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没事。”裴青寂淡淡看他一眼,继续把散落的书册理整。
反正……也不是故意救的。只是刚好在附近,避一下更麻烦。
可是——
如果那时候我正好没靠近这边,那他——就会被砸中了。
裴青寂低下头,不让自己再往下想。
林序南忽然觉得有点闷,心口发涨,像有什么情绪正从胸腔里冲上来,只能拧着眉,一声不吭地蹲下来,陪他一页页地捡书。
灯光静默,尘埃浮动。
两人谁都没说话。
气氛在悄然转变,像落下一层什么看不见的膜,把他们暂时与外界隔开,只剩一地书香和玻璃的冷光。
叶明叙站在原地,有些局促地试图缓和气氛,“……我刚刚真不是故意的,裴博士你没事吧?”
林序南抬起头看他一眼,眼神凉得像刚从冰水里捞出来,语气毫不留情,“你闭嘴。”
叶明叙:“?”
他有点发懵地看了眼林序南又看了眼裴青寂,意识到气氛不对,悻悻闭嘴。
江思翊从门外跑进来,看着两人并肩蹲着,沉默地理书,脸色都是同样的冷。
他轻咳一声,“我去拿急救包……”
林序南这才回过神来,腾地站起,火急火燎地说:“我来拿!”
等他慌慌张张跑出去的时候,裴青寂静静地坐着,微微仰头看着他的背影。
他低声叹了口气,像是说给自己听的一句。
“早知道就不躲了。”
走廊里那盏年久失修的灯在轻轻闪烁,昏黄的灯光透过斑驳的窗棂落在那间旧教室改造的修复室里,像是旧照片那早已泛黄的边角。
裴青寂听到推门的动静,抬头看了一眼,“你不是检查过三遍,还亲手包了药?怎么,又不放心了?”
林序南脚步一顿,没接他的话,他将手中那杯热姜茶轻轻放在他右手边的桌角,杯壁氤氲着一层淡白的雾,静静地立在两人之间,像是一句没有说出口的问候。
裴青寂侧头看了一眼,那杯保温杯显然是林序南今天带在身上的那个。
他没有立刻去碰,只是眼神在杯身停了两秒。
“新的,没用过,你不用客气。”林序南声音放低,语气中带着一种久违的耐心,“毕竟你救了我。”
灯光下,两人的目光短暂交汇。
裴青寂沉默几秒,终于放下手中的镊子,指尖微动,将那杯茶握在掌心,杯盖在他指间轻轻磕出一声清响,干脆而细微。
呵!口是心非的小狗。
姜茶的味道温润辛辣,带着一点林序南一贯拿捏得准的分寸感——水温刚好,甜度不高,像是算准了他的口味,却又不肯让他轻易察觉这份细致。
裴青寂低头轻啜一口,动作慢下来,像是连呼吸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温度安抚了几分。
林序南站在一旁,靠着门边,一只手插在兜里,另一只在手腕处绞着袖口。眼神在他身上逡巡,又假装不经意地移开,最后只轻声道:“……你下次别这么挡着我。”
裴青寂没答,眼睫轻颤,垂眸继续翻着手边的图录,手指划过纸页边缘,动作比往常缓了许多。
“也不是非得挡。”他过了好一会儿才淡淡道,像是在说给自己听,“只是当时……没多想。”
两人沉默着,谁都没有再说话,那杯热茶静静放在桌上,姜味未散。
“这页的描金线太细了。”
不知过了多久,裴青寂突然低声开口,像是在自言自语,却并未刻意压低声音。
林序南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灯光下的描金线泛着淡淡的光泽。
“正统的川南民族图谱一般不会用这种细描金线。倒是清中期的一些画册偶尔会见到,尤其是乾隆、嘉庆年间的漆线雕风格,讲究繁复的装饰性。”
林序南伸手微微调整了下图谱的角度,继续开口,“如果真是清朝遗留下的工艺,那这批图谱的金粉可能掺了锡或锑。”
他顿了一下,又加了一句,“最好再做一次元素分析,确定具体的成分,再修改颜料配方。”
“你居然能分辨出这些细节?”裴青寂侧头看向林序南,语气里带了一丝不可察觉的诧异,那神情倒像是在重新认识面前的人。
林序南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慢悠悠翻过一页纸,“就……稍微了解一点而已。”
随后,他偏头看向裴青寂,眉尾轻挑,嘴角扬起一个带点调皮的笑,“毕竟我这么聪明,什么都会一点儿,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
灯光斜照下来,他的鼻梁在侧面投出一道浅影,笑意慵懒,却不咄咄逼人,像一只尾巴轻晃的小狗,在试探又不过界。
裴青寂看着他,嘴角抽了抽,“你还真是……一点都没变。”
林序南嘴角的笑意轻微一顿,随即缓缓弯下腰,与他平视,声音压得低了些,像是不愿被空气泄露一般,“那你倒是变了。”
他的眼神不再调侃,而是短短几秒的认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观察与确认。
这句话一出口,像在某个空落落的夜里落了一粒石子——不响,却能沉到人心底。
他们都沉默了。
这次,他们谁都没有转开视线,却也没有刻意要对视,就像终于学会了在彼此之间留一点空白,而不再试图填满。
那一刻,他们像两列曾经相对疾驰的轨道,悄无声息地,并行了一小段。
裴青寂的指尖突然轻敲了两下,停住了。
林序南看着他那一下动作,眼神像是捕捉到了什么似的,微微一扬眉,没再说话。
清晨四点三十九分,天色尚未透亮,裴青寂才站起身靠着窗台抽烟。
烟雾未散,寂静如雪。
炉灶边的咖啡壶开始轻微作响,滴答声像极了昨夜未完的对话,断断续续,倔强又缓慢。
水气氤氲中,他终于把那支烟掐灭,转身走入洗手间。
镜子里的人眉眼冷清,嘴角沾了一点尚未察觉的灰。
他愣了一瞬,然后举手擦掉,水流声随即响起。
天,终于亮了一点。
作者有话说:
----------------------
小科普:
传统金粉(或称描金用粉)中确实可能掺有其他金属成分,尤其是在清代及更早期的装饰工艺中,为了降低成本、改变色泽或增强附着力,金粉常常并非“纯金”制成,而是混合了其他金属,如锡(sn)、锑(sb)等,能防止金粉脱落。[竖耳兔头]
感谢宝宝们的地雷~
第8章 民族图谱(四)
一线光透过窗棂,落在早已斑驳的水泥地板上,颜色淡得像某种未干的墨迹。
裴青寂拉开教室的木门时,门轴发出一点轻响,空气中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
林序南已经在那里了。
他没穿白大褂,袖口随意卷到肘下,手里拿着一把细毛刷,正轻轻清理一页纸稿的边缘。
阳光斜斜照在他身上,白衬衫被照得微透,脊背线条若隐若现,像水下的光影。
他没抬头,但声音先一步传来,带着一贯的漫不经心,“这儿抽湿机是不是失灵了?”
裴青寂走过去,看了一眼室内角落的湿度计,表盘上的红针稳稳停在“58%”。
“山区的风太湿,可能是回潮。”他答得简短,语气淡得几乎冷静无波。
“这种湿度下没办法继续拆装装订,除非是打算让它们再死一次。”裴青寂看了看架子上的图谱,无奈地摇了摇头。
林序南却轻轻一笑,“所以我才一早就来通风了。”
他放下手里的毛刷,转向另一页纸稿,拇指指腹压着边角,“不过纸页太脆,新浆也不一定粘得住了,我们可以考虑加一层替代纤维。”
裴青寂的动作顿住。
他缓缓地看向林序南,语调低了一分,像是试图确认什么,又像是已经在否定,“你是说,用现代复合材料?”
林序南点头,向前一步,神情认真了几分,“我查过文献,法国那边已经在用了。有机纤维加丙烯酯涂层,可逆性强,也不伤纸底。老派浆糊你不觉得太粘了?而且对这批手抄稿,粘合一旦不均,墨层就……”
“我知道它有什么问题。”裴青寂打断他,语气压得更低了,“但也知道它有什么价值。”
两人之间突然静了几秒。
像某种未曾点燃的火源被人揭开了盖布,空气里溢出一丝不可名状的温度,却谁也不动。
林序南站着没动,手插在裤袋里,望着他,眼神里那点平时惯有的调侃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不易察觉锋芒的小心凝视。
门口传来一点极轻的动静。
叶明叙和沈玉不知何时已聚在外头,身子紧贴墙边,小心翼翼地将门缝推开一指宽。
两人一前一后地趴在门边,像是小朋友在偷听大人讲话,神色却不带玩笑。
反正……也不是故意救的。只是刚好在附近,避一下更麻烦。
可是——
如果那时候我正好没靠近这边,那他——就会被砸中了。
裴青寂低下头,不让自己再往下想。
林序南忽然觉得有点闷,心口发涨,像有什么情绪正从胸腔里冲上来,只能拧着眉,一声不吭地蹲下来,陪他一页页地捡书。
灯光静默,尘埃浮动。
两人谁都没说话。
气氛在悄然转变,像落下一层什么看不见的膜,把他们暂时与外界隔开,只剩一地书香和玻璃的冷光。
叶明叙站在原地,有些局促地试图缓和气氛,“……我刚刚真不是故意的,裴博士你没事吧?”
林序南抬起头看他一眼,眼神凉得像刚从冰水里捞出来,语气毫不留情,“你闭嘴。”
叶明叙:“?”
他有点发懵地看了眼林序南又看了眼裴青寂,意识到气氛不对,悻悻闭嘴。
江思翊从门外跑进来,看着两人并肩蹲着,沉默地理书,脸色都是同样的冷。
他轻咳一声,“我去拿急救包……”
林序南这才回过神来,腾地站起,火急火燎地说:“我来拿!”
等他慌慌张张跑出去的时候,裴青寂静静地坐着,微微仰头看着他的背影。
他低声叹了口气,像是说给自己听的一句。
“早知道就不躲了。”
走廊里那盏年久失修的灯在轻轻闪烁,昏黄的灯光透过斑驳的窗棂落在那间旧教室改造的修复室里,像是旧照片那早已泛黄的边角。
裴青寂听到推门的动静,抬头看了一眼,“你不是检查过三遍,还亲手包了药?怎么,又不放心了?”
林序南脚步一顿,没接他的话,他将手中那杯热姜茶轻轻放在他右手边的桌角,杯壁氤氲着一层淡白的雾,静静地立在两人之间,像是一句没有说出口的问候。
裴青寂侧头看了一眼,那杯保温杯显然是林序南今天带在身上的那个。
他没有立刻去碰,只是眼神在杯身停了两秒。
“新的,没用过,你不用客气。”林序南声音放低,语气中带着一种久违的耐心,“毕竟你救了我。”
灯光下,两人的目光短暂交汇。
裴青寂沉默几秒,终于放下手中的镊子,指尖微动,将那杯茶握在掌心,杯盖在他指间轻轻磕出一声清响,干脆而细微。
呵!口是心非的小狗。
姜茶的味道温润辛辣,带着一点林序南一贯拿捏得准的分寸感——水温刚好,甜度不高,像是算准了他的口味,却又不肯让他轻易察觉这份细致。
裴青寂低头轻啜一口,动作慢下来,像是连呼吸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温度安抚了几分。
林序南站在一旁,靠着门边,一只手插在兜里,另一只在手腕处绞着袖口。眼神在他身上逡巡,又假装不经意地移开,最后只轻声道:“……你下次别这么挡着我。”
裴青寂没答,眼睫轻颤,垂眸继续翻着手边的图录,手指划过纸页边缘,动作比往常缓了许多。
“也不是非得挡。”他过了好一会儿才淡淡道,像是在说给自己听,“只是当时……没多想。”
两人沉默着,谁都没有再说话,那杯热茶静静放在桌上,姜味未散。
“这页的描金线太细了。”
不知过了多久,裴青寂突然低声开口,像是在自言自语,却并未刻意压低声音。
林序南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灯光下的描金线泛着淡淡的光泽。
“正统的川南民族图谱一般不会用这种细描金线。倒是清中期的一些画册偶尔会见到,尤其是乾隆、嘉庆年间的漆线雕风格,讲究繁复的装饰性。”
林序南伸手微微调整了下图谱的角度,继续开口,“如果真是清朝遗留下的工艺,那这批图谱的金粉可能掺了锡或锑。”
他顿了一下,又加了一句,“最好再做一次元素分析,确定具体的成分,再修改颜料配方。”
“你居然能分辨出这些细节?”裴青寂侧头看向林序南,语气里带了一丝不可察觉的诧异,那神情倒像是在重新认识面前的人。
林序南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慢悠悠翻过一页纸,“就……稍微了解一点而已。”
随后,他偏头看向裴青寂,眉尾轻挑,嘴角扬起一个带点调皮的笑,“毕竟我这么聪明,什么都会一点儿,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
灯光斜照下来,他的鼻梁在侧面投出一道浅影,笑意慵懒,却不咄咄逼人,像一只尾巴轻晃的小狗,在试探又不过界。
裴青寂看着他,嘴角抽了抽,“你还真是……一点都没变。”
林序南嘴角的笑意轻微一顿,随即缓缓弯下腰,与他平视,声音压得低了些,像是不愿被空气泄露一般,“那你倒是变了。”
他的眼神不再调侃,而是短短几秒的认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观察与确认。
这句话一出口,像在某个空落落的夜里落了一粒石子——不响,却能沉到人心底。
他们都沉默了。
这次,他们谁都没有转开视线,却也没有刻意要对视,就像终于学会了在彼此之间留一点空白,而不再试图填满。
那一刻,他们像两列曾经相对疾驰的轨道,悄无声息地,并行了一小段。
裴青寂的指尖突然轻敲了两下,停住了。
林序南看着他那一下动作,眼神像是捕捉到了什么似的,微微一扬眉,没再说话。
清晨四点三十九分,天色尚未透亮,裴青寂才站起身靠着窗台抽烟。
烟雾未散,寂静如雪。
炉灶边的咖啡壶开始轻微作响,滴答声像极了昨夜未完的对话,断断续续,倔强又缓慢。
水气氤氲中,他终于把那支烟掐灭,转身走入洗手间。
镜子里的人眉眼冷清,嘴角沾了一点尚未察觉的灰。
他愣了一瞬,然后举手擦掉,水流声随即响起。
天,终于亮了一点。
作者有话说:
----------------------
小科普:
传统金粉(或称描金用粉)中确实可能掺有其他金属成分,尤其是在清代及更早期的装饰工艺中,为了降低成本、改变色泽或增强附着力,金粉常常并非“纯金”制成,而是混合了其他金属,如锡(sn)、锑(sb)等,能防止金粉脱落。[竖耳兔头]
感谢宝宝们的地雷~
第8章 民族图谱(四)
一线光透过窗棂,落在早已斑驳的水泥地板上,颜色淡得像某种未干的墨迹。
裴青寂拉开教室的木门时,门轴发出一点轻响,空气中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
林序南已经在那里了。
他没穿白大褂,袖口随意卷到肘下,手里拿着一把细毛刷,正轻轻清理一页纸稿的边缘。
阳光斜斜照在他身上,白衬衫被照得微透,脊背线条若隐若现,像水下的光影。
他没抬头,但声音先一步传来,带着一贯的漫不经心,“这儿抽湿机是不是失灵了?”
裴青寂走过去,看了一眼室内角落的湿度计,表盘上的红针稳稳停在“58%”。
“山区的风太湿,可能是回潮。”他答得简短,语气淡得几乎冷静无波。
“这种湿度下没办法继续拆装装订,除非是打算让它们再死一次。”裴青寂看了看架子上的图谱,无奈地摇了摇头。
林序南却轻轻一笑,“所以我才一早就来通风了。”
他放下手里的毛刷,转向另一页纸稿,拇指指腹压着边角,“不过纸页太脆,新浆也不一定粘得住了,我们可以考虑加一层替代纤维。”
裴青寂的动作顿住。
他缓缓地看向林序南,语调低了一分,像是试图确认什么,又像是已经在否定,“你是说,用现代复合材料?”
林序南点头,向前一步,神情认真了几分,“我查过文献,法国那边已经在用了。有机纤维加丙烯酯涂层,可逆性强,也不伤纸底。老派浆糊你不觉得太粘了?而且对这批手抄稿,粘合一旦不均,墨层就……”
“我知道它有什么问题。”裴青寂打断他,语气压得更低了,“但也知道它有什么价值。”
两人之间突然静了几秒。
像某种未曾点燃的火源被人揭开了盖布,空气里溢出一丝不可名状的温度,却谁也不动。
林序南站着没动,手插在裤袋里,望着他,眼神里那点平时惯有的调侃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不易察觉锋芒的小心凝视。
门口传来一点极轻的动静。
叶明叙和沈玉不知何时已聚在外头,身子紧贴墙边,小心翼翼地将门缝推开一指宽。
两人一前一后地趴在门边,像是小朋友在偷听大人讲话,神色却不带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