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街边的铺子倒热闹得很,卖糖炒栗子的摊子前围满了人,黑砂锅里的栗子裹着糖霜,在火上咕嘟作响,甜香顺着风飘进车里,勾得人心里发馋。
隔壁的布庄挂出了新到的厚棉布,朱红色的幌子上写着新棉御寒,几个妇人正站在柜台前,拿着布样细细比对,时不时还伸手摸一摸布料的厚度。
“这糖炒栗子闻着真甜,”阿朝忍不住感叹,转头对年哥儿说,“昨夜,夫子买了些回去给我,我都没吃完,待会用过膳食回去,问问刘婶,看看还能不能吃,不能就算了,能吃,我就当零嘴吃完。”
年哥儿笑着点头:“少君放心,我记着呢。对了少君,您看前面那家年画铺,上次咱们买岁朝图的那家,又挂出新画了,好像是瑞雪兆丰年的图样,等下次休沐,少君可否要和少爷一块去看看?”
阿朝顺着年哥儿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年画铺的竹竿上,挂着一幅新的年画,画里的孩童穿着棉袄,正提着灯笼在雪地里堆雪人,旁边的屋檐下还挂着腊肉、香肠,透着浓浓的年味儿。
“好啊,”阿朝笑道:“还是年哥儿你有办法,我确实是要和夫子一块出去了。这些日子,都忙,没怎么一块逛。”
二人闲聊一番,马车慢慢慢了下来,国子监的红墙渐渐出现在眼前。
阿朝整理了下身上的衣裳,“快到了,你帮我把食盒递过来,别让夫子等急了。”
年哥儿连忙把食盒递给他,马车停稳后,阿朝提着食盒下车,回头对年哥儿说:“你在这儿等我,我用过膳食就回来,待会我们去福瑞斋买点心。。”
年哥儿笑着应下,看着阿朝的身影走进国子监,心里想着事。
阿朝没怎么来过国子监,但国子监门口的守卫认得他的一双蓝眼睛,问道:“可是谢夫子的夫郎谢少君?”
阿朝浅笑道:“是的。”
“谢大人刚上完课,正在值房呢,在下领你进去。”守卫这般道。
阿朝点点头,跟在守卫身后,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谢临洲温和的声音,似乎在和学子讨论课业。
他挥挥手,让守卫下去,随后轻轻敲了敲门,里面的声音顿住,随即传来谢临洲的回应:“进来吧。”
阿朝推门进去,见谢临洲正坐在桌前,身边还站着两个学子,笑着微微颔首,便笑着说:“夫子,我给您送膳食来了。”
谢临洲见是他,眼底瞬间染上笑意,对身边的学子道:“今日就到这里,有不懂的明日再问。”
学子们相视一眼,识趣地应下,躬身行礼后便退了出去。
值房里只剩下两人,谢临洲走上前,接过阿朝手里的食盒,见他鼻尖冻得微红,连忙拉过他的手暖着:“外面风大,怎么不多穿件衣服?”
“不冷。”阿朝摇摇头,笑着打开食盒,“我做完功课就来送膳食了,还热着呢。我都饿了,快点快点,刘婶做的膳食可香了,我这一路上肚子都唱戏了。”
谢临洲被他急乎乎的模样逗笑,拉着他在桌边坐下,将食盒里的菜品一一取出。
先掀开最上层的白瓷碗,一股浓郁的药香混着肉香飘了出来,是人参炖鸡汤,汤面浮着一层淡淡的油花,金黄透亮,整根参片卧在汤里,旁边还躺着几块炖得软烂的鸡肉,底下衬着嫩白的竹荪。
“刘婶竟还炖了人参汤?”谢临洲有些意外,拿起勺子舀了一勺,吹凉了递到阿朝嘴边,“快尝尝,补身子,免得你总在外面跑着冻着。”
阿朝张嘴接住,温热的汤滑入喉咙,人参的微苦被鸡汤的鲜醇中和,还带着竹荪的清甜,暖得五脏六腑都舒展开来:“好喝。这是庄子上刚送来的新参,特意给你补补,你最近在国子监忙到晌午都不回来与我一块用膳,我怕你累坏了,特意让刘婶做的。”
他看向汉子,“下午你带学子们去庄子,夜里可要回来用膳,郊外可比京都内冷,我让小翠给你送多几件衣裳来,如何?”
“夜里是回来的。”谢临洲一边说一边把碗筷摆好,将吃食取出来。
先是一盘腊肉炒冬笋,腊肉切片透亮,油光渗着肥瘦纹理,冬笋脆嫩裹着红亮酱汁;再是一海碗辣子鸡,鸡丁裹着琥珀色脆壳,红辣椒与绿葱段点缀其间,香味扑鼻;接着是一碟清炒豌豆苗,豆苗嫩绿带着水汽,薄油裹得油光锃亮,瞧着清爽解腻。
最后拿出一碟红豆糕,糕点透着浅红,是红豆沙揉进糯米粉蒸得透亮,表面撒着一层细腻白糖,甜香扑鼻,正适合当饭后点心。
“近来天冷,吃辣的驱寒,正好最近想吃鸡了,便让刘婶做了辣子鸡。”阿朝拿起筷子,先夹了块去骨的辣子鸡丁递到谢临洲嘴边,“昨夜,我还想问你想吃什么呢,岂料你刷的一下就睡着了,我都没来得及问。”
近来,汉子是真的忙,夜里睡觉搂着人说着说着话就能睡过去。
“近来确实忙了些。”谢临洲张嘴接住,外酥里嫩的鸡丁裹着淡淡的辣意,咸香在嘴里散开,“忙过这段时日就放授衣假,我便能陪着你。”
他说着,也夹了一筷子豌豆苗放进阿朝碗里,“你尝尝这个豌豆苗,是庄子上种出来的新菜,味道很是不错。”
庄子上栽种的新菜,新果子此时都出来的差不多,除却一部分供到府上,剩余的他都让小瞳在自家杂货铺子售卖。
阿朝道:“我省的了,近来庄子送了不少蔬菜果子,我都尝过了,味道很好。”
接着,他给谢临洲舀了一勺人参汤:“喝多几口汤,到了郊外冷死个人了。”
谢临洲接过汤碗,温热的汤滑入喉咙,人参的微苦被鸡汤的鲜醇中和,瞬间压下了嘴里的辣意,舒服得喟叹一声。
两人你一筷我一勺,吃得格外热闹。
阿朝嚼着红豆糕,忽然想起之前和苏文彦的约定,缓缓道:“上回在窦侯爷府上结识了苏文彦,近来我都与他书信往来,过几日,我要与他一块去游玩。”
自打认识之后,苏文彦就被府上的事情缠住,没有空闲寻他,他又忙,二人之间的约定就搁置到了现在。
他眨巴眨巴眼睛,秀眉轻挑:“夫子,你让周先生给我放个假呗。”
谢临洲笑着擦去他嘴角的糖霜:“好,切记莫要到有水的地方游玩,天冷,若是掉进水中,怕是要生大病。”
他给小哥儿倒了杯茶,“别顾着吃糕点,喝茶漱漱口。”
阿朝点点头,把嘴里的糕点咽下去,“我省的的,我把小翠带上。”
他漱了口,收拾着碗筷,又道:“夜里快些回来,我等你用膳。”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两人身上,谢临洲靠在椅背上,看着阿朝忙碌的身影,“好,我听你的。”
收拾好碗筷与食盒,阿朝用炉子上温着的水,倒在木盆中洗干净手,坐在小塌上,拍拍身边的位置,“快来,我们说说话。”
听到这话,谢临洲起身,坐在他身旁,将人搂入怀中,“阿朝想和我说些什么?”
“也没什么,随便说说罢了。”阿朝把玩着汉子骨节分明的手,“你常在国子监,我在府上,不是上课便是看我的菜或是计划着雨刘婶子做好吃的,又或是想着你。”
谢临洲的下巴靠在小哥儿的发顶,“然后呢?”
近来确实忙,没什么时间陪对方。
“没怎么样啊。”阿朝道:“我省的你忙,不会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的。等有空,我们一块便是了。诶,先前大约是上个月月中的时候,沈家开了个糕点铺子,你可知晓此事,听闻味道挺不错的。”
上个月是十月,十月月中之时,他日日都上课,稍有空闲就是顾自己的菜,没怎么出去,但也知晓此事。
“先前与襄哥儿他们闲聊之时还聊到此事儿,说糕点畅销的得很,他们派下人去买我都没买到。今日,我乍一想起来了,问问你。”
贵人多忘事,明明是京中最热闹的事,他啊一门心思念书,给谢临洲做衣裳没怎么关心。
“沈家开的糕点铺子,我知晓,开业那天还让谢忠送了炮仗过去。”谢临洲道:“那时候正好中秋过后,进宫见陛下,还听御膳房的总管提过,近来御膳房新换的几样点心,便是出自沈长风之手。”
他望着庭院里初开的腊梅,眼里闪过几分欣慰,“你说的那家铺子,是沈长风特意在城南开的,名为‘长风轩’。他做生意倒是有他爹的手段,高中低端都做好了,御膳房打出名头,下课了回去还亲自盯着铺子,从食材挑选到糕点样式,都要一一过目。”
阿朝闻言有些惊讶,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谢临洲的手:“竟还有这样的事?我竟没料到沈学子会这般聪颖,那他家的点心,当真如传言中那般好吃?”
他没料到,谁都没有料到。
谢临嘴角噙着淡淡的笑:“真的好吃,若你想吃,我待会与沈长风说一声,让他回铺子之时,留些点心,送到府上去。”
隔壁的布庄挂出了新到的厚棉布,朱红色的幌子上写着新棉御寒,几个妇人正站在柜台前,拿着布样细细比对,时不时还伸手摸一摸布料的厚度。
“这糖炒栗子闻着真甜,”阿朝忍不住感叹,转头对年哥儿说,“昨夜,夫子买了些回去给我,我都没吃完,待会用过膳食回去,问问刘婶,看看还能不能吃,不能就算了,能吃,我就当零嘴吃完。”
年哥儿笑着点头:“少君放心,我记着呢。对了少君,您看前面那家年画铺,上次咱们买岁朝图的那家,又挂出新画了,好像是瑞雪兆丰年的图样,等下次休沐,少君可否要和少爷一块去看看?”
阿朝顺着年哥儿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年画铺的竹竿上,挂着一幅新的年画,画里的孩童穿着棉袄,正提着灯笼在雪地里堆雪人,旁边的屋檐下还挂着腊肉、香肠,透着浓浓的年味儿。
“好啊,”阿朝笑道:“还是年哥儿你有办法,我确实是要和夫子一块出去了。这些日子,都忙,没怎么一块逛。”
二人闲聊一番,马车慢慢慢了下来,国子监的红墙渐渐出现在眼前。
阿朝整理了下身上的衣裳,“快到了,你帮我把食盒递过来,别让夫子等急了。”
年哥儿连忙把食盒递给他,马车停稳后,阿朝提着食盒下车,回头对年哥儿说:“你在这儿等我,我用过膳食就回来,待会我们去福瑞斋买点心。。”
年哥儿笑着应下,看着阿朝的身影走进国子监,心里想着事。
阿朝没怎么来过国子监,但国子监门口的守卫认得他的一双蓝眼睛,问道:“可是谢夫子的夫郎谢少君?”
阿朝浅笑道:“是的。”
“谢大人刚上完课,正在值房呢,在下领你进去。”守卫这般道。
阿朝点点头,跟在守卫身后,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谢临洲温和的声音,似乎在和学子讨论课业。
他挥挥手,让守卫下去,随后轻轻敲了敲门,里面的声音顿住,随即传来谢临洲的回应:“进来吧。”
阿朝推门进去,见谢临洲正坐在桌前,身边还站着两个学子,笑着微微颔首,便笑着说:“夫子,我给您送膳食来了。”
谢临洲见是他,眼底瞬间染上笑意,对身边的学子道:“今日就到这里,有不懂的明日再问。”
学子们相视一眼,识趣地应下,躬身行礼后便退了出去。
值房里只剩下两人,谢临洲走上前,接过阿朝手里的食盒,见他鼻尖冻得微红,连忙拉过他的手暖着:“外面风大,怎么不多穿件衣服?”
“不冷。”阿朝摇摇头,笑着打开食盒,“我做完功课就来送膳食了,还热着呢。我都饿了,快点快点,刘婶做的膳食可香了,我这一路上肚子都唱戏了。”
谢临洲被他急乎乎的模样逗笑,拉着他在桌边坐下,将食盒里的菜品一一取出。
先掀开最上层的白瓷碗,一股浓郁的药香混着肉香飘了出来,是人参炖鸡汤,汤面浮着一层淡淡的油花,金黄透亮,整根参片卧在汤里,旁边还躺着几块炖得软烂的鸡肉,底下衬着嫩白的竹荪。
“刘婶竟还炖了人参汤?”谢临洲有些意外,拿起勺子舀了一勺,吹凉了递到阿朝嘴边,“快尝尝,补身子,免得你总在外面跑着冻着。”
阿朝张嘴接住,温热的汤滑入喉咙,人参的微苦被鸡汤的鲜醇中和,还带着竹荪的清甜,暖得五脏六腑都舒展开来:“好喝。这是庄子上刚送来的新参,特意给你补补,你最近在国子监忙到晌午都不回来与我一块用膳,我怕你累坏了,特意让刘婶做的。”
他看向汉子,“下午你带学子们去庄子,夜里可要回来用膳,郊外可比京都内冷,我让小翠给你送多几件衣裳来,如何?”
“夜里是回来的。”谢临洲一边说一边把碗筷摆好,将吃食取出来。
先是一盘腊肉炒冬笋,腊肉切片透亮,油光渗着肥瘦纹理,冬笋脆嫩裹着红亮酱汁;再是一海碗辣子鸡,鸡丁裹着琥珀色脆壳,红辣椒与绿葱段点缀其间,香味扑鼻;接着是一碟清炒豌豆苗,豆苗嫩绿带着水汽,薄油裹得油光锃亮,瞧着清爽解腻。
最后拿出一碟红豆糕,糕点透着浅红,是红豆沙揉进糯米粉蒸得透亮,表面撒着一层细腻白糖,甜香扑鼻,正适合当饭后点心。
“近来天冷,吃辣的驱寒,正好最近想吃鸡了,便让刘婶做了辣子鸡。”阿朝拿起筷子,先夹了块去骨的辣子鸡丁递到谢临洲嘴边,“昨夜,我还想问你想吃什么呢,岂料你刷的一下就睡着了,我都没来得及问。”
近来,汉子是真的忙,夜里睡觉搂着人说着说着话就能睡过去。
“近来确实忙了些。”谢临洲张嘴接住,外酥里嫩的鸡丁裹着淡淡的辣意,咸香在嘴里散开,“忙过这段时日就放授衣假,我便能陪着你。”
他说着,也夹了一筷子豌豆苗放进阿朝碗里,“你尝尝这个豌豆苗,是庄子上种出来的新菜,味道很是不错。”
庄子上栽种的新菜,新果子此时都出来的差不多,除却一部分供到府上,剩余的他都让小瞳在自家杂货铺子售卖。
阿朝道:“我省的了,近来庄子送了不少蔬菜果子,我都尝过了,味道很好。”
接着,他给谢临洲舀了一勺人参汤:“喝多几口汤,到了郊外冷死个人了。”
谢临洲接过汤碗,温热的汤滑入喉咙,人参的微苦被鸡汤的鲜醇中和,瞬间压下了嘴里的辣意,舒服得喟叹一声。
两人你一筷我一勺,吃得格外热闹。
阿朝嚼着红豆糕,忽然想起之前和苏文彦的约定,缓缓道:“上回在窦侯爷府上结识了苏文彦,近来我都与他书信往来,过几日,我要与他一块去游玩。”
自打认识之后,苏文彦就被府上的事情缠住,没有空闲寻他,他又忙,二人之间的约定就搁置到了现在。
他眨巴眨巴眼睛,秀眉轻挑:“夫子,你让周先生给我放个假呗。”
谢临洲笑着擦去他嘴角的糖霜:“好,切记莫要到有水的地方游玩,天冷,若是掉进水中,怕是要生大病。”
他给小哥儿倒了杯茶,“别顾着吃糕点,喝茶漱漱口。”
阿朝点点头,把嘴里的糕点咽下去,“我省的的,我把小翠带上。”
他漱了口,收拾着碗筷,又道:“夜里快些回来,我等你用膳。”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两人身上,谢临洲靠在椅背上,看着阿朝忙碌的身影,“好,我听你的。”
收拾好碗筷与食盒,阿朝用炉子上温着的水,倒在木盆中洗干净手,坐在小塌上,拍拍身边的位置,“快来,我们说说话。”
听到这话,谢临洲起身,坐在他身旁,将人搂入怀中,“阿朝想和我说些什么?”
“也没什么,随便说说罢了。”阿朝把玩着汉子骨节分明的手,“你常在国子监,我在府上,不是上课便是看我的菜或是计划着雨刘婶子做好吃的,又或是想着你。”
谢临洲的下巴靠在小哥儿的发顶,“然后呢?”
近来确实忙,没什么时间陪对方。
“没怎么样啊。”阿朝道:“我省的你忙,不会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的。等有空,我们一块便是了。诶,先前大约是上个月月中的时候,沈家开了个糕点铺子,你可知晓此事,听闻味道挺不错的。”
上个月是十月,十月月中之时,他日日都上课,稍有空闲就是顾自己的菜,没怎么出去,但也知晓此事。
“先前与襄哥儿他们闲聊之时还聊到此事儿,说糕点畅销的得很,他们派下人去买我都没买到。今日,我乍一想起来了,问问你。”
贵人多忘事,明明是京中最热闹的事,他啊一门心思念书,给谢临洲做衣裳没怎么关心。
“沈家开的糕点铺子,我知晓,开业那天还让谢忠送了炮仗过去。”谢临洲道:“那时候正好中秋过后,进宫见陛下,还听御膳房的总管提过,近来御膳房新换的几样点心,便是出自沈长风之手。”
他望着庭院里初开的腊梅,眼里闪过几分欣慰,“你说的那家铺子,是沈长风特意在城南开的,名为‘长风轩’。他做生意倒是有他爹的手段,高中低端都做好了,御膳房打出名头,下课了回去还亲自盯着铺子,从食材挑选到糕点样式,都要一一过目。”
阿朝闻言有些惊讶,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谢临洲的手:“竟还有这样的事?我竟没料到沈学子会这般聪颖,那他家的点心,当真如传言中那般好吃?”
他没料到,谁都没有料到。
谢临嘴角噙着淡淡的笑:“真的好吃,若你想吃,我待会与沈长风说一声,让他回铺子之时,留些点心,送到府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