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拍电影整顿娱乐圈[九零] 第81节
  而作为华人崇拜的对象,“飞龙在天”,更是一种经典的吉兆和象征。
  这个时代的数字技术还不太跟得上,没有办法把那种动态的龙通过后期建模表现出来,所以池影想通过云雾翻滚和光影折射以及后期的重叠洗印来实现,重点拍摄“小白龙”第一次从水涧中冲上天空,再回到玄奘中身边的那种磅礴气势。
  说白了,在电影中,小白龙是一条极其骚包的龙。
  按照池影的形象设定,小白龙的人形妆容是一身银白色文武袍,半边铠甲银光闪闪。另外半边的衣衫是顶级的蜀绣袍子,上面还有银色暗纹,非常亮丽,腰间的蹀躞带上配饰也非常多,头上是一头银发,只不过额头有两颗龙角,浑身上下都是亮瞎人眼的那种奢侈感觉。
  小白龙的演员叫做程远风,而在剧中小白龙并没有和传统故事中那样多数时间是一匹马,而更多的是以人的形象和龙的形象来回切换。
  像后来小白龙和玄奘一块儿去找无能姑娘的时候,玄奘并不是骑在白龙马上,而是坐在龙背上,风驰电掣地到了无能姑娘所在的山间。
  池影设计的形象非常好,所以在众多主要角色中,小白龙的形象反而是最受年轻女性的喜爱,实在是太“亮”了。
  程远风在“小白龙”这个角色之后,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别的角色形象能超越,这也成为他这个演员的代表角色,没有之一。
  甚至很多影迷都忘记了他原名,直接喊他“小白龙”。
  不过也是因为这部戏里四位男性角色太出众,且各有特色,所以有些人就是暗搓搓的贬损说,池影导演比较爱卖弄“男色”。
  对此,池影觉得完全是无稽之谈。她又不是不用女演员,在她手上红起来的女演员也不老少。
  凭什么男导演讨好男性观众,没人龇牙,她一个女演员想要取悦一下自己的女性观众,就被称为“卖弄男色”?
  这真是一个很奇怪的论调。
  不过这都是些细枝末节,池影从来不放在心上。
  客观来说,很多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都知道,只要走进池影的电影,就能看到各具特色的大帅哥,可养眼了!
  很多在别的导演镜头中很一般的男演员,到了池影的镜头中就分外的出色,很有特点,一下子就能让人记住。于是,又有一种“池男郎”的称号,渐渐在圈内低调地流传开了。
  和小白龙相比,无能姑娘的妆造就非常一般了。
  池影是按照“村姑”的形象来设定无能姑娘的。
  在玄奘和小白龙来到无能姑娘所在地时,她身上脏脏的,穿着臃肿肥大的衫裙,吃饱了正在地头晒太阳。
  这确实比较毁形象,“无能姑娘”头发也乱糟糟的,还顶个猪鼻子。卫小敏还随机发挥,干脆找了一朵很熟悉的大红花别在自己的头上,就是那种乡土气息比较浓的淳朴姑娘形象。
  在小白龙飞到无能姑娘身边,与她对峙的时候,小白龙向这位大妖发出了龙吟,
  无能姑娘头上的花被吹得无影无踪,头发也被吹散,与地面平行。但是她依然气定神闲,丝毫没有惧怕,反而是抄起自己手上的九齿钉耙奋力反击。
  第98章 愤怒你‘愤怒’吗?
  无能姑娘的这件兵器,是池影专门托道具组打造的,外表寒气森森,看上去很沉,但实际材质非常轻,要不然普通女孩子也舞弄不起来。
  但即便如此,卫小敏在第一拿到这个钉耙时候,也尝试着舞动起来,结果很不趁手。
  卫小敏也没有说任何话,而是趁着拍摄闲暇之余,经常试着练这个钉耙,甚至都有抱着钉耙睡觉的那种感觉。
  所以等正式入境的时候,卫小敏已经能把钉耙舞得有模有样,非常溜索了,这些都是外人看到的情况。
  其实她在人后偷偷练的时候,经常会砸到自己身上,还有一次都划伤了,但是她都没有在意。
  这就是所谓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想要在镜头前表现突出,那就要在没人的地方好好下气力。这个道理她在戏校里念书的时候就知道了。
  她跟付远琛两个人经常联系,有一次卫小敏还把这件事当作趣事说出来了,反正现在她耍起那玩意儿来也很熟练。
  所以付远琛就觉得卫小敏就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内心非常敬佩她,即使起点很低,但是仍然能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往前走。
  卫小敏自己对这个倒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她之前的生活经历教会她,必须得牢牢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否则就没法站在现在这个位置了。
  像这种扮丑的角色,有些女演员还真是不能接受的,但卫小敏就能毫无芥蒂,认认真真的投入角色。
  有的时候她还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可能地加进自己的创意来演绎整个角色,就比如那朵俗气夸张的大红花,拍摄时的效果就非常不错,池影还夸了她。
  卫小敏因为文化素质不高,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在《戏楼魅影》剧组还不太会做人物小传,或者说勉强能做,但出来的东西不怎么好。
  后来跟付远琛搭伴练习的时候,她也没有不好意思,实话实说,还向付远琛请教这些事。
  付远琛也没有藏私,帮着她做人物小传。所以这一次《西行》剧组的时候,卫小敏已经能非常熟练地写人物小传了,有的时候还把自己的一些感悟都用小笔记本记下来。
  她每天晚上回到住处,还把《西游记》的原著翻开来啃。因为有些地方的文字,还是带有点文言文性质的,她读得不是很顺畅,那只能想办法查资料或是问付远琛了。
  付远琛的文化素质比她强,于是也帮忙跟她讲讲。
  她把这些对“无能姑娘”人物原型“猪八戒”的资料,与《西行》剧本中对比起来看,结合自己的想法不断丰富人物小传。所以演起来游刃有余,甚至比其余几个男性演员都表现得好多了。
  池影对她非常满意,不止一次在现场夸过她,卫小敏非常感激,也信心倍增。
  付远琛现在的压力也很大,他签了《珍珠》剧组的演员合约以后,就拿到了最终剧本,发现真是厚厚一本全英文!
  他不仅要背自己的英文台词,还要记下其他人的台词,否则到时候开拍的时候都接不上戏。
  尤其是在跟爱德华先生这样的顶级演员在一起,他希望自己表现的即使不能旗鼓相当,但也不能太掉链子……
  就这样他和卫小敏两个人相互鼓励,走得更近了。
  付远琛现在的性格,也不像以前那样劲儿劲儿的了,他已经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愿意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甚至破天荒地主动联系宋琳,两个人趁着还没入组,经常凑到一起讨论剧本,相互出主意怎么把这部戏演好。
  通过这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像他周围的华戏同学,有一些自身条件也很好,但却不肯付出努力;有一些则是因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错失了各种好机会……
  但这一行的淘汰率太高了,往往一部电影,就能把人生的差距彻底拉开。
  付远琛不允许自己犯这种错误,他目前把谈逸当做自己的参照物。
  谈逸为了大剧院的话剧演出,没有来参加这几次池影的电影拍摄。
  他以前总是觉得谈逸有点迂腐,或者说“不知好歹”。
  现在也不这么认为了。
  比如他自己,实际对人艺的环境不是很满意。
  目前院里头,都是中年演员打主场,有很多女演员,脸上都有褶皱了,还要扮小姑娘拖个大辫子,却对他们这些新人不太重视,总是让他们跑龙套。
  付远琛对人艺没有多少归属感。
  他甚至觉得每次外出拍戏,都要去请假也挺麻烦的。
  有时搞不好,领导还要不咸不淡地说他几句。
  付远琛知道自己跑出去拍电影,即使获得了很多成绩,但跟院里也没什么实质性关系。所以引起了某些人的反感,或者背后还被有些人说三道四。
  所以有段时间,付远琛甚至很认真的在考虑,是不是干脆从人艺这边辞职。
  他相信即使自己出来了,也能凭着之前的影视成绩,签到非常不错的经纪公司。
  他现在也跟小伙伴们没有什么隔阂了,还主动和谈逸讨论过这种问题,想听听谈逸的意见。
  谈逸则是劝他慎重一点,他把自己毕业的那段经历,还有当时的心路历程都跟付远琛讲了一下。
  谈逸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总是有蛰伏期和活跃期的。像他之前毕业时那段时间,其实就是算蛰伏期了,只不过非常短暂,因为后来池影很快就把他带出来拍《婚礼婚礼》了。
  但是那段时间,实在是太让人刻骨铭心。那种焦虑感和无助感,根本不能为外人道也。所以谈逸对大剧院的工作机会还是非常感激的,能演话剧他也很喜欢。
  他很诚恳地对付远琛说:“你现在固然是活跃期,但是也要考虑到将来的形势变化。如果你要被迫蛰伏的话,能有这样一个单位给你兜底,让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保持你的演技不生疏,这样就能让你有再次活跃起来的资本。
  :=
  你如果是在社会上遇到蛰伏期的话,你上哪儿去练这种基本功。稍微时间长一点,你就赶不上趟了,那你还能回到这个圈子里来吗?这些事情你一定要考虑清楚……”
  谈逸甚至还告诉付远琛刘小军的故事。
  他就觉得,当时如果刘小军有个单位,也许就不会那么着急忙慌地要去拍那部地下电影了,说不定以后还有很多的演出机会。又或者有单位通过某些规定或是消息传播拦着他,说不定又是一种状况了。
  像现在池影这样不断开片,那些师弟师妹也逐渐走到导演的位置,刘小军总能捞到机会拍电影的。
  但是现在即使有这么多同学校友在圈内开戏,他们都不敢用刘小军了,刘小军算是彻底的淡出了这个圈子。
  付远琛也明白谈逸的意思,这位师兄真是好心好意跟他说这些话,最后谈逸还劝他,有机会跟池影也聊聊,因为池影对电影这方面其实认识比他们都深刻,眼界也比他们开阔。
  所以没过多久,付远琛就跑到东阳那边来探班了。
  一来是想重温一下旧地,二也是想跟几个小伙伴们聚聚,甚至是缓解一下自身的压力。
  大家都在进步,付远琛觉得自己也不能松懈下来。
  卫小敏现在在《西行》剧组适应良好,整个剧组的拍摄进程也非常不错。
  正好郑志宏也过来探班。
  他主要是想跟池影谈谈《西行》这部电影的海外发行路线。
  如果拍摄进度跟得上,郑志宏想五月份去戛纳转一转。
  池影之前做拍摄计划的时候,主要是针对国内市场的。她的意思就是,像国外的这些奖项都随缘,毕竟自家名气已经打出去了,
  卖片肯定不愁,而且《西行》开拍前连各个发行市场的份额都确定了,这些事情就没必要多想了。
  《白蛇传》已经拿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了,短期内他们这波人想在米国的奖项上有所斩获,几乎是不可能的。退而求其次,国外其它的这些奖项其实冲击力也有限,也不要刻意去强求。
  但是郑志宏始终对奖项有点执着,尤其是在国内奖项几乎无缘的情况,他就想争那一口气……
  他们已经去过威尼斯了,剩下还有戛纳;而柏林,他们这拨人拍摄的题材估计不太适合,干脆不做什么想法了。
  池影也认认真真盘了一下,觉得可以尝试一下。
  他们这次的题材也确实很适合戛纳,故事内容既有人类共性吗,又和华国特色的相结合,就是戛纳很欣赏的那种特色电影。
  不过真要做这样的考量,过年期间所有人都不能离组了,要加紧拍摄进度,毕竟后期的制作也还是有很大的工程量,花的时间肯定不少。
  于是整个剧组的拍摄也开始紧密起来。
  池影也跟剧组的重点核心成员都沟通了一下,对于过年能留下的人都给加班费,不能留组的也尽快提出来,大家调整拍摄安排,确保整个剧组能正常运转。
  出乎她意料的是,大家都同意过年不回去,留组拍摄。
  这让池影不得不感叹,这个年代年轻人的干劲还是毋庸置疑的!
  “干事业”和“干工作”还是有区别的。
  付远琛到了剧组以后,也跟着看了几天的拍摄。他很懂规矩,没有要看剧本,但是就通过这几天的时间,他也感受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
  “池师姐,你很‘愤怒’吗?”
  在和小伙伴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付远琛突然问出了这样一句话。
  别的小伙伴听了这话都有点莫名其妙,但是池影一下子就get到付远琛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