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拍电影整顿娱乐圈[九零] 第42节
  后来毕业了,他感觉池影就彻底不想回家了,虽然这中间确实有工作紧张的原因,但是那种刻意回避的微妙感也让他心里不踏实。
  “没有,我就是觉得我挺不孝的,这么大年纪了,还让家里人焦心……”池影听到谈逸的问话,又有点控制不住了。
  谈逸顿时放下心来,他甚至觉得有点好笑:“别瞎想了,你这么能干,才毕业不久就这么事业成功,哪里让你家里人焦心了?还有过年不回来也是因为有拍摄任务,像我回去了都没能在家呆住,着急忙慌地又回东阳了……叔叔阿姨肯定能理解的!”
  池影叹了口气——他们都不理解……
  不过和谈逸说了一会儿话,她似乎缓过来了,那些阴影不再像之前那样压得她惶恐不安……
  还是要忙起来,只有忙起来了她才能感觉这一切是真实存在的!
  池影吃饱就回卧室睡觉了。
  虽然买的是卧铺票,但是毕竟是在火车上,一路上不停地停靠站又晃来晃去,睡得也不是很踏实。
  等池影被饭香催起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池妈妈课一结束就往回赶。
  有些菜昨天晚上都已经收拾好放冰箱了,中午就是炒一下;而且池爸爸才是主厨,他比池妈妈回来得早的多,等池妈妈到家的时候,一大桌子菜都差不多全上桌了。
  池妈妈盯着饭桌上埋头苦干的自家女儿,怎么都看不够,又心疼的不得了,“你怎么瘦成这个样子?你们领导就这么使唤人的……”
  “好了好了,说好了不说工作方面的事儿吗?”池爸爸在边上忙着给自己姑娘夹菜。
  “没事儿,前段时间太忙了,压力也有点大,现在好多了。我们领导也给我放了好长时间的假了……”
  “你这次拍了这么个大片子,单位有奖励吗?”池妈妈又在那里问东问西。
  池爸爸都无语了——你就不能让姑娘安安静静吃顿饭吗?
  “他们是国家单位,该有的不会少她们的,没政策的她们吵也没有用!”
  “去年那部片子没什么奖励,因为那时候政策还没有弄好。今年应该是有的,都有红头文件了。不过目前电影票房分成还在清算……”池影嘴里含着菜,含含糊糊地答道。
  池爸爸有点烦了:“不是说好了,不谈工作的吗?影儿啊,难得回来,你这次能在家住时间长一点吗?”
  “我们主任给我批假了。我这次先回来休整一下,然后等国庆节长假结束了,还可以再住一段时间……因为票也不太好买。”
  池影也在盼着那大笔钱。目前电影已经在国内下线了,华影集团开始着手发行dvd了。
  估计这一波儿正版dvd应该还能挣不老少钱的。dvd的时长没有太多限制,不像在电影院里要考虑到观众的观影习惯,所以这一版是池影和陆伟重新再剪辑了一遍,又加了一些电影里没有的镜头进去。
  后面海外的版权还在谈。上一次“四人组”把哥伦比亚的人踢走了以后,估计这位兄台还是不太甘心,然后又跟他们总部谈了一下。主要之前池影的那部《婚礼婚礼》让哥伦比亚挣了不少,尤其是利润率惊人,所以像他们这种跨国公司对这种能挣钱的新锐导演还是比较关注的。
  按照通常行业内的测算,一个新导演能拍出一部挣钱的片子,后面如果脑回路不是突然断线的话,基本上“钱途”都不会太差。而《白蛇传》这部片子在国内的票房这么好,于是哥伦比亚高层都被惊动了。
  他们这次还派了一位集团副总裁,专程为了这单生意坐飞机飞到国内,现场观影。
  即便不是英语版,这位黄头发高鼻子的副总裁也一句中文听不懂,但是他还是从头到尾耐心看完了,结合故事画面和情节,然后极少数关键时刻,由陈总监介绍的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设定,这位居然把《白蛇传》看懂了!
  无论是关于“情与欲”的人性主题讨论,还是僧侣、凡人与妖怪的禁忌之恋,包括惊人的特效场景镜头,这位副总裁当即决定要买下这部片子的北美地区发行权。
  这次哥伦比亚不仅把价码抬到了600万美元,更让雷大佬和郑志宏惊喜的,就是这位副总裁主动提出了要进行重新剪辑,冲击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
  不过对于这个反转,池影也私下里跟几位大佬解释过了。在行业内,演员和导演们对奖项的追逐更多的出于对荣誉和地位的追求,但是片商参赛,直接就是为了利益!
  按照好莱坞那边的行业内评估测算,一部片子获得金球和奥斯卡这类级别的奖项以后,纯收益率能提升至少30%以上。
  出现这种既提高版权费,又愿意自己出面操办参加奥斯卡评选的情况,完全是出于他们公司的利益考虑。
  只要得奖了,甚至只是获得提名以后,就可以彻底打破语言壁垒,在北美地区获得更多的利益!
  雷大佬和郑志宏就更感兴趣了,这些事后来都是这两位去操办的。
  日韩地区的发行权已经卖出去了;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也进入最后签约阶段了;欧洲的片商也在对接,估计又挣一大波钱……
  不过这些都不是池影需要操心的事儿了。
  她出来之前,韩主任这边因为要逐渐着手准备来年的项目储备,还特地跟池影专门谈了一下。
  池影目前的想法就是,未必一定要去拍大片,毕竟投入产出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项目评估方向。
  在她记忆中,前世有段时间特别流行悬疑电影,她当时就根据家乡本地地方戏的一个老剧目和一些历史故事,写了一部清末民初时期的一个悬疑案件。
  主要是围绕一个戏班子前后30年的两起命案来展开故事的。她跟韩主任把初步
  设想说了一下,韩主任很感兴趣,她觉得只要是好电影都行。
  而且策划中心需要不断探索各种类型的电影,悬疑片也是个新的题材案例,可以勇敢尝试一下。
  但是池影在跟郑志宏和雷大佬探讨的时候,他们俩反而不是很赞成。可能是已经成功拍过一次特效大片,而且收效惊人,他们也算是见过世面了,总觉得还是拍这种大片才有搞头,红利期长,影响力也大。
  按照郑志宏的想法,干脆把《西游记》、《封神演义》、《山海经》这些中国传统神话通通都来一遍,场面越大越好,投资越多越好!
  池影自己也没想好,或者说没想好怎么说服两位金主,所以只能推后再说了。
  吃过了饭,池爸爸和池妈妈这次为了准备迎接回来,还给池影准备了不少娱乐活动。
  像池爸爸他们戏校里,有些学生都已经开始走进社会了,虽然不能进剧团,但是还有本地的一些戏曲会馆也在营业,所以池爸爸搞了一大堆戏票给她。
  池影小时候很喜欢看戏的,跟着老年人一块,然后坐在那儿看的如痴如醉。
  反正家里也没网络没办法上网,即使池影把笔记本带回来也没用,所以下午池影干脆决定去离家不远的一家戏曲会馆消磨时间。
  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正式放假,一般普通工作日,这种戏院会馆是晚上人比较多,上、下午人很少。虽然也有演员在戏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但是整个场地也就大猫小猫三两只,台上唱戏的人也没精打采的,应该都是些刚出社会的学生。
  这次唱的就是一些传统剧目的知名片段,池影找了个好位置,嗑着瓜子,喝着清茶,吃了小点心,听了一下午戏。
  她觉得还是蛮快活的,四五点的时候,剧场要清场休息了,她就溜溜达达出来了。
  池影记得,戏馆边上有一个革命烈士纪念像,很小的一块地方,也就十几平方,大隐隐于市地坐落在一片树荫和高高低低的楼房之间。
  就是清末光复盟许锡翎纪念像。
  不过池影走过去的时候,却发现这里被脚手架和塑料布围住了。
  树荫底下坐了一群老年人在那儿下棋,看上去很清闲惬意。
  池影就找了一位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爷爷问道:“爹爹,这地方怎么围起来了?是在扩建吗?”
  “是在维修。”
  “好好的为啥要维修呀?”
  “就是现在这群没德的年轻人闯的祸!”旁边另外一位老爷爷义愤填膺地插话:“就是生活太好了,吃得太饱,晚上闲的没处去,几个小街溜子把许锡翎像的鼻子给打断了,然后政府没办法,筹钱在修!这东西是整块石头雕的,没办法补,估计要重新要换个了,一下子就几百万,这些人……”
  “哎哟,真没办法。”刚才那位老爷爷也讲:“说实话,我们老江城就是近代革命起源地。我参加革命那时候,我们领导也是本地人,还跟我们说,他们这些人虽然不是跟我们走的一条路,但是他们确实也是华国近代革命先驱!
  现在年轻人不大知道他们这些人了,也没有什么敬畏感。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把他们忘记,他们毕竟也是探路者,而且也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的……那年陈忠甫在江城举办‘岳王会’,其实走的不也是他们的路?只不过后来陈忠甫自己明白过来,这条路走不通,但是后辈不应该忘记先烈……”
  然后几个老人又开始边下棋。
  池影很喜欢听人讲古,就凑到这群老人边上,跟他们聊天。
  可能很少有那种年轻人愿意听他们讲一些老城事情,所以几个老人谈性很高,池影在边上都听入迷了。直到手机响了以后,她才知道家里人催她回去吃饭。
  听了一下午的戏,又听了老人们的讲了个把钟头的旧事,池影突然觉得,她现在倒不急着拍那部悬疑片了……
  第54章 地方誌鸣谢字幕
  在池影的初步设想中,整部电影主要围绕“吴岳刺杀五大臣案”,以及“浙皖起义”这两个重要事件为主线,将光复盟的三个主要人物吴岳、许锡翎和秋璟都串联起来。
  其中第一次“刺杀五大臣案”失败,是第一个小高潮;再到两年后,“浙皖起义”是全片大高潮。
  电影的核心主题就是:今天的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有些先烈虽然付出血的代价,探索的路也并没有成功,但是没有他们在绝望之下的奋起一搏,不断试错,也没有后来华国革命的最后成功。
  影片暂定名为《大江东去》。
  目前按照池影对这几个人物的一些初步印象,原型特征非常模糊,只有大概人物生平经历,一些更细节一些的东西就无从谈起了,所以需要认真做大量的文史资料准备工作。
  这个时代,还不像前世后来网络那么发达,在浏览器上随便输入一下要查的东西暂时,就能“哗哗哗”出来好多页面。
  所以池影晚上回家吃过饭以后,就跟自己老爹闲聊了一下,就是今天下午看到许锡翎雕像被毁,有所感触,想写一个关于本地近代革命史著名人物事迹的电影……
  “爸,我对这段历史其实了解的并不深刻,所以真要形成剧本,肯定要有完整的人物小传的……如果要查这类本地的著名历史人物和事件,应该从哪里入手?”
  毕竟池爹也是本地的文化系统的人,应该比她这个菜鸡要更了解其中的门道。
  池爸爸想了一下,就说:“我觉得要么就要是去本地文史档案馆或是图书馆,但是图书馆太宽泛了,文史档案馆要进去查资料肯定要介绍信的,你们单位在京城,现在开也来不及……要不我们去地方誌办公室那边看看行不行!”
  池影对“地方誌办公室“闻所未闻,茫然道:“那是个什么单位?”
  “就是政府文化局底下的一个机构,冷门清水衙门,不过我认识一个朋友就在文化局这边,我听他提起过……”
  池爸爸跟池影说:“你别着急,我帮你联系联系。”
  系统里有熟人好办事,于是池爸爸又去打了一通电话,最后好不容易通过文化局的那个朋友找到了地方誌办公室的一个主任,姓陶,还约好了明天上门到对方办公室去细谈。
  父女俩忙了一个晚上,尤其是池爸爸热火朝天,兴高采烈,他觉得能帮到自己家女儿是件特别骄傲的事情。
  不过池妈妈特别不高兴:“你都放假了,还搞这些干嘛?”
  池爸爸更不高兴地怼她:“创作!知道吗?姑娘在创作!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做好后勤就是了,啰嗦什么!”
  “不是,放假不就应该歇着吗?”
  “你懂什么?有灵感了一定要抓住!你看她这样闲得住吗?这是干事业!你不懂这里面的乐趣!”
  第二天早上正常上班时间,池爸爸就带着池影直奔目的地。
  父女俩在文化局大楼那边绕了好长时间,后来还是遇到了池爸爸文化局的另外一个熟人,在他的指引下,父女俩才在一个犄角旮旯里找到了地方誌办公室。
  到了地方,又找到了那位事先联系陶主任。池影见也是一个快退休的老人儿了,头发花白,鼻梁上的眼镜儿都跟啤酒瓶底似的,一看就有那种“行走的活字典”感觉。
  陶主任昨天接到池爸爸朋友联系电话的时候,对方说的很含糊,说是有朋友私下里要到地方誌这边来查点资料。
  他当时觉得很奇怪,因为现在各地地方誌办公室完全是按照政策规定在履行职能,主要工作就是每年都要编纂出版一本本地地方誌。
  《地方誌》本身就是搜罗本地的一些史实资料,从远古一直往后出,从有这个机构开始就按年推进,目前已经出到新华国时期了。
  但是说实话,这些刊物出来了主要送到本地的图书馆;还有一部分就是分发到政府机构各单位去
  ,然后就在某个角落里吃灰了。除了地方誌办公室自己人要校对查看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人碰过这份刊物。
  这位陶主任很热情地给池爸爸和池影泡了两杯茶,“我不知道你们要查什么,但是要是能帮上忙,我一定帮……”
  因为这时候还有几天就要放假了,整个办公室楼道里都是冷冷清清的,很多办公室的门都关着。其实很多正常工作的机构人员都已经跑得差不多了,更何况他们这种不打听都不知道的单位。
  不过幸好陶主任很负责,每天都是正常上班坚守岗位,要不然池影就抓瞎了。
  池爸爸跟陶主任介绍:“这是我女儿池影,她是个电影导演,您最近看了那部《白蛇传》吗?就是我女儿导的……”
  陶主任眼睛一下瞪大了:“哦,知道知道,这是咱们江城的名人呀!我看过那片子,真不错,好像都创记录了。池导,您是要找什么资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