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第63章
入了冬,温暖的被窝似是有魔力一般,惹得阿朝睡的神魂颠倒,不知今夕何夕,醒来时身边的位置已经凉了。
每次起来,洗漱之时,阿朝都唾弃自己,之前在王家可是日日起的最早,和谢临洲在一起了,怎生的比人家起的还晚。
此时,阿朝正捧着白瓷碗,用银勺小口舀着温热的鸡丝粥,檐外的雪粒子还在簌簌打在窗棂上。
外头天光大亮,积雪把院子里的青砖盖得严严实实,后花园的腊梅都裹了层白绒,只漏出几点艳红的花苞,在雪地里格外显眼。
“年哥儿你说这几日下的雪这么大,还能出去外头吗?”他问。
原本计划做完作业后,晌午去寻李襄闲聊,下午再去寻苏文彦说话本内的精彩内容,可眼看着没有丝毫停下迹象的大雪。
他的一颗心沉到了谷底。
这么大的雪,他要是出去,可谓是‘寸步难行’。
年哥儿站在一旁,闻言回:“我早上问过青风哥了,大抵傍晚雪会停下来。”
阿朝“嗯”了一声,外头响起敲门声,随后声音传来:“少君,赵家夫郎来了。”
阿朝眼睛一亮,放下碗,帕子擦了擦唇角,用茶水漱口,又擦唇角,“快快请到屋子里来。”
说罢,他往外屋走去,坐在小塌上,“年哥儿准备些糕点蜜饯,小食。”
刚吩咐完,就见赵灵曦掀开门帘子走进来,他披着件石榴红的羽缎披风,墨发上还沾着点雪沫。
他身旁的下人手里拎着个描金漆盒。
“就想着大雪天你会在屋里头。”赵灵曦把下人手里的漆漆盒一拿往案几一放,掀开盖子,里面是两碟精致的糖霜山药糕,“昨儿府里新做的,想着你爱甜口,特意给你带了些。”
屋内暖融融的,他将披风脱掉,下人立即接了过去。
另一个下人立即从怀里拿出手帕给赵灵曦擦拭墨发上的雪沫。
“也亏是你来了,要不然可得把我闷坏。”阿朝笑着让他坐下,又吩咐侍女添盏热茶。“我这几日闲的发慌,若你不来,我下午只能一个人纳鞋底了。”
他是主子,下人们胆大一些倒是能跟他闲聊一二,可没多少下人是胆大的。
冬日确实没什么好玩的,他都计划着,若可以,往后冬日就随谢临洲一块去国子监,他上课,他就在值房内等着,回来就给他捏捏骨头捶捶背。
赵灵曦捧着暖炉,身子往窗边挪了挪,望着窗外的雪景,“这雪下了好几天,宅里闷得慌,赵衡他阿爹又不许我往外跑,若不是想着约你们吃古董羹,我可要闷坏了。”
“古董羹?”阿朝端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冬日里围炉煮着,最是暖和。”
他没吃过古董羹,却也听人说过。此时,他乍的想起来,怎么就忘了还能吃古董羹呢。
“可不是嘛。”赵灵曦眼前一亮每个,身子往前凑了凑,“我昨儿跟家里厨子说好了,让他们备上羔羊卷、鲜鱼片,还有冻豆腐和菌菇,再熬上一锅骨汤做底,夜里在我院里的暖阁吃。”
他顿了顿,又想起什么似的,笑道:“我已经让人给谢兄弟递了信,他回话说明日得先去国子监一趟,傍晚准能到。你明日可得早些来,咱们先一起布置暖阁,顺便看看我新得的那套青花小碟,那套小碟啊用来盛酱料正好。”
阿朝望着他眉飞色舞的模样,眼底也染了笑意,点头应道:“好,明日我过了晌午就过去。只是你府里的暖阁够不够大?莫要到时候挤着了。”
他的好夫子都应了下来,他自然也是应的。
“不可能挤着的,就加上你我就四人。”赵灵曦道:“况且,我早让下人把暖阁里的八仙桌换成了大圆桌,再添两张绣凳,我们坐着宽宽敞敞的。对了,你要不要带些你相公珍藏的梅片茶?煮火锅时喝些,解腻正好。”
自从上回听闻谢临洲有珍藏的梅片茶,他也惦记了许久。
阿朝闻言,想起谢临洲书房里那罐刚开封的梅片茶,点头道:“自然可以,明日我一并带来。”
他对茶不太喜爱,府上的茶平日多是招待客人或是谢临洲自己一个人喝。
赵灵曦见他应下,脸上的笑意更浓,又跟他说了些府里的趣事,直到小童来催他回府,怕雪下大了回不去。
临走时还不忘叮嘱:“明日可别迟到了,我们一起布置暖阁。”
阿朝应了声好。
翌日,用过膳食,歇息了会,阿朝带着那罐梅片茶出了门,此外还带了些上门应带的物什。
雪已停了大半,阳光透过薄云洒在积雪上,映得满眼亮堂。马车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不多时便到了赵府。
有了窦府的珠玉在前,第一回到赵府来,也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缓步跟在下人身后。
刚走进品兰苑的院门,就见赵灵曦披着件苍青色披风,站在廊下朝他挥手。
“你可算来了,我吃过膳食就在等着,看你何时能来。下人把暖阁的炭火都生好了,里头暖得很。”他一边说一边拉着人往暖阁里面走。
阿朝随着他的步伐,轻声道:“说来今日的天也算好,倒是个吃古董羹的好日子。”
他还怕下大雪,要迎着大风雪前来。
“可不是。”赵灵曦道:“太阳好,若是待会停雪,我们一块堆雪人怎么样?”
阿朝点头:“自然是好的。”
暖阁坐落在品兰苑的后院,四面糊着厚实的菱花窗,门上挂着双层棉帘。
一进门,暖意便裹着淡淡的炭香扑面而来。屋内已摆好了一张圆桌,桌角放着那套青花小碟,精致得很。
二人齐齐坐下。
赵灵曦先指着墙角的博古架,笑道:“你看我寻来的摆件,这对青釉瓷瓶插了两枝腊梅,是不是添了些雅趣?”
博古架让工匠特意打造的,放在墙边好摆放东西上去。
阿朝走近一看,腊梅开得正盛,花瓣上还沾着点雪,衬着青釉瓶,评价:“倒有几分冬日意趣。”
赵灵曦眼里闪过几分笑,“这腊梅可是赵衡的宝贝,平日都不让碰的,昨夜我央了他一晚上这才给我剪了两支下来。”
“哈哈哈哈。”阿朝笑着道:“恐怕是今日赵兄弟要去上值,怕你闹他一夜,他没个好觉睡,这才答应的吧。”
上回在温泉小院游玩那几日,他就知晓赵衡是个爱梅之人。
赵灵曦被说中心事,耳尖微微泛红,却又嘴硬道:“才不是,他是见我要给暖阁添些景致,我又开口了,心甘情愿给的。”
话虽这么说,眼底的笑意却藏不住,显然是想起了昨夜缠着赵衡要腊梅的模样。
阿朝也不戳破,转而伸手轻轻碰了碰腊梅花瓣上的雪粒。
雪粒微凉,沾在指尖转瞬化成水珠,倒让那艳红的花瓣更显娇嫩。
“说起来,上回在温泉小院,我还见赵兄弟对梅林的梅花看了一下午。”他笑着回忆,“那时候我还纳闷,不就是几株梅吗,怎么能看得这么入神。”
那时,他刚好被谢临洲拉着去赏花,花是没赏,两个人倒是腻腻歪歪了一下午。
“他啊,打小就喜欢梅花。”赵灵曦顺势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又藏着些温柔,“小时候在赵家,他院子有棵老梅树,每到冬天,他就蹲在树底下,盯着花苞看,盼着它早点开。有一回下大雪,梅枝被压断了几根,他还偷偷抹了好几天眼泪。”
这些事儿,是他从从小伺候赵衡长大的嬷嬷嘴里听到的。
说着,他拿起案上的小剪子,轻轻剪掉腊梅枝上一片有点蔫的叶子,“后来与我成婚了,他特意在院子里种了好几株梅树,什么朱砂梅、绿萼梅都有,每日都要去浇浇水、松松土,比照看自己还上心。”
阿朝听得有趣,忍不住道:“没想到赵兄弟看着沉稳,倒有这么孩子气的一面。”
正说着,外头传来下人的声音,说是厨房把煮古董羹的骨汤熬好了,问要不要现在端上来。
赵灵曦当即放下剪子:“先不急,等谢兄来了再煮,咱们先把别的布置好。”
两人闲聊了会,赵灵曦喊下人拿来,一块选了块朱红绣金线的锦缎,摸着桌布,有些怀念道:“这桌布还是我和赵衡成亲那日的用的,留到现在还这般的好。”
阿朝一边铺着桌布,一边道:“能留到现在,这桌布也是好的。说来,也不知道我与夫子当初成婚的桌布有无留下,若是有下回我邀你们一块吃古董羹也能用上。”
他没问过成亲那日席上的东西如何处理,自然不晓得。
铺好桌布,赵灵曦从漆盒里拿出几盏银质小碟,“你回去问问就省的了。这些小碟用来盛蒜泥、腐乳这些酱料的。”
忙到申时,暖阁总算布置妥当。
两人坐在窗边的软榻上,也没有了要去堆雪人的打算,捧着暖炉闲聊。
阿朝想起昨日的糕点,笑道:“昨日你送来的糖霜山药糕,我留了两块给谢临洲,他说腻的发慌。”
入了冬,温暖的被窝似是有魔力一般,惹得阿朝睡的神魂颠倒,不知今夕何夕,醒来时身边的位置已经凉了。
每次起来,洗漱之时,阿朝都唾弃自己,之前在王家可是日日起的最早,和谢临洲在一起了,怎生的比人家起的还晚。
此时,阿朝正捧着白瓷碗,用银勺小口舀着温热的鸡丝粥,檐外的雪粒子还在簌簌打在窗棂上。
外头天光大亮,积雪把院子里的青砖盖得严严实实,后花园的腊梅都裹了层白绒,只漏出几点艳红的花苞,在雪地里格外显眼。
“年哥儿你说这几日下的雪这么大,还能出去外头吗?”他问。
原本计划做完作业后,晌午去寻李襄闲聊,下午再去寻苏文彦说话本内的精彩内容,可眼看着没有丝毫停下迹象的大雪。
他的一颗心沉到了谷底。
这么大的雪,他要是出去,可谓是‘寸步难行’。
年哥儿站在一旁,闻言回:“我早上问过青风哥了,大抵傍晚雪会停下来。”
阿朝“嗯”了一声,外头响起敲门声,随后声音传来:“少君,赵家夫郎来了。”
阿朝眼睛一亮,放下碗,帕子擦了擦唇角,用茶水漱口,又擦唇角,“快快请到屋子里来。”
说罢,他往外屋走去,坐在小塌上,“年哥儿准备些糕点蜜饯,小食。”
刚吩咐完,就见赵灵曦掀开门帘子走进来,他披着件石榴红的羽缎披风,墨发上还沾着点雪沫。
他身旁的下人手里拎着个描金漆盒。
“就想着大雪天你会在屋里头。”赵灵曦把下人手里的漆漆盒一拿往案几一放,掀开盖子,里面是两碟精致的糖霜山药糕,“昨儿府里新做的,想着你爱甜口,特意给你带了些。”
屋内暖融融的,他将披风脱掉,下人立即接了过去。
另一个下人立即从怀里拿出手帕给赵灵曦擦拭墨发上的雪沫。
“也亏是你来了,要不然可得把我闷坏。”阿朝笑着让他坐下,又吩咐侍女添盏热茶。“我这几日闲的发慌,若你不来,我下午只能一个人纳鞋底了。”
他是主子,下人们胆大一些倒是能跟他闲聊一二,可没多少下人是胆大的。
冬日确实没什么好玩的,他都计划着,若可以,往后冬日就随谢临洲一块去国子监,他上课,他就在值房内等着,回来就给他捏捏骨头捶捶背。
赵灵曦捧着暖炉,身子往窗边挪了挪,望着窗外的雪景,“这雪下了好几天,宅里闷得慌,赵衡他阿爹又不许我往外跑,若不是想着约你们吃古董羹,我可要闷坏了。”
“古董羹?”阿朝端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冬日里围炉煮着,最是暖和。”
他没吃过古董羹,却也听人说过。此时,他乍的想起来,怎么就忘了还能吃古董羹呢。
“可不是嘛。”赵灵曦眼前一亮每个,身子往前凑了凑,“我昨儿跟家里厨子说好了,让他们备上羔羊卷、鲜鱼片,还有冻豆腐和菌菇,再熬上一锅骨汤做底,夜里在我院里的暖阁吃。”
他顿了顿,又想起什么似的,笑道:“我已经让人给谢兄弟递了信,他回话说明日得先去国子监一趟,傍晚准能到。你明日可得早些来,咱们先一起布置暖阁,顺便看看我新得的那套青花小碟,那套小碟啊用来盛酱料正好。”
阿朝望着他眉飞色舞的模样,眼底也染了笑意,点头应道:“好,明日我过了晌午就过去。只是你府里的暖阁够不够大?莫要到时候挤着了。”
他的好夫子都应了下来,他自然也是应的。
“不可能挤着的,就加上你我就四人。”赵灵曦道:“况且,我早让下人把暖阁里的八仙桌换成了大圆桌,再添两张绣凳,我们坐着宽宽敞敞的。对了,你要不要带些你相公珍藏的梅片茶?煮火锅时喝些,解腻正好。”
自从上回听闻谢临洲有珍藏的梅片茶,他也惦记了许久。
阿朝闻言,想起谢临洲书房里那罐刚开封的梅片茶,点头道:“自然可以,明日我一并带来。”
他对茶不太喜爱,府上的茶平日多是招待客人或是谢临洲自己一个人喝。
赵灵曦见他应下,脸上的笑意更浓,又跟他说了些府里的趣事,直到小童来催他回府,怕雪下大了回不去。
临走时还不忘叮嘱:“明日可别迟到了,我们一起布置暖阁。”
阿朝应了声好。
翌日,用过膳食,歇息了会,阿朝带着那罐梅片茶出了门,此外还带了些上门应带的物什。
雪已停了大半,阳光透过薄云洒在积雪上,映得满眼亮堂。马车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不多时便到了赵府。
有了窦府的珠玉在前,第一回到赵府来,也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缓步跟在下人身后。
刚走进品兰苑的院门,就见赵灵曦披着件苍青色披风,站在廊下朝他挥手。
“你可算来了,我吃过膳食就在等着,看你何时能来。下人把暖阁的炭火都生好了,里头暖得很。”他一边说一边拉着人往暖阁里面走。
阿朝随着他的步伐,轻声道:“说来今日的天也算好,倒是个吃古董羹的好日子。”
他还怕下大雪,要迎着大风雪前来。
“可不是。”赵灵曦道:“太阳好,若是待会停雪,我们一块堆雪人怎么样?”
阿朝点头:“自然是好的。”
暖阁坐落在品兰苑的后院,四面糊着厚实的菱花窗,门上挂着双层棉帘。
一进门,暖意便裹着淡淡的炭香扑面而来。屋内已摆好了一张圆桌,桌角放着那套青花小碟,精致得很。
二人齐齐坐下。
赵灵曦先指着墙角的博古架,笑道:“你看我寻来的摆件,这对青釉瓷瓶插了两枝腊梅,是不是添了些雅趣?”
博古架让工匠特意打造的,放在墙边好摆放东西上去。
阿朝走近一看,腊梅开得正盛,花瓣上还沾着点雪,衬着青釉瓶,评价:“倒有几分冬日意趣。”
赵灵曦眼里闪过几分笑,“这腊梅可是赵衡的宝贝,平日都不让碰的,昨夜我央了他一晚上这才给我剪了两支下来。”
“哈哈哈哈。”阿朝笑着道:“恐怕是今日赵兄弟要去上值,怕你闹他一夜,他没个好觉睡,这才答应的吧。”
上回在温泉小院游玩那几日,他就知晓赵衡是个爱梅之人。
赵灵曦被说中心事,耳尖微微泛红,却又嘴硬道:“才不是,他是见我要给暖阁添些景致,我又开口了,心甘情愿给的。”
话虽这么说,眼底的笑意却藏不住,显然是想起了昨夜缠着赵衡要腊梅的模样。
阿朝也不戳破,转而伸手轻轻碰了碰腊梅花瓣上的雪粒。
雪粒微凉,沾在指尖转瞬化成水珠,倒让那艳红的花瓣更显娇嫩。
“说起来,上回在温泉小院,我还见赵兄弟对梅林的梅花看了一下午。”他笑着回忆,“那时候我还纳闷,不就是几株梅吗,怎么能看得这么入神。”
那时,他刚好被谢临洲拉着去赏花,花是没赏,两个人倒是腻腻歪歪了一下午。
“他啊,打小就喜欢梅花。”赵灵曦顺势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又藏着些温柔,“小时候在赵家,他院子有棵老梅树,每到冬天,他就蹲在树底下,盯着花苞看,盼着它早点开。有一回下大雪,梅枝被压断了几根,他还偷偷抹了好几天眼泪。”
这些事儿,是他从从小伺候赵衡长大的嬷嬷嘴里听到的。
说着,他拿起案上的小剪子,轻轻剪掉腊梅枝上一片有点蔫的叶子,“后来与我成婚了,他特意在院子里种了好几株梅树,什么朱砂梅、绿萼梅都有,每日都要去浇浇水、松松土,比照看自己还上心。”
阿朝听得有趣,忍不住道:“没想到赵兄弟看着沉稳,倒有这么孩子气的一面。”
正说着,外头传来下人的声音,说是厨房把煮古董羹的骨汤熬好了,问要不要现在端上来。
赵灵曦当即放下剪子:“先不急,等谢兄来了再煮,咱们先把别的布置好。”
两人闲聊了会,赵灵曦喊下人拿来,一块选了块朱红绣金线的锦缎,摸着桌布,有些怀念道:“这桌布还是我和赵衡成亲那日的用的,留到现在还这般的好。”
阿朝一边铺着桌布,一边道:“能留到现在,这桌布也是好的。说来,也不知道我与夫子当初成婚的桌布有无留下,若是有下回我邀你们一块吃古董羹也能用上。”
他没问过成亲那日席上的东西如何处理,自然不晓得。
铺好桌布,赵灵曦从漆盒里拿出几盏银质小碟,“你回去问问就省的了。这些小碟用来盛蒜泥、腐乳这些酱料的。”
忙到申时,暖阁总算布置妥当。
两人坐在窗边的软榻上,也没有了要去堆雪人的打算,捧着暖炉闲聊。
阿朝想起昨日的糕点,笑道:“昨日你送来的糖霜山药糕,我留了两块给谢临洲,他说腻的发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