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彦博远干的是铺瓦的活,不用再特意寻高处挪地儿,直接将人叫到身边,众人在他下面围成一圈听他讲话。
云渝来时就见他低着头在听一老汉提问,细细给人解答。
来前担心民变,担心疫病,担心粮食短缺,这担心那担心,处处都悬着心,哪哪都不安生,到这一看,担心的事情全然没有,云渝发现了新世界。
灾后还有这么个官民相和的场景看。
那官是他相公。
云渝心里酸酸甜甜。
这里的屋舍虽然被冲垮了,粮食不富余,民众却不慌乱,一切忙中有序,稳中有进。
云渝一身青衫,在灰扑扑的汉子堆里鹤立鸡群。
他一来彦博远就发现了,眼睛登时一亮,隔老远和他挥手,云渝也挥了挥手回应,和旁边担着木桶的仆役道:“就在这边寻个空地,将绿豆汤分给大家。”
“是。”仆役点头答应。
众人的目光一路跟着彦博远动,两边自动让开一条道儿,最后一齐落到云渝身上。
豁!好俏的夫郎。
好白的娇嫩美人。
再看高高壮壮黑得发水的彦博远。
啧。
有好事者胆子比猪肥,挤眉弄眼和人打眉眼官司,比划着彦博远的身子,再看一眼云渝,冲旁边人笑得一脸猥琐,被旁边一高个汉子一巴掌拍头上,消停了。
彦博远和云渝说话,两人都背对他们,没注意身后人群里的哗然。
“我煮了些绿豆汤,正午暑热,你也喝一碗去去燥热。”
彦博远尾巴都恨不得翘到天上去,夫郎给他送汤水,不显摆不是人。
彦博远招呼工友来喝汤。
那汤在井中冰过,凉丝丝的,大热天做了半日活,正是疲倦的时候,适时喝上一碗消暑的汤品,别提多痛快。
一时四野之下皆是夸彦夫郎人美心善,夸彦大人有福气,听得彦博远后头的尾巴摇得更剧烈了,下巴能把天戳出个窟窿来。
嚷嚷着这是他夫郎,这汤是夫郎特意给他的。
这么好的人是我内当家,你们就羡慕吧。
彦博远见云渝没给自己留一碗,便从仆役那要了一碗,退出排队领汤的人群,拉着云渝颠颠走到一个新修缮完的屋檐下遮阳。
瓦是他铺的!给夫郎遮阴。
太阳底下晒了半天他身上也热,先呼啦啦蝗虫过境喝完一碗。
烈日底下扯着嗓子喊了一早上,喉咙冒烟,人多问题也多,没顾上喝水,嘴里干得冒火,嗓子都要哑掉,赶早不如赶巧,夫郎这碗甜汤可谓是送到他心坎子里去,放井里冰镇过的水冒着凉气,端起甜汤光摸着都舒坦。
一碗凉汤下肚,身上燥热骤散。
彦博远用袖子抹嘴开始心疼:“站着腿累不累,我给你搬个板凳过来,坐着歇歇。”
云渝乜了眼他窄袖,默默收回了帕子。
彦博远没看到他的动作,他去搬凳子去了。
将小凳子往云渝身后一放,让他坐下。
他自己则是蹲在一边,低个头正好和夫郎说悄悄话。
“我刚才过来的时候,碰到几个痞子在欺负城外的哥儿,我使人将他们驱赶了,但想着他们能欺负一次便能欺负第二次,我现在将人救下,难保那些痞子记恨,暗地里变本加厉继续欺负人。
我就把那几个哥儿都带回了官舍,暂时安置在了我们院里。
但那么多人放舍里也不是个事,想来想去想到一个法子,想问问你意见。
我想建个布坊,招些孤女、孤哥儿的,让他们有份工来养活自己,人多了加上护卫,一般人就不敢随意欺负了去。”
不是济世堂,而是工坊,但目的是接济。
身有残疾、年岁小的也能来,给个住处包个饭食,愿意并且能做活的就去织布做活拿工钱。
彦博远做工的地方接近城墙,城墙坍塌了一部分,有府兵把守,但挡不住两边的视野。
城外也有安置灾民的地方,每日四两的赈灾粮供着,有痞子混日子,有救济粮吃就不愿意做活,混过一天是一天,欺软怕硬,壮实汉子惹不起,就去寻哥儿姐儿的乐子,被云渝撞个正着。
他是官家夫郎,一听是彦大人家的,官兵行了方便,让他将人顺利带入城。
一路上来,他见街上做活的都是汉子,年轻点的哥儿、姐儿是一个没见到,只有年纪大点的婆子、夫郎做点后勤搬运的工作。
走了一路,思索了一路,有了建作坊的打算。
兴源哥儿姐儿地位低,云渝想起路上遇到的那个院子。
若是能建立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哥儿、姐儿的大家互相帮扶,就不用提心吊胆地担忧哪一日成为无名院中的枯骨了。
兴源窑馆是个大隐患,彦博远之前将心思放在了重振农业上,属实没往建工坊上想。
“这主意好,我之前就想改变兴源重娼的局面,说到底还是百姓穷苦,又没其他来钱的路子,要是能有尊严地赚钱,哥儿、姐儿也不会逼得没法子卖身糊口。”
兴源被说做销金窟,但底下更多的是连糊口都难的普通倡妓,为求一口饭,一片瓦,染病了没钱医治,十几年的风华匆匆离去,哪怕是最赚钱的花魁娘子,也有容颜老去的一天,皮肉生意焉能长久,最后大多悲剧收场。
云渝是商人思维,听彦博远这么一说,更觉得事情可行,这事办成便是为兴源的改革蹚出一条先路来。
“既是为国为民的好事,那就该加快速度办,我下午就去寻地方,看把作坊建在哪里。”
这事可以由府衙牵头,但想到现在这个兴源知府疑似牵扯进命案里,彦博远说了个人名——邓彰。
“他是兴源当地的富商,为人仗义,人品能保证,建全是哥儿、姐儿的作坊,摊子要铺开铺大,有当地人一块协同,办事会更便利些,也让宵小之辈歇了下绊子的心思。”
彦博远在这地筹谋抗洪,和当地豪族富商打交道,认识不少人,邓彰便是其一,他为人信义秋霜,在当地颇有名望,很得百姓爱戴,极适合参与此事。
云渝之后抽身回京也能将场子镇住,后续就能将作坊延续,再而辐射周边,影响其他商人,让哥儿、姐儿的生存空间扩大。
云渝点头,暗暗记下此人的品性习惯。
彦博远看他小口喝完绿豆汤,将碗收了,带着人四处游看他做工的地方。
他现在是巡查御史,先前预防的事情多有参与,后面地方都有具体官员去办,他便只处理些特定的事务,其余时间就去帮忙搭把手,了解具体修缮情况。
他的任令在押运粮食的队伍之中,等京都物资到了,他就又要忙起来。
“彦大人好……”
“彦大人,你夫郎真好看……”
“彦大人……彦大人……”
一路上百姓见了他就要笑着打招呼,有的甚至把食物往他们怀里塞,这当口食物珍贵,云渝被百姓热情地亲近闹得脸红。
彦博远在民间声望极好。
他与有荣焉。
婉拒了众人的好意,两人相视一笑,特意寻着往人少的地方钻。
“……也不知道将军什么时候回来,他这次去东沟县,是带了仵作查验尸体,若是有线索,也该回来带人去查办,可这都几天了,一点动静都没有,人也没回来。”
彦博远这边一切向好,云渝不禁担心起谢期榕,彦博远宽慰了几句,说了些平日趣事,将这话题揭过。
三日一晃而过。
彦博远和云渝如前日一般,和百姓热情热络了一番后钻进人少巷子中走走停停,看着旁边屋舍的进度,也看沿路古旧的风景,挤在狭窄的屋檐之下躲避日头,肩挨着肩,别有一番趣味。
彦博远想起东沟县知县,此人办事萎软,但手下的师爷是个好性子,地方出了这般大的案子,怎么也该知道去协助郡君。
他现在住在挨着府衙的官舍里,每日和知府有公事上的来往,没听说他有递上一张半纸的,府衙众人集体装死。
表面越是平静,底下越是暗潮涌动,彦博远不得不深思。
“一切还得等建宁郡君回来才能知道。”
“也只能如此了,那院子阴森森的,现在回想,它好似夜里阴暗处张着的血盆大口,勾着人往里跳,再把人生吞活剥喽。”
云渝蹙起眉头,有些担忧谢期榕。
“吃人的不是院子,是人性。”
是欲.望,是永不满足,穷奢极欲的人性。
权力与金钱如同照妖镜,任何人在它们的面前,都将无限放大自己内心的渴望与本真,妖魔鬼怪俱现形。
兴源府的“金字招牌”就像那暗处的黑洞,吞噬着贪婪的人往里探索,获取了一件又一件珍宝,填大了胃口,也填大了渴望,一步错,步步错,引着人往深处地狱去。
云渝来时就见他低着头在听一老汉提问,细细给人解答。
来前担心民变,担心疫病,担心粮食短缺,这担心那担心,处处都悬着心,哪哪都不安生,到这一看,担心的事情全然没有,云渝发现了新世界。
灾后还有这么个官民相和的场景看。
那官是他相公。
云渝心里酸酸甜甜。
这里的屋舍虽然被冲垮了,粮食不富余,民众却不慌乱,一切忙中有序,稳中有进。
云渝一身青衫,在灰扑扑的汉子堆里鹤立鸡群。
他一来彦博远就发现了,眼睛登时一亮,隔老远和他挥手,云渝也挥了挥手回应,和旁边担着木桶的仆役道:“就在这边寻个空地,将绿豆汤分给大家。”
“是。”仆役点头答应。
众人的目光一路跟着彦博远动,两边自动让开一条道儿,最后一齐落到云渝身上。
豁!好俏的夫郎。
好白的娇嫩美人。
再看高高壮壮黑得发水的彦博远。
啧。
有好事者胆子比猪肥,挤眉弄眼和人打眉眼官司,比划着彦博远的身子,再看一眼云渝,冲旁边人笑得一脸猥琐,被旁边一高个汉子一巴掌拍头上,消停了。
彦博远和云渝说话,两人都背对他们,没注意身后人群里的哗然。
“我煮了些绿豆汤,正午暑热,你也喝一碗去去燥热。”
彦博远尾巴都恨不得翘到天上去,夫郎给他送汤水,不显摆不是人。
彦博远招呼工友来喝汤。
那汤在井中冰过,凉丝丝的,大热天做了半日活,正是疲倦的时候,适时喝上一碗消暑的汤品,别提多痛快。
一时四野之下皆是夸彦夫郎人美心善,夸彦大人有福气,听得彦博远后头的尾巴摇得更剧烈了,下巴能把天戳出个窟窿来。
嚷嚷着这是他夫郎,这汤是夫郎特意给他的。
这么好的人是我内当家,你们就羡慕吧。
彦博远见云渝没给自己留一碗,便从仆役那要了一碗,退出排队领汤的人群,拉着云渝颠颠走到一个新修缮完的屋檐下遮阳。
瓦是他铺的!给夫郎遮阴。
太阳底下晒了半天他身上也热,先呼啦啦蝗虫过境喝完一碗。
烈日底下扯着嗓子喊了一早上,喉咙冒烟,人多问题也多,没顾上喝水,嘴里干得冒火,嗓子都要哑掉,赶早不如赶巧,夫郎这碗甜汤可谓是送到他心坎子里去,放井里冰镇过的水冒着凉气,端起甜汤光摸着都舒坦。
一碗凉汤下肚,身上燥热骤散。
彦博远用袖子抹嘴开始心疼:“站着腿累不累,我给你搬个板凳过来,坐着歇歇。”
云渝乜了眼他窄袖,默默收回了帕子。
彦博远没看到他的动作,他去搬凳子去了。
将小凳子往云渝身后一放,让他坐下。
他自己则是蹲在一边,低个头正好和夫郎说悄悄话。
“我刚才过来的时候,碰到几个痞子在欺负城外的哥儿,我使人将他们驱赶了,但想着他们能欺负一次便能欺负第二次,我现在将人救下,难保那些痞子记恨,暗地里变本加厉继续欺负人。
我就把那几个哥儿都带回了官舍,暂时安置在了我们院里。
但那么多人放舍里也不是个事,想来想去想到一个法子,想问问你意见。
我想建个布坊,招些孤女、孤哥儿的,让他们有份工来养活自己,人多了加上护卫,一般人就不敢随意欺负了去。”
不是济世堂,而是工坊,但目的是接济。
身有残疾、年岁小的也能来,给个住处包个饭食,愿意并且能做活的就去织布做活拿工钱。
彦博远做工的地方接近城墙,城墙坍塌了一部分,有府兵把守,但挡不住两边的视野。
城外也有安置灾民的地方,每日四两的赈灾粮供着,有痞子混日子,有救济粮吃就不愿意做活,混过一天是一天,欺软怕硬,壮实汉子惹不起,就去寻哥儿姐儿的乐子,被云渝撞个正着。
他是官家夫郎,一听是彦大人家的,官兵行了方便,让他将人顺利带入城。
一路上来,他见街上做活的都是汉子,年轻点的哥儿、姐儿是一个没见到,只有年纪大点的婆子、夫郎做点后勤搬运的工作。
走了一路,思索了一路,有了建作坊的打算。
兴源哥儿姐儿地位低,云渝想起路上遇到的那个院子。
若是能建立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哥儿、姐儿的大家互相帮扶,就不用提心吊胆地担忧哪一日成为无名院中的枯骨了。
兴源窑馆是个大隐患,彦博远之前将心思放在了重振农业上,属实没往建工坊上想。
“这主意好,我之前就想改变兴源重娼的局面,说到底还是百姓穷苦,又没其他来钱的路子,要是能有尊严地赚钱,哥儿、姐儿也不会逼得没法子卖身糊口。”
兴源被说做销金窟,但底下更多的是连糊口都难的普通倡妓,为求一口饭,一片瓦,染病了没钱医治,十几年的风华匆匆离去,哪怕是最赚钱的花魁娘子,也有容颜老去的一天,皮肉生意焉能长久,最后大多悲剧收场。
云渝是商人思维,听彦博远这么一说,更觉得事情可行,这事办成便是为兴源的改革蹚出一条先路来。
“既是为国为民的好事,那就该加快速度办,我下午就去寻地方,看把作坊建在哪里。”
这事可以由府衙牵头,但想到现在这个兴源知府疑似牵扯进命案里,彦博远说了个人名——邓彰。
“他是兴源当地的富商,为人仗义,人品能保证,建全是哥儿、姐儿的作坊,摊子要铺开铺大,有当地人一块协同,办事会更便利些,也让宵小之辈歇了下绊子的心思。”
彦博远在这地筹谋抗洪,和当地豪族富商打交道,认识不少人,邓彰便是其一,他为人信义秋霜,在当地颇有名望,很得百姓爱戴,极适合参与此事。
云渝之后抽身回京也能将场子镇住,后续就能将作坊延续,再而辐射周边,影响其他商人,让哥儿、姐儿的生存空间扩大。
云渝点头,暗暗记下此人的品性习惯。
彦博远看他小口喝完绿豆汤,将碗收了,带着人四处游看他做工的地方。
他现在是巡查御史,先前预防的事情多有参与,后面地方都有具体官员去办,他便只处理些特定的事务,其余时间就去帮忙搭把手,了解具体修缮情况。
他的任令在押运粮食的队伍之中,等京都物资到了,他就又要忙起来。
“彦大人好……”
“彦大人,你夫郎真好看……”
“彦大人……彦大人……”
一路上百姓见了他就要笑着打招呼,有的甚至把食物往他们怀里塞,这当口食物珍贵,云渝被百姓热情地亲近闹得脸红。
彦博远在民间声望极好。
他与有荣焉。
婉拒了众人的好意,两人相视一笑,特意寻着往人少的地方钻。
“……也不知道将军什么时候回来,他这次去东沟县,是带了仵作查验尸体,若是有线索,也该回来带人去查办,可这都几天了,一点动静都没有,人也没回来。”
彦博远这边一切向好,云渝不禁担心起谢期榕,彦博远宽慰了几句,说了些平日趣事,将这话题揭过。
三日一晃而过。
彦博远和云渝如前日一般,和百姓热情热络了一番后钻进人少巷子中走走停停,看着旁边屋舍的进度,也看沿路古旧的风景,挤在狭窄的屋檐之下躲避日头,肩挨着肩,别有一番趣味。
彦博远想起东沟县知县,此人办事萎软,但手下的师爷是个好性子,地方出了这般大的案子,怎么也该知道去协助郡君。
他现在住在挨着府衙的官舍里,每日和知府有公事上的来往,没听说他有递上一张半纸的,府衙众人集体装死。
表面越是平静,底下越是暗潮涌动,彦博远不得不深思。
“一切还得等建宁郡君回来才能知道。”
“也只能如此了,那院子阴森森的,现在回想,它好似夜里阴暗处张着的血盆大口,勾着人往里跳,再把人生吞活剥喽。”
云渝蹙起眉头,有些担忧谢期榕。
“吃人的不是院子,是人性。”
是欲.望,是永不满足,穷奢极欲的人性。
权力与金钱如同照妖镜,任何人在它们的面前,都将无限放大自己内心的渴望与本真,妖魔鬼怪俱现形。
兴源府的“金字招牌”就像那暗处的黑洞,吞噬着贪婪的人往里探索,获取了一件又一件珍宝,填大了胃口,也填大了渴望,一步错,步步错,引着人往深处地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