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这人就追了两步:“姑娘这是何意?”
“你若不解朝廷的态度,为何不去找叫你有疑惑的人。”仲琴一边走一边道,“读小报怎么了?伤天害理了?动辄你不了解,动辄说别人不读朝廷的报纸……怎么?读朝廷的报纸便更高尚么?再者说了,天下的人万万千,这个你不了解,那个你不理解,谁让你了解了?谁叫你理解了?既不能理解,也不认同朝廷的理念,那你对新律法的表决,岂不是有失偏颇。若我是你,我便辞了这差事!也好过虚荣,舍不得这个头衔。”
把人说的一愣愣的!好端端的跟人搭个话,当街被人一顿排揎!再想回嘴,人家拦了一辆车,走了!
这人给逗笑了,现在的姑娘,除了那些女官,其他的其实多数都是温顺的。这姑娘家里不知道做什么的,一说话就跟吃了枪药似得,刺儿刺儿的。
但她说的也对,其实可以拜访一些官员。人家见不见的没关系,拜访看看嘛。
于是,回去就联络同是学生的一拨人,意思是,咱们要不要结个联盟,选几个代表,去听取一下朝中重臣大臣的意见,看看他们都是怎么想这件事的。
也可以问问他们关于朝中大事的看法,说不定也能跟他们说一下咱们对一些朝事的看法。
就有人说,“这会不会不妥当?”
这人就说,“这有什么不妥当的?历朝历代,都有书生投贴。咱们就是一书生,没途径投递给陛下,难道还没途径投递给别人吗?”
这倒也是!那就投递看看。
于是,隔了两天,在众多投递来的问候帖子中,桐桐发现了一张比较特殊的,署名是:江南学子。
学生?
桐桐皱眉,将帖子递给正在整理书稿的四爷:“瞧瞧,学生冒头了。”
四爷扫了一眼:“不是才冒头,哪朝哪代,少的了书生掺和政事?皇帝巡幸、太子讲学,接触的不都是这些人?他们需要安抚……哪怕建议再怎么天真,可还是得有态度。”
桐桐问说:“得见?”
“你伤着呢,见不见都行!回头林阁老见,或是我去见,都可以。”
那还是你们去见吧!我不喜欢跟只有冲劲儿的人打交道。就我这脾气,跟这些人……说不好会碰出什么火花来。你去比较好,你会哄这种大孩子,你去吧。
于是,写帖子回复人家:很高兴能接到你们的帖子,我也很想听听你们的建议,但是无奈,教材的事赶的急,这次请金大人代为相见,万望见谅。
好似一个个都是大才,都是了不得的人才,态度给的特别好。
对方接了回复也觉得很有面子,知道军事学堂等着教材用,也就不勉强了。
金大人那格物制造,咱也是仰慕许久,特别想见的。
若是没有林伯爷,只怕也不是容易见金大人呢。
于是,选了一个好日子,桐桐将小院门从里面一锁,外面由着四爷去待客。
好家伙,只学生就来了五六十,正堂里都挤满了。
四爷:“……”农、工、军、商都接触过来,如今冒出个‘学’。
瞧!凑的多齐整!
第232章 万里扶摇(131)一更
五六十人,厅堂里有站着的,有坐着的。丑妮把家里的凳子都搬来,也才是勉强的坐下。然后准备的待客的东西就严重不足。
想给每个人倒一杯茶水,上哪凑这么多茶杯去。
丑妮急匆匆的去林府那边拿茶碗,少奶奶赶紧帮着归置,又问还缺什么。
“那缺的可多了。”丑妮一样样的算,“没想着来了那么些人。”之前只按照七八个人准备的。伯爷说,既然是代表,那就是三五个,最多不超过十个人。
结果来了这么些个,这哪里是代表哟?
黄蕙荃就笑,可见这些人有多单纯。跟伯府交往,来一次,叫大人记住你,这是资本;来这么些个,金大人能记住谁?这都不是不会做官,不懂做官的事,这压根就是不懂人情世故。
在这一点上,连自家孩子爹也不如。
丑妮都嘀咕:“自来没见过这样的。”感觉像是瞎起哄。
黄蕙荃低声道:“越是这么着的人,越是得尊重些,客气些,周到些,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心里怎么想不重要,“态度一定得重视!且得把重视摆出来给人看。”
“是!少奶奶,记住了。”
黄蕙荃这才道,“你先过去!我叫槐花去帮你。缺了干果水果……我这就叫两位姑娘去采买。”
丑妮这才赶紧去了,“姑婆正在烧水,只能在锅里煮茶……”泡是供不上的。
然后仲琴和季瑛就被抓去当差了,一个往干果铺子去,一个往鲜果铺子去,只能加钱叫人家往府里给送。
四爷一看这满厅堂的人,只能笑道:“别分茶杯了,谁渴了自去倒!都别见外。”
一水的十七八到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马上就都笑。
丑妮心说:金大人跟你们中这些年纪大的比起来,谁更年轻还真不好说。结果呢?还坐在这里傻呵呵的笑呢!那些女大人们,其实也都年轻的很。
我家伯爷跟你们年岁也没差多少,咋都这么好意思呢。
她心里不是很喜欢这些人,脸上却笑着,把家里剩下的干果——递过去,“都先抓点……还有呢,别客气。”
然后有人不要,有人象征性的抓一小撮,有的人呢,却恨不能一把抓走半盘子。
这边还没分完呢,那边仲琴就带着干果店的小厮回来,瓜子、花生、松子之类的,都是用布口袋买回来的。
然后用碗舀出来,三五个人堆里放一个。
厅堂里猛的进这么一漂亮的大姑娘,都朝这边看。
仲琴忙着呢,只矜持的点头,接了槐花递来的碗招呼这些人:“……慢待了!实在是不雅的很,见谅了。”
“没有!没有!给你们添麻烦了。”
坐在前面的那人一脸的惊喜:“姑娘,是你呀?”
仲琴抬头一看,是几日前在街上碰上的冒失鬼,她惊讶了一瞬,“巧啊!”
瞧见这人了,分了一半她就出去了,叫槐花自己弄,慢点就慢点吧。
回头又跟季瑛去削水果,切块,送了果盘进去。
反正得有半个时辰,什么正事都没说上。
季瑛还奇怪:“这些人不上学……来干嘛来了?”
仲琴想起那天说的话,却只摇头:“不知道!”不是作为主家不好客,实在是这些不速之客失了分寸。
厅堂里乱糟糟的,窃窃私语声,小声咀嚼声,嗑瓜子声,剥花生声,这声响,四爷能干嘛?
行吧!你们不安静,我也不言语。
谁坐的跟我近,我跟谁搭个话。
距离最近的是跟大姨子搭话的那个小伙子,方正的脸面,魁梧的身材,看衣饰家境该是殷实,但却绝非官家子。
四爷就先搭话,“还没问兄台贵姓。”
“不敢!”这人忙道,“免贵姓李,李青山。”
“江南人士?”
“是!苏杭人,家父是江南书院的先生,家祖也是。”
还没问呢,自己就撂干净了,“书香门第,清贵世家,难怪公子看起来一身清气。”
李青山便笑,“谢金大人夸奖,您过誉了。学生之前也考过两次,未能到殿试……”
“不能以举官论英雄。”四爷就道,“而今各种学堂都有,像是铺设铁轨,就有很多人擅长实务,一样会被举荐,只要在任上被人信服,就能被提拔。这样的官员往往更有威信。因而,从百业,殊途同归。”
李青山皱眉,他就问说:“如学生这般……擅经学,不擅格物,而今再学,是否晚了。”
这么一问,周围就静了,远处也静了。这都是大家所关心的!
“想学……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是呢,更多的人是有家室拖累。一则,父母年迈,盼着子女成家;二则,成婚之后若是只就学而不当差,除非家中资助,否则怕是也难以为继。因此,选适合自己的,未尝不是一条合适的路。若是心有余力,或可有其他的尝试。”
众人就笑,这个戳那个,那个戳这个。这里面大都没成亲,一说起来还都会害羞,相互打趣。
李青山就又问:“儒家经学……乃圣人经注,传承不衰,常用常新。而近几年,格物之学兴起,儒家便不得重用。而今,学生现在思量的是格物之学兴起之后,于新明而言,是利是弊。”
来送果盘的季瑛看了拎着茶水过来的仲琴一眼:这人说的是什么话?为什么这么说,格物哪里不好了,为何要有这个质疑?质疑就算了,为何要当着金大人的面说这样的质疑。他怕不是忘了,金大人是靠什么立身的。
仲琴拦住季瑛,先别进去,听听里面怎么说。
李青山坐端正了,声音也变的激昂,他问说:“诸位,立国之本是什么?”
不等众人回答,他便回答道:“立本之本,乃是崇尚礼义。礼义当先,不尚权谋;立国之本,在于人心不在技艺。不才以为,若新明是一艘舟舰,那么,忠信是甲胄,礼义是干橹。因而,我也认为,儒家为体,格物为用。儒学为尊,格物次之,此不能乱。”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
“你若不解朝廷的态度,为何不去找叫你有疑惑的人。”仲琴一边走一边道,“读小报怎么了?伤天害理了?动辄你不了解,动辄说别人不读朝廷的报纸……怎么?读朝廷的报纸便更高尚么?再者说了,天下的人万万千,这个你不了解,那个你不理解,谁让你了解了?谁叫你理解了?既不能理解,也不认同朝廷的理念,那你对新律法的表决,岂不是有失偏颇。若我是你,我便辞了这差事!也好过虚荣,舍不得这个头衔。”
把人说的一愣愣的!好端端的跟人搭个话,当街被人一顿排揎!再想回嘴,人家拦了一辆车,走了!
这人给逗笑了,现在的姑娘,除了那些女官,其他的其实多数都是温顺的。这姑娘家里不知道做什么的,一说话就跟吃了枪药似得,刺儿刺儿的。
但她说的也对,其实可以拜访一些官员。人家见不见的没关系,拜访看看嘛。
于是,回去就联络同是学生的一拨人,意思是,咱们要不要结个联盟,选几个代表,去听取一下朝中重臣大臣的意见,看看他们都是怎么想这件事的。
也可以问问他们关于朝中大事的看法,说不定也能跟他们说一下咱们对一些朝事的看法。
就有人说,“这会不会不妥当?”
这人就说,“这有什么不妥当的?历朝历代,都有书生投贴。咱们就是一书生,没途径投递给陛下,难道还没途径投递给别人吗?”
这倒也是!那就投递看看。
于是,隔了两天,在众多投递来的问候帖子中,桐桐发现了一张比较特殊的,署名是:江南学子。
学生?
桐桐皱眉,将帖子递给正在整理书稿的四爷:“瞧瞧,学生冒头了。”
四爷扫了一眼:“不是才冒头,哪朝哪代,少的了书生掺和政事?皇帝巡幸、太子讲学,接触的不都是这些人?他们需要安抚……哪怕建议再怎么天真,可还是得有态度。”
桐桐问说:“得见?”
“你伤着呢,见不见都行!回头林阁老见,或是我去见,都可以。”
那还是你们去见吧!我不喜欢跟只有冲劲儿的人打交道。就我这脾气,跟这些人……说不好会碰出什么火花来。你去比较好,你会哄这种大孩子,你去吧。
于是,写帖子回复人家:很高兴能接到你们的帖子,我也很想听听你们的建议,但是无奈,教材的事赶的急,这次请金大人代为相见,万望见谅。
好似一个个都是大才,都是了不得的人才,态度给的特别好。
对方接了回复也觉得很有面子,知道军事学堂等着教材用,也就不勉强了。
金大人那格物制造,咱也是仰慕许久,特别想见的。
若是没有林伯爷,只怕也不是容易见金大人呢。
于是,选了一个好日子,桐桐将小院门从里面一锁,外面由着四爷去待客。
好家伙,只学生就来了五六十,正堂里都挤满了。
四爷:“……”农、工、军、商都接触过来,如今冒出个‘学’。
瞧!凑的多齐整!
第232章 万里扶摇(131)一更
五六十人,厅堂里有站着的,有坐着的。丑妮把家里的凳子都搬来,也才是勉强的坐下。然后准备的待客的东西就严重不足。
想给每个人倒一杯茶水,上哪凑这么多茶杯去。
丑妮急匆匆的去林府那边拿茶碗,少奶奶赶紧帮着归置,又问还缺什么。
“那缺的可多了。”丑妮一样样的算,“没想着来了那么些人。”之前只按照七八个人准备的。伯爷说,既然是代表,那就是三五个,最多不超过十个人。
结果来了这么些个,这哪里是代表哟?
黄蕙荃就笑,可见这些人有多单纯。跟伯府交往,来一次,叫大人记住你,这是资本;来这么些个,金大人能记住谁?这都不是不会做官,不懂做官的事,这压根就是不懂人情世故。
在这一点上,连自家孩子爹也不如。
丑妮都嘀咕:“自来没见过这样的。”感觉像是瞎起哄。
黄蕙荃低声道:“越是这么着的人,越是得尊重些,客气些,周到些,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心里怎么想不重要,“态度一定得重视!且得把重视摆出来给人看。”
“是!少奶奶,记住了。”
黄蕙荃这才道,“你先过去!我叫槐花去帮你。缺了干果水果……我这就叫两位姑娘去采买。”
丑妮这才赶紧去了,“姑婆正在烧水,只能在锅里煮茶……”泡是供不上的。
然后仲琴和季瑛就被抓去当差了,一个往干果铺子去,一个往鲜果铺子去,只能加钱叫人家往府里给送。
四爷一看这满厅堂的人,只能笑道:“别分茶杯了,谁渴了自去倒!都别见外。”
一水的十七八到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马上就都笑。
丑妮心说:金大人跟你们中这些年纪大的比起来,谁更年轻还真不好说。结果呢?还坐在这里傻呵呵的笑呢!那些女大人们,其实也都年轻的很。
我家伯爷跟你们年岁也没差多少,咋都这么好意思呢。
她心里不是很喜欢这些人,脸上却笑着,把家里剩下的干果——递过去,“都先抓点……还有呢,别客气。”
然后有人不要,有人象征性的抓一小撮,有的人呢,却恨不能一把抓走半盘子。
这边还没分完呢,那边仲琴就带着干果店的小厮回来,瓜子、花生、松子之类的,都是用布口袋买回来的。
然后用碗舀出来,三五个人堆里放一个。
厅堂里猛的进这么一漂亮的大姑娘,都朝这边看。
仲琴忙着呢,只矜持的点头,接了槐花递来的碗招呼这些人:“……慢待了!实在是不雅的很,见谅了。”
“没有!没有!给你们添麻烦了。”
坐在前面的那人一脸的惊喜:“姑娘,是你呀?”
仲琴抬头一看,是几日前在街上碰上的冒失鬼,她惊讶了一瞬,“巧啊!”
瞧见这人了,分了一半她就出去了,叫槐花自己弄,慢点就慢点吧。
回头又跟季瑛去削水果,切块,送了果盘进去。
反正得有半个时辰,什么正事都没说上。
季瑛还奇怪:“这些人不上学……来干嘛来了?”
仲琴想起那天说的话,却只摇头:“不知道!”不是作为主家不好客,实在是这些不速之客失了分寸。
厅堂里乱糟糟的,窃窃私语声,小声咀嚼声,嗑瓜子声,剥花生声,这声响,四爷能干嘛?
行吧!你们不安静,我也不言语。
谁坐的跟我近,我跟谁搭个话。
距离最近的是跟大姨子搭话的那个小伙子,方正的脸面,魁梧的身材,看衣饰家境该是殷实,但却绝非官家子。
四爷就先搭话,“还没问兄台贵姓。”
“不敢!”这人忙道,“免贵姓李,李青山。”
“江南人士?”
“是!苏杭人,家父是江南书院的先生,家祖也是。”
还没问呢,自己就撂干净了,“书香门第,清贵世家,难怪公子看起来一身清气。”
李青山便笑,“谢金大人夸奖,您过誉了。学生之前也考过两次,未能到殿试……”
“不能以举官论英雄。”四爷就道,“而今各种学堂都有,像是铺设铁轨,就有很多人擅长实务,一样会被举荐,只要在任上被人信服,就能被提拔。这样的官员往往更有威信。因而,从百业,殊途同归。”
李青山皱眉,他就问说:“如学生这般……擅经学,不擅格物,而今再学,是否晚了。”
这么一问,周围就静了,远处也静了。这都是大家所关心的!
“想学……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是呢,更多的人是有家室拖累。一则,父母年迈,盼着子女成家;二则,成婚之后若是只就学而不当差,除非家中资助,否则怕是也难以为继。因此,选适合自己的,未尝不是一条合适的路。若是心有余力,或可有其他的尝试。”
众人就笑,这个戳那个,那个戳这个。这里面大都没成亲,一说起来还都会害羞,相互打趣。
李青山就又问:“儒家经学……乃圣人经注,传承不衰,常用常新。而近几年,格物之学兴起,儒家便不得重用。而今,学生现在思量的是格物之学兴起之后,于新明而言,是利是弊。”
来送果盘的季瑛看了拎着茶水过来的仲琴一眼:这人说的是什么话?为什么这么说,格物哪里不好了,为何要有这个质疑?质疑就算了,为何要当着金大人的面说这样的质疑。他怕不是忘了,金大人是靠什么立身的。
仲琴拦住季瑛,先别进去,听听里面怎么说。
李青山坐端正了,声音也变的激昂,他问说:“诸位,立国之本是什么?”
不等众人回答,他便回答道:“立本之本,乃是崇尚礼义。礼义当先,不尚权谋;立国之本,在于人心不在技艺。不才以为,若新明是一艘舟舰,那么,忠信是甲胄,礼义是干橹。因而,我也认为,儒家为体,格物为用。儒学为尊,格物次之,此不能乱。”
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