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被安慰的褚曜一脸莫名其妙。
  “什么?”
  “你不是在担心林风他们吗?”
  褚曜:“……”
  回答是与不是都不行。
  前者撒谎,后者听着太凉薄。
  “郎君没听出来?”祈善手里拿着一根棍子,棍子一端绑着不知从哪只大白鹅身上拔下来的羽毛,逗得素商团团转。素商前爪踩后爪,踉跄着一头栽倒在柔软布垫之上。
  “什么?”
  祈善道:“那人想招揽你。”
  说着将抱着羽毛不撒爪的素商抱起。
  沈棠慢了半拍才想起来“那人”是何方人士,怔了怔,指着自己:“乌元想招揽我?”
  祈善反问:“你不知?”
  糟,莫不是文武双修的后遗症出现了?真操心沈小郎君的脑子,这么明显都看不出来。
  沈棠哑然一瞬:“……还真不知。”
  她甚至没注意到这点。
  沈棠为自己辩解。
  “我根本没往那方面想啊。”
  虽说她这会儿的家底很薄,比桃园结义后的皇叔还要惨,但每个拎出来都是人类高质量文心谋士。待日后拿下共叔武,班底人数就能从三人(一猫)晋升到四人(一猫)。
  回头再跟狸力他们会合——
  占山为王也算有了根基,蚊子再小也是肉,势力再小也算诸侯之一——至少比所谓百村大战好点。沈棠除非是降智了,不然搁着创业机会不要,给其他老板打工???
  还自带班底给人打工?
  沈棠道:“我是不可能答应的。”
  祈善二人表情微妙。
  他们当然知道不可能,只是心情略有不爽。
  有了充裕粮草供应,浮动军心稳了下来。
  沈棠也连着两天在外奔波寻找林风二人下落,几乎要将整个孝城地皮翻过来,捣毁数个非法窝点,解救无辜者众,仍一无所获。
  “再找不到人,我们就出城找。”
  沈棠叹气。
  若是在城外——
  莫说林风两个半大孩子,即便是屠夫一家几个大人,生存也极为不易。逃难路上,面临的危机不止是食物短缺,还有来自同为人类的逃难百姓、落草为寇的盗匪以及叛军。
  生还几率极其渺茫。
  早知如此——
  沈棠不由得愧疚道:“早知如此,还不如让林风两个待在山上,跟着狸力还安全点。”
  褚曜只得反过来宽慰沈棠,这不是她的错,谁能料到彘王为首的叛军会这时发难?
  怪只能怪彘王,怪郑乔。
  倘若林风和屠荣两个学生真出事了……
  褚曜眼底泛起危险的光芒。
  他必然要用彘王几人头颅血祭!
  砰——
  一声闷响。
  被沈棠几人担心着的屠荣被一脚踹飞。
  紧跟着,一头削尖的木棍脱手落地,他刚要翻身跳起,脖子上抵着一根相同的木棍。
  “怎么还躺着?没力气了?起来!”
  屠荣咬牙,拾起木棍从地上爬起来。
  “谁说没力气了?再来!”
  此时的他灰头土脸、鼻青脸肿,脸盘比平日还要大,褚曜来了都未必认得出。他抄着木棍冲上前,没一会儿又被狼狈打回。来来回回重复了几十遍,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直到最后一回,他站起来又跌坐回去。
  对面的人这才作罢。
  青年蹲下来看他:“小小年纪就不行了?”
  屠荣疼得浑身上下都疼。
  嘴上还嘴硬:“谁说我不行了?”
  青年:“你行的话,自己站起来回去。”
  趴在地上的屠荣:“……”
  这个他还真不行了。
  试了两次失败,青年等到不耐烦。一把抓住他的衣领扛上肩,不顾肩甲会加重屠荣身上的伤势,大步流星回了军帐。
  屠荣强忍着胃部难受呕吐的冲动。
  所幸校场与帐篷不太远。
  刚被放下来就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看着坐在他身侧,拧了一把温水,用布巾擦拭身上汗液的青年,屠荣小声嘀咕。
  青年眉头都懒得抬起:“大声说话。”
  屠荣听话大声:“你这么闲?”
  这几日没看他怎么出去。
  当将军都这么清闲吗?
  他还以为当将军,不是练兵、指挥打仗就是在处理军务,而青年每天不是在校场打他就是在军帐跟他打珠子。关键是他珠子打得还很稀烂,自己五局总能赢三局。
  青年嗤笑。
  “我清闲?我清闲好啊。我要是忙碌起来不见人影,阎罗殿的头儿都会头疼。”
  因为前去报道的孤魂野鬼太多了!
  青年乐得清闲。
  甚至连旁人来找茬都能平心静气应对。
  偏偏——
  越不想什么,什么事情越容易发生。
  此时,帐外来了人。
  声音急促:“少将军,有战事!”
  正在挑拣珍珠的青年手一顿。
  坐在一旁静坐修炼的林风闻声睁开眼。
  莫不是孝城出兵了?
  青年断然否决这个可能。
  孝城恨不得龟缩进龟壳,连每天丢进去的尸体都习以为常,又怎会冒死出兵?
  不是他们,又是谁在这节骨眼出兵?
  第207章 孝城乱(四十七)
  青年过去的时候,主帐气氛一派肃杀。
  义兄见他姗姗来迟,连甲胄也只穿护臂肩甲和裙甲,不由得阴阳怪气道:“平日让你来点卯也不肯,军务也推给旁人。你好歹也是将军,这般懒怠如何给底下人当表率?”
  青年上扬的弧度消失。
  正欲回答,坐在上首的老将军已经出声严厉呵斥,将阴阳怪气的亲儿子好一顿喷,骂得那位义兄脸色倏青倏白,硬着头皮,当众跟青年道歉才将此事揭过去。
  青年面上大度表示不介意,内心却忍不住哂笑——哂笑这位义兄是记吃不记打。
  明知占不到便宜还是嘴欠挑衅。
  真是何苦呢?
  他在自己的位置落座。
  问道:“义父,何人来犯?”
  谈及正事,老将军露出几分忧虑,叹气回答道:“不过是一伙小贼,不足为惧。”
  青年一听便知其中潜台词。
  小贼规模不大,但能惊动自己,想必率领这伙的小贼是个有些棘手的武胆武者。他抱拳说:“既然是一伙小贼,那便交由儿子处理。点上千余兵马,摘他脑袋给义父压压惊。”
  听到青年这番杀气腾腾的话,老将军不由得露出一丝欣慰笑容。他满意地抚着胡须,笑骂道:“浑说什么。整日动不动就要摘人脑袋,惊吓还差不多,也不怕旁人说你。”
  青年理直气壮,一副“我这么说很正常”的架势:“上阵杀敌讲的就是‘你死我活’,不说摘脑袋,难道还要文绉绉问人家肯不肯将脑袋给儿子?儿子肯问,人家也不肯给。”
  他的一番话逗乐了老将军。
  老将军酣畅大笑,其他将领也跟着笑。
  一人拍马屁:“少将军自是英勇非凡,只消他出马,小贼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儿。”
  青年看了看左右,不明所以。
  于是也跟着傻笑迎合众人。
  内心却是暗暗翻起了白眼。
  又获得一个消息——
  统帅小贼的首领实力恐怕在众人之上,在他之下,不然的话,这种功劳还落不到自己头上。他这么想着,便听到老将军说:“我儿有心便好,不过那种小贼还用不到你出马。”
  青年略微错愕。
  小声询问:“那义父唤儿子过来是……”
  老将军看了一眼幕僚使者。
  幕僚使者出面道:“少将军稍安勿躁。”
  青年内心略感不安。
  这时候,老将军已经开始点将,青年安静听着,却发现老将军调派的兵马行军方向与孝城相反,还是三个不同方位。连那位精修“阴阳怪气”的义兄也被安排率兵一千策应。
  青年越看越觉得有些迷糊,看不清战局。
  分兵这么多路作甚?
  还是说——
  青年内心浮现一个大胆又荒谬的猜测。
  分兵的这几路是为了迎击不同势力?
  青年心下扯了扯嘴角。
  若真是如此,那还真是迅速。
  那日深夜异动到现在才过去了几日?
  待众将离开,仅剩青年和老将军的几名心腹老将,还有那位彘王的幕僚使者。
  青年眉头狂跳。
  老将军沉声道:“公西仇,听令!”
  青年起身的同时化出一副完整武铠。
  金属碰撞的铿锵声,清脆有力。
  他道:“末将在!”
  老将军道:“命你率领一万两千人,今日三更之前攻下孝城,使者会从旁协助于你。”
  这个命令完全超出了青年的预期。
  孝城当下的防御,让他率领一万两千人去攻打,时间还宽裕到限定在三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