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他斟酌了好一会儿,小声说:“这个摸着舒服,还凉丝丝的,写起来应该不热。”
谢临洲见他选好,便对掌柜说:“就按这个质地,裁五十张,再劳烦您帮着叠整齐些。”
掌柜的应了声,转身去取裁纸刀和尺子,动作娴熟地裁了起来。
等待的间隙,阿朝被柜台旁摆放的一方小巧的砚台吸引了目光。
那砚台呈淡青色,像块刚从井里捞出来的凉玉,上面雕刻着几株小小的兰草,叶脉纹路清晰,连草叶上的露珠都雕得活灵活现。
他忍不住伸出手,轻轻碰了碰,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眼里满是喜爱。
谢临洲注意到他的目光,轻声问:“喜欢这个砚台?夏日用这种青石砚好,磨墨时能聚凉,握着也不烫手。”
阿朝猛地回过神,连忙收回手,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不用啦,我有夫子送的砚台就好。”语毕,他凑到谢临洲耳边,低声道:“这砚台看着就贵,莫要破费了。”
这时,掌柜的已经把裁好的软纸叠整齐,用棉线捆了起来,还特意找了张油纸包在外面:“裹上这个,免得路上沾了汗湿。”
谢临洲接过软纸,看了眼阿朝,又拿起那方小砚台,对掌柜说:“这个砚台也一起算钱。”
阿朝急忙摆手,那点话脱口而出:“夫子,真的不用,太破费了,我那旧砚台还能用呢。”
他都没学会几个字呢,要那么多砚台作甚。
谢临洲轻笑着,没忍住揉了揉他的头发,指尖触到阿朝额角的汗,又顺手帮他擦了擦:“拿着吧,好的砚台磨出来的墨更匀,写出来的字也会更好看。你这么用心学,值得用好东西。再说了,有这凉砚台,你练字时也能少受点暑气。至于,我送你的砚台,你往后挑着用。”
说着,便付了钱,将软纸和砚台一起递给阿朝,还把自己的折扇塞到他手里:“拿着扇着,别中暑了。”
阿朝接过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怀里的砚台带着凉意,心里却暖暖的,眼眶微微有些发热。他抬起头,看着谢临洲,认真地说:“夫子,我以后一定好好练字,不辜负你给我买的这些东西。”也不辜负你这么疼我。
十六岁的人了,他都没想过自己能有这么一天,笔墨纸砚在手,身在学馆,未来相公又是国子监出了名的夫子。
他想,阿娘和爹在下面看到肯定会为自己开心快乐的。
谢临洲看着他认真的模样,眼底满是温柔:“好,我等着看你写出一手好字。等你练出模样了,咱们再去买新的字帖。”
买完东西,二人走出书斋,直接往醉仙楼去,坐在之前的雅间,他们点了最近特别出名的招牌菜,还点了餐前小食。
小食是些酸辣开胃的吃食,先上来,招牌菜稍后上。
阿朝吃了口酸辣的黄瓜,想起点什么,把嫁妆一事一说,有些担忧:“到时候不知我能带多少嫁妆过去。”
谢临洲把嘴里的白菜咽下去,喝了口茶水,安慰:“无事,你能离开王家便好。”
小哥儿的那点嫁妆于他而言,不过是凤毛麟角,他没什么好惦记的,即使小哥儿什么都不带来,他也不会说什么。救命之恩,就足以他对阿朝好一辈子。
阿朝舔舔下唇,“嗯。我到时候自个看着办。”
在醉仙楼用过膳食,日头已往西斜了些,先前灼人的暑气散了大半,风里裹着几分清润。
谢临洲擦了擦嘴角,见阿朝正捧着茶碗小口啜饮,眼神还时不时瞟向窗外,便笑着问道:“刚听你说戏里的祝英台可怜,这会儿可有精神跟我去个地方?”
阿朝眼睛一亮,立刻放下茶碗:“夫子要带我去哪儿?”
“去城西的荷池边走走,”谢临洲原想伸手替他理了理衣领,但想一想不太合适,手指指了指阿朝的衣领“这个时节荷花开得正好,风也凉快,还能看看池边书铺新到的小人书,你还不认识几个字,话本看不了,小人书总能看的。”
阿朝闻言连连点头,眼珠子一转,直接握住汉子的手腕,把人的手搭在自己的衣领。
是很奇怪的感觉。
谢临洲指尖触到少年温热的脖颈,他看看着哥儿的小表情好像懂了点什么,替人理了理衣领。
阿朝的手指一下一下点着谢临洲的手背,“夫子,我听别人说,快成婚了,是可以牵牵小手的。”
这动作对谢临洲来说,有些亲密。无论是现代还是现在他都没谈过恋爱,于他而言,目前为止,任何一点亲密的举动都能让他的cpu烧坏。
他咳了一声,不舍将手收回来,问:“谁说的,这是骗你的。”
阿朝疑惑:“可他们都这样说啊。”
他对自己产生怀疑了,难道他的行为真的不可以吗?
谢临洲说:“我是夫子,你该听我的。”在阿朝脑子还没转过弯的时候,他生硬的岔开话题:“要走了,不然逛不了太久。”
阿朝的脑子就这样被牵走了,他兴冲冲地跟着谢临洲出了醉仙楼。
两人并肩走在青石板路上,日头透过枝叶洒下的光斑在衣摆上晃荡,偶尔有卖莲蓬的小贩推着车经过,吆喝声脆生生的。
谢临洲看他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看,却又不问自己,直接上前买了两个新鲜莲蓬,剥出嫩白的莲子放到阿朝手里,自己也塞了一颗。
清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暑气又消了几分,阿朝看看谢临洲,又看看自己的手心,感觉脸颊很烫。
不多时便到了荷池,满池的荷叶挨挨挤挤,粉白的荷花从叶间探出来,风一吹,荷香便漫了满身。
池边有座木质的观景亭,谢临洲带阿朝走进去,找了石凳坐下。
阿朝趴在栏杆上,盯着池里嬉戏的小鱼,忽然想起戏里的情节,小声说:“夫子,要是梁山伯和祝英台能像咱们这样,在荷池边走走就好了。”
谢临洲顺着他的目光看向荷塘,“怎么还想着这件事儿。他们生在那样的时代,有太多身不由己,但咱们不一样。往后只要你想,咱们随时都能来这儿看荷花、买小人画。”
阿朝抬头看着谢临洲,见他眼底满是温柔,心里暖暖的,用力点了点头,补充:“还能闲逛,吃很多很多好吃的。”
歇了片刻,谢临洲又带着阿朝去了池边的书铺。
铺子里摆着不少新到的话本与小人画,阿朝一眼就看到了那本名为《江湖侠客传》的小人画,翻开来便舍不得放下。
谢临洲见他喜欢,便笑着付了钱,还顺带买了两本描红本:“往后练字累了,就看看话本解乏,不过可不能耽误了功课。”
阿朝抱着小人画和描红本,跟在谢临洲身后往回走,“我省的,夫子,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
他都想好了,这小人画就在他得到先生表扬的时候看。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风里的荷香混着书墨的气息。
阿朝心里满是欢喜。
用了晚膳,谢临洲送阿朝到外城,是阿朝思索一番后决定回王家的,谢临洲明日还有课不能留在这,留了小瞳在外头守着。
谢临洲叮嘱:“若有什么事情,你记得走,小瞳就在门口。”
阿朝说自己不是小孩子了,省的怎么做,让谢临洲回去,免得耽误了明日的课程。
马车消失在眼前,阿朝朝小瞳笑了笑,借着月光走到王家院门口时,远远就听见院里的谈笑声。
他刚推开虚掩的木门,院里的喧闹就顿了顿,接着王老太太的声音先飘了过来:“阿朝?这么晚了怎么回来了?谢夫子没跟你一起?”
她还以为,今夜阿朝要宿在学馆不回来了。
阿朝顺着声音走到院中央,院里的阴凉处下摆着几张竹椅,王老爷子、大房一家子,三房一家子都在,手里都摇着蒲扇,显然是趁着夜色纳凉。
王陈氏最先起身,拉着他的手往竹椅上让:“快坐,刚回来路上热不热?我去给你倒杯凉水。”
“不用了大大舅母,我不渴。”阿朝坐下,指尖轻轻攥着衣角,“就是夜里想着外祖父外祖母,想回来看看。”
他总不能说想回来看看自己的聘礼,嫁妆有没有出事吧。经过一番思索,他就寻了这个理由。
果不其然,王老太太笑的脸上褶子都要出来,拍了拍他的手背:“这孩子,谢家财刚上门提亲呢,就舍不得外祖父外祖母了,无事的,无事的,往后嫁过去了,想回来随时回,谢家要是不让,外祖母去跟谢夫子说。”
语气一顿,又道:“谢夫子也不是那等不讲理的。”
阿朝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点头应是,心里却不是那样想的。
这话刚落,王郑氏就凑了过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阿朝身上的银镯子,那是今日出去闲逛的时候,谢临洲给阿朝买的,回来的时候阿朝也忘记摘了。
“阿朝啊,你这镯子真好看,是谢夫子给你买的吧?”她一边说,一边伸手想去摸,被王老太太不着痕迹地挡了回去。
谢临洲见他选好,便对掌柜说:“就按这个质地,裁五十张,再劳烦您帮着叠整齐些。”
掌柜的应了声,转身去取裁纸刀和尺子,动作娴熟地裁了起来。
等待的间隙,阿朝被柜台旁摆放的一方小巧的砚台吸引了目光。
那砚台呈淡青色,像块刚从井里捞出来的凉玉,上面雕刻着几株小小的兰草,叶脉纹路清晰,连草叶上的露珠都雕得活灵活现。
他忍不住伸出手,轻轻碰了碰,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眼里满是喜爱。
谢临洲注意到他的目光,轻声问:“喜欢这个砚台?夏日用这种青石砚好,磨墨时能聚凉,握着也不烫手。”
阿朝猛地回过神,连忙收回手,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不用啦,我有夫子送的砚台就好。”语毕,他凑到谢临洲耳边,低声道:“这砚台看着就贵,莫要破费了。”
这时,掌柜的已经把裁好的软纸叠整齐,用棉线捆了起来,还特意找了张油纸包在外面:“裹上这个,免得路上沾了汗湿。”
谢临洲接过软纸,看了眼阿朝,又拿起那方小砚台,对掌柜说:“这个砚台也一起算钱。”
阿朝急忙摆手,那点话脱口而出:“夫子,真的不用,太破费了,我那旧砚台还能用呢。”
他都没学会几个字呢,要那么多砚台作甚。
谢临洲轻笑着,没忍住揉了揉他的头发,指尖触到阿朝额角的汗,又顺手帮他擦了擦:“拿着吧,好的砚台磨出来的墨更匀,写出来的字也会更好看。你这么用心学,值得用好东西。再说了,有这凉砚台,你练字时也能少受点暑气。至于,我送你的砚台,你往后挑着用。”
说着,便付了钱,将软纸和砚台一起递给阿朝,还把自己的折扇塞到他手里:“拿着扇着,别中暑了。”
阿朝接过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怀里的砚台带着凉意,心里却暖暖的,眼眶微微有些发热。他抬起头,看着谢临洲,认真地说:“夫子,我以后一定好好练字,不辜负你给我买的这些东西。”也不辜负你这么疼我。
十六岁的人了,他都没想过自己能有这么一天,笔墨纸砚在手,身在学馆,未来相公又是国子监出了名的夫子。
他想,阿娘和爹在下面看到肯定会为自己开心快乐的。
谢临洲看着他认真的模样,眼底满是温柔:“好,我等着看你写出一手好字。等你练出模样了,咱们再去买新的字帖。”
买完东西,二人走出书斋,直接往醉仙楼去,坐在之前的雅间,他们点了最近特别出名的招牌菜,还点了餐前小食。
小食是些酸辣开胃的吃食,先上来,招牌菜稍后上。
阿朝吃了口酸辣的黄瓜,想起点什么,把嫁妆一事一说,有些担忧:“到时候不知我能带多少嫁妆过去。”
谢临洲把嘴里的白菜咽下去,喝了口茶水,安慰:“无事,你能离开王家便好。”
小哥儿的那点嫁妆于他而言,不过是凤毛麟角,他没什么好惦记的,即使小哥儿什么都不带来,他也不会说什么。救命之恩,就足以他对阿朝好一辈子。
阿朝舔舔下唇,“嗯。我到时候自个看着办。”
在醉仙楼用过膳食,日头已往西斜了些,先前灼人的暑气散了大半,风里裹着几分清润。
谢临洲擦了擦嘴角,见阿朝正捧着茶碗小口啜饮,眼神还时不时瞟向窗外,便笑着问道:“刚听你说戏里的祝英台可怜,这会儿可有精神跟我去个地方?”
阿朝眼睛一亮,立刻放下茶碗:“夫子要带我去哪儿?”
“去城西的荷池边走走,”谢临洲原想伸手替他理了理衣领,但想一想不太合适,手指指了指阿朝的衣领“这个时节荷花开得正好,风也凉快,还能看看池边书铺新到的小人书,你还不认识几个字,话本看不了,小人书总能看的。”
阿朝闻言连连点头,眼珠子一转,直接握住汉子的手腕,把人的手搭在自己的衣领。
是很奇怪的感觉。
谢临洲指尖触到少年温热的脖颈,他看看着哥儿的小表情好像懂了点什么,替人理了理衣领。
阿朝的手指一下一下点着谢临洲的手背,“夫子,我听别人说,快成婚了,是可以牵牵小手的。”
这动作对谢临洲来说,有些亲密。无论是现代还是现在他都没谈过恋爱,于他而言,目前为止,任何一点亲密的举动都能让他的cpu烧坏。
他咳了一声,不舍将手收回来,问:“谁说的,这是骗你的。”
阿朝疑惑:“可他们都这样说啊。”
他对自己产生怀疑了,难道他的行为真的不可以吗?
谢临洲说:“我是夫子,你该听我的。”在阿朝脑子还没转过弯的时候,他生硬的岔开话题:“要走了,不然逛不了太久。”
阿朝的脑子就这样被牵走了,他兴冲冲地跟着谢临洲出了醉仙楼。
两人并肩走在青石板路上,日头透过枝叶洒下的光斑在衣摆上晃荡,偶尔有卖莲蓬的小贩推着车经过,吆喝声脆生生的。
谢临洲看他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看,却又不问自己,直接上前买了两个新鲜莲蓬,剥出嫩白的莲子放到阿朝手里,自己也塞了一颗。
清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暑气又消了几分,阿朝看看谢临洲,又看看自己的手心,感觉脸颊很烫。
不多时便到了荷池,满池的荷叶挨挨挤挤,粉白的荷花从叶间探出来,风一吹,荷香便漫了满身。
池边有座木质的观景亭,谢临洲带阿朝走进去,找了石凳坐下。
阿朝趴在栏杆上,盯着池里嬉戏的小鱼,忽然想起戏里的情节,小声说:“夫子,要是梁山伯和祝英台能像咱们这样,在荷池边走走就好了。”
谢临洲顺着他的目光看向荷塘,“怎么还想着这件事儿。他们生在那样的时代,有太多身不由己,但咱们不一样。往后只要你想,咱们随时都能来这儿看荷花、买小人画。”
阿朝抬头看着谢临洲,见他眼底满是温柔,心里暖暖的,用力点了点头,补充:“还能闲逛,吃很多很多好吃的。”
歇了片刻,谢临洲又带着阿朝去了池边的书铺。
铺子里摆着不少新到的话本与小人画,阿朝一眼就看到了那本名为《江湖侠客传》的小人画,翻开来便舍不得放下。
谢临洲见他喜欢,便笑着付了钱,还顺带买了两本描红本:“往后练字累了,就看看话本解乏,不过可不能耽误了功课。”
阿朝抱着小人画和描红本,跟在谢临洲身后往回走,“我省的,夫子,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
他都想好了,这小人画就在他得到先生表扬的时候看。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风里的荷香混着书墨的气息。
阿朝心里满是欢喜。
用了晚膳,谢临洲送阿朝到外城,是阿朝思索一番后决定回王家的,谢临洲明日还有课不能留在这,留了小瞳在外头守着。
谢临洲叮嘱:“若有什么事情,你记得走,小瞳就在门口。”
阿朝说自己不是小孩子了,省的怎么做,让谢临洲回去,免得耽误了明日的课程。
马车消失在眼前,阿朝朝小瞳笑了笑,借着月光走到王家院门口时,远远就听见院里的谈笑声。
他刚推开虚掩的木门,院里的喧闹就顿了顿,接着王老太太的声音先飘了过来:“阿朝?这么晚了怎么回来了?谢夫子没跟你一起?”
她还以为,今夜阿朝要宿在学馆不回来了。
阿朝顺着声音走到院中央,院里的阴凉处下摆着几张竹椅,王老爷子、大房一家子,三房一家子都在,手里都摇着蒲扇,显然是趁着夜色纳凉。
王陈氏最先起身,拉着他的手往竹椅上让:“快坐,刚回来路上热不热?我去给你倒杯凉水。”
“不用了大大舅母,我不渴。”阿朝坐下,指尖轻轻攥着衣角,“就是夜里想着外祖父外祖母,想回来看看。”
他总不能说想回来看看自己的聘礼,嫁妆有没有出事吧。经过一番思索,他就寻了这个理由。
果不其然,王老太太笑的脸上褶子都要出来,拍了拍他的手背:“这孩子,谢家财刚上门提亲呢,就舍不得外祖父外祖母了,无事的,无事的,往后嫁过去了,想回来随时回,谢家要是不让,外祖母去跟谢夫子说。”
语气一顿,又道:“谢夫子也不是那等不讲理的。”
阿朝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点头应是,心里却不是那样想的。
这话刚落,王郑氏就凑了过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阿朝身上的银镯子,那是今日出去闲逛的时候,谢临洲给阿朝买的,回来的时候阿朝也忘记摘了。
“阿朝啊,你这镯子真好看,是谢夫子给你买的吧?”她一边说,一边伸手想去摸,被王老太太不着痕迹地挡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