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宋格格微笑,“原是大好,就是遇上天气骤冷,不当心又着了凉。福晋切勿为我挂心,此前太医已有叮嘱,我那是寒邪入体,再将养一阵,到天气暖和就好啦。”
扶摇点头,又看向李格格红润粉颊,“这才是真大好了。”
李格格微提唇角,“妾身是真好了,前段时日人不清醒,整天糊里糊涂,给福晋添了许多麻烦。”
“那现在既然病好,人可清醒些?昨儿金嬷嬷去你屋清点物件,回来竟同我说你与从前有些不同……”扶摇手抵下颌,打量她,“我还琢磨呢究竟哪里不同,今日瞧着虽这腰细了些,脸儿也瘦了些,气色倒是极好。”
李格格微垂眼,手指在腕上摩挲,“不过是追随福晋,好好过日子罢了。”
“这是大觉悟。”扶摇很是认同地点了点头,“不久咱们便随四阿哥一块搬出宫住,李格格可要记得今日这话——要好好过日子呀。”
离开正院,走上回廊,李氏和宋氏心照不宣走近了些。
“你今日怎么这么古怪?”宋氏低声,斜眼乜她。
“哪里就古怪了?”李氏昂首,神情惬意。模样落入宋氏眼底,宋氏轻嗤:“简直古怪之极!”
李氏浑不在意瞥她一眼,“那你自个琢磨去吧。”说罢施施然走了。
“前两天还听说她摔了生辰日膳房给她送的长寿面,怎地今日又忽然没事人似的,心情这么好?又打的什么鬼主意?”想了片刻,宋氏问向身旁,“今日书房那边有消息吗?”
夏柳摇头,“没消息呢。”
“四爷连着一个月宿在书房,难不成李氏还奢望四阿哥去她那儿?”宋氏嗤笑摇头,紧接着问,“咱们送去的东西红蕊收了吗?”
夏柳还是闷闷摇头,“怎么着都不肯收,说前次为我们绣香囊已是大错,这次万万不会再犯。”
“你跟她说,那只是我们的谢礼。”
“奴婢早同她说了。”夏柳轻叹,“这丫头恐怕对我们已警惕起来……”
前次请她绣香囊,本就是为了拉拢,明着给好处那丫头不收,夏柳就想了个法子,编了个由头,请红蕊为宋格格绣香囊,赠她二两银子作工钱。本以为红蕊只是拿腔做样,没成想,那丫头竟是个较真儿的,竟真把这事当成一桩买卖,用上整整两个月的功夫绣出个香囊,其精美绝伦不亚宫中绣品。
“也罢。”宋氏长叹,“我病时多亏那个丫头为我说话,为那一句话她已吃过大苦头,终归是我害她。这丫头瞧不上咱们就瞧不上吧,兴许将来真能比咱有个好前程呢?”
夏柳不依:“格格如何长他人志气?红蕊绣工再厉害,毕竟是下人。”
“谁知道呢?”宋氏轻笑。
这世上之事谁说得准?就如两年前的她,被一顶轿子送到四阿哥身边,就以为自己真是个什么人了。
如今……连个丫头也笼络不过来。
那段日子听说红蕊被罚,她担惊受怕好一阵,好在福晋没有在此事上做文章。
宋氏深吸口气,忽然觉得自个好笑,“行了,不想那些想不透的事,晚上你打发人去书房问个好就是。”
“奴婢遵命。”
戌初,天色暗沉。
今日康熙政务繁忙,没空至上书房亲考,阿哥们比平日早半个时辰完成课业。
皇子一旦出宫建府,便不能再回来集体上课,虽康熙允诺四阿哥可以隔日回宫听讲,但那也不能时时都在一处了。一想到这个,胤祥就鼻子酸。
一整日他都黏住胤禛不放。
胤祉、胤祺也被弟弟们三三两两缠住,胤从胤禟书屉里抢出本画册丢给胤祉,“三哥,接着!”
胤祉稳稳当当接住,瞧着又是本红皮册,脸上浮起笑意,“九弟,什么好东西怎地又弄进来了?”
胤祉说着打开画册——
笑容瞬间冻结。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胤拍案大笑,“十弟!我就说三哥会害臊吧!”
“啪”一下,胤祉合起册子打在胤脑袋,“你们这个年纪,还没成亲怎么有这个?是哪个不长眼的给你们带进来?”
胤祺不明所以抽出画册,翻看两下“啪”又合上。他两耳通红,于是胤又指着他笑,“五哥哈哈哈哈哈哈——”
太子也拿过来看,看了两页倒是没笑,只叹气,忽听胤祉问胤禛:“你可看过?”
胤禛正收拾书箱,闻言眼皮一抬道:“未曾。”
胤祉点点头,从太子手里抽出红皮册,“啪”一声又拍回胤脑门,“好了不许笑了!当心我告诉皇阿玛。”转头把册子给太子,“殿下没收了罢。”
小声对着他耳边道,“过不久大婚,用得上。”
太子额角抽了抽。
“噗”——胤禛终于忍不住笑了。
瞥见太子扭头,忙合上书箱起身行礼,“殿下、三哥、五弟、七弟、八弟、九弟、十弟、十一弟、十二弟、十三弟、十四弟,我这便先回去了。”
胤祥追着他出来,“四哥,你”话刚起就见胤禵也急匆匆追至旁边,便问,“十四弟,你有事找四哥吗?”
“我有事,十三哥有吗?”胤禵仰脸。
胤祥认真点头,“我也有事。老师今日所讲《资治通鉴》有一处不甚明白,须得四哥提点两句。”
胤祥果然翻起《资治通鉴》,“建武十五年,帝以天下垦田多不以实……”
两人讲了一路,胤禵也跟着听了一路,听到后头自觉没趣,有气无力弯腰道了声“四哥、十三哥早些歇息,弟弟告退。”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走后,胤祥合上书,压低嗓音:“昨儿十四弟问我,为何总跟着四哥......“
胤禛微怔,望一眼胤祥孤高的背影道:“就说我爱听你背《孝经》。”
胤祥:“……”
次日,扶摇到永和宫请安。
德妃言语之间对她十分不舍,命宫人取来一精美雕花青玉匣,匣里都是金钗玉坠,原来竟是个首饰盒。
“这怎么好意思……”扶摇摸着匣子,爱不释手。
“有什么,这里不缺这个。”
“那儿媳就舔脸收下了,多谢额娘。”
正说着话,忽有个嬷嬷提着风筝进屋,蹲个半福喜道:“娘娘看这是何物。”
“早上叫下面人收拾旧箱笼,竟把他给捡来。东西虽旧,这毛竹做的骨倒还扎实。”
德妃微笑起来,抬手轻轻抚在风筝面上,“十来年了。”转头看向扶摇,“你可知这个风筝是什么来历?”
“唔……”琢磨的功夫,正巧见到一个人影进屋,扶摇捏起绣帕抬手,“可是四阿哥从前的玩意?”
四阿哥刚迈进来,就见到自个福晋和额娘都在笑,福晋还拿手指他。奇怪一顿,看见嬷嬷手里的风筝瞬间明白了。
他大步流星走近,握着扶摇手指把她手臂
按下,转头单膝点地,“儿子给额娘请安。”
“无需多礼,快起来。”
他刚起身,十四阿哥也回来了,照样向德妃行了礼请了安。看见风筝,胤禵眼睛一亮。
“哪儿翻出来的?额娘可知先前我找这家伙找遍了整个寝宫!”他兴高采烈夺过风筝拿在手里把玩。
德妃转头对扶摇道:“那一年小四特地把这个风筝拿回来,却被这猢狲玩过两三回就不知道扔哪儿,当年阖宫上下帮着他找。”
扶摇看向四阿哥,四阿哥只是淡淡一笑。
“小时候的事,额娘总提他干甚?”胤禵提着风筝对四阿哥招手,一副跃跃欲试模样,“四哥,来不来?”
四阿哥摇头——忽然,手被扶摇握住。
“十四阿哥,我们来!”
第52章 第52章这是一只红黄相……
这是一只红黄相间的锦鲤风筝,尾部拖有长长的彩带。
扶摇把四阿哥送去中庭,送到十四阿哥身边,自个再驱着小步回到宫檐底下陪德妃一块观望。
起初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十四阿哥急得差点摔了线轴,四阿哥站一会儿,望了望风,接过风筝,下巴点点北边,道:“往那边跑。”
十四阿哥拖着引线半信半疑跑向北面,四阿哥原地给他举风筝,不多时,一阵风自南向北拂动树梢,四阿哥手一松,那风筝也跟着飞上了天。
“四哥!”
“做得好。”
小小一句称赞就让十四阿哥分外高兴,扶摇看见德妃望着两个儿子,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
“以前他们也常这样……”那表情慢慢黯淡,染上几分怅惘,“也不知几时起,他便不常来了。”
扶摇默了默,轻声,“他必然有他的理由。”既是被送与贵妃抚养,想来是不便再频频回来母妃处,扶摇能想象到小小年纪的四阿哥躲在母妃的宫门外,想进又不敢进。
德妃点头,“我明白。”她指着西边一片栽满菊花的花圃,花圃旁有一座小小旧秋千,秋千架上苔污斑驳,想来已废置许久。
扶摇点头,又看向李格格红润粉颊,“这才是真大好了。”
李格格微提唇角,“妾身是真好了,前段时日人不清醒,整天糊里糊涂,给福晋添了许多麻烦。”
“那现在既然病好,人可清醒些?昨儿金嬷嬷去你屋清点物件,回来竟同我说你与从前有些不同……”扶摇手抵下颌,打量她,“我还琢磨呢究竟哪里不同,今日瞧着虽这腰细了些,脸儿也瘦了些,气色倒是极好。”
李格格微垂眼,手指在腕上摩挲,“不过是追随福晋,好好过日子罢了。”
“这是大觉悟。”扶摇很是认同地点了点头,“不久咱们便随四阿哥一块搬出宫住,李格格可要记得今日这话——要好好过日子呀。”
离开正院,走上回廊,李氏和宋氏心照不宣走近了些。
“你今日怎么这么古怪?”宋氏低声,斜眼乜她。
“哪里就古怪了?”李氏昂首,神情惬意。模样落入宋氏眼底,宋氏轻嗤:“简直古怪之极!”
李氏浑不在意瞥她一眼,“那你自个琢磨去吧。”说罢施施然走了。
“前两天还听说她摔了生辰日膳房给她送的长寿面,怎地今日又忽然没事人似的,心情这么好?又打的什么鬼主意?”想了片刻,宋氏问向身旁,“今日书房那边有消息吗?”
夏柳摇头,“没消息呢。”
“四爷连着一个月宿在书房,难不成李氏还奢望四阿哥去她那儿?”宋氏嗤笑摇头,紧接着问,“咱们送去的东西红蕊收了吗?”
夏柳还是闷闷摇头,“怎么着都不肯收,说前次为我们绣香囊已是大错,这次万万不会再犯。”
“你跟她说,那只是我们的谢礼。”
“奴婢早同她说了。”夏柳轻叹,“这丫头恐怕对我们已警惕起来……”
前次请她绣香囊,本就是为了拉拢,明着给好处那丫头不收,夏柳就想了个法子,编了个由头,请红蕊为宋格格绣香囊,赠她二两银子作工钱。本以为红蕊只是拿腔做样,没成想,那丫头竟是个较真儿的,竟真把这事当成一桩买卖,用上整整两个月的功夫绣出个香囊,其精美绝伦不亚宫中绣品。
“也罢。”宋氏长叹,“我病时多亏那个丫头为我说话,为那一句话她已吃过大苦头,终归是我害她。这丫头瞧不上咱们就瞧不上吧,兴许将来真能比咱有个好前程呢?”
夏柳不依:“格格如何长他人志气?红蕊绣工再厉害,毕竟是下人。”
“谁知道呢?”宋氏轻笑。
这世上之事谁说得准?就如两年前的她,被一顶轿子送到四阿哥身边,就以为自己真是个什么人了。
如今……连个丫头也笼络不过来。
那段日子听说红蕊被罚,她担惊受怕好一阵,好在福晋没有在此事上做文章。
宋氏深吸口气,忽然觉得自个好笑,“行了,不想那些想不透的事,晚上你打发人去书房问个好就是。”
“奴婢遵命。”
戌初,天色暗沉。
今日康熙政务繁忙,没空至上书房亲考,阿哥们比平日早半个时辰完成课业。
皇子一旦出宫建府,便不能再回来集体上课,虽康熙允诺四阿哥可以隔日回宫听讲,但那也不能时时都在一处了。一想到这个,胤祥就鼻子酸。
一整日他都黏住胤禛不放。
胤祉、胤祺也被弟弟们三三两两缠住,胤从胤禟书屉里抢出本画册丢给胤祉,“三哥,接着!”
胤祉稳稳当当接住,瞧着又是本红皮册,脸上浮起笑意,“九弟,什么好东西怎地又弄进来了?”
胤祉说着打开画册——
笑容瞬间冻结。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胤拍案大笑,“十弟!我就说三哥会害臊吧!”
“啪”一下,胤祉合起册子打在胤脑袋,“你们这个年纪,还没成亲怎么有这个?是哪个不长眼的给你们带进来?”
胤祺不明所以抽出画册,翻看两下“啪”又合上。他两耳通红,于是胤又指着他笑,“五哥哈哈哈哈哈哈——”
太子也拿过来看,看了两页倒是没笑,只叹气,忽听胤祉问胤禛:“你可看过?”
胤禛正收拾书箱,闻言眼皮一抬道:“未曾。”
胤祉点点头,从太子手里抽出红皮册,“啪”一声又拍回胤脑门,“好了不许笑了!当心我告诉皇阿玛。”转头把册子给太子,“殿下没收了罢。”
小声对着他耳边道,“过不久大婚,用得上。”
太子额角抽了抽。
“噗”——胤禛终于忍不住笑了。
瞥见太子扭头,忙合上书箱起身行礼,“殿下、三哥、五弟、七弟、八弟、九弟、十弟、十一弟、十二弟、十三弟、十四弟,我这便先回去了。”
胤祥追着他出来,“四哥,你”话刚起就见胤禵也急匆匆追至旁边,便问,“十四弟,你有事找四哥吗?”
“我有事,十三哥有吗?”胤禵仰脸。
胤祥认真点头,“我也有事。老师今日所讲《资治通鉴》有一处不甚明白,须得四哥提点两句。”
胤祥果然翻起《资治通鉴》,“建武十五年,帝以天下垦田多不以实……”
两人讲了一路,胤禵也跟着听了一路,听到后头自觉没趣,有气无力弯腰道了声“四哥、十三哥早些歇息,弟弟告退。”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走后,胤祥合上书,压低嗓音:“昨儿十四弟问我,为何总跟着四哥......“
胤禛微怔,望一眼胤祥孤高的背影道:“就说我爱听你背《孝经》。”
胤祥:“……”
次日,扶摇到永和宫请安。
德妃言语之间对她十分不舍,命宫人取来一精美雕花青玉匣,匣里都是金钗玉坠,原来竟是个首饰盒。
“这怎么好意思……”扶摇摸着匣子,爱不释手。
“有什么,这里不缺这个。”
“那儿媳就舔脸收下了,多谢额娘。”
正说着话,忽有个嬷嬷提着风筝进屋,蹲个半福喜道:“娘娘看这是何物。”
“早上叫下面人收拾旧箱笼,竟把他给捡来。东西虽旧,这毛竹做的骨倒还扎实。”
德妃微笑起来,抬手轻轻抚在风筝面上,“十来年了。”转头看向扶摇,“你可知这个风筝是什么来历?”
“唔……”琢磨的功夫,正巧见到一个人影进屋,扶摇捏起绣帕抬手,“可是四阿哥从前的玩意?”
四阿哥刚迈进来,就见到自个福晋和额娘都在笑,福晋还拿手指他。奇怪一顿,看见嬷嬷手里的风筝瞬间明白了。
他大步流星走近,握着扶摇手指把她手臂
按下,转头单膝点地,“儿子给额娘请安。”
“无需多礼,快起来。”
他刚起身,十四阿哥也回来了,照样向德妃行了礼请了安。看见风筝,胤禵眼睛一亮。
“哪儿翻出来的?额娘可知先前我找这家伙找遍了整个寝宫!”他兴高采烈夺过风筝拿在手里把玩。
德妃转头对扶摇道:“那一年小四特地把这个风筝拿回来,却被这猢狲玩过两三回就不知道扔哪儿,当年阖宫上下帮着他找。”
扶摇看向四阿哥,四阿哥只是淡淡一笑。
“小时候的事,额娘总提他干甚?”胤禵提着风筝对四阿哥招手,一副跃跃欲试模样,“四哥,来不来?”
四阿哥摇头——忽然,手被扶摇握住。
“十四阿哥,我们来!”
第52章 第52章这是一只红黄相……
这是一只红黄相间的锦鲤风筝,尾部拖有长长的彩带。
扶摇把四阿哥送去中庭,送到十四阿哥身边,自个再驱着小步回到宫檐底下陪德妃一块观望。
起初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十四阿哥急得差点摔了线轴,四阿哥站一会儿,望了望风,接过风筝,下巴点点北边,道:“往那边跑。”
十四阿哥拖着引线半信半疑跑向北面,四阿哥原地给他举风筝,不多时,一阵风自南向北拂动树梢,四阿哥手一松,那风筝也跟着飞上了天。
“四哥!”
“做得好。”
小小一句称赞就让十四阿哥分外高兴,扶摇看见德妃望着两个儿子,脸上露出欣慰的表情。
“以前他们也常这样……”那表情慢慢黯淡,染上几分怅惘,“也不知几时起,他便不常来了。”
扶摇默了默,轻声,“他必然有他的理由。”既是被送与贵妃抚养,想来是不便再频频回来母妃处,扶摇能想象到小小年纪的四阿哥躲在母妃的宫门外,想进又不敢进。
德妃点头,“我明白。”她指着西边一片栽满菊花的花圃,花圃旁有一座小小旧秋千,秋千架上苔污斑驳,想来已废置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