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
林口镇人流密切,早市更是热闹,牛车找好了位置停住,连少启给了笔银钱做安置,随后问了路,带着妹妹一路去了海家医馆。
清晨的医馆只有几个来拿药的人,药童听说他们二人是来找海师父时,将他们带去见了,只刚说明来意,海大夫看了他们一眼,神色淡漠亦平静的说了二字:“不去。”
药童在一旁尴尬的挠了挠头,替师父说道:“二位客人莫怪,我家师父有规矩,不出远门接诊。”
连少启轻叹了口气,知道此行不易,也料想到这个结果,只能言辞恳切说:“若非我们的奶奶伤到了头部,不便挪动,怎么着都会将奶奶带下山来,来之前我们知道海大夫的规矩,此举一手无奈,实在是老人家怕撑不住,我们做孙子孙女的想尽一份孝心。”
海大夫年岁不大,看着约莫四十出头,面相斯文有礼,气质怡然出众,面对兄妹二人的来意始终淡漠,可青夏看得出来,他的眼里总存有一丝不忍。
看了面前兄妹二人,海试终轻叹一声,撑着医案站了起来,在兄妹二人面前走了两步,随后坐了回去,才说:“行医者,看不得苦难,却也看了最多的苦难,曾经我的不忍心害我跛了腿,你们兄妹二人有孝心,我也有老人和孩子要顾,所以,请回吧,这世上不止我一个大夫,我也不能保证我去了就能治好你们的奶奶。”
青夏看了兄长一眼,方才海大夫站起来时,走路微跛,她心里就知道,人有坚持,亦有恐惧,当他们的诉求恰恰好撞上了这两点时,行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和哥哥也不了解,海大夫若是实在不方便,可有能推荐的医者?”
海试终看了面前的女孩一眼,轻叹一声,说:“出门靠左,与我相隔三家,詹大夫擅治脑伤,你们去看看吧。”
青夏忙起身,弯腰行礼谢过,抬头一见兄长还是有些犹豫的时候,将他拉了起来,在他困惑不解的眼神中摇了摇头,带着他一起离开。
海试终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却没有松一口气,身边的药童倒是松了大口气,大步过去送客。
到门口时,药童嗨笑一声,说:“姑娘是明事理之人,先前也有病人来请,我家师父其实是在心软不过的人,可实在是怕了,规矩定下就不能随便破,以至于好多人来这闹事,姑娘一句话也没有,实在是菩萨心肠。”
青夏摇摇头,柔声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海大夫医术高明却有心魔,这不是海大夫的错,我们是有急事,却也不能强迫,海大夫给我们指了明路,感谢还来不及,术有所攻,技有所长,海大夫推荐的总不会错。”
说罢,二人离去,转头便进了詹家药铺。
詹大夫约莫五十多岁,看着面目冷漠,一听二人所求,倒是没二话,带上自己的医箱,又吩咐药童收拾了兴许会用到的药材,便跟着他们兄妹离开了。
牛车一路往佛山连家村去,一切都很顺利。
詹大夫说:“你们两个是去请了海试终,怕是没请动,他让你们来找我的吧。”
连少启赶牛不方便扭头回来说话,青夏便说:“瞒不过詹大夫,确实如此,我和哥哥听说了海大夫的口碑,只是海大夫有自己的规矩,不方便出诊,只能辛苦詹大夫和我们走一趟了,您放心,若是耽误的晚了,家里好酒好菜,准不会怠慢您和这位小药童。”
见她坦诚,詹大夫笑了笑:“行医的人,本职罢了,林口镇和佛山不算远,晚上我还是要回家的。”
“这是当然,这是当然。”
詹大夫问她:“你们两个小年轻,若是在海家那个面前一哭二闹,说不准他会心软,怎么就不再试试呢?”
青夏愣住,反问了句:“还能这样吗?”
说罢,她自己都笑了。
“可那样和强盗有什么分别?我家是有急事,可海大夫也有他自己的难处,我和哥哥不会与人为难。”
詹大夫挑眉看了她一眼,哼哼笑了。
心里暗道了句:难得啊……
与海家相邻,他看过太多因病痛折磨找上门来闹事的,无非就是骂海家医者不慈,倒是少有这么明事理的。
人是要讲道理的,可病痛却不讲道理,无论你多有钱多有势,病痛来了就抵挡不住,而许多病并非行医问药就能有结果,所以得了重病的人,脾气就会差,而他们这些做大夫的,已经是见过不少,有时候心肠慈,自己受罪,有时候心肠硬,又何尝不是都受折磨?
……
第252章 隐世高手
兄妹二人带着大夫回到家里时,连奶奶睡着。
詹大夫看了她的面色一眼,脸上的表情消失的一干二净,瞬间打开医箱,投入诊断。
兄妹二人对视一眼,拦住了后面回来的连父,三人静气等待,心情紧张焦灼。
一刻钟后,詹大夫叹了口气。
这口气一叹,屋内其他三个站着的人心中皆是一凉,青夏感觉到拉着她手的父亲往后倒退了一步,她立马握紧,安抚的拍了拍,看见兄长上前询问。
“我奶奶情况如何?”
詹是明看了他一眼,说道:“再晚了一天,便是将我父亲请来都无力回天了。”
一听这话,气回到了胸腔,青夏急促喘息,也扶住腿软的父亲,将他扶到外面坐下,低声安抚了两句。
再进屋时,便见詹大夫安排药童准备热水和火盆,她立马去做。
等准备好了,詹是明关了门窗,也将他们兄妹二人推出门外,只留下小药童给他做帮手。
门外父子女三人面面相觑,青夏声音发抖,但还是镇定着说:“行医的人最是谨慎,海大夫有口皆碑,他推荐的人总是不会错的,哥哥别怪我变了主意。”
连少启知道她指的是方才,明明二人是要去请海大夫的,路上也都商量过,无论海大夫开出怎样的条件,二人都要满足下,一定要将他请来,可是中途还没怎么说呢,她就变了卦,转身去请詹大夫。
他们今日一趟的初衷可就变了。
但方才回来的路上他想明白了。
“总归咱们二人今日下山是为了请能给奶奶治病的大夫,林口镇那么大,大夫那么多,能有人推荐一个拿得住的人出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结果没变就是好的。”
连父才明白过来,指了指里头,小声问:“这……不是你们昨天说要请的那个呀?”
二人摇头,却没再说什么。
既然将人请来,就要信任。
如今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青夏也相信,在她没回来之前,父亲和哥哥已经跑了很多地方,请了很多的人,只是结果都不如意罢了。
而且刚才进詹家药铺的时候,她看到了,一间敞开门的药材屋里,挂着一幅字。
妙手回春。
而那四个字的字体,很像是大爷书房中挂着的那幅字。
而大爷房中那字,是宫中贵妃赏赐的。
这詹大夫,只怕和太医院颇有渊源。
若有进宫当御医之才,何故在林口小镇做一个不知名的大夫呢?
这一点青夏不明白,但这也不是她需要去弄清楚的事情,她只知道这个大夫不会请错就对了。
想到这些,一时也觉心中复杂,以前自己总觉得待在大爷身边,吃了些苦头也受了些磋磨,可如今家里发生的大事,她也要靠这些积累下来的东西才能有正确的判断。
若是不曾在大爷身边伺候,不曾见过大爷书房中的那幅字,不了解其中的关系,今日也未尝敢去赌。
在外面一呆两个时辰就过去了,药童端了盆血水出来,请他们又换了干净点热水进去。
这一回没等太久房门就被打开了。
詹是明一边擦手一边往外走,嘴里还在和身边的药童说:“今日准备的不错,你自己补充的药材也很完善,在外出诊,问清了大概状况,心里就要有判断,该带些什么才不会空跑一趟,这是咱们每个做医者的必要觉悟。”
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人都放下心了。
青夏哽咽着引他去外面休息,詹是明看着她清丽的面容,不加修饰的衣着,浑身上下唯一值得看的,就是她头上那只好似不起眼的宝珠木簪。
青夏为他倒茶,一举一动皆非农家女子作态,他接过饮下,青夏又倒一杯,他又饮下,一连喝了三杯,方觉解渴。
“姑娘看着不像是农家女子,这姿态,应该是在哪个人家里做过事吧。”
青夏没有隐瞒,直道:“我曾是在宋国公府老夫人身边伺候的丫鬟。”
宋国公府……詹是明眼皮一跳,眼里多了几分郑重,目光再看向她头上的木簪时,便多了几分确认。
忍不住提醒了句:“小姑娘出门在外,即便这里是你生活了多年的地方也要记得,岭南是个人才辈出卧虎藏龙的地方,你身上若是有值钱的东西,可千万要藏好啊。”
说罢,指了指她头上的:“若我没看错你头上簪子上的宝珠是宫中之物。”
https:///yanqing/03_b/bjzgo.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林口镇人流密切,早市更是热闹,牛车找好了位置停住,连少启给了笔银钱做安置,随后问了路,带着妹妹一路去了海家医馆。
清晨的医馆只有几个来拿药的人,药童听说他们二人是来找海师父时,将他们带去见了,只刚说明来意,海大夫看了他们一眼,神色淡漠亦平静的说了二字:“不去。”
药童在一旁尴尬的挠了挠头,替师父说道:“二位客人莫怪,我家师父有规矩,不出远门接诊。”
连少启轻叹了口气,知道此行不易,也料想到这个结果,只能言辞恳切说:“若非我们的奶奶伤到了头部,不便挪动,怎么着都会将奶奶带下山来,来之前我们知道海大夫的规矩,此举一手无奈,实在是老人家怕撑不住,我们做孙子孙女的想尽一份孝心。”
海大夫年岁不大,看着约莫四十出头,面相斯文有礼,气质怡然出众,面对兄妹二人的来意始终淡漠,可青夏看得出来,他的眼里总存有一丝不忍。
看了面前兄妹二人,海试终轻叹一声,撑着医案站了起来,在兄妹二人面前走了两步,随后坐了回去,才说:“行医者,看不得苦难,却也看了最多的苦难,曾经我的不忍心害我跛了腿,你们兄妹二人有孝心,我也有老人和孩子要顾,所以,请回吧,这世上不止我一个大夫,我也不能保证我去了就能治好你们的奶奶。”
青夏看了兄长一眼,方才海大夫站起来时,走路微跛,她心里就知道,人有坚持,亦有恐惧,当他们的诉求恰恰好撞上了这两点时,行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和哥哥也不了解,海大夫若是实在不方便,可有能推荐的医者?”
海试终看了面前的女孩一眼,轻叹一声,说:“出门靠左,与我相隔三家,詹大夫擅治脑伤,你们去看看吧。”
青夏忙起身,弯腰行礼谢过,抬头一见兄长还是有些犹豫的时候,将他拉了起来,在他困惑不解的眼神中摇了摇头,带着他一起离开。
海试终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却没有松一口气,身边的药童倒是松了大口气,大步过去送客。
到门口时,药童嗨笑一声,说:“姑娘是明事理之人,先前也有病人来请,我家师父其实是在心软不过的人,可实在是怕了,规矩定下就不能随便破,以至于好多人来这闹事,姑娘一句话也没有,实在是菩萨心肠。”
青夏摇摇头,柔声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海大夫医术高明却有心魔,这不是海大夫的错,我们是有急事,却也不能强迫,海大夫给我们指了明路,感谢还来不及,术有所攻,技有所长,海大夫推荐的总不会错。”
说罢,二人离去,转头便进了詹家药铺。
詹大夫约莫五十多岁,看着面目冷漠,一听二人所求,倒是没二话,带上自己的医箱,又吩咐药童收拾了兴许会用到的药材,便跟着他们兄妹离开了。
牛车一路往佛山连家村去,一切都很顺利。
詹大夫说:“你们两个是去请了海试终,怕是没请动,他让你们来找我的吧。”
连少启赶牛不方便扭头回来说话,青夏便说:“瞒不过詹大夫,确实如此,我和哥哥听说了海大夫的口碑,只是海大夫有自己的规矩,不方便出诊,只能辛苦詹大夫和我们走一趟了,您放心,若是耽误的晚了,家里好酒好菜,准不会怠慢您和这位小药童。”
见她坦诚,詹大夫笑了笑:“行医的人,本职罢了,林口镇和佛山不算远,晚上我还是要回家的。”
“这是当然,这是当然。”
詹大夫问她:“你们两个小年轻,若是在海家那个面前一哭二闹,说不准他会心软,怎么就不再试试呢?”
青夏愣住,反问了句:“还能这样吗?”
说罢,她自己都笑了。
“可那样和强盗有什么分别?我家是有急事,可海大夫也有他自己的难处,我和哥哥不会与人为难。”
詹大夫挑眉看了她一眼,哼哼笑了。
心里暗道了句:难得啊……
与海家相邻,他看过太多因病痛折磨找上门来闹事的,无非就是骂海家医者不慈,倒是少有这么明事理的。
人是要讲道理的,可病痛却不讲道理,无论你多有钱多有势,病痛来了就抵挡不住,而许多病并非行医问药就能有结果,所以得了重病的人,脾气就会差,而他们这些做大夫的,已经是见过不少,有时候心肠慈,自己受罪,有时候心肠硬,又何尝不是都受折磨?
……
第252章 隐世高手
兄妹二人带着大夫回到家里时,连奶奶睡着。
詹大夫看了她的面色一眼,脸上的表情消失的一干二净,瞬间打开医箱,投入诊断。
兄妹二人对视一眼,拦住了后面回来的连父,三人静气等待,心情紧张焦灼。
一刻钟后,詹大夫叹了口气。
这口气一叹,屋内其他三个站着的人心中皆是一凉,青夏感觉到拉着她手的父亲往后倒退了一步,她立马握紧,安抚的拍了拍,看见兄长上前询问。
“我奶奶情况如何?”
詹是明看了他一眼,说道:“再晚了一天,便是将我父亲请来都无力回天了。”
一听这话,气回到了胸腔,青夏急促喘息,也扶住腿软的父亲,将他扶到外面坐下,低声安抚了两句。
再进屋时,便见詹大夫安排药童准备热水和火盆,她立马去做。
等准备好了,詹是明关了门窗,也将他们兄妹二人推出门外,只留下小药童给他做帮手。
门外父子女三人面面相觑,青夏声音发抖,但还是镇定着说:“行医的人最是谨慎,海大夫有口皆碑,他推荐的人总是不会错的,哥哥别怪我变了主意。”
连少启知道她指的是方才,明明二人是要去请海大夫的,路上也都商量过,无论海大夫开出怎样的条件,二人都要满足下,一定要将他请来,可是中途还没怎么说呢,她就变了卦,转身去请詹大夫。
他们今日一趟的初衷可就变了。
但方才回来的路上他想明白了。
“总归咱们二人今日下山是为了请能给奶奶治病的大夫,林口镇那么大,大夫那么多,能有人推荐一个拿得住的人出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结果没变就是好的。”
连父才明白过来,指了指里头,小声问:“这……不是你们昨天说要请的那个呀?”
二人摇头,却没再说什么。
既然将人请来,就要信任。
如今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青夏也相信,在她没回来之前,父亲和哥哥已经跑了很多地方,请了很多的人,只是结果都不如意罢了。
而且刚才进詹家药铺的时候,她看到了,一间敞开门的药材屋里,挂着一幅字。
妙手回春。
而那四个字的字体,很像是大爷书房中挂着的那幅字。
而大爷房中那字,是宫中贵妃赏赐的。
这詹大夫,只怕和太医院颇有渊源。
若有进宫当御医之才,何故在林口小镇做一个不知名的大夫呢?
这一点青夏不明白,但这也不是她需要去弄清楚的事情,她只知道这个大夫不会请错就对了。
想到这些,一时也觉心中复杂,以前自己总觉得待在大爷身边,吃了些苦头也受了些磋磨,可如今家里发生的大事,她也要靠这些积累下来的东西才能有正确的判断。
若是不曾在大爷身边伺候,不曾见过大爷书房中的那幅字,不了解其中的关系,今日也未尝敢去赌。
在外面一呆两个时辰就过去了,药童端了盆血水出来,请他们又换了干净点热水进去。
这一回没等太久房门就被打开了。
詹是明一边擦手一边往外走,嘴里还在和身边的药童说:“今日准备的不错,你自己补充的药材也很完善,在外出诊,问清了大概状况,心里就要有判断,该带些什么才不会空跑一趟,这是咱们每个做医者的必要觉悟。”
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人都放下心了。
青夏哽咽着引他去外面休息,詹是明看着她清丽的面容,不加修饰的衣着,浑身上下唯一值得看的,就是她头上那只好似不起眼的宝珠木簪。
青夏为他倒茶,一举一动皆非农家女子作态,他接过饮下,青夏又倒一杯,他又饮下,一连喝了三杯,方觉解渴。
“姑娘看着不像是农家女子,这姿态,应该是在哪个人家里做过事吧。”
青夏没有隐瞒,直道:“我曾是在宋国公府老夫人身边伺候的丫鬟。”
宋国公府……詹是明眼皮一跳,眼里多了几分郑重,目光再看向她头上的木簪时,便多了几分确认。
忍不住提醒了句:“小姑娘出门在外,即便这里是你生活了多年的地方也要记得,岭南是个人才辈出卧虎藏龙的地方,你身上若是有值钱的东西,可千万要藏好啊。”
说罢,指了指她头上的:“若我没看错你头上簪子上的宝珠是宫中之物。”
https:///yanqing/03_b/bjzgo.html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