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试卷一交上去,就有礼部官员带着离场,之后就等着二十五日的传胪大典,百官齐聚,天子亲赐一甲进士及第。
一甲三人即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二十五日当天,彦博远在来回三呼声中,在内官带领下行至御前。
第一甲第一名彦博远,三元及第,高中状元。
身处人生两大喜事其一中,彦博远复又想家了,更准确地说,他想云渝了。
第67章
不算前朝, 自醴国建都起,彦博远还是头一位三元及第。
彦博远在夫郎面前画饼勾人,说要送他个状元相公, 表面张狂,暗地里奋苦读书, 不是没有与自己较劲, 想要青史留名。
科举制度下的最高荣誉, 试问哪个学子不动心。
彦博远原以为会心潮澎湃, 实际听到结果时, 意外的无甚波澜。
不能说不高兴不惊喜,只不过不如想象中, 来得那么强烈, 反倒有原是如此的宁静之感,面上不显,从容跨出队列。
面见圣上的队伍按照会试成绩排,彦博远是会元, 站在首位不用绕过队伍,只需前行。
脚下的金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彦博远踏着晖光步出,挺拔颀长的身影落入上位者的眼中, 露出一抹满意神色, 当世状元该是如此——学问做得好不说, 长得剑眉星目,放在跟前比糟老头子养眼啊。
彦博远尚且不知顶头上司有些以貌取士, 他正在用旁人想都不敢想的胆子出神。
在满朝文武中,皇帝老子的眼皮子底下。
内心一点不带怕地想起了家中的夫郎和娘以及小妹了。
彦家子嗣凋零,往上数三代都是泥腿子, 彦父兄弟还有饿死的,活不下去了才去走商做生意发了家。
家是发了人没了,再富有什么用,来来去去,彦家换了门庭还看不见。
彦博远回忆前世,想今生,梦里梦外,在这繁杂世间,竟是没由来的恍惚起来,抬眼四周,人影憧憧,隔了层纱一样。
愈发念着云渝,只有见了夫郎、娘和小妹,才觉着自己还活着。
又想到家中人知晓自己要有个状元夫君,状元儿子和状元哥哥时的表情,是欢喜还是惊讶,想必夫郎要喜极而泣,他中举时云渝就哭了……
他在夫郎面前夸下海口,但在娘和小妹面前,却是谦逊得很,中状元的消息传回去,娘和小妹想必要大吃一惊。
给夫郎画的饼子成了真,他能理直气壮冲夫郎讨点好处甜头……
彦博远心思全不在传胪大典上,神色庄重,一点儿透不出底子,听皇帝褒奖勉励了一句,跪着三呼万岁谢恩,退回原位。
仪官继续唱名,唤榜眼与探花上前。
榜眼年逾不惑,三人中年纪最大,出身京都平民之家。
探花出身垣曲方家,簪缨世族,样貌端俊,瞧着和彦博远年纪相当,实际比他大了整六岁,说不好是彦博远老成,还是他长得年轻,花容面色当得起探花的名头。
能上前单独谢恩的只有一甲的三位,内官宣读了二甲和三甲的人员,众学子一块儿谢恩。
与彦博远交好的人中,向文柏会试第九名,殿试第六名,何生会试将将垫底,三百零六名,另有两位官学好友取中。
一甲三人,二甲进士五十六人,三甲同进士二百五十六人,总共三百多位,其中寒门占了四成,女子十人,只一位出身贵族,其余九人具出于太子在京都所设的专门收留孤女的济世堂中。
这九人无疑是太子未来的肱骨班底。
在泰景帝有意提拔之下,今届及第的寒门学子比上一届还多出些许,一百三十位寒门官员散到醴国朝野各处,加上以往几届在各地历练的青年臣子,朝堂之中,寒门与世家掰手腕渐渐白热化。
传胪大典结束后,圣人回后殿,内官带着皇榜在鼎甲的陪同下出皇宫正门,张贴皇榜布公展示,彦博远在众人的拥簇下跨马游街。
皇帝钦赐的盛典,京都百姓翘首以盼,等着瞧今年的状元郎,好奇探花郎的俊俏,至于排在第二位的榜眼,顺带说一嘴就得了。
皇宫附近肃穆庄严,住的都是皇亲贵胄,平民百姓惧怕,不敢随意过来,高门大户的对状元游街这事,也不如百姓那般有稀罕劲。
出了长宁街一踏入永宁街就不同了,街旁站满了围观群众,见到状元游街的仪仗起就嚷嚷了开,人群沸腾,拥簇着往前想一睹文曲星下凡的面貌。
新科状元着红袍戴簪帽,少年意气风发,香帕子,香囊、鲜花扑面而来,满街鼓舞喧闹。
彦博远落了满身牡丹花瓣,帕子香囊从街边酒楼茶肆的楼上铺天盖地来。
彦博远只能攥紧马缰,不敢松懈,怕不小心碰到不该碰的,心中可惜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夫郎不能亲眼瞧见,没有夫郎给砸香囊帕子和红花。
游遍京都八街六坊,夜宴于顺天府,这一天才算结束。
二十五日大传胪加游街与祝贺宴,二十六日去礼部参加恩荣宴,应付两日来贺喜的人,二十九日彦博远又要领头带着同年面见天子上表谢恩,又两日,带着同年一块去孔庙释褐,拜见国子监祭酒和司业。
大小宴会轮番来,乡试时候的忙碌又来一遍,还是加大加量版。
忙碌小一个月,吏部拟定的官职表也定下了。
一甲授官有定式,状元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在京中小得不能再小。
榜眼、探花正七品编修。
翰林院清贵,能御前行走,起草文书,做皇帝的顾问秘书,内阁阁臣皆出翰林,起点高,出路好。
好消息,不用上早朝。
早朝不是每天都有,三天一小朝会,七天一大朝,前者内阁里头,后者三品以上官员参加,翰林院除外,但也只需翰林学士和知制诰去。
天不亮就要在崇德殿外候着,卯时的朝会,官员寅时就要到场。
住处离皇宫远的,子时一过就要出门。
不上朝的时候,皇帝只传唤内阁,这些现在和彦博远不搭界,他没资格。
坏消息,有夜班。
夜班期间,严禁人员出入,得值一整夜,这个逃不掉,但一个月里轮不到几日。
休假和上学的时候一样,十天一休沐,遇到节假庆典的放个三四天的小假期。
最长就属九月的授衣假,能一口气休息十五天,再加个年假,年假里各府衙虽说封印,但翰林跟皇帝走,祭祀典礼以及来事儿了不能当没看见。
具体休多久得按具体情况来,中间总是要被打断,抽出一两天的空参加典礼。
至于探亲祭祀那类的,彦博远没在世的血亲爹娘,和他没关系。
婚也结过了,没什么好说的,就眼巴巴等十天一休沐吧。
向文柏留翰林院出任庶吉士,继续学个三年,参加散馆考试入仕,成绩好进翰林,成绩不好去地方,和三甲一个出路。
何生不出意外地被外放了,去瑶县做知县,属青岭府,地方不北不南,辖境安宁,倒是适合何生的性子,当个知县混混日子可以,想做点政绩努努力也行。
同进士出身做知县,比举人授官的前路宽,在地方上历练个几年,做出些儿功绩,以后未尝没有进京的机会。
从授官到上任中间,有三到四个月假期,用来回家祭祖以及去往任地用,具体时间还可以商量,看衙内用人紧急度,以及上司态度,部门不急着用人,上司又好说话的放个半年都不成问题。
给的时间充裕,官员们安心打点好私事,回去任劳任怨上班,之后再遇到点私事儿,老家可没那么容易回了,和砍头前吃顿饱饭差不离的意思。
官员七十致仕,也能提前,但命得往长了算,彦博远不想把自己算短喽。
两种途径退休,一种是到了年纪自己递呈申请,运气好还能官升一级得到恩赏,是为自陈致仕。
另一个方式是特令致仕,一般出现在惹到天子,皇帝老子看你不顺眼的时候。
占着茅坑不拉屎,甚至还搅事,特令致仕,到了年纪就滚蛋。
要是干得好,兢兢业业为皇帝做生做死,深得君心,那完了。
皇帝用顺手不肯换人,逮着老臣薅,强拉着不放那也走不得,干死在工位上,也不是没有的事情。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那可是真卖命。
彦博远事业心不小,觉得无意外,是要在岗励精图治多年,那这假就得往长了请,能拖就拖,翰林不急着用人,让他慢悠悠不急着上岗。
一甲三人即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二十五日当天,彦博远在来回三呼声中,在内官带领下行至御前。
第一甲第一名彦博远,三元及第,高中状元。
身处人生两大喜事其一中,彦博远复又想家了,更准确地说,他想云渝了。
第67章
不算前朝, 自醴国建都起,彦博远还是头一位三元及第。
彦博远在夫郎面前画饼勾人,说要送他个状元相公, 表面张狂,暗地里奋苦读书, 不是没有与自己较劲, 想要青史留名。
科举制度下的最高荣誉, 试问哪个学子不动心。
彦博远原以为会心潮澎湃, 实际听到结果时, 意外的无甚波澜。
不能说不高兴不惊喜,只不过不如想象中, 来得那么强烈, 反倒有原是如此的宁静之感,面上不显,从容跨出队列。
面见圣上的队伍按照会试成绩排,彦博远是会元, 站在首位不用绕过队伍,只需前行。
脚下的金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彦博远踏着晖光步出,挺拔颀长的身影落入上位者的眼中, 露出一抹满意神色, 当世状元该是如此——学问做得好不说, 长得剑眉星目,放在跟前比糟老头子养眼啊。
彦博远尚且不知顶头上司有些以貌取士, 他正在用旁人想都不敢想的胆子出神。
在满朝文武中,皇帝老子的眼皮子底下。
内心一点不带怕地想起了家中的夫郎和娘以及小妹了。
彦家子嗣凋零,往上数三代都是泥腿子, 彦父兄弟还有饿死的,活不下去了才去走商做生意发了家。
家是发了人没了,再富有什么用,来来去去,彦家换了门庭还看不见。
彦博远回忆前世,想今生,梦里梦外,在这繁杂世间,竟是没由来的恍惚起来,抬眼四周,人影憧憧,隔了层纱一样。
愈发念着云渝,只有见了夫郎、娘和小妹,才觉着自己还活着。
又想到家中人知晓自己要有个状元夫君,状元儿子和状元哥哥时的表情,是欢喜还是惊讶,想必夫郎要喜极而泣,他中举时云渝就哭了……
他在夫郎面前夸下海口,但在娘和小妹面前,却是谦逊得很,中状元的消息传回去,娘和小妹想必要大吃一惊。
给夫郎画的饼子成了真,他能理直气壮冲夫郎讨点好处甜头……
彦博远心思全不在传胪大典上,神色庄重,一点儿透不出底子,听皇帝褒奖勉励了一句,跪着三呼万岁谢恩,退回原位。
仪官继续唱名,唤榜眼与探花上前。
榜眼年逾不惑,三人中年纪最大,出身京都平民之家。
探花出身垣曲方家,簪缨世族,样貌端俊,瞧着和彦博远年纪相当,实际比他大了整六岁,说不好是彦博远老成,还是他长得年轻,花容面色当得起探花的名头。
能上前单独谢恩的只有一甲的三位,内官宣读了二甲和三甲的人员,众学子一块儿谢恩。
与彦博远交好的人中,向文柏会试第九名,殿试第六名,何生会试将将垫底,三百零六名,另有两位官学好友取中。
一甲三人,二甲进士五十六人,三甲同进士二百五十六人,总共三百多位,其中寒门占了四成,女子十人,只一位出身贵族,其余九人具出于太子在京都所设的专门收留孤女的济世堂中。
这九人无疑是太子未来的肱骨班底。
在泰景帝有意提拔之下,今届及第的寒门学子比上一届还多出些许,一百三十位寒门官员散到醴国朝野各处,加上以往几届在各地历练的青年臣子,朝堂之中,寒门与世家掰手腕渐渐白热化。
传胪大典结束后,圣人回后殿,内官带着皇榜在鼎甲的陪同下出皇宫正门,张贴皇榜布公展示,彦博远在众人的拥簇下跨马游街。
皇帝钦赐的盛典,京都百姓翘首以盼,等着瞧今年的状元郎,好奇探花郎的俊俏,至于排在第二位的榜眼,顺带说一嘴就得了。
皇宫附近肃穆庄严,住的都是皇亲贵胄,平民百姓惧怕,不敢随意过来,高门大户的对状元游街这事,也不如百姓那般有稀罕劲。
出了长宁街一踏入永宁街就不同了,街旁站满了围观群众,见到状元游街的仪仗起就嚷嚷了开,人群沸腾,拥簇着往前想一睹文曲星下凡的面貌。
新科状元着红袍戴簪帽,少年意气风发,香帕子,香囊、鲜花扑面而来,满街鼓舞喧闹。
彦博远落了满身牡丹花瓣,帕子香囊从街边酒楼茶肆的楼上铺天盖地来。
彦博远只能攥紧马缰,不敢松懈,怕不小心碰到不该碰的,心中可惜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夫郎不能亲眼瞧见,没有夫郎给砸香囊帕子和红花。
游遍京都八街六坊,夜宴于顺天府,这一天才算结束。
二十五日大传胪加游街与祝贺宴,二十六日去礼部参加恩荣宴,应付两日来贺喜的人,二十九日彦博远又要领头带着同年面见天子上表谢恩,又两日,带着同年一块去孔庙释褐,拜见国子监祭酒和司业。
大小宴会轮番来,乡试时候的忙碌又来一遍,还是加大加量版。
忙碌小一个月,吏部拟定的官职表也定下了。
一甲授官有定式,状元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在京中小得不能再小。
榜眼、探花正七品编修。
翰林院清贵,能御前行走,起草文书,做皇帝的顾问秘书,内阁阁臣皆出翰林,起点高,出路好。
好消息,不用上早朝。
早朝不是每天都有,三天一小朝会,七天一大朝,前者内阁里头,后者三品以上官员参加,翰林院除外,但也只需翰林学士和知制诰去。
天不亮就要在崇德殿外候着,卯时的朝会,官员寅时就要到场。
住处离皇宫远的,子时一过就要出门。
不上朝的时候,皇帝只传唤内阁,这些现在和彦博远不搭界,他没资格。
坏消息,有夜班。
夜班期间,严禁人员出入,得值一整夜,这个逃不掉,但一个月里轮不到几日。
休假和上学的时候一样,十天一休沐,遇到节假庆典的放个三四天的小假期。
最长就属九月的授衣假,能一口气休息十五天,再加个年假,年假里各府衙虽说封印,但翰林跟皇帝走,祭祀典礼以及来事儿了不能当没看见。
具体休多久得按具体情况来,中间总是要被打断,抽出一两天的空参加典礼。
至于探亲祭祀那类的,彦博远没在世的血亲爹娘,和他没关系。
婚也结过了,没什么好说的,就眼巴巴等十天一休沐吧。
向文柏留翰林院出任庶吉士,继续学个三年,参加散馆考试入仕,成绩好进翰林,成绩不好去地方,和三甲一个出路。
何生不出意外地被外放了,去瑶县做知县,属青岭府,地方不北不南,辖境安宁,倒是适合何生的性子,当个知县混混日子可以,想做点政绩努努力也行。
同进士出身做知县,比举人授官的前路宽,在地方上历练个几年,做出些儿功绩,以后未尝没有进京的机会。
从授官到上任中间,有三到四个月假期,用来回家祭祖以及去往任地用,具体时间还可以商量,看衙内用人紧急度,以及上司态度,部门不急着用人,上司又好说话的放个半年都不成问题。
给的时间充裕,官员们安心打点好私事,回去任劳任怨上班,之后再遇到点私事儿,老家可没那么容易回了,和砍头前吃顿饱饭差不离的意思。
官员七十致仕,也能提前,但命得往长了算,彦博远不想把自己算短喽。
两种途径退休,一种是到了年纪自己递呈申请,运气好还能官升一级得到恩赏,是为自陈致仕。
另一个方式是特令致仕,一般出现在惹到天子,皇帝老子看你不顺眼的时候。
占着茅坑不拉屎,甚至还搅事,特令致仕,到了年纪就滚蛋。
要是干得好,兢兢业业为皇帝做生做死,深得君心,那完了。
皇帝用顺手不肯换人,逮着老臣薅,强拉着不放那也走不得,干死在工位上,也不是没有的事情。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那可是真卖命。
彦博远事业心不小,觉得无意外,是要在岗励精图治多年,那这假就得往长了请,能拖就拖,翰林不急着用人,让他慢悠悠不急着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