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皇帝与城阳王勾结深重,短短几日的功夫不可能就分崩离析,他让姑姑来找父亲是想引诱父亲犯错。”宋洁如此想,心里惊觉深沉。
  ……
  第370章 带文和出宫?
  如此猜测与宋公想的也差不多少,宋家被皇帝提防了这么多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突然转了风向,他要促成的合作,十有八九是又挖了一个坑,只等宋家人一个一个跳进来。
  先前给宋家定下的罪责,是通敌卖国,可他有没有做,皇帝是清楚的,想要捏造罪证,打通上下也没那么容易。
  既然罪证难造,那就不如现场埋下一个雷。
  没有罪孽,就引诱他们犯下罪孽。
  宋公神色肃穆,对他们说:“你们兄弟二人从来都不会参与到这些争斗当中,先前父亲与你们说的,你们都要记住,一旦皇家的士兵来到牛头村,你们就带着你们的母亲离开。”
  宋洁沉默,宋演不忍。
  “爹,若真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儿子要与爹在一起。”
  此话一出,宋公虽觉欣慰,可还是出言呵斥。
  “你们两个都比你们的兄长小,不如他的能耐,将来能守成便是不错,父亲对你们的交代都是为了你们好,莫要生那糊涂心思,你们要知道,宋家流传百年不是靠意气用事,保存住你们才能保存住宋家的血脉,无论今日过后下场如何,希望都在你们身上,这是父亲留的后手。”
  洁、演二公子面露羞愧,垂头称是。
  这两个儿子纵使不如长子那般出色,可他们作为宋家子嗣,也是一样的出挑,无双。
  宋公脸色软了下来,他起身,走到二子跟前,看着他们惶然的神色,伸手拍着二人的肩膀,语气也缓和下来,说出的话亦是由衷。
  “这些年父亲不在,你们的母亲教养你们不易,你们更应该知道生命可贵,若你们有什么闪失,你们的母亲会疯的。”
  这些年不论家族温情,他们也不敢去想,父母之间的问题,孩子无法插手,他们只能默默看着,偶尔听一耳朵,耐心规劝着,可实质上起不了什么作用。
  没人敢问,家人温情,似乎在他们这里是个禁忌话题。
  自从父亲回京带回来了姨娘,与母亲之间关系势同水火,到最后也平平淡淡,二人不曾说明,可他们却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家族和睦,不要再起波澜。
  他们出生的晚,对小时候的记忆也模糊,不如大哥记得那么清楚,背负的那么多。
  小孩儿长大,变得成熟了,可再成熟的孩子也是渴望父母恩爱,亲情深厚的。
  而今听着父亲对母亲隐于口中的感情,二子红了眼,一字未说,只重重点头。
  ……
  宋皇后终于点头,同意出宫见兄长,她只有一个要求,要带上文和。
  对于皇帝来说,只要带走的不是皇子,便不是大事,皇帝同意了,太后却没有同意。
  慈宁宫内,太后暴怒。
  “如今这个时候,你怎么敢带着文和出宫的?我告诉你,我不同意!文和就好好的待在我身边,哪儿都不能去。”
  宋皇后咽下诸多原因,只道:“宋家被贬以后,儿媳就再也没有见过兄长了,陛下对兄长深恶痛绝,将来若是定罪……儿媳只是想带着孩子,再去见见他的舅舅,表哥……”
  太后哪里不知这是糊弄?向来慈悲心肠,不动气性的人,此刻也摔了手边的杯子,哐当一声碎的干净。
  “你们斗法,随你们怎么斗去,前朝的事,后宫管不着,你要出去便自己去,孩子万万是不会跟你走的。”
  难见的,看太后态度如此坚决,宋皇后也冷了脸,她挺直脊背,说道:“儿媳并不是来和娘娘商量的,此事陛下已经同意,儿媳一定要带文和走。”
  太后快步走到她面前,扬起的手掌却迟迟落不下去,气急败坏的看着眼前面冷如铁的女人。
  “你是宋家的女儿,你不糊涂,相反你很聪明,你知道皇帝让你出去,你便有危险,既然如此,又为何非要带着文和不可,你是她亲娘,难道你就一点都不顾及她的安危吗?”
  宋皇后神情麻木,听了这话以后,深沉下一口气,苦笑一声,说道:“若我说,我带她走就是为了她的安危呢?”
  太后愣住,看着她的眼神充满狐疑。
  “皇宫已经不安全了,臣妾的孩子都在这里,儿子带不走,陛下不会允许,但女儿,我是一定要带走的,母后,母亲,请您体谅一个做母亲的心吧!”说罢,她复又跪下,泪水如注。
  太后头涨得昏了一瞬,她往后退了一步,神色迷茫,再聚焦时,门外的文和缓缓进来,她穿着鸦青色的淡雅宫装,比起其他这般年纪,鲜活跳脱的小姑娘,她如白玉兰一般,娴雅,安静,自有气韵。
  文和走到母后身边,看着她神色,心中抽痛,她走向皇祖母,轻轻挽着她的胳膊,神态亲昵,声音又软,说道:“祖母,文和想去看看舅舅一家。”
  太后又急,可对着这个自己喜爱的孙女,又说不出重话来。
  “外头乱,你不知道,太危险了,皇祖母不能让你去。”
  文和眼皮微颤,一张薄唇气吐幽兰,缓缓说道:“幼年时候文和时常腹痛,太医院的太医给了多少方子都无法根治,每每痛到浑身湿透,宫女束手无策,后来是有能人,说是文和冲撞了什么东西,原先的宫殿暂时不能住,母后就将我送去了舅舅家中养病。”
  那一段往事刻骨铭心,可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对其他人来说不算什么,不止一说。
  可对她来说刻骨铭心,在这深宫里少有的亲情温和,在舅舅家她都体验过。
  “那时舅舅每日都会背着我去静安寺,拜佛焚香,沐浴净身,一辈就是半个月,舅母亲自下厨,换着花样的让文和吃的白白胖胖的,几位表哥更是无微不至,从不叫文和独自待着,亲情血缘不可割断,无论他们如今是什么身份,也都是文和最最亲近的家人。”
  说罢,她一双湿漉漉的眼睛,看着眼前已然神色松动的皇祖母。
  “皇祖母时常教导文和,知孝顺,固亲缘,如今,正是文和做到的时候。”
  太后哑口无言,她当然可以强制的将她送回宫中,不允许她跟着她的母后一起胡闹。
  可她心里清楚,这个孙女长大了,不再像是小时候不谙世事,没有思想。
  强迫是行不通的,反而会使她怨恨。
  心中挣扎许久,太后妥协,由她们母女二人离开。
  ……
  第371章 最好的关系变最坏
  皇后带着公主出行,自有仪仗,只是如今外头不知哪里就藏着叛军的人,贵为皇后,贵为公主,贸贸然出了宫门,万一有个什么闪失,谁都不能保证。
  所以一切从简,暗中护卫,这也算得上是这两位尊贵的女子,最简陋的出行方式了。
  旁人或许不知,但宋皇后清楚,里头发生的事情,哥哥只要知道,就一定会派人暗中护送,所以好似看她们处处危险,实则是处处都有保护。
  几乎是一路畅通无阻的到了牛头村,等到农家宅院的时候,宋皇后看了一眼来时的路,面上勾起一抹冷笑。
  此番来此如此平顺,是有人暗中相助,这里头的人,除了自己人,还有希望她能成事的人。
  宋皇后心中有疑虑,但是却不能保证。
  被人迎进去,终于见到了兄长,兄妹二人,如今一个从权臣被贬,一个深居宫中,难以见面。
  再次见面免不得的会伤怀,可是,诸事繁杂,由不得他们互诉苦衷。
  宋皇后令文和先去看舅母,支走了她,才对兄长说:“皇上说,兵符在哥哥这儿,他希望哥哥能带着兵符去救他。”
  这种说法宋公早有预料,当下沉默,却叫宋皇后误会了。
  “我今日来并非是裹挟自身,逼迫哥哥,我……我将文和带来就不会带她走了。”
  宋公先是不解,随后了然,暗叹口气,说:“她是皇家的公主,今日你来,也仅仅是你我兄妹二人打个照面,事情却不能如你想的那般即刻下定论,你还得带着她回去。”
  宋皇后难免着急,与他解释缘由……
  ……
  青夏被叫去了陈夫人那儿。
  或许是得了宋溓的话,这两日陈夫人对青夏格外看重,时不时就将她叫到屋里来,那眼神有意无意的瞟向她的肚子。
  青夏知道她在看什么,只是人家未说破,她自然也全当看不见。
  只是他们二人从前是主仆,如今这关系有些尴尬,相处起来也不能自如了。
  青夏干坐在这里,心里发毛。
  比起在这里干坐着,她还有许多事要办。
  眼下京中正乱,这个院子里似乎也是风雨欲来,她打定主意要走,就不能这么坐以待毙。
  好在这次没坐多久,外头就有来客的声音。
  青夏准备起身告辞,却被陈夫人留了下来。
  https:///yanqing/03_b/bjzgo.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