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一朝王爷,想要什么得不到?
可这鲛人心,他还真就得不到。
因为天武皇帝炼制长生丹药需要鲛人的油、鲛人的血、鲛人的心,缺一而不可。
而王爷呢?虽然他是为天武皇帝征战而受伤,但是,在皇帝看来,这是你臣子的本分而已,你如若再要鲛人血,叫皇帝怎么办呢?皇帝不想给鲛人血,又不想背上一个苛待皇弟、功臣、皇室宗亲的骂名,他觉得这是一个难题。
自然而然,皇帝就对出这个难题的人不满了。
王爷戎马一生,当然,也懂得皇帝的意思,他卧病在家,满心涕泪,思忖着要不要自己自尽,再让王妃上报一个尽力救治、却伤势严重,回天乏术的折子。
这样的话,皇帝的难题迎刃而解,自然,王爷也就从给他出题的人,变成了给他解题的人。
王爷能用死,得来天武皇帝的感激、怜悯,也就能护住王府这一脉的皇室宗亲了。
可见,在金麓王朝,在有皇帝的地方,没有真正的兄弟,没有真正的君臣,有的只是奴隶主和奴隶,奴隶主稍微做得像一个正常的人,就有无数人讴歌他,而奴隶呢?只分为忠和不忠,有能力和没能力。
哪怕忠心耿耿且有能力的奴隶被奴隶主杀了,也不会有人为他平凡,最多在后世被赞叹一句可惜。
这样可怖的地方,也亏得来的是玉昭霁。
因为,哪怕他自己封印住了自己的记忆和修为,曾为魔族太子和魔皇的经历心肠,也让他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这里。
他本就是比天武皇帝还完全的、成功的权力的生物。
在玉昭霁这一世的生身父亲缠绵病榻,准备用死来为全王府挣出一个活命的前途时,一个不速之客光临王府。
她也带来了转机。
这个人是清风道的女道士,据传是清风道国师最小的师妹,她本来奉命和王爷一起去平乱,用清风道的法术帮助官兵。
没想到,刀剑无眼,一道流矢穿云破日射来,正中她的肩膀。
箭上有毒,如果不是王爷恰好知道一株能解毒的药材在哪里有,并且冒着生命危险去采来,她现在已经魂归九泉。
所以,这位女道士从自己的师兄那里听说了王府的事后,便连夜赶来,来偿还王爷曾经救命的恩情。
她说,王爷的伤,想要彻底根治的确只能用鲛人心作为药引,但是,清风道还有别的不根治但是能保王爷一世性命的法子。
王爷当时本存了死志,一听这话眼中仍然泛起了光亮。
他问:“什么法子?”
女道士说:“血亲之血。”
王爷请她详细说明,女道士说:“只要王爷能每日服用血亲的鲜血,再辅佐我们清风道的法术,王爷就能延续自己的性命,皇帝也不用为难。”
王爷问:“血亲好说,本王共有两子四女,都是本王的血脉,他们都可以救本王吗?”
王爷眼中毫无对那些孩子的疼爱,他只想活。
说来奇怪,王爷能为了打消皇帝心头的不快,而选择自尽,似乎是为了整个王府的前途和活路,可现在,为了自己的命,他也可以毫不犹豫牺牲自己的孩子。
也许对他来说,比起死,权力和尊荣是最重要的。
一旦被皇帝厌恶,他的权力和尊荣都会随之消失,与之相比,死,反而更有利。
女道士也不在意王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说白了,她只是来报恩而已,王爷哪怕自私、狠毒,也无法抵消当初他救了她一命的事实。
女道士道:“女主阴,男主阳,阴阳本为一体,但王爷为阳身,最好选用同为阳身的儿子鲜血。”
王爷尚在沉吟之中,身边的王妃就道:“王爷,闻机是我们唯一的骨肉,是王府未来的继承人,他不能有闪失,要用血,就用诸葛玉的血。”
诸葛玉,就是玉昭霁现在的名字。
王爷认为王妃说得对,点头认可。
他们在三言两语之间,就妄图决定玉昭霁的命运。
女道士见他们已经有了定论,便起身:“取血,第一次最为凶险,几乎要耗尽满身的鲜血,第二次则要一半的鲜血,第三次、第四次慢慢减少……但一年后,又要重新重复这个过程,所以,这个供血者,不能死去,王爷之后也不能再接受其余血亲的血了。”
王爷的神情还好,他自以为自己能掌控自己的儿子,而王妃则有淡淡的不适,她直觉这样不好,经常取一个人的血却不杀他,这不是在结仇吗?
可是,现在王妃也没有别的办法。
如今她的一子两女都还年幼,无法承担起王府的爵位,所以,王爷不能死。
哪怕是暂时养了玉昭霁这个仇人,王妃也认了。
王妃和王爷都不说话,女道士也知道之后的血腥,便起身:“贫道不宜沾染太多红尘之事,剩下的是,王爷王妃自己处理即可,贫道三日后,上门为王爷换血。”
说完,这女道士就走了出去。
而玉昭霁,也紧紧抓住了这个机缘。
取血自然极为痛苦,可是,在他看来,是能让他不死的机缘,至于这个日复一日的取血过程有多残忍血腥,从不在玉昭霁的考虑范围内。
他要做的就是,来日将这些残忍和血腥,加诸十倍百倍还到王爷和王妃身上。
自此,玉昭霁开始了被取血的路。
取血的优点是:玉昭霁能够平稳活到成年,也能够不再修炼那些伤身体的假武功,因为害怕他的血不够。
取血的缺点是:王爷不傻,王妃也不傻,哪怕曾经自以为自己能够掌控自己儿子的王爷,在见到第一次取血的惨烈后,都由衷心惊——
他不由自主想,真的有人会在经历这样的痛苦后,不千方百计想着报仇吗?
于是,王爷和王妃,更不准玉昭霁学任何东西,甚至直接灌药,将玉昭霁的身体毁了至少五成。
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不会反抗的、取血的血亲,不需要一个有可能会挠他们一爪的仇人。
这样的天崩开局,照理,玉昭霁现在应该默默无闻,成为别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供血者。
但是,他和希衡同样强大的地方在于,无论是什么局面,他们都能找到破局之法。
玉昭霁找到了隐藏在一方的强大势力——天武皇帝。
天武皇帝对权力执着而迷恋,有一个皇帝该有的通病,他的确为王爷能自己找到不用鲛人血、还能活下去的办法高兴,认为这给他解决了一个难题。
可是,天武皇帝也会在心中嘀咕,为什么王爷能和清风道国师的师妹有牵扯?
这些道士,和一个王爷有这么近的牵扯是几个意思?
所以,从王爷用清风道的法术活下来的那一天起,王爷,就已经不再被天武皇帝信任。
玉昭霁正是看破了这一点,他趁着天武皇帝去狩猎时,拦下他,从此入了天武皇帝的眼。
天武皇帝需要一位憎恨王爷的、王爷的血亲。
必要时刻,天武皇帝可以用玉昭霁来承袭王爷的爵位,来吞掉整个王府,这样,天武皇帝既师出有名,又不必担心玉昭霁不好控制。
由此,玉昭霁彻底脱离了王爷和王妃的掌控。
玉昭霁借着天武皇帝的手,开始学一些该学的东西,开始在天武皇帝的有意扶持下,慢慢培养自己的力量,将来,用来抗衡王爷或者诸葛闻机。
他成了天武皇帝手里的一把刀,还是一把身体孱弱的刀。
这一次,天武皇帝派玉昭霁来萧郡,也是有意让他和诸葛闻机争锋,让这把刀真正意义上的出鞘。
守山人听完玉昭霁惨遭虐待、一路拿自己当棋子、拿别人当梯子,绝境逢生的求生经历,也被震撼到了。
玉昭霁和希衡真是……各有各的惨法。
守山人害怕地抱住自己:“这是什么神职任务,两大神明之首做起来都如此艰辛?”
后天噬灵树道:“灭世和救世啊,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确实有些惨,我本来打算捉弄玉昭霁,见到他的经历后,我都不忍了。”
守山人由衷道:“幸好你没再捉弄他,他虽然有时候脾气不好,实际是个很仗义的魔。而且,他归位后肯定还有这段记忆,到时候肯定报复你。”
后天噬灵树:…………
它感谢守山人:“你说得对!”
玉昭霁和希衡这只是封印记忆和修为来执行神职,都不叫转世,他们必定保留记忆。
后天噬灵树可不想玉昭霁归位以后,将自己绑在神界的柱子上拿火慢慢地烤,它虽然是树,但没有半点变成菜的意思。
守山人这时忽然又疑惑起来:“可是,神君之所以这么凄惨,是因为她需要灭世,他不是准备救世吗?为什么也这么惨?”
守山人更好奇,都这么惨了,以玉昭霁的性格还真的会救世吗?
他不帮着希衡添柴加火都算好的了。
可这鲛人心,他还真就得不到。
因为天武皇帝炼制长生丹药需要鲛人的油、鲛人的血、鲛人的心,缺一而不可。
而王爷呢?虽然他是为天武皇帝征战而受伤,但是,在皇帝看来,这是你臣子的本分而已,你如若再要鲛人血,叫皇帝怎么办呢?皇帝不想给鲛人血,又不想背上一个苛待皇弟、功臣、皇室宗亲的骂名,他觉得这是一个难题。
自然而然,皇帝就对出这个难题的人不满了。
王爷戎马一生,当然,也懂得皇帝的意思,他卧病在家,满心涕泪,思忖着要不要自己自尽,再让王妃上报一个尽力救治、却伤势严重,回天乏术的折子。
这样的话,皇帝的难题迎刃而解,自然,王爷也就从给他出题的人,变成了给他解题的人。
王爷能用死,得来天武皇帝的感激、怜悯,也就能护住王府这一脉的皇室宗亲了。
可见,在金麓王朝,在有皇帝的地方,没有真正的兄弟,没有真正的君臣,有的只是奴隶主和奴隶,奴隶主稍微做得像一个正常的人,就有无数人讴歌他,而奴隶呢?只分为忠和不忠,有能力和没能力。
哪怕忠心耿耿且有能力的奴隶被奴隶主杀了,也不会有人为他平凡,最多在后世被赞叹一句可惜。
这样可怖的地方,也亏得来的是玉昭霁。
因为,哪怕他自己封印住了自己的记忆和修为,曾为魔族太子和魔皇的经历心肠,也让他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这里。
他本就是比天武皇帝还完全的、成功的权力的生物。
在玉昭霁这一世的生身父亲缠绵病榻,准备用死来为全王府挣出一个活命的前途时,一个不速之客光临王府。
她也带来了转机。
这个人是清风道的女道士,据传是清风道国师最小的师妹,她本来奉命和王爷一起去平乱,用清风道的法术帮助官兵。
没想到,刀剑无眼,一道流矢穿云破日射来,正中她的肩膀。
箭上有毒,如果不是王爷恰好知道一株能解毒的药材在哪里有,并且冒着生命危险去采来,她现在已经魂归九泉。
所以,这位女道士从自己的师兄那里听说了王府的事后,便连夜赶来,来偿还王爷曾经救命的恩情。
她说,王爷的伤,想要彻底根治的确只能用鲛人心作为药引,但是,清风道还有别的不根治但是能保王爷一世性命的法子。
王爷当时本存了死志,一听这话眼中仍然泛起了光亮。
他问:“什么法子?”
女道士说:“血亲之血。”
王爷请她详细说明,女道士说:“只要王爷能每日服用血亲的鲜血,再辅佐我们清风道的法术,王爷就能延续自己的性命,皇帝也不用为难。”
王爷问:“血亲好说,本王共有两子四女,都是本王的血脉,他们都可以救本王吗?”
王爷眼中毫无对那些孩子的疼爱,他只想活。
说来奇怪,王爷能为了打消皇帝心头的不快,而选择自尽,似乎是为了整个王府的前途和活路,可现在,为了自己的命,他也可以毫不犹豫牺牲自己的孩子。
也许对他来说,比起死,权力和尊荣是最重要的。
一旦被皇帝厌恶,他的权力和尊荣都会随之消失,与之相比,死,反而更有利。
女道士也不在意王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说白了,她只是来报恩而已,王爷哪怕自私、狠毒,也无法抵消当初他救了她一命的事实。
女道士道:“女主阴,男主阳,阴阳本为一体,但王爷为阳身,最好选用同为阳身的儿子鲜血。”
王爷尚在沉吟之中,身边的王妃就道:“王爷,闻机是我们唯一的骨肉,是王府未来的继承人,他不能有闪失,要用血,就用诸葛玉的血。”
诸葛玉,就是玉昭霁现在的名字。
王爷认为王妃说得对,点头认可。
他们在三言两语之间,就妄图决定玉昭霁的命运。
女道士见他们已经有了定论,便起身:“取血,第一次最为凶险,几乎要耗尽满身的鲜血,第二次则要一半的鲜血,第三次、第四次慢慢减少……但一年后,又要重新重复这个过程,所以,这个供血者,不能死去,王爷之后也不能再接受其余血亲的血了。”
王爷的神情还好,他自以为自己能掌控自己的儿子,而王妃则有淡淡的不适,她直觉这样不好,经常取一个人的血却不杀他,这不是在结仇吗?
可是,现在王妃也没有别的办法。
如今她的一子两女都还年幼,无法承担起王府的爵位,所以,王爷不能死。
哪怕是暂时养了玉昭霁这个仇人,王妃也认了。
王妃和王爷都不说话,女道士也知道之后的血腥,便起身:“贫道不宜沾染太多红尘之事,剩下的是,王爷王妃自己处理即可,贫道三日后,上门为王爷换血。”
说完,这女道士就走了出去。
而玉昭霁,也紧紧抓住了这个机缘。
取血自然极为痛苦,可是,在他看来,是能让他不死的机缘,至于这个日复一日的取血过程有多残忍血腥,从不在玉昭霁的考虑范围内。
他要做的就是,来日将这些残忍和血腥,加诸十倍百倍还到王爷和王妃身上。
自此,玉昭霁开始了被取血的路。
取血的优点是:玉昭霁能够平稳活到成年,也能够不再修炼那些伤身体的假武功,因为害怕他的血不够。
取血的缺点是:王爷不傻,王妃也不傻,哪怕曾经自以为自己能够掌控自己儿子的王爷,在见到第一次取血的惨烈后,都由衷心惊——
他不由自主想,真的有人会在经历这样的痛苦后,不千方百计想着报仇吗?
于是,王爷和王妃,更不准玉昭霁学任何东西,甚至直接灌药,将玉昭霁的身体毁了至少五成。
他们只是需要一个不会反抗的、取血的血亲,不需要一个有可能会挠他们一爪的仇人。
这样的天崩开局,照理,玉昭霁现在应该默默无闻,成为别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供血者。
但是,他和希衡同样强大的地方在于,无论是什么局面,他们都能找到破局之法。
玉昭霁找到了隐藏在一方的强大势力——天武皇帝。
天武皇帝对权力执着而迷恋,有一个皇帝该有的通病,他的确为王爷能自己找到不用鲛人血、还能活下去的办法高兴,认为这给他解决了一个难题。
可是,天武皇帝也会在心中嘀咕,为什么王爷能和清风道国师的师妹有牵扯?
这些道士,和一个王爷有这么近的牵扯是几个意思?
所以,从王爷用清风道的法术活下来的那一天起,王爷,就已经不再被天武皇帝信任。
玉昭霁正是看破了这一点,他趁着天武皇帝去狩猎时,拦下他,从此入了天武皇帝的眼。
天武皇帝需要一位憎恨王爷的、王爷的血亲。
必要时刻,天武皇帝可以用玉昭霁来承袭王爷的爵位,来吞掉整个王府,这样,天武皇帝既师出有名,又不必担心玉昭霁不好控制。
由此,玉昭霁彻底脱离了王爷和王妃的掌控。
玉昭霁借着天武皇帝的手,开始学一些该学的东西,开始在天武皇帝的有意扶持下,慢慢培养自己的力量,将来,用来抗衡王爷或者诸葛闻机。
他成了天武皇帝手里的一把刀,还是一把身体孱弱的刀。
这一次,天武皇帝派玉昭霁来萧郡,也是有意让他和诸葛闻机争锋,让这把刀真正意义上的出鞘。
守山人听完玉昭霁惨遭虐待、一路拿自己当棋子、拿别人当梯子,绝境逢生的求生经历,也被震撼到了。
玉昭霁和希衡真是……各有各的惨法。
守山人害怕地抱住自己:“这是什么神职任务,两大神明之首做起来都如此艰辛?”
后天噬灵树道:“灭世和救世啊,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确实有些惨,我本来打算捉弄玉昭霁,见到他的经历后,我都不忍了。”
守山人由衷道:“幸好你没再捉弄他,他虽然有时候脾气不好,实际是个很仗义的魔。而且,他归位后肯定还有这段记忆,到时候肯定报复你。”
后天噬灵树:…………
它感谢守山人:“你说得对!”
玉昭霁和希衡这只是封印记忆和修为来执行神职,都不叫转世,他们必定保留记忆。
后天噬灵树可不想玉昭霁归位以后,将自己绑在神界的柱子上拿火慢慢地烤,它虽然是树,但没有半点变成菜的意思。
守山人这时忽然又疑惑起来:“可是,神君之所以这么凄惨,是因为她需要灭世,他不是准备救世吗?为什么也这么惨?”
守山人更好奇,都这么惨了,以玉昭霁的性格还真的会救世吗?
他不帮着希衡添柴加火都算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