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周义看着他,竟生出一丝怜惜。他平时对人残暴,可面对冯世杰,却生怕弄疼了他,就像对待珍宝一样小心翼翼。
他罕见地没有勉强冯世杰,只是轻声说:“那好好休息,别多想。”
当晚,周义亲自带冯世杰去休息,一路上关怀备至,生怕他受半点委屈。冯世杰心里厌恶,却不得不装出感激,暗自盘算怎么逃离这牢笼。
而周义,这个冷酷自私的人,在冯世杰面前竟展现出从未有过的温柔。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一看到冯世杰那双清澈如秋水的大眼睛,就觉得整个世界都亮堂了。
夜深了,周义走后,冯世杰轻轻叹了口气,转身问黄俊:“你在这里多久了?”
黄俊放下琴,眼里闪过一丝黯然:“七年了。”
“七年?”冯世杰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被带到这里的?”
黄俊低头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我十四岁那年,和姐姐一起跑江湖,靠耍大刀卖艺过日子。
“没想到周义突然出现,一见到我就强行把我掳走,从那以后,我就像笼中鸟,没了自由。”
冯世杰听了,心生怜悯:“你姐姐呢?”
“她武艺高强,却无法撼动权贵。我被带到这府里,就再没她消息了。”黄俊微微颤抖,“刚被带来时,周义想强占我,我不从,他就让下人狠狠抽打。
“半年多时间,经常被他折磨,那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
冯世杰心头一紧:“后来呢?”
“后来,他有了新宠,我的日子才慢慢好点,但偶尔还是会被他强迫。”黄俊苦笑道,“我曾试过逃跑,可府里侍卫都是高手,我就是个跑江湖卖艺的,这点武艺根本不够看。
“有一次逃跑被抓回来,打得半死,从那以后,再也不敢有逃跑的念头了。”
听着这些,冯世杰心里五味杂陈。他轻轻拍了拍黄俊肩膀:“原来你也有这么坎坷的遭遇。
“我本是京城贵公子,一夕之间家道败落,只能忍辱负重。”
两人相视苦笑,同病相怜的感觉在心底蔓延。
昏暗灯光下,两人促膝而坐,倾诉着各自藏在心底的痛苦。
“你的遭遇比我还惨,”黄俊感慨道,“从富贵跌到谷底,那种落差更难受吧。”
冯世杰叹了口气:“确实,但现在我们都被困在这深宅大院里,不如互相帮衬,共渡难关。”
说完,他挤出个笑容,用尽量轻松语气说:“至少今晚,有你陪着说话,我心里好受多了。”
窗外月光如水,洒进屋里,为两人的脸蒙上一层银辉。
冯世杰看着眼前这个和自己命运相似的人,心里涌起亲近感。
他把手搭在黄俊肩上,用低沉却温暖的话语安慰:“别灰心,总有一天,我们能找到出路。这段日子,咱们互相依靠,好好活下去。”
这个夜晚,两颗孤独受伤的心得到了些许力量。在这里,他们不只是主仆,更像是一对命运多舛却惺惺相惜的朋友,一起面对未来的挑战。
柳延稷的宴会已近尾声,堂中杯盘狼藉,酒气弥漫,宾客们有的醉态百出,有的神志清醒,欢声笑语与高谈阔论交织,气氛依旧热烈非凡。
然而柳延稷却已没了继续应酬众人的心思,他的目光在人群里四处游移,最终稳稳落在阎琼身上。
阎琼身着华贵锦衣,美目含情,与柳延稷对视时,流露出默契的笑意。
宴会结束,宾客纷纷散去,柳延稷毫不掩饰心中欲望,大步走向阎琼,一把将她揽入怀中。
阎琼并未抗拒,只是轻轻依偎在他怀里,任由他抱起,穿过长廊,步入卧房。门“吱呀”一声紧闭,室内幽幽的香气弥漫开来,烛光摇曳间,两人的影子交叠在一起,似乎融为一体。
柳延稷将阎琼轻柔地放在床榻上,指尖缓缓滑过她的脸颊,眼中满是炽热的情欲。阎琼微微仰头,迎上他的目光,唇角勾起一抹妩媚至极的笑意。
两人沉浸在情欲之中,似要将彼此燃烧。
事毕,柳延稷慵懒地伸了个懒腰,半靠在床头,手指轻轻抚过阎琼的发丝。他声音低沉,却带着野心:
“如今大局初定,但要彻底掌控朝局,还需一步步来。叶瑾瑜掌控的礼部、刑部、户部还没在我手里,这都得慢慢谋划。”
阎琼轻轻抚摸着他的胸膛,美目流转,声音柔媚却暗藏锋芒:“延稷哥哥放心,我自会竭尽全力相助。只要你有需要,我就是你最锋利的刀。”
柳延稷笑着握住她的手,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你我同心,我怎会不信你?等大业完成,你就是朕的皇后,这江山与你共享。”
听到这话,阎琼心头涌起一股暖意,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她娇笑着靠近柳延稷,两人再次紧紧相拥。烛光下,她笑容如花般绽放,可没人能看穿她心底在盘算着什么。
第91章 丁忧变故礼部易主,朝堂暗涌风云再起
数月后,春节前夕,京城沉浸在一片喜庆气氛里。街道上张灯结彩,百姓们欢声笑语,然而礼部尚书丁含章府邸却突生变故。
丁母突发疾病,药石无灵,最终在深夜病逝。整个丁府瞬间被哀伤笼罩,丁含章不得不遵循礼法,丁忧三年,不可参政。
消息传到柳延稷耳中时,他正和阎琼在书房中密谈。听闻消息,他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天助我也。”
阎琼放下手中的茶盏,轻声问:“延稷哥哥可是有想法了?”
柳延稷点头,声音低沉却充满笃定:“丁含章丁忧三年,礼部尚书之位空缺,这可是我们扶持杨琛上位的绝佳机会。
“杨琛资历深厚,又与我有旧,要是能把他推上礼部尚书的位置,礼部就尽在我们掌控之中。”
阎琼微微一笑:“延稷哥哥果然深谋远虑。不过,女皇怕是不会轻易答应。”
柳延稷冷笑一声:“她不答应又能怎样?朝中大臣大多都被我拉拢,只要群臣一起上奏,她就算心里不愿意,也没法反驳。”
第二天朝堂议事,柳延稷暗中煽动各大朝臣,一时间,群臣纷纷上奏,请求任命礼部侍郎杨琛为新任尚书。
叶瑾瑜坐在龙椅上,眉头微蹙,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柳延稷身上。她心知肚明,这肯定是柳延稷在背后谋划,但面对群臣的一致的请求,她一时也找不到理由反驳。
“既是众卿所请,”女皇无奈地开口,声音中透着一丝疲惫,“那就任命杨琛为礼部尚书吧。”
随着诏书颁布,柳延稷成功把自己的势力伸进了礼部。他站在朝堂上,嘴角浮现一抹淡淡的笑意。
礼部已经到手,接下来就是刑部和户部。他的野心如烈火般燃烧,似乎要将整个朝堂都吞噬殆尽。
今年春节,对柳延稷来说,无疑是过得最顺心的一次。端王府内张灯结彩,红绸高挂,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
他与阎琼并肩站在庭院中,仰头看着夜空中绽放的烟花。
“今岁新春,真是诸事顺遂。”阎琼轻声说着,手中捧着一杯美酒,递给柳延稷。她美目流转,眼里尽是柔情。
柳延稷接过酒杯,轻抿一口,酒香在唇齿散开。他低头看着阎琼,眼中满是宠溺:“这都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来,我们一同庆祝。”
转眼又是一年春节,御花园内红灯高挂,金碧辉煌的大殿中,群臣齐聚。
国宴上,美酒佳肴摆满桌,乐声悠扬,舞姬翩跹,可这些都掩不住朝堂下涌动的暗流。
叶瑾瑜端坐在龙椅上,眉宇间藏着忧虑。她目光扫过殿内的群臣,最终落在柳延稷身上。
柳延稷神情自若,脸上挂着招牌式的笑容,一副一切尽在掌控的模样。
柳寒月静静地坐在席间,和周围的欢声笑语显得格格不入。她面色冷峻,眼神冰冷,对这热闹的宴会毫无兴致。她手指轻轻敲着酒杯,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宴会进行到一半,熊少卿端起酒杯走向柳寒月。她面带恭敬笑意笑意,微微鞠躬,递出酒杯:“公主殿下,请饮此杯。”
然而,柳寒月连看都不看她一眼,只是冷冷地拂袖而去,动作干脆,仿佛熊少卿根本不存在。
熊少卿脸色瞬间一沉,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她那隐忍的愠怒虽掩饰得极好,却没逃过柳延稷锐利的目光。
柳延稷站在不远处,唇角勾起一抹淡笑,眼中闪过意味深长的光芒。
次日午后,熊少卿正在卧房小憩,窗外阳光透过纱帘,洒在床榻上,映出柔和光晕。她闭目养神,思绪却如潮水翻涌。
忽然,外面传来轻微动静,像风声,又像刻意压低的脚步声。她眉头一皱,迅速起身,披上外衣,推门而出。
庭院里,一支箭直直插入树干,箭尾还在微微颤动,箭身上绑着素白绢布。熊少卿目光一凝,四下环顾,却未见任何人影。
她走上前,取下绢布展开,只有寥寥几字:“申时三刻,问梅阁一叙。”
他罕见地没有勉强冯世杰,只是轻声说:“那好好休息,别多想。”
当晚,周义亲自带冯世杰去休息,一路上关怀备至,生怕他受半点委屈。冯世杰心里厌恶,却不得不装出感激,暗自盘算怎么逃离这牢笼。
而周义,这个冷酷自私的人,在冯世杰面前竟展现出从未有过的温柔。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一看到冯世杰那双清澈如秋水的大眼睛,就觉得整个世界都亮堂了。
夜深了,周义走后,冯世杰轻轻叹了口气,转身问黄俊:“你在这里多久了?”
黄俊放下琴,眼里闪过一丝黯然:“七年了。”
“七年?”冯世杰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被带到这里的?”
黄俊低头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我十四岁那年,和姐姐一起跑江湖,靠耍大刀卖艺过日子。
“没想到周义突然出现,一见到我就强行把我掳走,从那以后,我就像笼中鸟,没了自由。”
冯世杰听了,心生怜悯:“你姐姐呢?”
“她武艺高强,却无法撼动权贵。我被带到这府里,就再没她消息了。”黄俊微微颤抖,“刚被带来时,周义想强占我,我不从,他就让下人狠狠抽打。
“半年多时间,经常被他折磨,那日子……简直不是人过的。”
冯世杰心头一紧:“后来呢?”
“后来,他有了新宠,我的日子才慢慢好点,但偶尔还是会被他强迫。”黄俊苦笑道,“我曾试过逃跑,可府里侍卫都是高手,我就是个跑江湖卖艺的,这点武艺根本不够看。
“有一次逃跑被抓回来,打得半死,从那以后,再也不敢有逃跑的念头了。”
听着这些,冯世杰心里五味杂陈。他轻轻拍了拍黄俊肩膀:“原来你也有这么坎坷的遭遇。
“我本是京城贵公子,一夕之间家道败落,只能忍辱负重。”
两人相视苦笑,同病相怜的感觉在心底蔓延。
昏暗灯光下,两人促膝而坐,倾诉着各自藏在心底的痛苦。
“你的遭遇比我还惨,”黄俊感慨道,“从富贵跌到谷底,那种落差更难受吧。”
冯世杰叹了口气:“确实,但现在我们都被困在这深宅大院里,不如互相帮衬,共渡难关。”
说完,他挤出个笑容,用尽量轻松语气说:“至少今晚,有你陪着说话,我心里好受多了。”
窗外月光如水,洒进屋里,为两人的脸蒙上一层银辉。
冯世杰看着眼前这个和自己命运相似的人,心里涌起亲近感。
他把手搭在黄俊肩上,用低沉却温暖的话语安慰:“别灰心,总有一天,我们能找到出路。这段日子,咱们互相依靠,好好活下去。”
这个夜晚,两颗孤独受伤的心得到了些许力量。在这里,他们不只是主仆,更像是一对命运多舛却惺惺相惜的朋友,一起面对未来的挑战。
柳延稷的宴会已近尾声,堂中杯盘狼藉,酒气弥漫,宾客们有的醉态百出,有的神志清醒,欢声笑语与高谈阔论交织,气氛依旧热烈非凡。
然而柳延稷却已没了继续应酬众人的心思,他的目光在人群里四处游移,最终稳稳落在阎琼身上。
阎琼身着华贵锦衣,美目含情,与柳延稷对视时,流露出默契的笑意。
宴会结束,宾客纷纷散去,柳延稷毫不掩饰心中欲望,大步走向阎琼,一把将她揽入怀中。
阎琼并未抗拒,只是轻轻依偎在他怀里,任由他抱起,穿过长廊,步入卧房。门“吱呀”一声紧闭,室内幽幽的香气弥漫开来,烛光摇曳间,两人的影子交叠在一起,似乎融为一体。
柳延稷将阎琼轻柔地放在床榻上,指尖缓缓滑过她的脸颊,眼中满是炽热的情欲。阎琼微微仰头,迎上他的目光,唇角勾起一抹妩媚至极的笑意。
两人沉浸在情欲之中,似要将彼此燃烧。
事毕,柳延稷慵懒地伸了个懒腰,半靠在床头,手指轻轻抚过阎琼的发丝。他声音低沉,却带着野心:
“如今大局初定,但要彻底掌控朝局,还需一步步来。叶瑾瑜掌控的礼部、刑部、户部还没在我手里,这都得慢慢谋划。”
阎琼轻轻抚摸着他的胸膛,美目流转,声音柔媚却暗藏锋芒:“延稷哥哥放心,我自会竭尽全力相助。只要你有需要,我就是你最锋利的刀。”
柳延稷笑着握住她的手,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你我同心,我怎会不信你?等大业完成,你就是朕的皇后,这江山与你共享。”
听到这话,阎琼心头涌起一股暖意,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她娇笑着靠近柳延稷,两人再次紧紧相拥。烛光下,她笑容如花般绽放,可没人能看穿她心底在盘算着什么。
第91章 丁忧变故礼部易主,朝堂暗涌风云再起
数月后,春节前夕,京城沉浸在一片喜庆气氛里。街道上张灯结彩,百姓们欢声笑语,然而礼部尚书丁含章府邸却突生变故。
丁母突发疾病,药石无灵,最终在深夜病逝。整个丁府瞬间被哀伤笼罩,丁含章不得不遵循礼法,丁忧三年,不可参政。
消息传到柳延稷耳中时,他正和阎琼在书房中密谈。听闻消息,他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天助我也。”
阎琼放下手中的茶盏,轻声问:“延稷哥哥可是有想法了?”
柳延稷点头,声音低沉却充满笃定:“丁含章丁忧三年,礼部尚书之位空缺,这可是我们扶持杨琛上位的绝佳机会。
“杨琛资历深厚,又与我有旧,要是能把他推上礼部尚书的位置,礼部就尽在我们掌控之中。”
阎琼微微一笑:“延稷哥哥果然深谋远虑。不过,女皇怕是不会轻易答应。”
柳延稷冷笑一声:“她不答应又能怎样?朝中大臣大多都被我拉拢,只要群臣一起上奏,她就算心里不愿意,也没法反驳。”
第二天朝堂议事,柳延稷暗中煽动各大朝臣,一时间,群臣纷纷上奏,请求任命礼部侍郎杨琛为新任尚书。
叶瑾瑜坐在龙椅上,眉头微蹙,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柳延稷身上。她心知肚明,这肯定是柳延稷在背后谋划,但面对群臣的一致的请求,她一时也找不到理由反驳。
“既是众卿所请,”女皇无奈地开口,声音中透着一丝疲惫,“那就任命杨琛为礼部尚书吧。”
随着诏书颁布,柳延稷成功把自己的势力伸进了礼部。他站在朝堂上,嘴角浮现一抹淡淡的笑意。
礼部已经到手,接下来就是刑部和户部。他的野心如烈火般燃烧,似乎要将整个朝堂都吞噬殆尽。
今年春节,对柳延稷来说,无疑是过得最顺心的一次。端王府内张灯结彩,红绸高挂,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
他与阎琼并肩站在庭院中,仰头看着夜空中绽放的烟花。
“今岁新春,真是诸事顺遂。”阎琼轻声说着,手中捧着一杯美酒,递给柳延稷。她美目流转,眼里尽是柔情。
柳延稷接过酒杯,轻抿一口,酒香在唇齿散开。他低头看着阎琼,眼中满是宠溺:“这都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来,我们一同庆祝。”
转眼又是一年春节,御花园内红灯高挂,金碧辉煌的大殿中,群臣齐聚。
国宴上,美酒佳肴摆满桌,乐声悠扬,舞姬翩跹,可这些都掩不住朝堂下涌动的暗流。
叶瑾瑜端坐在龙椅上,眉宇间藏着忧虑。她目光扫过殿内的群臣,最终落在柳延稷身上。
柳延稷神情自若,脸上挂着招牌式的笑容,一副一切尽在掌控的模样。
柳寒月静静地坐在席间,和周围的欢声笑语显得格格不入。她面色冷峻,眼神冰冷,对这热闹的宴会毫无兴致。她手指轻轻敲着酒杯,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宴会进行到一半,熊少卿端起酒杯走向柳寒月。她面带恭敬笑意笑意,微微鞠躬,递出酒杯:“公主殿下,请饮此杯。”
然而,柳寒月连看都不看她一眼,只是冷冷地拂袖而去,动作干脆,仿佛熊少卿根本不存在。
熊少卿脸色瞬间一沉,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她那隐忍的愠怒虽掩饰得极好,却没逃过柳延稷锐利的目光。
柳延稷站在不远处,唇角勾起一抹淡笑,眼中闪过意味深长的光芒。
次日午后,熊少卿正在卧房小憩,窗外阳光透过纱帘,洒在床榻上,映出柔和光晕。她闭目养神,思绪却如潮水翻涌。
忽然,外面传来轻微动静,像风声,又像刻意压低的脚步声。她眉头一皱,迅速起身,披上外衣,推门而出。
庭院里,一支箭直直插入树干,箭尾还在微微颤动,箭身上绑着素白绢布。熊少卿目光一凝,四下环顾,却未见任何人影。
她走上前,取下绢布展开,只有寥寥几字:“申时三刻,问梅阁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