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人,我们从匪寨里救出来的百姓里有人上报,说还有匪徒在山中。”
云修收回注意力,目光一凝,“将人带来说话。”
“是。”斥候领命,不一会儿,一位长须老者被带到他的面前。
老者衣衫褴褛,脸上乌青一片,有些肿胀,但双目有神,见到云修行了个文人礼。
“禀大人,草民是洪家村的村民,年轻的时候在力洼镇待过一段时日,见过几次外邦异族,这回不幸被山匪掳到山里,草民在他们防范疲软的时候,夜里偷跑过一次,不幸在林深处迷路,碰上一队穿着盔甲的人,夜里看不清路,也分不清方向,草民不清楚他们是否是匪寨中人,但模糊看见队尾人的面目,不似本地人,衣饰也有些不同寻常。”
力洼镇在嘉南府最西南,和泉宁以及其他几个小国接壤,外邦之人和醴国人长得有些不同,加上他国服饰,在白日里很好辨认,但夜里就差点意思。
老者不敢说死,但想到那特殊的纹饰,在月光下泛出光泽,腰间胯刀也不同于云修手底下的兵,他心里肯定,对面一定不是自己人。
他读过些书,年轻时候出去见识过世面,说话不亢不卑,有条理,他家里有些家资,山匪要拿赎金,逃跑失败被抓回去后也没要了他的性命,就是一顿好打,脸上的伤就是这么留下的。
云修问他那伙人往哪个方向去,老者说夜里太黑不知道,但如果有人将他带到当时的位置,他就能认出来,那边有棵榕树,他就是躲在榕树里避开的那队人。
抓他的山匪还活着,山匪认识路。
云修意动,已经信了大半,来都来了,既然有动静,去看看也不是不行。
-
京都安王府
一名女婢躬身跨入寝室,行到安王妃面前行礼道:“王妃,除了萧侧妃和温侧妃,其余几位侧夫人都在厅外候着了。”
闻萱洗手的动作一顿,眼睫微颤,将其余婢女挥退,问道:“温侧妃何故不来?”
“侧妃贴身婢女回说,是她家主子昨儿侍寝疲累,今儿起不来,是以不来。”婢女一板一眼,将那人的话学了一遍。
安王之前被皇帝禁足,萧侧妃在那时期产子,生得不顺畅,去请太医时遇到了些磕绊,救治不及时,伤了底子,孩子四个月大了她还是病怏怏的,闻萱就免了她每日的请安。
她一心扑在宝贝儿子身上,连带着对安王都冷淡了不少,安王去她那贴了几次冷屁股后也不爱去她院里,过年和安王一起去宫宴的机会也不争了。
皇帝满意安王这回带了正妃出席,又见他身形瘦弱了不少,谢长德是他登基后的老来子,到底心疼,当晚便将他的禁足解了。
但院子依旧被萧侧妃严密把守,不像病重之人的手段。
“萧侧妃院里有没有发现生面孔?”
女婢道:“萧侧妃生产后,便一直闭门不出。”
生面孔指的是和萧侧妃有首尾的那名侍卫。
闻萱诧异,她不见情郎,也不见安王,难不成鬼门关前走一遭,真转性子看透了?
闻萱不信,萧秀婉怕是在憋坏。
“继续盯着她,再多派几个人,想办法近到她身前,她的心思全在皇孙身上也是应当的,到底是王爷的血脉,我得帮忙照看一二才是。”
王爷的血脉才怪,闻萱想到,她当初收到有人故意透露,萧侧妃混淆皇室血脉的消息时的欢喜,顺藤摸瓜查到后面只剩恐惧,一路拔出萝卜带出泥,牵扯到通敌叛国的事情,她十个脑袋也不够砍,但已经上了贼船,无法脱身,只能捏着鼻子替人办事。
她和安王面不和,心更不和,但到底是在安王眼皮子底下,心中战战兢兢,惶恐被人看出马脚,先下手为强将她灭口。
她不敢告诉父兄,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京都想安王死的人不少,但按着谁最受益,谁是凶手的办案思路想,她大抵能猜出对方吃的是哪家的饭。
只盼着待到安王倒台,太子得位后,看在她办事的份上,让闻家有个好结果得个善了。
至于另一位温侧妃,则是个安王厌恶的哥儿,想到此处,闻萱忍不住鄙夷谢长德。
闻家是武将世家,安王娶她图的就是兵权,求了圣旨赐婚,奈何闻家不吃他这招,一心为陛下,不上他的船,他便又纳了朝中一位偏将的嫡哥儿当侧妃。
安王瞧不起哥儿,和哥儿站一块都是污了他的身子,但又馋哥儿背后的势力,捏着鼻子娶回来,一年之中例行公事去个几次。
闻萱看不起他的做派,没本事还想要夺嫡,不想下功夫提升自己的实力,以德服人,就走歪路偏路,用后院的妇人来拉拢各方势力,哪怕以后真当了皇帝,也是被后宫和前朝两头拉扯,被牵着鼻子走的傀儡皇帝。
想走后院的捷径,必会被后院所牵制。
安王妃看得明白,她想跳船了。
温侧妃的父亲协防宫门,似乎掌的是兴安门,闻萱想到此处心头一跳。
“王爷这月以来,三十天里有二十天是歇在温侧妃屋里,累了爬不起身,也是情理之中,之后几日的请安也免了,近日我胃口不佳,时感倦怠,让夫人们不必请安,自行回去吧,我想吃长盛坊春明轩的玉露团子了,你速去买了给我吃,他家生意好,去晚了就买不到了。”
女婢将闻萱塞给她的纸条掩入袖中,“是,那奴婢告退了。”
“去吧,仔细些,别将糕点弄混了。”
第97章
是夜, 风雨交加,空气中裹挟着潮湿黏腻的腥气,风雨在殿宇回廊中卷起阵阵呼啸, 檐角的铜铃在这压抑的气氛中也只敢露出一点颤抖的尾音,不敢高声, 恐惊了暗处的巨怪, 皇城之中仿佛有无形的丝线在齿轮的转动中绷紧, 即将要到不得不崩裂的那刻。
大家都在等, 在观望, 在加力。
有人伸出了手在那根弦上撩拨,似乎无事发生, 于是两只手, 三只手,重重叠叠的手,琴弦铮铮,暗影浮动。
皇帝一直处在昏迷, 连让太子监国的诏书也下不出,早朝无期限拖延,朝野之中流言不断,说皇帝时日无多。
安王心中窃喜, 和萧家人在外老老实实, 在内歌舞升平, 要多痛快有多痛快,甚至有官员居然在花楼吃醉后说出皇帝命不久矣的话来, 贬低太子是女子之身,坐不得龙椅。
大逆不道,嚣张跋扈到极点, 花楼的姐儿、哥儿听见后没胆子出去大肆宣扬,但一个眼神,一个努嘴,底下的风言风语快速发酵,其中最夸张的是,太子下毒谋害皇帝,她要篡位。
太子听之任之,由着流言四散,安王一脉添火加柴,暗中煽动,使流言快速扩散。
是夜,大雨滂沱如倾倒,雨滴溅在冰冷的甲胄上,金属摩擦的声音掩藏在暴雨声中,一百来位将士无声前进,风雨中夹杂一缕腥臭。
谢长德穿得人模狗样,长身而立于宫门前,看守宫门的郎将是自己人,宫门大开,如入无人之境。
他不见身后的郎将持刀而立,冷眼看着他们往幽深宫道前行,挥手之间,厚重宫门再次紧闭。
宫殿在雨中黑压压一片,像深渊巨口,将谢长德那点人马吞没,没了影子。
几道宫门依次而开,太顺利了,谢长德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胯刀,不做他想,只觉得他是天命所归,天王老子都帮他,迅速将老皇帝的寝宫包围,谢长德长舒一口气,只觉得浑身畅快。
“殿内药味重,闻着心口难受,你去把香炉里多加些香料。”萧贵妃指挥一旁的小太监。
太子坐在龙榻前,给老皇帝喂药,老皇帝脸色蜡黄,双眼紧闭,太子听到萧贵妃的话,动作一顿,若无其事舀起一勺药汁,喂到泰景帝紧闭的嘴边,药汁沿着嘴角淌下,被帕子抹去,一碗药全喂给了帕子。
殿内只闻小太监掀开香炉,加香料的声音。
萧贵妃嫌老皇帝污秽,身上有暮气的病味,后妃轮流给老皇帝侍疾,今日她本不想来,但为了儿子,骨子里的懒劲暂时压下,来这打配合。
香炉里的烟快速变多,萧贵妃低头用帕子捂住鼻子,虽事前吃了解药,但闻多了还是不好。
太子身怀武功,保险起见先把她迷晕,等到她的好大儿进来,老的瘫痪在床,小的死蛇烂鳝,不就任他们宰割。
只是皇儿怎么还不来。
萧贵妃内心焦急,太子也不见倒,心中起了些慌乱。
太子背后跟长眼睛一样,“贵妃若是觉得累,就去安寝吧,父皇这儿,有孤照看。”
云修收回注意力,目光一凝,“将人带来说话。”
“是。”斥候领命,不一会儿,一位长须老者被带到他的面前。
老者衣衫褴褛,脸上乌青一片,有些肿胀,但双目有神,见到云修行了个文人礼。
“禀大人,草民是洪家村的村民,年轻的时候在力洼镇待过一段时日,见过几次外邦异族,这回不幸被山匪掳到山里,草民在他们防范疲软的时候,夜里偷跑过一次,不幸在林深处迷路,碰上一队穿着盔甲的人,夜里看不清路,也分不清方向,草民不清楚他们是否是匪寨中人,但模糊看见队尾人的面目,不似本地人,衣饰也有些不同寻常。”
力洼镇在嘉南府最西南,和泉宁以及其他几个小国接壤,外邦之人和醴国人长得有些不同,加上他国服饰,在白日里很好辨认,但夜里就差点意思。
老者不敢说死,但想到那特殊的纹饰,在月光下泛出光泽,腰间胯刀也不同于云修手底下的兵,他心里肯定,对面一定不是自己人。
他读过些书,年轻时候出去见识过世面,说话不亢不卑,有条理,他家里有些家资,山匪要拿赎金,逃跑失败被抓回去后也没要了他的性命,就是一顿好打,脸上的伤就是这么留下的。
云修问他那伙人往哪个方向去,老者说夜里太黑不知道,但如果有人将他带到当时的位置,他就能认出来,那边有棵榕树,他就是躲在榕树里避开的那队人。
抓他的山匪还活着,山匪认识路。
云修意动,已经信了大半,来都来了,既然有动静,去看看也不是不行。
-
京都安王府
一名女婢躬身跨入寝室,行到安王妃面前行礼道:“王妃,除了萧侧妃和温侧妃,其余几位侧夫人都在厅外候着了。”
闻萱洗手的动作一顿,眼睫微颤,将其余婢女挥退,问道:“温侧妃何故不来?”
“侧妃贴身婢女回说,是她家主子昨儿侍寝疲累,今儿起不来,是以不来。”婢女一板一眼,将那人的话学了一遍。
安王之前被皇帝禁足,萧侧妃在那时期产子,生得不顺畅,去请太医时遇到了些磕绊,救治不及时,伤了底子,孩子四个月大了她还是病怏怏的,闻萱就免了她每日的请安。
她一心扑在宝贝儿子身上,连带着对安王都冷淡了不少,安王去她那贴了几次冷屁股后也不爱去她院里,过年和安王一起去宫宴的机会也不争了。
皇帝满意安王这回带了正妃出席,又见他身形瘦弱了不少,谢长德是他登基后的老来子,到底心疼,当晚便将他的禁足解了。
但院子依旧被萧侧妃严密把守,不像病重之人的手段。
“萧侧妃院里有没有发现生面孔?”
女婢道:“萧侧妃生产后,便一直闭门不出。”
生面孔指的是和萧侧妃有首尾的那名侍卫。
闻萱诧异,她不见情郎,也不见安王,难不成鬼门关前走一遭,真转性子看透了?
闻萱不信,萧秀婉怕是在憋坏。
“继续盯着她,再多派几个人,想办法近到她身前,她的心思全在皇孙身上也是应当的,到底是王爷的血脉,我得帮忙照看一二才是。”
王爷的血脉才怪,闻萱想到,她当初收到有人故意透露,萧侧妃混淆皇室血脉的消息时的欢喜,顺藤摸瓜查到后面只剩恐惧,一路拔出萝卜带出泥,牵扯到通敌叛国的事情,她十个脑袋也不够砍,但已经上了贼船,无法脱身,只能捏着鼻子替人办事。
她和安王面不和,心更不和,但到底是在安王眼皮子底下,心中战战兢兢,惶恐被人看出马脚,先下手为强将她灭口。
她不敢告诉父兄,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京都想安王死的人不少,但按着谁最受益,谁是凶手的办案思路想,她大抵能猜出对方吃的是哪家的饭。
只盼着待到安王倒台,太子得位后,看在她办事的份上,让闻家有个好结果得个善了。
至于另一位温侧妃,则是个安王厌恶的哥儿,想到此处,闻萱忍不住鄙夷谢长德。
闻家是武将世家,安王娶她图的就是兵权,求了圣旨赐婚,奈何闻家不吃他这招,一心为陛下,不上他的船,他便又纳了朝中一位偏将的嫡哥儿当侧妃。
安王瞧不起哥儿,和哥儿站一块都是污了他的身子,但又馋哥儿背后的势力,捏着鼻子娶回来,一年之中例行公事去个几次。
闻萱看不起他的做派,没本事还想要夺嫡,不想下功夫提升自己的实力,以德服人,就走歪路偏路,用后院的妇人来拉拢各方势力,哪怕以后真当了皇帝,也是被后宫和前朝两头拉扯,被牵着鼻子走的傀儡皇帝。
想走后院的捷径,必会被后院所牵制。
安王妃看得明白,她想跳船了。
温侧妃的父亲协防宫门,似乎掌的是兴安门,闻萱想到此处心头一跳。
“王爷这月以来,三十天里有二十天是歇在温侧妃屋里,累了爬不起身,也是情理之中,之后几日的请安也免了,近日我胃口不佳,时感倦怠,让夫人们不必请安,自行回去吧,我想吃长盛坊春明轩的玉露团子了,你速去买了给我吃,他家生意好,去晚了就买不到了。”
女婢将闻萱塞给她的纸条掩入袖中,“是,那奴婢告退了。”
“去吧,仔细些,别将糕点弄混了。”
第97章
是夜, 风雨交加,空气中裹挟着潮湿黏腻的腥气,风雨在殿宇回廊中卷起阵阵呼啸, 檐角的铜铃在这压抑的气氛中也只敢露出一点颤抖的尾音,不敢高声, 恐惊了暗处的巨怪, 皇城之中仿佛有无形的丝线在齿轮的转动中绷紧, 即将要到不得不崩裂的那刻。
大家都在等, 在观望, 在加力。
有人伸出了手在那根弦上撩拨,似乎无事发生, 于是两只手, 三只手,重重叠叠的手,琴弦铮铮,暗影浮动。
皇帝一直处在昏迷, 连让太子监国的诏书也下不出,早朝无期限拖延,朝野之中流言不断,说皇帝时日无多。
安王心中窃喜, 和萧家人在外老老实实, 在内歌舞升平, 要多痛快有多痛快,甚至有官员居然在花楼吃醉后说出皇帝命不久矣的话来, 贬低太子是女子之身,坐不得龙椅。
大逆不道,嚣张跋扈到极点, 花楼的姐儿、哥儿听见后没胆子出去大肆宣扬,但一个眼神,一个努嘴,底下的风言风语快速发酵,其中最夸张的是,太子下毒谋害皇帝,她要篡位。
太子听之任之,由着流言四散,安王一脉添火加柴,暗中煽动,使流言快速扩散。
是夜,大雨滂沱如倾倒,雨滴溅在冰冷的甲胄上,金属摩擦的声音掩藏在暴雨声中,一百来位将士无声前进,风雨中夹杂一缕腥臭。
谢长德穿得人模狗样,长身而立于宫门前,看守宫门的郎将是自己人,宫门大开,如入无人之境。
他不见身后的郎将持刀而立,冷眼看着他们往幽深宫道前行,挥手之间,厚重宫门再次紧闭。
宫殿在雨中黑压压一片,像深渊巨口,将谢长德那点人马吞没,没了影子。
几道宫门依次而开,太顺利了,谢长德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胯刀,不做他想,只觉得他是天命所归,天王老子都帮他,迅速将老皇帝的寝宫包围,谢长德长舒一口气,只觉得浑身畅快。
“殿内药味重,闻着心口难受,你去把香炉里多加些香料。”萧贵妃指挥一旁的小太监。
太子坐在龙榻前,给老皇帝喂药,老皇帝脸色蜡黄,双眼紧闭,太子听到萧贵妃的话,动作一顿,若无其事舀起一勺药汁,喂到泰景帝紧闭的嘴边,药汁沿着嘴角淌下,被帕子抹去,一碗药全喂给了帕子。
殿内只闻小太监掀开香炉,加香料的声音。
萧贵妃嫌老皇帝污秽,身上有暮气的病味,后妃轮流给老皇帝侍疾,今日她本不想来,但为了儿子,骨子里的懒劲暂时压下,来这打配合。
香炉里的烟快速变多,萧贵妃低头用帕子捂住鼻子,虽事前吃了解药,但闻多了还是不好。
太子身怀武功,保险起见先把她迷晕,等到她的好大儿进来,老的瘫痪在床,小的死蛇烂鳝,不就任他们宰割。
只是皇儿怎么还不来。
萧贵妃内心焦急,太子也不见倒,心中起了些慌乱。
太子背后跟长眼睛一样,“贵妃若是觉得累,就去安寝吧,父皇这儿,有孤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