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加之皇后有高家这样懂得急流勇退、不贪权势、忠君爱国的外戚,皇上力排众议,几十年过来,后宫除了皇后再无旁的妃嫔。
  皇后为皇上生了四子一女。
  已逝韶华公主最小。
  许是皇后怀公主的时候年纪大了,或因当时皇后刚产下四皇子不久就不小心再次有孕,身子不佳。
  总之公主立了不到一年。
  要是始终没有生下来也就罢了,明明生了养了,却无能为力,更伤更痛。
  当年皇后因此差点没挺过去,这才有了穆霜吟进宫之事。
  当今四位皇子,最大的太子,不久前刚行过冠礼,最小的四皇子,比穆霜吟小了两岁,再过几月才满十三。
  除了四皇子年岁尚小,几位皇子都已经到了岁数,后院却都连个伺候之人都没有。
  旁人不知其故,穆霜吟与他们一同长大自然知晓。
  几位殿下性情各异,却都秉性纯良,没有寻常皇室子弟的陋习。
  因自小见皇上对皇后爱重,十分向往能觅得这样一份姻缘。
  帝后开明,从不勉强。
  不管外头的人怎么着急,一家子自过自的,从不将旁人的话当回事。
  皇宫传出选秀的流言,原因出在纯孝太后身上。
  皇上生母早逝,纯孝太后是圣上养母t。
  先帝在时,纯孝太后也不过是个小小的嫔,先帝与几位皇子接连死在那场战乱中,包括先后生得两个皇子。
  余下的几个皇子都是身份较低的妃嫔所出,周明帝就是其中之一,
  他生母出身只是个民间女子,只因偶然救过先帝,便被先帝带回宫,可惜,生周明帝的时候难产没挺过来。
  当时纯孝太后尚未有孩子,先帝就将周明帝给她抚养。
  后来,纯孝太后接连生下两子,先帝要将周明帝给别的嫔妃抚养,纯孝太后不愿意。
  说是养出了感情,不想给别人。
  养两个是养,三个也是养,先帝同意了。
  后来谁也没想到,样样不显的高家居然会是卧龙凤雏,在一场战乱中脱颖而出,最终周明帝顺利坐上皇位。
  当初的纯嫔也成了纯孝太后,两个儿子都成了王爷。
  如今,几位殿下到了选妃的年纪,两位王爷膝下也有好几个儿子尚未婚配。
  纯孝太后当初没少劝周明帝充盈后宫,屡次被驳拒已经心生不满,现在太后开口为孙辈选秀,周明帝就同意了。
  到底养大了他,即便养母成了太后,与记忆中好像大不一样了。
  周明帝却总记得儿时高烧不退,养母衣不解带守在自己床榻边,整夜不眠的一幕。
  因此,对于纯孝太后,能顺周明帝愿意顺着。
  穆霜吟瞥了眼穆矜谣。
  穆老夫人想让她当世子妃还是皇子妃或者是太子妃?
  心还不小,这也是穆敬业的意思吗?
  她还在思索之际,穆老夫人已经失了耐心,话语更加直接:霜吟觉得你姐姐如何,可能入皇上皇后和几位殿下的眼?
  姐姐?
  老太太倒是敢说。
  阿娘蒙在鼓里就没了,她这个女儿总是长大了。
  后进的续弦,子女比她大,还是穆家骨肉,他们莫不是以为这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穆霜吟对穆府其他人没有感情,只是替阿娘不值。
  她也绝对不会将穆谨言与穆矜谣当自己的兄姐。
  祖母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皇子妃,陛下娘娘和太后选定后,还得看几位殿下自己的意思,这就不是你我可以置喙的了。
  温氏早听得着急了。
  谣谣跟郡主都是相爷的女儿,陛下娘娘如此看重郡主,若郡主肯在陛下娘娘和几位殿下面前替谣谣美言几句,应当不成问题。
  穆霜吟看都没看温氏,只得穆老夫人再次出马,只是不管几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穆霜吟始终只有一个态度,那就是拒绝。
  她态度坚决,没有半点商量余地。
  穆老夫人虽不悦,也没办法,只想着等稍后儿子回来再另行商议。
  他们这出戏有没有唱完穆霜吟不知道,她倒是看累了。
  老夫人亲自将人送出庭芳院,温氏本要亲自将人送回院子,穆霜吟根本就不给她献殷勤的机会。
  再返回屋里,温氏不由得委屈看向婆母:母亲,您瞧见了,郡主她根本就没把谣谣当姐姐,也不把相府当家。
  其实,只要郡主愿意帮帮忙,别说皇子妃,就是太子妃,谣谣也不是没有可能。
  此话一出,穆老夫人斥她异想天开。
  太子妃一事,儿子早就跟她提过。
  皇上明确跟太后说了,太子妃事关国体,他还要斟酌考量一番。
  此次选秀根本就不会替太子选妃。
  温氏不服气,谣谣是相府千金,妹妹还是郡主,以她的家世如何不能当太子妃,况且儿媳也没有说错,以太子殿下对郡主的看重,只要她愿意帮忙,此事便十分简单。
  日后还是别在霜吟面前出现兄姐的言论了,旧事重提,对你对谨言与谣谣都没有任何好处。
  穆老夫人显然已经忘了,方才是她先在穆霜吟面前提的。
  温氏面上臊得慌,穆老夫人这番敲打就差没有指着鼻子说她不要脸了。
  温氏小三成功上位是事实,这会儿穆谨言与穆矜谣两兄妹也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穆老夫人冷哼一声,转了话头:不过,太子殿下看重霜吟,你何处听来?
  温氏就将方才所见如实告诉婆母,末了道:母亲要是不信,可以去府外走一趟,太子殿下的亲随都在府门口呢。
  穆老夫人沉吟半晌:果真如此,此事也要待我与相爷商议过后再说。
  第4章 不必了,阿娘应该不想见到你。
  夫人,奴婢没有忘记您的嘱托,一直有好好照顾郡主,皇上皇后对郡主视如己出,宫里几位主子都十分喜欢郡主,您可以放心了。
  身旁传来脚步声,奶娘抹掉眼角的泪花看过来。
  郡主回来了,奴婢正跟夫人说话呢。
  岑氏的牌位原本供奉在相府祠堂,前几年,穆霜吟回府祭拜,目睹温氏对岑氏不敬。
  彼时穆霜吟该懂的都懂了。
  新仇旧恨,穆霜吟与温氏闹过一番不愉快后,执意将岑氏牌位迁出,移回母女俩常年居住的院子。
  起初,穆老夫人和穆相都不同意,深觉此举不像话
  岑氏虽死,却仍是穆家妇,流传出去恐丢相府脸面,也会彻底得罪岑家。
  说到底,还是穆相心虚。
  当初温氏在岑氏死后不久进府,京中已有不少对穆相不利的传言,他不想再丢一次脸面罢了。
  然而穆霜吟坚持。
  碍于她的郡主身份,穆老夫人跟穆相最终只得同意。
  如果可以,穆霜吟更想将阿娘牌位带在身边,皇后娘娘怜惜她,也说过她可以在丹昭宫供奉岑氏。
  穆霜吟知道皇后是一番好意,可她却不能仗着帝后宠爱做此等没规矩的事情。
  且阿娘最是念旧,皇宫于她而言是全然陌生的地方,她未必会愿意。
  思及阿娘生前不止一次说过最喜欢她们母女住的这个院子,穆霜吟才有此决定。
  奶娘,你先去休息一下吧,我自己在这里陪阿娘待会儿。
  奶娘年纪大了,前些日子病过一场,险些中风,御医说需得注意。
  穆霜吟担心她身子。
  奶娘应声,腊梅腊雪过来将人从蒲团上搀扶起来,三人一起出去了。
  岑氏病故那年,穆霜吟不过三岁。
  阿娘的容貌已经很模糊。
  穆霜吟却记得阿娘的声音很是温柔好听,幼时阿娘最喜将她抱在膝头,教她认字,给她念书。
  跟天下大多数母亲一样,岑氏最后那段时日,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的女儿。
  临终将穆霜吟托付给她最信任的奶娘,笑看着她闭上了眼。
  穆霜吟跪坐在蒲团上,布满字迹的宣纸被她一张张放到面前的炭盆。
  偶尔抬眼望眼上头牌位,大多数时候她都是垂着眸。
  一张纸快燃尽便松开,重新拈起一张。
  厚厚的一沓,够烧上半日。
  屋里很安静,穆霜吟始终不曾说话,她想说给阿娘听的,都已经写在纸上。
  字迹化烟,盘旋而上,环绕在那黑底白字的房型牌位上头。
  腊梅腊雪守在屋外,郡主每次回相府,总要在祠堂待上半日,她们都习惯了。
  这时候无论是谁来,腊梅腊雪都不会让人打扰郡主。
  即便是穆相,也只能先等着!
  看着那扇紧闭的门,还有这陌生又精致的院子,听说是皇后娘娘恩旨,照着丹昭宫布置的,穆敬业陷入沉思。
  方才回府,见到东宫禁卫,听说是奉太子之命护送郡主回来,那一瞬间,向来能言善道的穆相罕见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