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但我要告诉你们,这些海外种子能带来高产,能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以后若再有人敢打它们的主意,或是做出损害庄子利益的事,绝不轻饶。”
佃户们频频点头。
见此,谢临洲又说:“接下来,我会请农技师来庄子,教大家如何改良土壤、正确管护海外作物和果树,还会带来新的海外种子,重新栽种。今年的租子,按实际收成的六成缴纳,剩下的留着补贴家用。”
佃户们闻言,纷纷磕头道谢,脸上满是感激与愧疚。
谢忠走到谢临洲身边,感慨道:“公子,今日若不是您细心,恐怕真要让那商人得逞了。”
谢临洲笑了笑,目光望向远方:“这些种子承载着太多希望,我绝不能让它们白白浪费。走,我们去看看老周,他心里定还不安稳,得好好和他说说。”
第32章
两人走到老周家院外,隔着竹篱笆,能看见老周正蹲在院子角落,对着几株枯萎的海外果树幼苗唉声叹气,手里还拿着块布,反复擦拭着果树的枝干,像是想把那些发黑的痕迹擦掉。
听到脚步声,老周抬头见是谢临洲,慌忙站起身,手忙脚乱地想把幼苗藏到身后,脸上满是愧疚与不安,嘴唇动了动,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谢临洲推开竹门走进院子,目光落在那些幼苗上,轻声道:“不必藏了,我都知道。”
他在老周对面蹲下,拿起一株幼苗,指尖拂过干枯的叶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你管护果林从没有出过差错,这次若非被那商人蛊惑,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对吗?”
老周鼻子一酸,眼眶瞬间红了,径直跪在地上,声音哽咽:“公子,是我对不起您的信任。那商人说我儿子在城里赌钱欠了债,只要我按他说的做,他就帮我还清欠款,我一时糊涂,就……就害了那些珍贵的果树,还差点毁了公子的心血,我有罪啊。”
他不知上辈子做了什么孽,居然生出这样的儿子。他心里头难受的很,一边是老来得子一边是自己喜爱的果树。
谢临洲伸手将他扶起,沉声道:“起来吧。你儿子欠债之事,为何不早说?谢家还能看着你被外人要挟不成?”
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那商人已被送去官府,你儿子的欠款,我会让人查清后还清,但日后切不可再被利益或危难裹挟,做出损害庄子的事。”
老周连连磕头,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多谢公子宽宏大量!日后我定当尽心管护果林,哪怕拼上这条老命,也要让那些海外果树长得枝繁叶茂。”
谢临洲点点头,扶着他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又细细询问了果林受损的细节,包括商人给的药粉用量、施用时间等,一一记在心里。
“明日我会让人送些改良土壤的草木灰和专门救治果树的药剂来,你按我说的方法,先给存活的海外果树换土、施肥,或许还能补救。”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这上面写着海外果树的管护要点,你仔细看看,有不懂的随时来问我。”
老周双手接过小册子,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握住了救命稻草,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谢临洲又叮嘱了几句,和谢忠二人离开老周家。
离开后,他吩咐谢忠的弟弟谢允调查病解决好这件事情,便乘着回内城的马车离开。
就是他们二人返回内城的路上被阿朝遇到。
阿朝见他们走的匆忙,想必是有要事,没把马车喊住。
目送谢临洲的马车远去,他心里还暖着,脚步却没敢慢。
想着李员外庄子上的规矩,那庄子里收野菜不在乎时辰,只看野菜新不新鲜,如今野菜也放了好些时辰,生怕人家不收。
他把背篓往肩上又紧了紧,避开黄土路上被晒得发烫的地段,专挑田埂边的树荫走,裤脚沾了田埂上的泥水也顾不上擦。
李员外的庄子在城外三里地,青砖灰瓦的院墙围着一大片田地,远远就能看见门口挂着的‘李府庄院’木牌。
阿朝走到庄门口,见两个穿着灰布短打的庄丁正靠在门边打盹,连忙放轻脚步上前,小声道:“两位大哥,我是来送野菜的,不知你们庄子还收吗?”
其中一个庄丁睁开眼,上下打量了阿朝一番,又瞥了眼他背上的背篓:“是马齿苋?这个时节的菜倒还新鲜。不过我们只收周姑娘要的菜,你这菜要是不合她的意,可没人要。”
阿朝连忙点头:“我这是今早刚从青屏山挖的,我用湿的布巾包着,保证新鲜。”
庄丁没再多说,朝里喊了声:“周姑娘要的野菜来了。”
没过一会儿,就见一个穿着水绿色布裙的丫鬟从里面走出来,手里挎着个竹篮,身后还跟着个的小姑娘,约莫十五六,花容月貌,穿着粉白相间的衣裳,手里把玩着一朵刚摘的石榴花,正是庄丁说的周姑娘。
周姑娘走到阿朝面前,仰着小脸,先闻了闻背篓里的马齿苋,又伸出手指轻轻戳了戳菜叶,脆生生地问:“这菜是今早挖的?有没有沾太多泥?”
她见多识广,对阿朝那双蓝眼睛也不惊奇。
阿朝连忙放下背篓,小心地掀开上面的湿布:“姑娘您看,我在青屏山的溪水里洗过了,根上的泥都冲干净了,就剩点潮气,您拿回去不用再费功夫洗。”
这一路上,他都没走颠簸的路,野菜保护的好好的。
周姑娘蹲下身,仔细翻看着马齿苋,眼里渐渐亮了起来:“比上次那人送的好,这菜叶又肥又嫩,茎秆还是紫红的,看着就好吃。”
她转头对丫鬟说:“春桃,把菜称了吧,比上次的价钱贵些给。”
名叫春桃的丫鬟应了声,从怀里掏出个小秤,把马齿苋倒进竹篮里称了称,笑道:“小哥儿,一共三斤半,按二十文钱一斤算,给你七十文钱。”
这时节的野菜,城内的大户人家就爱吃。
阿朝一听,心中大喜,接过春桃递来的铜钱,小心地数了两遍,确认没错后,才放进怀里贴身的布兜里,又对着周姑娘拱了拱手:“多谢姑娘,多谢春桃姑娘。”
这些铜钱,他要存好,往后有大用处。
周姑娘站起身,擦了擦手上的灰,笑着说:“你这菜好,下次要是还挖着这么新鲜的马齿苋,或是青屏山有别的野菜,尽管送来,我都要。”
阿朝连忙应下:“一定一定,下次我要是挖到好野菜,第一时间就送过来。”
正要转身离开,周姑娘忽然想起什么,叫住他:“对了,你知道青屏山有没有刚熟的野葡萄?我想吃酸的,上次让庄丁去摘,只摘到几颗青的。”
她近来也不省的作甚,日日都想吃酸的,可要寻个大夫来看看才成。
阿朝想了想,点头道:“姑娘,青屏山深处有片野葡萄藤,我今早挖野菜时见过,有几颗已经紫了,估计再过两三天就能全熟,到时候我摘些给您送来?”
周姑娘眼睛一亮,连忙说:“好啊好啊,要是能摘到熟的野葡萄,我多给你加十文钱一斤。”
阿朝笑着应下,又谢过周姑娘,才扛起空背篓,脚步轻快地往回走。
怀里的铜钱沉甸甸的,贴着胸口,让他心里格外踏实。浑身的疲惫都似被这铜钱治愈,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觉得浑身是劲。
他比王老大几人先一步回到王家。王老大几人要推斗车,脚程慢些。
瞧见在院子里头乘凉的王郑氏,他问了声好,旋即又道:“三舅母,我先把背篓里的野菜拿去洗了。大舅母他们还在路上。”
今日天热,说话都费劲,王郑氏扫他眼,就闭上眼睛。
阿朝把自己藏的野果子洗干净,用水泡着放在自己床底下用衣裳盖着,随后坐在庖屋前,洗菜。
王老大几人刚好把柴捆卸下来,堆在柴房的门口。
王陈氏朝着阿朝笑了笑,立即进庖屋,把背篓里的鱼和虾倒进盆里,接了些清水养着。
王春华和王春雨则帮忙把野果和野菜搬到院子里,王春华把桃子和李子分类放好,王春雨则蹲在一旁,看着盆里的小鱼游来游去,舍不得离开。
大房的人回来了,三房的人压根不会起身干活,王老太太夫妇二人还在菜地里头,做膳食只有他们大房来。
“阿朝啊,过来帮大舅母烧火,咱们先把鱼汤炖上。”王陈氏在庖屋里喊道,“你大舅还要去挑水回来。”
三房今日把水缸里头的水全用光了,也不挑。
王春华姐妹要去把鸡鸭赶回来,把晾在院子里头的衣裳收了。
阿朝应了一声,赶紧走进庖屋,帮着她添柴烧火。
王陈氏则把鱼处理干净,切成小块,放进锅里,加上清水,又放了些姜片和葱段去腥。
她做鱼有一手,阿朝盯着她做鱼的步骤,眼睛一眨也不眨。
见此,王陈氏道:“阿朝想学啊,这鱼容易做的很,去腥了,做出来的汤就好喝。”
阿朝不好意思的点头,为自己辩解了句:“若是我学会做鱼,往后到抓完鱼回来,大舅母便不用那么累了。”
佃户们频频点头。
见此,谢临洲又说:“接下来,我会请农技师来庄子,教大家如何改良土壤、正确管护海外作物和果树,还会带来新的海外种子,重新栽种。今年的租子,按实际收成的六成缴纳,剩下的留着补贴家用。”
佃户们闻言,纷纷磕头道谢,脸上满是感激与愧疚。
谢忠走到谢临洲身边,感慨道:“公子,今日若不是您细心,恐怕真要让那商人得逞了。”
谢临洲笑了笑,目光望向远方:“这些种子承载着太多希望,我绝不能让它们白白浪费。走,我们去看看老周,他心里定还不安稳,得好好和他说说。”
第32章
两人走到老周家院外,隔着竹篱笆,能看见老周正蹲在院子角落,对着几株枯萎的海外果树幼苗唉声叹气,手里还拿着块布,反复擦拭着果树的枝干,像是想把那些发黑的痕迹擦掉。
听到脚步声,老周抬头见是谢临洲,慌忙站起身,手忙脚乱地想把幼苗藏到身后,脸上满是愧疚与不安,嘴唇动了动,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谢临洲推开竹门走进院子,目光落在那些幼苗上,轻声道:“不必藏了,我都知道。”
他在老周对面蹲下,拿起一株幼苗,指尖拂过干枯的叶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你管护果林从没有出过差错,这次若非被那商人蛊惑,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对吗?”
老周鼻子一酸,眼眶瞬间红了,径直跪在地上,声音哽咽:“公子,是我对不起您的信任。那商人说我儿子在城里赌钱欠了债,只要我按他说的做,他就帮我还清欠款,我一时糊涂,就……就害了那些珍贵的果树,还差点毁了公子的心血,我有罪啊。”
他不知上辈子做了什么孽,居然生出这样的儿子。他心里头难受的很,一边是老来得子一边是自己喜爱的果树。
谢临洲伸手将他扶起,沉声道:“起来吧。你儿子欠债之事,为何不早说?谢家还能看着你被外人要挟不成?”
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些,“那商人已被送去官府,你儿子的欠款,我会让人查清后还清,但日后切不可再被利益或危难裹挟,做出损害庄子的事。”
老周连连磕头,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多谢公子宽宏大量!日后我定当尽心管护果林,哪怕拼上这条老命,也要让那些海外果树长得枝繁叶茂。”
谢临洲点点头,扶着他坐在院中的石凳上,又细细询问了果林受损的细节,包括商人给的药粉用量、施用时间等,一一记在心里。
“明日我会让人送些改良土壤的草木灰和专门救治果树的药剂来,你按我说的方法,先给存活的海外果树换土、施肥,或许还能补救。”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这上面写着海外果树的管护要点,你仔细看看,有不懂的随时来问我。”
老周双手接过小册子,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握住了救命稻草,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谢临洲又叮嘱了几句,和谢忠二人离开老周家。
离开后,他吩咐谢忠的弟弟谢允调查病解决好这件事情,便乘着回内城的马车离开。
就是他们二人返回内城的路上被阿朝遇到。
阿朝见他们走的匆忙,想必是有要事,没把马车喊住。
目送谢临洲的马车远去,他心里还暖着,脚步却没敢慢。
想着李员外庄子上的规矩,那庄子里收野菜不在乎时辰,只看野菜新不新鲜,如今野菜也放了好些时辰,生怕人家不收。
他把背篓往肩上又紧了紧,避开黄土路上被晒得发烫的地段,专挑田埂边的树荫走,裤脚沾了田埂上的泥水也顾不上擦。
李员外的庄子在城外三里地,青砖灰瓦的院墙围着一大片田地,远远就能看见门口挂着的‘李府庄院’木牌。
阿朝走到庄门口,见两个穿着灰布短打的庄丁正靠在门边打盹,连忙放轻脚步上前,小声道:“两位大哥,我是来送野菜的,不知你们庄子还收吗?”
其中一个庄丁睁开眼,上下打量了阿朝一番,又瞥了眼他背上的背篓:“是马齿苋?这个时节的菜倒还新鲜。不过我们只收周姑娘要的菜,你这菜要是不合她的意,可没人要。”
阿朝连忙点头:“我这是今早刚从青屏山挖的,我用湿的布巾包着,保证新鲜。”
庄丁没再多说,朝里喊了声:“周姑娘要的野菜来了。”
没过一会儿,就见一个穿着水绿色布裙的丫鬟从里面走出来,手里挎着个竹篮,身后还跟着个的小姑娘,约莫十五六,花容月貌,穿着粉白相间的衣裳,手里把玩着一朵刚摘的石榴花,正是庄丁说的周姑娘。
周姑娘走到阿朝面前,仰着小脸,先闻了闻背篓里的马齿苋,又伸出手指轻轻戳了戳菜叶,脆生生地问:“这菜是今早挖的?有没有沾太多泥?”
她见多识广,对阿朝那双蓝眼睛也不惊奇。
阿朝连忙放下背篓,小心地掀开上面的湿布:“姑娘您看,我在青屏山的溪水里洗过了,根上的泥都冲干净了,就剩点潮气,您拿回去不用再费功夫洗。”
这一路上,他都没走颠簸的路,野菜保护的好好的。
周姑娘蹲下身,仔细翻看着马齿苋,眼里渐渐亮了起来:“比上次那人送的好,这菜叶又肥又嫩,茎秆还是紫红的,看着就好吃。”
她转头对丫鬟说:“春桃,把菜称了吧,比上次的价钱贵些给。”
名叫春桃的丫鬟应了声,从怀里掏出个小秤,把马齿苋倒进竹篮里称了称,笑道:“小哥儿,一共三斤半,按二十文钱一斤算,给你七十文钱。”
这时节的野菜,城内的大户人家就爱吃。
阿朝一听,心中大喜,接过春桃递来的铜钱,小心地数了两遍,确认没错后,才放进怀里贴身的布兜里,又对着周姑娘拱了拱手:“多谢姑娘,多谢春桃姑娘。”
这些铜钱,他要存好,往后有大用处。
周姑娘站起身,擦了擦手上的灰,笑着说:“你这菜好,下次要是还挖着这么新鲜的马齿苋,或是青屏山有别的野菜,尽管送来,我都要。”
阿朝连忙应下:“一定一定,下次我要是挖到好野菜,第一时间就送过来。”
正要转身离开,周姑娘忽然想起什么,叫住他:“对了,你知道青屏山有没有刚熟的野葡萄?我想吃酸的,上次让庄丁去摘,只摘到几颗青的。”
她近来也不省的作甚,日日都想吃酸的,可要寻个大夫来看看才成。
阿朝想了想,点头道:“姑娘,青屏山深处有片野葡萄藤,我今早挖野菜时见过,有几颗已经紫了,估计再过两三天就能全熟,到时候我摘些给您送来?”
周姑娘眼睛一亮,连忙说:“好啊好啊,要是能摘到熟的野葡萄,我多给你加十文钱一斤。”
阿朝笑着应下,又谢过周姑娘,才扛起空背篓,脚步轻快地往回走。
怀里的铜钱沉甸甸的,贴着胸口,让他心里格外踏实。浑身的疲惫都似被这铜钱治愈,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觉得浑身是劲。
他比王老大几人先一步回到王家。王老大几人要推斗车,脚程慢些。
瞧见在院子里头乘凉的王郑氏,他问了声好,旋即又道:“三舅母,我先把背篓里的野菜拿去洗了。大舅母他们还在路上。”
今日天热,说话都费劲,王郑氏扫他眼,就闭上眼睛。
阿朝把自己藏的野果子洗干净,用水泡着放在自己床底下用衣裳盖着,随后坐在庖屋前,洗菜。
王老大几人刚好把柴捆卸下来,堆在柴房的门口。
王陈氏朝着阿朝笑了笑,立即进庖屋,把背篓里的鱼和虾倒进盆里,接了些清水养着。
王春华和王春雨则帮忙把野果和野菜搬到院子里,王春华把桃子和李子分类放好,王春雨则蹲在一旁,看着盆里的小鱼游来游去,舍不得离开。
大房的人回来了,三房的人压根不会起身干活,王老太太夫妇二人还在菜地里头,做膳食只有他们大房来。
“阿朝啊,过来帮大舅母烧火,咱们先把鱼汤炖上。”王陈氏在庖屋里喊道,“你大舅还要去挑水回来。”
三房今日把水缸里头的水全用光了,也不挑。
王春华姐妹要去把鸡鸭赶回来,把晾在院子里头的衣裳收了。
阿朝应了一声,赶紧走进庖屋,帮着她添柴烧火。
王陈氏则把鱼处理干净,切成小块,放进锅里,加上清水,又放了些姜片和葱段去腥。
她做鱼有一手,阿朝盯着她做鱼的步骤,眼睛一眨也不眨。
见此,王陈氏道:“阿朝想学啊,这鱼容易做的很,去腥了,做出来的汤就好喝。”
阿朝不好意思的点头,为自己辩解了句:“若是我学会做鱼,往后到抓完鱼回来,大舅母便不用那么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