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彦博远心中有漂泊侠者之心,待得老来士族出游自不必如庶民狼狈,他也想和夫郎一起去看未曾看过的山川湖海,也想让夫郎看过他所看过的一切。
一路说回住所,进了屋子,云渝听得入迷,缠着彦博远继续说。
两人迅速洗漱完毕,云渝先他一步钻进被窝,裹紧被子,眼巴巴等着彦博远讲故事。
夫夫闺房乐趣,这时候讲不得什么礼仪姿态,怎么自在闲适怎么来。
云渝看着彦博远在房中翻找物件,等得望眼欲穿。
彦博远翻出一个巴掌大的灯笼。
这灯笼外头少见,不知道彦博远什么时候买的,大小正适合躲在床帐中用。
照明的有了,彦博远继续去翻物件。
笔墨不好带床上,恐墨水污了铺盖,炭笔寻不到,便从夫郎的妆奁盒中拿了支眉笔。
云渝没白等,耐心等待即将到嘴的热豆腐。
夫夫二人裹着一条被子,灯笼放到枕头边,照亮一方天地。
低沉磁性的男音在帐中响起。
彦博远骨节分明的手执着小小眉笔,在铺展开的宣纸上勾画圈点画地图。
从云渝老家宁江县开始往四周拓展。
说到一个地方讲一个故事,当地八卦、玄之又玄的习俗、上古神话……
云渝伴着故事入梦。
传承久远,地广事多,一日是讲不完的,连着说了好几日。
日渐将地图填满丰富,一张宣纸变成一摞宣纸,讲故事成了他们二人睡前的小趣事。
白日里,云渝时不时翻看地图集册,期待着夜幕降临后的睡前小故事。
按照前一晚彦博远带着他的大手路线,一路比画,地图的起点是他的家,到后面的彦博远的家,再到现在的府城。
再沿着府城一路往西南京都去,到了京都后,便开始四处扩散。
云渝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两人白头时到处游玩的场景。
正如地图展示,他一步步踏出家乡,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宛如蜗牛的触角,缓慢而坚定地一步步描摹世界。
初出家门身不由己,此后心安之处既吾乡,往后皆是心之向往。
云渝轻抚彦博远留下的字迹。
为了让他看清,脱胎于馆阁的狂放字体自成一派,旁边云渝写的小字在与他嚣张的字迹下显得柔软无力,起笔连尾处又暗暗将其压制。
小字没了大字就要倒在地上,大字没了小字又要飞出纸去,谁也离不得谁。
云渝嘴边荡出一抹笑意,藏不住的心欢。
字如其人,彦博远身上偶有压抑不住的阴翳气息。
他从前有何经历云渝虽不知,但也明白顺风顺水之人,难有他那般浓稠到挤出实物的暗沉气压。
那是他的夫,也是他的良人。
云渝不在意他以往,只在意与他之后的朝朝暮暮。
彦博远不知道自家夫郎已经开始掰着指头数他致仕的日子。
致仕的首要前提得是个官。
要想找个官当当,得先是个举人。
彦博远还不是举人。
好在乡试成绩即将公布。
醴国乡试只糊名盖章,到会试时,才会多出一道誉录的流程。
少一道工序就是少数日的功夫。
但就是再快也是人阅卷,十天半个月出不来成绩,在府城吃住费钱,路远家贫的学子陆续返乡。
何生这边有亲族,回去也是等消息,在哪都是等,还不如留在府城,快些知道成绩。
何生不回去。
向文柏独自跟着书院的队伍回去。
彦博远和云渝把府城能游玩的地方玩了个遍后也打道回府。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在外多日,夫夫二人禁不住想家。
回去的路程比去时整整少了一日。
回乡的学子只比留在府城这头的晚一两日收到捷报。
家中富裕的会请人在府城观榜抄录报喜。
一个县里出几个举人直接关乎当地官员的考绩。
县里会派一名观榜人员抄录成绩。
府城榜单一出,就着中举名单回县报与知县,再由衙门的人去中举学子家中报喜。
除此之外,朝廷也有指派的提塘官通知各地官府举人几何。
从上到下,从下至上,两边一块使力,保准少不了一个举人老爷。
云渝已经想到彦博远致仕的事。
但到底还不是举人呢,对自家相公能否中举这事,依旧惴惴不安。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哪是那般容易。
考生们出了考场松快了,紧张急迫的气氛转移到了评卷官身上。
考官评卷分房,正、副考官主管评卷工作,又有几位同考官。
将考官们往不同编号的小房子里头一关,把试卷分发下去。
每人桌前一摞,将座位上评卷官的身子挡住,房中的卷子评完才能出去。
十月初八,负责科举事宜的布政司门口搭起榜棚,为明日张榜做准备。
放榜日近,各路眼睛都盯着这边,一有动作满城皆知。
早有心急的学子等在门前,抢占第一排的好位置,试图取个第一眼看见成绩的好兆头。
初九的朝阳初现,随着日晷指向正辰,钟鼓敲鸣,布政司门前人头攒动。
激动热闹的气氛,冲淡凝重的等待。
有人面色沉重,有人神态平和,紧张、焦急、平稳的目光统一落在一处——从布政司内走出的官员捧着的绣有龙虎的明黄宣纸上。
礼乐班子奏起乐章,桂榜在万众瞩目之下徐徐展开。
一时之间,有中举之人的欢喜声,也有落榜之人痛哭的抽泣声。
癫狂有之,兴奋有之,一时之间,千人万相。
引起众人剧烈情绪的榜单高悬其上。
明黄底色的宣纸上龙纹威严,不可直视。
龙目锐利夺人,另一侧的虎纹威猛,矫健强壮,虎目怒张。
龙与虎一左一右,一齐芸芸俯视众生。
而在龙虎之间,就是被其选中的天命之人。
只见在龙虎之间,距离金龙最近的右起第一列:
第一甲:
第一名:彦博远,兴宁县人。
第53章 第五十三章 等成绩
乡试成绩一出, 府城之中几家欢喜几家愁,学子之间宴饮忙碌不断。
一个月后府城将举办鹿鸣宴。
家中有长辈是整六十年前考中举人的还能一块赴宴,即“重赴鹿鸣”, 一并与新科举人称同年,有这等殊荣的人家更是忙上加忙。
正宴未开, 小宴一场接着一场。
新举人们在小宴中, 一场又一场排演熟悉流程。
行为做事日渐娴熟, 只等到了正式宴会时, 一点不差地拜见考官, 答谢圣恩。
与此同时,发榜当日带着捷报上路的提塘官们也陆续到达目的地。
兴宁县下有六个镇, 整个兴宁的学子数目位于醴国前列。
总数放在那, 洛溪虽是六镇中的吊梢尾,也比苦寒之地一个县城总数多。
十月十三日,侧后竖着一面红色旗帜的快马裹挟着清晨露水踏入兴宁县县城,直奔位于城中央的县衙。
不一会儿, 县衙大门大开。
府衙差役鱼贯而出,身着衙役服的人群挟带朱红喜信从内四散,赶往乡镇。
县城之内陆续传出代表喜事发生的炮仗声。
本家放完,亲戚家放。
烟花爆竹不要钱的放。
一时之间四处洋溢喜气。
云渝算着日子等捷报,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 近日一有风吹草动就出去打听, 可惜不是办酒就是开业。
今儿第一声炮响还没回过味来,还当是和前几日一样, 空欢喜一场,后知后觉去打听。
云渝比彦博远这个当事人上心,出了门去也不走远, 就在自家铺子里问。
本不抱希望,一听是久等而来的消息,一时愣怔,随即精神一振,撒丫子往回跑,去给彦博远递消息。
彦博远颇为淡定,还有闲工夫从库房搬出个躺椅,邀云渝一块去院子里躺着晒太阳。
云渝疑惑:“你怎么一点儿也不急的?”
他这是过于自信觉得一定能考中。
还是觉得自己过差,以至于破罐子破摔?
若是前者,那也有个高低之分。
他先前时不时和他说,要给他挣个状元夫郎的名头当当,现在临到亮剑之时,反成了锯嘴葫芦。
看不上举人?
哪个状元不是举人过来的,要想当状元你不得先做个举人?
一路说回住所,进了屋子,云渝听得入迷,缠着彦博远继续说。
两人迅速洗漱完毕,云渝先他一步钻进被窝,裹紧被子,眼巴巴等着彦博远讲故事。
夫夫闺房乐趣,这时候讲不得什么礼仪姿态,怎么自在闲适怎么来。
云渝看着彦博远在房中翻找物件,等得望眼欲穿。
彦博远翻出一个巴掌大的灯笼。
这灯笼外头少见,不知道彦博远什么时候买的,大小正适合躲在床帐中用。
照明的有了,彦博远继续去翻物件。
笔墨不好带床上,恐墨水污了铺盖,炭笔寻不到,便从夫郎的妆奁盒中拿了支眉笔。
云渝没白等,耐心等待即将到嘴的热豆腐。
夫夫二人裹着一条被子,灯笼放到枕头边,照亮一方天地。
低沉磁性的男音在帐中响起。
彦博远骨节分明的手执着小小眉笔,在铺展开的宣纸上勾画圈点画地图。
从云渝老家宁江县开始往四周拓展。
说到一个地方讲一个故事,当地八卦、玄之又玄的习俗、上古神话……
云渝伴着故事入梦。
传承久远,地广事多,一日是讲不完的,连着说了好几日。
日渐将地图填满丰富,一张宣纸变成一摞宣纸,讲故事成了他们二人睡前的小趣事。
白日里,云渝时不时翻看地图集册,期待着夜幕降临后的睡前小故事。
按照前一晚彦博远带着他的大手路线,一路比画,地图的起点是他的家,到后面的彦博远的家,再到现在的府城。
再沿着府城一路往西南京都去,到了京都后,便开始四处扩散。
云渝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两人白头时到处游玩的场景。
正如地图展示,他一步步踏出家乡,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宛如蜗牛的触角,缓慢而坚定地一步步描摹世界。
初出家门身不由己,此后心安之处既吾乡,往后皆是心之向往。
云渝轻抚彦博远留下的字迹。
为了让他看清,脱胎于馆阁的狂放字体自成一派,旁边云渝写的小字在与他嚣张的字迹下显得柔软无力,起笔连尾处又暗暗将其压制。
小字没了大字就要倒在地上,大字没了小字又要飞出纸去,谁也离不得谁。
云渝嘴边荡出一抹笑意,藏不住的心欢。
字如其人,彦博远身上偶有压抑不住的阴翳气息。
他从前有何经历云渝虽不知,但也明白顺风顺水之人,难有他那般浓稠到挤出实物的暗沉气压。
那是他的夫,也是他的良人。
云渝不在意他以往,只在意与他之后的朝朝暮暮。
彦博远不知道自家夫郎已经开始掰着指头数他致仕的日子。
致仕的首要前提得是个官。
要想找个官当当,得先是个举人。
彦博远还不是举人。
好在乡试成绩即将公布。
醴国乡试只糊名盖章,到会试时,才会多出一道誉录的流程。
少一道工序就是少数日的功夫。
但就是再快也是人阅卷,十天半个月出不来成绩,在府城吃住费钱,路远家贫的学子陆续返乡。
何生这边有亲族,回去也是等消息,在哪都是等,还不如留在府城,快些知道成绩。
何生不回去。
向文柏独自跟着书院的队伍回去。
彦博远和云渝把府城能游玩的地方玩了个遍后也打道回府。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在外多日,夫夫二人禁不住想家。
回去的路程比去时整整少了一日。
回乡的学子只比留在府城这头的晚一两日收到捷报。
家中富裕的会请人在府城观榜抄录报喜。
一个县里出几个举人直接关乎当地官员的考绩。
县里会派一名观榜人员抄录成绩。
府城榜单一出,就着中举名单回县报与知县,再由衙门的人去中举学子家中报喜。
除此之外,朝廷也有指派的提塘官通知各地官府举人几何。
从上到下,从下至上,两边一块使力,保准少不了一个举人老爷。
云渝已经想到彦博远致仕的事。
但到底还不是举人呢,对自家相公能否中举这事,依旧惴惴不安。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哪是那般容易。
考生们出了考场松快了,紧张急迫的气氛转移到了评卷官身上。
考官评卷分房,正、副考官主管评卷工作,又有几位同考官。
将考官们往不同编号的小房子里头一关,把试卷分发下去。
每人桌前一摞,将座位上评卷官的身子挡住,房中的卷子评完才能出去。
十月初八,负责科举事宜的布政司门口搭起榜棚,为明日张榜做准备。
放榜日近,各路眼睛都盯着这边,一有动作满城皆知。
早有心急的学子等在门前,抢占第一排的好位置,试图取个第一眼看见成绩的好兆头。
初九的朝阳初现,随着日晷指向正辰,钟鼓敲鸣,布政司门前人头攒动。
激动热闹的气氛,冲淡凝重的等待。
有人面色沉重,有人神态平和,紧张、焦急、平稳的目光统一落在一处——从布政司内走出的官员捧着的绣有龙虎的明黄宣纸上。
礼乐班子奏起乐章,桂榜在万众瞩目之下徐徐展开。
一时之间,有中举之人的欢喜声,也有落榜之人痛哭的抽泣声。
癫狂有之,兴奋有之,一时之间,千人万相。
引起众人剧烈情绪的榜单高悬其上。
明黄底色的宣纸上龙纹威严,不可直视。
龙目锐利夺人,另一侧的虎纹威猛,矫健强壮,虎目怒张。
龙与虎一左一右,一齐芸芸俯视众生。
而在龙虎之间,就是被其选中的天命之人。
只见在龙虎之间,距离金龙最近的右起第一列:
第一甲:
第一名:彦博远,兴宁县人。
第53章 第五十三章 等成绩
乡试成绩一出, 府城之中几家欢喜几家愁,学子之间宴饮忙碌不断。
一个月后府城将举办鹿鸣宴。
家中有长辈是整六十年前考中举人的还能一块赴宴,即“重赴鹿鸣”, 一并与新科举人称同年,有这等殊荣的人家更是忙上加忙。
正宴未开, 小宴一场接着一场。
新举人们在小宴中, 一场又一场排演熟悉流程。
行为做事日渐娴熟, 只等到了正式宴会时, 一点不差地拜见考官, 答谢圣恩。
与此同时,发榜当日带着捷报上路的提塘官们也陆续到达目的地。
兴宁县下有六个镇, 整个兴宁的学子数目位于醴国前列。
总数放在那, 洛溪虽是六镇中的吊梢尾,也比苦寒之地一个县城总数多。
十月十三日,侧后竖着一面红色旗帜的快马裹挟着清晨露水踏入兴宁县县城,直奔位于城中央的县衙。
不一会儿, 县衙大门大开。
府衙差役鱼贯而出,身着衙役服的人群挟带朱红喜信从内四散,赶往乡镇。
县城之内陆续传出代表喜事发生的炮仗声。
本家放完,亲戚家放。
烟花爆竹不要钱的放。
一时之间四处洋溢喜气。
云渝算着日子等捷报,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 近日一有风吹草动就出去打听, 可惜不是办酒就是开业。
今儿第一声炮响还没回过味来,还当是和前几日一样, 空欢喜一场,后知后觉去打听。
云渝比彦博远这个当事人上心,出了门去也不走远, 就在自家铺子里问。
本不抱希望,一听是久等而来的消息,一时愣怔,随即精神一振,撒丫子往回跑,去给彦博远递消息。
彦博远颇为淡定,还有闲工夫从库房搬出个躺椅,邀云渝一块去院子里躺着晒太阳。
云渝疑惑:“你怎么一点儿也不急的?”
他这是过于自信觉得一定能考中。
还是觉得自己过差,以至于破罐子破摔?
若是前者,那也有个高低之分。
他先前时不时和他说,要给他挣个状元夫郎的名头当当,现在临到亮剑之时,反成了锯嘴葫芦。
看不上举人?
哪个状元不是举人过来的,要想当状元你不得先做个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