手,“教不可或缺!像是诸位,都是受了教化之人,那么前提是,诸位一定是家境尚可,能一直受教化。朝廷难道没教化吗?蒙童免费启蒙,这便是教化。如果朝廷足够富裕,那么每个人从一出生,朝廷便能给予一视同仁的教化……但这不是现在能做到的。
而这位李姓兄台所言,儒为体,格物为用,有理!但这不是分人群,将人分为儒生和格物生。这么分是不对的!
儒,该被每个人接纳,它打造塑造的是德、是心,是性!而格物是工具。
就如同,数千年前刀耕火种,而现在牛耕遍地一样。儒家传承了千年,铸就了精气神,这是不变的!工具不断革新,这是一直在变的。我们当以儒家修内,却也当以格物修外。内外兼修,此方为一个德行高尚,且于国于民有用之人。”
话音一落,又是掌声雷动……
第233章 万里扶摇(132)二更
秋雨淅淅沥沥,下个不住。屋檐下的雨掉落下来,打在屋檐下的风水缸里,发出的声响稍微大了一些。
往常敷上了面脂,就该睡了。
但今儿仲琴睡不着!
那个叫李青山的走的时候还特来寻她,笑的一脸灿烂:“原来姑娘是林阁老的千金呐!见到姑娘,便不难想象伯爷该是何等的风采。之前也曾听闻过姑娘,姑娘其实便是舆论的受害者,在下心中时有不忿。而今见姑娘好好的,又是这般风采,倒是也放心了。那样的非礼之言,非礼之行,很不必放在心上。”
仲琴当时就:“……”最不愿意被人提及的事,就这么被人直白的再一次提起,难道我要谢谢你么?
况且,此人有什么呀?他也就那点能耐了。
这般之人,便是被人驳了,也丝毫不觉得丢脸或是面子有失,依旧能谈笑风生,好似什么都没发生。
那我做什么亏心事了吗?为何我就得羞于见人呢?
本也是平平无奇之人,他能在人前吆五喝六,我又为何要处处躲着呢?
她翻身坐起来,睡不着了。说实话,以前像是李青山这种人,是万万不敢主动凑到自己身边的。因为家世是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凑过来也是自取其辱。
可现在,有很多东西都在变。
其实,自己鄙薄李青山,而自己某个方面也许跟李青山是一样的。比如,世道变了,李青山固守不变的,他不怨怪自己的不变跟不上世情,却反而怪朝前走的世情错了。
同理,自己没有朝前迈步,却怪被朝前的世道所伤。
这难道没有相似的地方吗?
自己鄙薄李青山,难道自己不是李青山?自己鄙薄李青山只拦着貌美的自己问询,可自己难道不是只将目光放在光鲜亮丽的人身上?
李青山在自己眼里是什么样儿,自己在别人眼里应该就是什么样儿的吧。
雨声渐大,她披了披帛起身,将窗户推开。带着潮气的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屋里的烛火因风而不时的摇曳。
这些反思剖白的话,却连个说的人都没有。
她坐在书案前,将画衣裳图样的纸张拿来,想把这些都写下来。
可怎么写呢?写了都觉得羞耻。
她干脆画,画成女子的形象。
那女子出门买衣衫,去第一家店铺,问人家有没有红色的,金线绣着凤凰的,以黑宝石点缀了凤眼的裙子,她要做嫁衣的。
店家告诉她说,有红色的,也有金线绣着凤凰的,只是眼睛不是黑宝石的,你要么?
姑娘摆手,不要!
于是到了第二个店铺,她又提这个要求。这个店铺的掌柜告诉她,有红色的,凤凰是用银线绣的,也有一双黑色的宝石眼睛,问她要吗?
姑娘还是摆手,不要。
于是到了第三个店铺,她依旧要买那样的嫁衣,这下店铺终于有了:是红色的,也是金线绣着凤凰的,眼睛也是黑漆漆宝石。
她买了回去,可衣裳并不合身。于是,姑娘大哭,问说:一生只嫁一次,为何唯独没有适我身的嫁衣?
最后是姑娘一直找一直试,可穿着总觉得不合适。
原来是姑娘怀着憧憬的笑脸不见了,她慢慢的变的焦灼、变的忧郁,变的沉默……此时,再好的嫁衣穿上,都不再适合了。
这个姑娘,丢失了最初的心境。
对着灯一画就是半晚上,早起便起不来了。黄蕙荃来叫她用饭,结果床帐子放着呢,人在里面哼哼,就是不起来。
黄蕙荃倒也不勉强,要出去了,却扫见了桌上的画。
寥寥几笔,简单的几句话,却很是有趣,只匆匆扫了几眼,几个喘息的时间,把一个小小的故事看完了。
其实这种画在曜哥儿的启蒙本上就有,是叔珩画的。
之前孩子识字,认得好了,叔珩便会给那一页画个光屁股小孩,配上各种有趣的表情。
这个……跟那个有点异曲同工的妙处,但又不一样:反正她觉得很有趣。
她没动那画,给叔珩去送炖好的乌鸡汤的时候却又主动提及了这个事,包括画了什么都告诉了:“……她心里清明的很,谁还能将她拐了去?”
可能是仲琴经了事了吧,这一经事,反倒是会想事了。
这倒是叫桐桐觉得意外,她喊丑妮:“你去找二姑娘,就说我想看。”
丑妮去了,仲琴自己拿来了,“晚上睡不着,画着玩的,你倒是想看什么?”
桐桐接手里先看,着实有些意外。画真就挺好玩的,人的表情画的稍显夸张,可这才能叫人从简笔中读懂表情。
她拿着这个反复的看,然后喊秦敏:“帮我送这个给顾玉娘顾大人,问问她对这个东西的看法。”
仲琴赶紧拦了:“我随手画的,你别拿出去丢人了。”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