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赵小姐,今日孤前来,是要与你做一笔交易,此交易是机密,不可外传。”
赵名儿赶紧跪地保证,绝对不会让人知晓今日之事。
宋拾安面无表情,声音也平淡,“孤在民间有一皇子,生母病逝,现若是你答应养着这孩子,悉心教导,那这大宁皇后之位就是你的。”
“但你也别对孤有任何的想法,孤此生只会有这一个子嗣,后宫也可以只有你一个皇后,但孤要做什么,怎么做,你不可置喙,不可外传,可能做到?”
赵名儿垂眸细细想来,太子殿下的意思就是,她能做这孩子的母亲,只是他不会宠幸她。
她不是蠢笨的人,能为了摆脱家里的控制前来投靠宋拾安,她就已经做好在后宫孤独一生的准备。
而且现在这太子殿下和九千岁几乎形影不离,之前太子殿下身边伺候的人是桑成或者桑曲,但自从施大人成了九千岁之后,殿下的身边再也没有两人的身影,而是换成了九千岁。
这其中的奥妙她自然是不得而知的,但两人的关系匪浅,她似乎也看出些许的门道。
既然殿下有如此的诚心,她不仅可以安心在这后宫一辈子,还不用服侍人,还能得到皇后之位,这算起来,是她赚了。
“臣女…臣女多谢殿下看重,臣女自古和府上不合,府上姨娘当家,要不是当初被先帝选中送来这承风殿,得殿下庇护,臣女早就随便许了一个男子成婚,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了。”
“臣女再次来到承风殿,本就打算就此孤独一生,就在这承风殿望殿下能够宽待一二,现在能有这样的机会,臣女自当为殿下所差遣。”
赵名儿说完狠狠地磕头表示着自己的忠心。
施砚慢悠悠开口,“以后你尊称皇后,膝下养着皇上的子嗣,你当如何?”
赵名儿虽然在家中不被重视,但也算是有些学识,怎么会听不出九千岁话里的意思呢。
“赵名儿从今往后只为殿下所用,赵名儿今后只是殿下后宅的一颗石子,殿下说去哪儿,赵名儿就去哪儿,与赵家,与前朝,绝无半分关系,若殿下发现赵名儿有半点不臣之心,尽管扒皮抽筋。”
一个女子能做到这样的承诺,不容易,足以见得她在府上过的日子的确不如意。
有一个这样没有任何母族仰仗的女子来做皇后,也还算是能控制住,至于那户部尚书,要是懂点事,留下一条命也没什么,要是不懂事,那就随便找个由头断了后路就是。
宋拾安起身,“好,既如此,以后你便是孤的人了,明日我让人送那孩子进宫,记住,莫要乱说,有些话最好烂在肚子里。”
赵名儿匍匐于地,“是,赵名儿知晓,一定不会让他人知晓。”
宋拾安看事情顺利解决,他抬步准备离开,只是这梅阁不是他常居住的寝殿,有些什么摆件他是不清楚的。
脚上一个踩空,碰倒了边上的花瓶,花瓶落地成碎片,施砚瞬间上前查看,“可有事?”
那关切的语气和动作做不得假,宋拾安摇了摇头,“没事,不用太在意,下次我小心些就是了。”
“不用你小心,以后这寝殿之中,不放如此危险之物了。”
等赵名儿抬头之时,只见九千岁扶着太子殿下,缓慢的出了这房门,两人的背影相融在一块儿,异常的和谐。
甚至有种羡煞旁人的既视感。
第140章 他能看见了
两人缓慢的往宋拾安的寝殿而去,施砚一直握着他的手相扶着。
现在这个样子,即便宋拾安看不到,也能想象得到,他一定像极了一个宦官一般,一定卑躬屈膝的姿态伺候他。
不知道面对这样的施砚,外界人不知道怎么看待的,他回来后就一直住在承风殿,承风殿又都是自己人,别人想要送点什么消息进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宋拾安走着走着轻笑出声,“九千岁,不介意的话跟我说说外面对你的评价吧!”
见他心情不错,施砚跟着笑了一声,“外界都说我九千岁是个明德之人,是大才之人,跟着太子殿下,真是您赚了。”
这话水分太大,宋拾安不用想都能知道有多少真多少假。
“是吗?那看来大宁有九千岁还真是福气呢。”
两人最是喜欢相互怼,这样的相处方式更加的让人放松舒适,即便现在两人相互尊称对方。
也是存了打趣的成分在的。
“不,有拾安才是我的福气。”
有些人呢,之前一窍不通,某一天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后,这人这情话是张口就来啊。
他以为一直都是他撩拨施砚,殊不知现在变成了施砚撩拨于他了。
“那孩子进宫后先给赵名儿送来,暗中观察她可有其他心思,若是有,就弃了她,反正这个位置给谁都一样。”
施砚嗯了一声,“我知道,这些事情你不用操心,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安心养病,还有……万不可有独自离开的心思。”
“知道你无心这江山,但现在你要是抛弃我离开,不管你躲到哪里,我都会找到你,然后狠狠的收拾你。”
他起初要离开,但现在他有些不敢了,不是担心被施砚抓回来后被狠狠收拾,而是担心要是他离开了,施砚肯定会伤心,那他之前说不能让他再有悲怆的情绪,岂不是没有做到。
再加上施砚这人总是默默付出,暗中找到了宋家血脉都没有跟他说,很明显他在为他筹谋,了解他明白他,就这样的施砚,他怎么忍心离开男人。
“不走,你九千岁赶我走,我都不走,这辈子就粘着你九千岁了。”
施砚嘴角荡开笑容,“我求之不得。”
宋拾安虽然身子尚未痊愈,眼睛也看不清楚,但他还是坚持上朝,虽然暂时没有登基,但他的身份就是皇上,就是大宁的君王,各位大臣还是很尊敬的。
当然了,这其中也少不了有人忌惮九千岁的手段。
宋拾安坐到龙椅之上,本来施砚在下首有张桌椅的,但人家不坐,就喜欢站在太子殿下的边上。
桑成作为大太监,竟然拿被抢了位置,不过他也不敢说什么,自觉的退开了些,把殿下身边最好的位置留给了九千岁。
“孤身子尚未痊愈,一切照旧,今后有事先禀明九千岁,之后再由九千岁择重要的上奏,各位爱卿都是大宁的忠勇之才,肱股之臣,孤以后还得仰仗各位的扶持,让大宁的百姓日子越过越好。”众人跪地高呼万岁。
宋拾安又吩咐钦天监找一黄道吉日,他要登基称帝。
钦天监的赶紧上前俯身领命。
“启奏殿下,这李氏造反,按律当处以极刑,现在李氏还关押在大牢之中,是不是…”
宋拾安还没说话,施砚就开口,“李氏的事,自然要严格的按照律法来处置,只是她现在涉及的案子还有多起没有调查明确,就这样处以极刑岂不是草率了?”
“这李氏犯下这样的大罪,是绝对不会活着的,孤跟各位保证,她绝对没有机会活着。”
见宋拾安的态度也是这样的直接了当,众人把心里的一些小心思给隐了下去,他们担心这太子殿下会因为那李氏的养育之恩就将人放了,那样一来,又会是一大隐患,所以他们才会有这样的担心。
当时的情况他们都看得到,宋拾安是皇嗣,而李氏带来的那个什么亲生儿子都是笑话,他们现在丝毫不怀疑宋拾安的身份,他们就是担心宋拾安会妇人之仁。
但当初看他手刃李氏,又似乎能推翻这个想象。
宋拾安安抚好这群人,由施砚扶着下了主位龙椅,缓缓的离开金銮殿。
黄道吉日落在了一月之后,这个是最近最好的日子了。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施砚陪着宋拾安,口述给他转达大臣折子上的内容,两人同吃同住,宫中逐渐有着一些不好听的传言。
施砚把这件事讲给他听,他却笑出了声,“编得不错,就是有些地方不真实,譬如你太监的身份。”
宫中人都在传说这九千岁因为得到太子殿下的喜欢,所以才会这般受宠,看来当时在司礼监学会了不少的手法技巧,不然一个太监怎么能让太子这般宠爱呢。
两人经历很多,这点小小的传言,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再加上现在登基日子在即,他们才没有闲工夫呢。
说起来赵名儿接触那个孩子已经一个月,暗卫来报的消息是两人相处甚是融洽,赵小姐没有一昧的宠爱,而是真的用心教授他生活技巧。
比如自己洗漱,自己穿衣,自己睡觉等等。
这是在锻炼他的独立性,作为皇家之人,确实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些事情他们完全不用自己去做,但他们必须知道怎么做。
要是一直做个二世祖,那就算你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也不会得到人的尊重。
看赵名儿还算能办事,施砚和宋拾安也就放心将人交给她,包括这皇后之位。
赵名儿赶紧跪地保证,绝对不会让人知晓今日之事。
宋拾安面无表情,声音也平淡,“孤在民间有一皇子,生母病逝,现若是你答应养着这孩子,悉心教导,那这大宁皇后之位就是你的。”
“但你也别对孤有任何的想法,孤此生只会有这一个子嗣,后宫也可以只有你一个皇后,但孤要做什么,怎么做,你不可置喙,不可外传,可能做到?”
赵名儿垂眸细细想来,太子殿下的意思就是,她能做这孩子的母亲,只是他不会宠幸她。
她不是蠢笨的人,能为了摆脱家里的控制前来投靠宋拾安,她就已经做好在后宫孤独一生的准备。
而且现在这太子殿下和九千岁几乎形影不离,之前太子殿下身边伺候的人是桑成或者桑曲,但自从施大人成了九千岁之后,殿下的身边再也没有两人的身影,而是换成了九千岁。
这其中的奥妙她自然是不得而知的,但两人的关系匪浅,她似乎也看出些许的门道。
既然殿下有如此的诚心,她不仅可以安心在这后宫一辈子,还不用服侍人,还能得到皇后之位,这算起来,是她赚了。
“臣女…臣女多谢殿下看重,臣女自古和府上不合,府上姨娘当家,要不是当初被先帝选中送来这承风殿,得殿下庇护,臣女早就随便许了一个男子成婚,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了。”
“臣女再次来到承风殿,本就打算就此孤独一生,就在这承风殿望殿下能够宽待一二,现在能有这样的机会,臣女自当为殿下所差遣。”
赵名儿说完狠狠地磕头表示着自己的忠心。
施砚慢悠悠开口,“以后你尊称皇后,膝下养着皇上的子嗣,你当如何?”
赵名儿虽然在家中不被重视,但也算是有些学识,怎么会听不出九千岁话里的意思呢。
“赵名儿从今往后只为殿下所用,赵名儿今后只是殿下后宅的一颗石子,殿下说去哪儿,赵名儿就去哪儿,与赵家,与前朝,绝无半分关系,若殿下发现赵名儿有半点不臣之心,尽管扒皮抽筋。”
一个女子能做到这样的承诺,不容易,足以见得她在府上过的日子的确不如意。
有一个这样没有任何母族仰仗的女子来做皇后,也还算是能控制住,至于那户部尚书,要是懂点事,留下一条命也没什么,要是不懂事,那就随便找个由头断了后路就是。
宋拾安起身,“好,既如此,以后你便是孤的人了,明日我让人送那孩子进宫,记住,莫要乱说,有些话最好烂在肚子里。”
赵名儿匍匐于地,“是,赵名儿知晓,一定不会让他人知晓。”
宋拾安看事情顺利解决,他抬步准备离开,只是这梅阁不是他常居住的寝殿,有些什么摆件他是不清楚的。
脚上一个踩空,碰倒了边上的花瓶,花瓶落地成碎片,施砚瞬间上前查看,“可有事?”
那关切的语气和动作做不得假,宋拾安摇了摇头,“没事,不用太在意,下次我小心些就是了。”
“不用你小心,以后这寝殿之中,不放如此危险之物了。”
等赵名儿抬头之时,只见九千岁扶着太子殿下,缓慢的出了这房门,两人的背影相融在一块儿,异常的和谐。
甚至有种羡煞旁人的既视感。
第140章 他能看见了
两人缓慢的往宋拾安的寝殿而去,施砚一直握着他的手相扶着。
现在这个样子,即便宋拾安看不到,也能想象得到,他一定像极了一个宦官一般,一定卑躬屈膝的姿态伺候他。
不知道面对这样的施砚,外界人不知道怎么看待的,他回来后就一直住在承风殿,承风殿又都是自己人,别人想要送点什么消息进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宋拾安走着走着轻笑出声,“九千岁,不介意的话跟我说说外面对你的评价吧!”
见他心情不错,施砚跟着笑了一声,“外界都说我九千岁是个明德之人,是大才之人,跟着太子殿下,真是您赚了。”
这话水分太大,宋拾安不用想都能知道有多少真多少假。
“是吗?那看来大宁有九千岁还真是福气呢。”
两人最是喜欢相互怼,这样的相处方式更加的让人放松舒适,即便现在两人相互尊称对方。
也是存了打趣的成分在的。
“不,有拾安才是我的福气。”
有些人呢,之前一窍不通,某一天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后,这人这情话是张口就来啊。
他以为一直都是他撩拨施砚,殊不知现在变成了施砚撩拨于他了。
“那孩子进宫后先给赵名儿送来,暗中观察她可有其他心思,若是有,就弃了她,反正这个位置给谁都一样。”
施砚嗯了一声,“我知道,这些事情你不用操心,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安心养病,还有……万不可有独自离开的心思。”
“知道你无心这江山,但现在你要是抛弃我离开,不管你躲到哪里,我都会找到你,然后狠狠的收拾你。”
他起初要离开,但现在他有些不敢了,不是担心被施砚抓回来后被狠狠收拾,而是担心要是他离开了,施砚肯定会伤心,那他之前说不能让他再有悲怆的情绪,岂不是没有做到。
再加上施砚这人总是默默付出,暗中找到了宋家血脉都没有跟他说,很明显他在为他筹谋,了解他明白他,就这样的施砚,他怎么忍心离开男人。
“不走,你九千岁赶我走,我都不走,这辈子就粘着你九千岁了。”
施砚嘴角荡开笑容,“我求之不得。”
宋拾安虽然身子尚未痊愈,眼睛也看不清楚,但他还是坚持上朝,虽然暂时没有登基,但他的身份就是皇上,就是大宁的君王,各位大臣还是很尊敬的。
当然了,这其中也少不了有人忌惮九千岁的手段。
宋拾安坐到龙椅之上,本来施砚在下首有张桌椅的,但人家不坐,就喜欢站在太子殿下的边上。
桑成作为大太监,竟然拿被抢了位置,不过他也不敢说什么,自觉的退开了些,把殿下身边最好的位置留给了九千岁。
“孤身子尚未痊愈,一切照旧,今后有事先禀明九千岁,之后再由九千岁择重要的上奏,各位爱卿都是大宁的忠勇之才,肱股之臣,孤以后还得仰仗各位的扶持,让大宁的百姓日子越过越好。”众人跪地高呼万岁。
宋拾安又吩咐钦天监找一黄道吉日,他要登基称帝。
钦天监的赶紧上前俯身领命。
“启奏殿下,这李氏造反,按律当处以极刑,现在李氏还关押在大牢之中,是不是…”
宋拾安还没说话,施砚就开口,“李氏的事,自然要严格的按照律法来处置,只是她现在涉及的案子还有多起没有调查明确,就这样处以极刑岂不是草率了?”
“这李氏犯下这样的大罪,是绝对不会活着的,孤跟各位保证,她绝对没有机会活着。”
见宋拾安的态度也是这样的直接了当,众人把心里的一些小心思给隐了下去,他们担心这太子殿下会因为那李氏的养育之恩就将人放了,那样一来,又会是一大隐患,所以他们才会有这样的担心。
当时的情况他们都看得到,宋拾安是皇嗣,而李氏带来的那个什么亲生儿子都是笑话,他们现在丝毫不怀疑宋拾安的身份,他们就是担心宋拾安会妇人之仁。
但当初看他手刃李氏,又似乎能推翻这个想象。
宋拾安安抚好这群人,由施砚扶着下了主位龙椅,缓缓的离开金銮殿。
黄道吉日落在了一月之后,这个是最近最好的日子了。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施砚陪着宋拾安,口述给他转达大臣折子上的内容,两人同吃同住,宫中逐渐有着一些不好听的传言。
施砚把这件事讲给他听,他却笑出了声,“编得不错,就是有些地方不真实,譬如你太监的身份。”
宫中人都在传说这九千岁因为得到太子殿下的喜欢,所以才会这般受宠,看来当时在司礼监学会了不少的手法技巧,不然一个太监怎么能让太子这般宠爱呢。
两人经历很多,这点小小的传言,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再加上现在登基日子在即,他们才没有闲工夫呢。
说起来赵名儿接触那个孩子已经一个月,暗卫来报的消息是两人相处甚是融洽,赵小姐没有一昧的宠爱,而是真的用心教授他生活技巧。
比如自己洗漱,自己穿衣,自己睡觉等等。
这是在锻炼他的独立性,作为皇家之人,确实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些事情他们完全不用自己去做,但他们必须知道怎么做。
要是一直做个二世祖,那就算你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也不会得到人的尊重。
看赵名儿还算能办事,施砚和宋拾安也就放心将人交给她,包括这皇后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