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谢临洲伸手轻轻揉了揉他的发顶,低声道:“往后再遇到不懂的,我再慢慢讲给你听。”
四人沿牡丹园的小径缓缓前行,牡丹丛茂密,偶尔有低垂的花枝挡路。
谢临洲总会走在阿朝外侧,遇到碍事的花枝,便提前伸手轻轻拨开,避免花瓣蹭到阿朝的衣襟。
行至一株青龙卧墨池前,墨紫色的花瓣中央点缀着黄色花蕊,奇特的花色让阿朝忍不住蹲下身细看。
谢临洲也立刻停下脚步,在他身旁站稳,轻声提醒:“小心脚下的石子,别绊着。”
阿朝扭头看向他,眉眼弯弯:“我省的,又不是小孩子了。”
谢临洲脸上挂着笑,并没有多言。
见苏文彦摘下几片完整的花瓣夹进书册,阿朝也想效仿,却担心自己摘得不好伤了花,犹豫着不敢下手。
谢临洲便从旁指导:“选外层完整的花瓣,轻轻掰下来就好,别伤着花茎。”
说着还亲自示范,摘下一片递到他手中。
临近正午,阳光渐烈,四人寻了一处凉亭歇脚。
阿朝起身准备泡提前带来的龙井,刚伸手去拿茶罐,谢临洲便已先一步将温好的热水壶递到他手边:“水刚温好,不烫手,你慢慢倒。”
阿朝接过水壶,指尖触到温热的壶身,又看了眼谢临洲关切的眼神,心里暖暖的。
他专注地泡茶,谢临洲便静静坐在一旁,目光落在他娴熟的动作上,偶尔帮他递过茶杯。
待茶泡好,阿朝第一杯先递给谢临洲,谢临洲接过时,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低声道:“辛苦你了,茶很香。”
苏恒鑫喝着茶,看着眼前盛放的牡丹,忍不住感慨:“今日不仅赏了牡丹,还听临洲讲了这么多牡丹的学问,真是不虚此行。”
谢临洲没有立刻接话,而是先转头看向阿朝,见他嘴角带着满足的笑意,眼底也染上温柔,才笑着说:“只要大家喜欢,往后每年牡丹盛开,我们都来赏玩。”
阿朝闻言,转头与他对视,两人眼中都满是期待。
赏完牡丹,日头已过正午,四人索性寻了家临湖的酒楼歇脚。
二楼雅间视野开阔,推窗便能望见碧波荡漾的湖面,岸边的垂柳随风轻摆,将春日的惬意蔓延开来。
小二很快端上酒菜,水晶虾饺、松鼠鳜鱼、翡翠白玉汤,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摆了满桌,配上刚温好的米酒,瞬间驱散了赏玩的疲惫。
“今日这趟牡丹园没白去,尤其是那姚黄,瞧着就贵气。”苏文彦夹了只虾饺,边吃边感叹,忽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对了,前几日我听府里的丫鬟说,长风轩新出了款牡丹酥,外形做得跟真牡丹一模一样,酥皮层层叠叠,里面夹的是豆沙馅,还透着淡淡的牡丹香,你们尝过没?”
阿朝闻言,立刻笑着点头:“我尝过,前几日长风轩的老板,特意送了两盒过来,说是刚研发的新品,让我们先尝尝鲜。”
他回忆起糕点的滋味,眼底泛起笑意,“那牡丹酥确实精致,酥皮一碰就掉渣,豆沙馅里还混了些牡丹花瓣碎,吃起来带着清甜的花香,一点都不腻。我还问过老板,他说光是调这个豆沙馅,就试了十几种牡丹花瓣的配比,才做出现在这个味道。”
谢临洲放下筷子,补充道:“长风心思活络,总爱琢磨些新奇玩意儿。去年开了长风轩,生意一直很好,店里每次出了新糕点,都会送些来让我们提提意见。”
他看向阿朝,语气带着几分宠溺,“你上次吃了觉得好,我还让他多留了几盒,回头给文彦也带些尝尝。”
苏文彦听得眼睛发亮,连忙道:“那可太好了,我还想着什么时候去排队抢呢,没想到你们都尝过了,还能沾光蹭吃。”
苏恒鑫喝了口米酒,也笑着搭话:“说起京都的新鲜事,何止长风轩的糕点。上周我路过西街,瞧见有人搭了个戏台,唱的是新编的《牡丹亭》,听说戏班的旦角是从江南请来的,唱腔软糯,连皇后娘娘都差人去赏了银子。”
阿朝听得入神,忍不住追问:“那戏好看吗?我们哪天也去瞧瞧?”
苏文彦立刻应和:“好啊好啊,我早就想听《牡丹亭》了,听说那旦角演的杜丽娘,连眉眼间的柔情都像从书里走出来的。”
四人你一言我一语,从街市的新奇玩意儿聊到最近流行的衣料纹样,从城外的新茶采摘聊到宫中的赏花宴,话题轻松又热闹。
阿朝说起前几日打理院子时,发现海棠花苞又大了些,再过几日便能盛开。
谢临洲则提到国子监要在月底举办诗会,邀请了京都的文人雅士,到时候可以带阿朝去见见世面。
酒过三巡,苏恒鑫忽然放下酒杯,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语气也沉了下来:“说起来,最近京都虽太平,可我从吏部的公文里得知,南边却不太平,倭寇最近在沿海一带活动频繁,昨日刚收到消息,他们集结了不少船只,看样子是要攻打岭南省。”
这话一出,雅间里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阿朝握着筷子的手顿了顿,眼中满是惊讶:“倭寇?他们怎么敢攻打我们的省份?”
谢临洲的眉头也皱了起来,沉思道:“岭南省靠海,历来是倭寇骚扰的重灾区,只是以往他们多是小股势力劫掠,这次集结船只,怕是来者不善。”
苏恒鑫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公文里说,倭寇这次不仅人数多,还带了不少精良的兵器,岭南省的守军已经开始加紧布防,朝廷也在商议是否要派兵增援。只是岭南省路途遥远,粮草运输困难,若是真打起来,怕是要费些功夫。”
苏文彦放下手中的茶杯,脸上满是担忧:“岭南省的百姓可怎么办?要是倭寇打进来,他们的日子可就苦了。”
阿朝也跟着点头,轻声道:“希望朝廷能尽快想出办法,别让百姓遭了难。”
谢临洲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我明日去国子监,或许能从几位老大人那里打探到更多消息。岭南省不仅是沿海重镇,还是重要的通商口岸,若是被倭寇占据,后果不堪设想。”
苏恒鑫点头附和:“我也会留意吏部的动向,有消息我们及时互通。”
原本轻松的闲聊因倭寇的消息变得沉重,桌上的菜肴也仿佛失了几分滋味。窗外的湖面依旧平静,可四人的心里却都压上了一块石头
又坐了片刻,四人便起身告辞。
马车行驶在归途上,阿朝靠在谢临洲肩头,轻声道:“希望倭寇能尽快被击退,岭南省的百姓能平安无事。”
谢临洲握紧他的手,语气坚定:“会的,朝廷定会守住岭南省,护住百姓。”
回到谢府,天色已微暗。
阿朝去厨房吩咐厨子热些饭菜,谢临洲却径直走向书房。
今日闲聊聊起岭南省与倭寇之时,他就想起了萧策,萧策去年随父亲前往岭南镇守,如今倭寇蠢蠢欲动,不知他在前线是否安好。
他点亮书桌上的烛火,铺开信纸,研好墨,提笔时指尖却顿了顿,恍若又看见当年萧策捧着兵书来请教的模样。
信里先是问了萧策父子在岭南的日常起居,叮嘱他:“前线风餐露宿,务必照顾好自己,也劝伯父莫要太过操劳”,又提及京都近日的琐事:“窦唯最近在撰写书籍,长风轩新出的牡丹酥很是美味,还记得你从前总说爱吃甜食,待你们凯旋归来,我们定要围坐一处,好好尝尝。”
写到末尾,他才以师长的口吻,语重心长起来:“近日听闻倭寇集结船只,似有攻打岭南之意,京都上下已略有风声。你虽年轻,却有勇有谋,只是战场凶险,切不可逞一时之勇,需多与伯父商议,谨慎行事。若有粮草、军械短缺之处,或需朝中设法相助,可速传信来,我定会联合国子监同僚,向朝廷进言周旋。你我师生一场,盼你不仅能守住岭南,更能平安归来。”
写完信,他仔细读了一遍,又将信纸折好,装入信封,用火漆封了口,才唤来小厮,叮嘱道:“这封信需快马送往岭南萧将军府,务必亲手交给萧策公子,不可延误。”
小厮应声而去后,谢临洲站在窗前,望着庭院里渐亮的灯笼。
这时,阿朝端着一碗温热的莲子羹走进来,见他神色凝重,便轻声问道:“在想什么?可是还在担心岭南的事?”
谢临洲回头,接过莲子羹,拉着他在身边坐下,将写信给萧策的事说了,还笑道:“萧策这孩子,当年在国子监时就格外痴迷兵书,下课后总抱着《孙子兵法》追着我问战术,连国子监的藏书阁闭馆了都舍不得走。有次聊到守土安邦,他还说若有朝一日家国需要,定当执戈上阵,如今倒真应了当年的话,想来在前线也会坚守初心,不让人失望。”
阿朝点点头,轻声道:“有你这个老师记挂着,他在前线定能更安心。再说萧公子与他父亲皆是忠勇之人,定能守住岭南。我们如今能做的,便是等消息,若有需要,也尽一份力。”
四人沿牡丹园的小径缓缓前行,牡丹丛茂密,偶尔有低垂的花枝挡路。
谢临洲总会走在阿朝外侧,遇到碍事的花枝,便提前伸手轻轻拨开,避免花瓣蹭到阿朝的衣襟。
行至一株青龙卧墨池前,墨紫色的花瓣中央点缀着黄色花蕊,奇特的花色让阿朝忍不住蹲下身细看。
谢临洲也立刻停下脚步,在他身旁站稳,轻声提醒:“小心脚下的石子,别绊着。”
阿朝扭头看向他,眉眼弯弯:“我省的,又不是小孩子了。”
谢临洲脸上挂着笑,并没有多言。
见苏文彦摘下几片完整的花瓣夹进书册,阿朝也想效仿,却担心自己摘得不好伤了花,犹豫着不敢下手。
谢临洲便从旁指导:“选外层完整的花瓣,轻轻掰下来就好,别伤着花茎。”
说着还亲自示范,摘下一片递到他手中。
临近正午,阳光渐烈,四人寻了一处凉亭歇脚。
阿朝起身准备泡提前带来的龙井,刚伸手去拿茶罐,谢临洲便已先一步将温好的热水壶递到他手边:“水刚温好,不烫手,你慢慢倒。”
阿朝接过水壶,指尖触到温热的壶身,又看了眼谢临洲关切的眼神,心里暖暖的。
他专注地泡茶,谢临洲便静静坐在一旁,目光落在他娴熟的动作上,偶尔帮他递过茶杯。
待茶泡好,阿朝第一杯先递给谢临洲,谢临洲接过时,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低声道:“辛苦你了,茶很香。”
苏恒鑫喝着茶,看着眼前盛放的牡丹,忍不住感慨:“今日不仅赏了牡丹,还听临洲讲了这么多牡丹的学问,真是不虚此行。”
谢临洲没有立刻接话,而是先转头看向阿朝,见他嘴角带着满足的笑意,眼底也染上温柔,才笑着说:“只要大家喜欢,往后每年牡丹盛开,我们都来赏玩。”
阿朝闻言,转头与他对视,两人眼中都满是期待。
赏完牡丹,日头已过正午,四人索性寻了家临湖的酒楼歇脚。
二楼雅间视野开阔,推窗便能望见碧波荡漾的湖面,岸边的垂柳随风轻摆,将春日的惬意蔓延开来。
小二很快端上酒菜,水晶虾饺、松鼠鳜鱼、翡翠白玉汤,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摆了满桌,配上刚温好的米酒,瞬间驱散了赏玩的疲惫。
“今日这趟牡丹园没白去,尤其是那姚黄,瞧着就贵气。”苏文彦夹了只虾饺,边吃边感叹,忽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对了,前几日我听府里的丫鬟说,长风轩新出了款牡丹酥,外形做得跟真牡丹一模一样,酥皮层层叠叠,里面夹的是豆沙馅,还透着淡淡的牡丹香,你们尝过没?”
阿朝闻言,立刻笑着点头:“我尝过,前几日长风轩的老板,特意送了两盒过来,说是刚研发的新品,让我们先尝尝鲜。”
他回忆起糕点的滋味,眼底泛起笑意,“那牡丹酥确实精致,酥皮一碰就掉渣,豆沙馅里还混了些牡丹花瓣碎,吃起来带着清甜的花香,一点都不腻。我还问过老板,他说光是调这个豆沙馅,就试了十几种牡丹花瓣的配比,才做出现在这个味道。”
谢临洲放下筷子,补充道:“长风心思活络,总爱琢磨些新奇玩意儿。去年开了长风轩,生意一直很好,店里每次出了新糕点,都会送些来让我们提提意见。”
他看向阿朝,语气带着几分宠溺,“你上次吃了觉得好,我还让他多留了几盒,回头给文彦也带些尝尝。”
苏文彦听得眼睛发亮,连忙道:“那可太好了,我还想着什么时候去排队抢呢,没想到你们都尝过了,还能沾光蹭吃。”
苏恒鑫喝了口米酒,也笑着搭话:“说起京都的新鲜事,何止长风轩的糕点。上周我路过西街,瞧见有人搭了个戏台,唱的是新编的《牡丹亭》,听说戏班的旦角是从江南请来的,唱腔软糯,连皇后娘娘都差人去赏了银子。”
阿朝听得入神,忍不住追问:“那戏好看吗?我们哪天也去瞧瞧?”
苏文彦立刻应和:“好啊好啊,我早就想听《牡丹亭》了,听说那旦角演的杜丽娘,连眉眼间的柔情都像从书里走出来的。”
四人你一言我一语,从街市的新奇玩意儿聊到最近流行的衣料纹样,从城外的新茶采摘聊到宫中的赏花宴,话题轻松又热闹。
阿朝说起前几日打理院子时,发现海棠花苞又大了些,再过几日便能盛开。
谢临洲则提到国子监要在月底举办诗会,邀请了京都的文人雅士,到时候可以带阿朝去见见世面。
酒过三巡,苏恒鑫忽然放下酒杯,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语气也沉了下来:“说起来,最近京都虽太平,可我从吏部的公文里得知,南边却不太平,倭寇最近在沿海一带活动频繁,昨日刚收到消息,他们集结了不少船只,看样子是要攻打岭南省。”
这话一出,雅间里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阿朝握着筷子的手顿了顿,眼中满是惊讶:“倭寇?他们怎么敢攻打我们的省份?”
谢临洲的眉头也皱了起来,沉思道:“岭南省靠海,历来是倭寇骚扰的重灾区,只是以往他们多是小股势力劫掠,这次集结船只,怕是来者不善。”
苏恒鑫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公文里说,倭寇这次不仅人数多,还带了不少精良的兵器,岭南省的守军已经开始加紧布防,朝廷也在商议是否要派兵增援。只是岭南省路途遥远,粮草运输困难,若是真打起来,怕是要费些功夫。”
苏文彦放下手中的茶杯,脸上满是担忧:“岭南省的百姓可怎么办?要是倭寇打进来,他们的日子可就苦了。”
阿朝也跟着点头,轻声道:“希望朝廷能尽快想出办法,别让百姓遭了难。”
谢临洲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我明日去国子监,或许能从几位老大人那里打探到更多消息。岭南省不仅是沿海重镇,还是重要的通商口岸,若是被倭寇占据,后果不堪设想。”
苏恒鑫点头附和:“我也会留意吏部的动向,有消息我们及时互通。”
原本轻松的闲聊因倭寇的消息变得沉重,桌上的菜肴也仿佛失了几分滋味。窗外的湖面依旧平静,可四人的心里却都压上了一块石头
又坐了片刻,四人便起身告辞。
马车行驶在归途上,阿朝靠在谢临洲肩头,轻声道:“希望倭寇能尽快被击退,岭南省的百姓能平安无事。”
谢临洲握紧他的手,语气坚定:“会的,朝廷定会守住岭南省,护住百姓。”
回到谢府,天色已微暗。
阿朝去厨房吩咐厨子热些饭菜,谢临洲却径直走向书房。
今日闲聊聊起岭南省与倭寇之时,他就想起了萧策,萧策去年随父亲前往岭南镇守,如今倭寇蠢蠢欲动,不知他在前线是否安好。
他点亮书桌上的烛火,铺开信纸,研好墨,提笔时指尖却顿了顿,恍若又看见当年萧策捧着兵书来请教的模样。
信里先是问了萧策父子在岭南的日常起居,叮嘱他:“前线风餐露宿,务必照顾好自己,也劝伯父莫要太过操劳”,又提及京都近日的琐事:“窦唯最近在撰写书籍,长风轩新出的牡丹酥很是美味,还记得你从前总说爱吃甜食,待你们凯旋归来,我们定要围坐一处,好好尝尝。”
写到末尾,他才以师长的口吻,语重心长起来:“近日听闻倭寇集结船只,似有攻打岭南之意,京都上下已略有风声。你虽年轻,却有勇有谋,只是战场凶险,切不可逞一时之勇,需多与伯父商议,谨慎行事。若有粮草、军械短缺之处,或需朝中设法相助,可速传信来,我定会联合国子监同僚,向朝廷进言周旋。你我师生一场,盼你不仅能守住岭南,更能平安归来。”
写完信,他仔细读了一遍,又将信纸折好,装入信封,用火漆封了口,才唤来小厮,叮嘱道:“这封信需快马送往岭南萧将军府,务必亲手交给萧策公子,不可延误。”
小厮应声而去后,谢临洲站在窗前,望着庭院里渐亮的灯笼。
这时,阿朝端着一碗温热的莲子羹走进来,见他神色凝重,便轻声问道:“在想什么?可是还在担心岭南的事?”
谢临洲回头,接过莲子羹,拉着他在身边坐下,将写信给萧策的事说了,还笑道:“萧策这孩子,当年在国子监时就格外痴迷兵书,下课后总抱着《孙子兵法》追着我问战术,连国子监的藏书阁闭馆了都舍不得走。有次聊到守土安邦,他还说若有朝一日家国需要,定当执戈上阵,如今倒真应了当年的话,想来在前线也会坚守初心,不让人失望。”
阿朝点点头,轻声道:“有你这个老师记挂着,他在前线定能更安心。再说萧公子与他父亲皆是忠勇之人,定能守住岭南。我们如今能做的,便是等消息,若有需要,也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