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知道啦,小姐长大了就越来越啰嗦了。”
然后老葛晃晃悠悠的离开了留香阁,但身影是晃晃悠悠的,速度可不慢,起码是平时三倍。
“小姐,宫里来人了,说是叫老爷和小姐进宫。”
郭忆香没说什么,放下手上拿着的一枚银针,站起身。
“走吧!”
一家子坐在郭忆香的泉鸣马车上,郭保坤不解的问道:“陛下为何要在此时召我们入宫?”
“我也不知。”郭攸之摇头。虽然他是个礼部尚书,但陛下高深莫测,他还真是看不透。不过还是叮嘱两个孩子好好捯饬,做到全面有礼。
“别管这些,好好表现就好,陛下总不至于鸡蛋里挑骨头,要对我们不利吧?!”郭忆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看就是大家闺秀,但听听她说的话,实在叛逆。
“香香,你也谨言慎行,江湖之行都把你带偏了。”
撅了噘嘴,郭忆香哼了一声不再说话,掀开车帘看着外面慢慢后退的街景。
这次庆帝召他们进宫,一定是因为范闲。
郭忆香咬牙暗暗腹诽。
这个显眼包,果然是个麻烦。
第409章 庆余年(15)
很快,郭忆香一家三口就被带到庆帝所在的南书房,一位一脸胡子的披甲将军打开了门,看到郭忆香微微一愣,随后看到旁边跟着的侯公公,立刻恭恭敬敬的弯腰,什么也没说,把人放了进去。
侯公公把人领到,就转到另一个门,轻手轻脚的出去了。
郭攸之和郭宝坤倒是对皇族很是敬畏,但郭忆香显然不是,一进入南书房就开始左看右看,一张小脸好奇得很,要不是老爹在旁边盯着,她估计就要逛逛了。
说是书房,但其实非常的大,紫檀木的书桌,雕龙画凤,精美无比,上面撂着一撂撂的奏章,身后是一个大约两三米的睡榻,散发着淡雅的香味,殿中一尊精致宏伟的香炉升着袅袅香烟,身后一排十分壮观的雕花木门,郭忆香一看就知道这是可活动的,后面兴许是花园?休息间?或者望台?
这书房实在大,而且精美霸气,处处透着华贵。
果然不愧是皇帝的书房吗?比她的整个小院还大。
等了半天,依旧一个人也没有,郭忆香有些好奇,凑到老爹面前,小声问道:“爹,怎么不见陛下?”
郭攸之恭敬的站着,闻言,轻瞪了一眼自家闺女,有些头疼,警告道:“站好,别乱说话。”
“也别乱看。”
闻言,郭忆香乖巧的站好,点头:“哦,知道了。”
虽然郭忆香大胆,不畏惧皇权,但在庄严无比的皇宫深处,天下最有权力的那个人的书房,郭忆香还是收敛了许多,让自己表现得温婉规矩了许多。
香炉里的焚香渐渐散去,只留下厚厚的积香灰,门外的阳光已从东侧移至中间,室内也渐渐热了起来,郭攸之和郭保坤已经热得流下了一层层的汗液,唯有郭忆香因为练武的原因依旧干爽。
旁边偏殿内,幽幽凉意沁润心脾,庆国最伟大的陛下,穿着一件水青绸的常服,腰间随意系着一根腰带,乌黑的头发束在头顶,一根白玉的发簪簪着,只在鬓角留了几根发丝垂下,随意的坐在绵软的睡榻上,把玩着一柄玉如意,散发着俯视万千臣民的气势。
“怎么没听说郭家这姑娘会武?”庆帝是什么眼力等级?!一眼就看出了郭忆香的异样之处。
“这……”侯公公低着头,背后流着冷汗,惶恐的道:“不曾听说。”
庆帝冷冷的睨了侯公公一眼,淡淡道:“侯公公,最近是否过得过于舒服了?”
瞬间,侯公公像是被抓到了后脖颈的小鸡,瑟瑟发抖的跪倒在地。“陛下恕罪!是老奴做事不细致。”
“那就将功折罪吧!”
“是。”侯公公那个应声后紧赶慢赶退出去,抓紧调查郭家小姐的事。
这可苦了郭忆香一家,在皇帝那闷热的书房一呆就是一上午,到了中午甚至连午餐都没人提供,郭忆香皱着眉头摸着肚子,实在难受。
“爹啊,你饿不饿啊?为什么陛下还不来?都一个上午了。”
郭保坤也有点待不住了,忍不住小声符合:“是啊,爹,这么久了,陛下怎么还不来?”
郭攸之虽然自己也有点待不住了,但长久以来庆帝带给他的威压还是令他不敢乱动,见两个孩子说这话,忍不住斥责:“放肆,怎敢如此说话?这里是陛下书房,你们给我慎言。”
“哦!”
虽然闭嘴了,但郭忆香还是忍不住腹诽:老爹就是为人迂腐,这皇帝明显就是有意涮他们,让他们白白受罪。
越是这样,郭忆香想带着家人退避朝堂的决心更加强烈了几分。
而正好,这时候侯公公拿着情报匆匆回来。
“陛下,这是郭小姐最新的情报,请过目。”
闻言,庆帝放下手上的书本,拿过纸条一看,挑了挑眉竟有几分意外。
想不到这孩子还挺有本事,不错,配得上范闲。
“让他们回去吧!”
“是,陛下。”闻言,侯公公躬身退出,来到隔壁温热的书房。
笑眯眯的看向郭攸之:“尚书大人,陛下现有要事,请郭大人,郭小姐,郭公子自行回去。”
“……”所以,把我们加来宫里见面,结果让我们在闷热的书房呆了一上午,还没饭吃,是为了耍我们吗???!!!
要不是有涵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封建社会,面对的是皇帝,郭忆香绝对要暴走,冲进去把庆帝揍一顿。
咬牙切齿,心情十分不美妙的郭忆香跟着自家老爹端庄得体的往宫外走。
但事情就好像故意和她作对一般,一个太监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郭小姐,请慢!”
第410章 庆余年(16)
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厉害的人物,面无表情的脸,始终淡淡的神态,紧绷的神经,令人很有压力的气场,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第四个大宗师洪公公?
郭忆香对此表示怀疑。
看到来人,郭攸之和郭保坤下意识的伸手去拉自家女儿(妹妹),随后想起这里是哪里,又僵硬的放下,微笑着交代。
“女儿啊,面见太后,注意礼仪。”
“妹妹啊,注……你去吧!”其实很想说小心的郭保坤,临时改变嘴边的话,僵硬的转移话题。
郭忆香不易察觉的睨了自家两个男人一眼,淡定的点头,转身跟在洪公公身后离开。
“嗒嗒,嗒,嗒。”在安静的宫墙之间行走,一路上只听到自己走路落地的声音,实在无聊,最后竟然走出了一种节奏感,也是醉了。
殊不知,就因为这样的一个小动作,竟然令洪四庠在心里微微点了点头。
皇宫极大,长长的城洞之后,迎面的便是一大片青石的广场,让人豁然开朗,正午的太阳照在身上,带来微微的灼热感,要不是内力护体,郭忆香觉得自己能走瘫下,她真是佩服那些为了争宠愿意大老远跑去皇帝书房找人的妃子,太有毅力了。
然后又不知走了多久,就进入了九曲回廊般长长的弯弯的廊道,然后有走了一段时间,看得郭忆香眼晕了,才到了一座十分奢华精致霸气的宫殿前。
“郭小姐,稍等!”洪公公示意郭忆香站在站在殿门,然后自己进去通报。
片刻后,殿门在郭忆香面前缓缓打开,像是打开了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门外是九曲回廊,景色美丽自然,透着贵气和雅致,以及一个站着的她。门内精致奢华,摆放精美大气,无处不美,无处不妥帖,里面肃穆的站着十几个丫头和太监,静默无声,看起来十分严肃,但郭忆香可不怕。
“宣郭小姐觐见。”
闻言,调整好步伐,郭忆香走得十分装模作样,看起来就是一派温婉乖顺的模样,加上人又长得美,一举一动间可见其气质和风范,自有一股矜贵又自信的气场。
太后坐在高高的位置上,看着缓步袅袅走来的姑娘,心里微微点头,果然不愧是京都第一美人,听说还十分有才华,太后不禁又点了点头,神情都和蔼了许多。
“太后吉祥!”微微蹲身行礼,郭忆香带着莹莹的笑意,显得十分亲和温柔。
“免礼,赐座。”
“多谢太后。”
这边皇宫中,郭忆香觐见太后的过程还算顺利,要说郭忆香想讨好一个人,那是非常容易的,毕竟那么多年,那么多世界的积淀在那里,但郭忆香也不是谁都想交好的,一切只看她的喜好,十分随意就是了。
因此,郭忆香可谓是满载而归回家的,不仅得了许多赏赐,甚至还得了块能随时进宫的腰牌,也不知这太后到底是什么意思。
郭忆香才不相信,这单单是因为喜欢她。
牛栏街范闲遇袭事件,毫无疑问成为了这个月京都最骇人听闻的消息,庆国持平曰久,首善之地的京都更是京禁森严,连寻常的杀人案子也极少见,更何况实在光天化日之下,当街行刺户部侍郎范建大人的大公子。
然后老葛晃晃悠悠的离开了留香阁,但身影是晃晃悠悠的,速度可不慢,起码是平时三倍。
“小姐,宫里来人了,说是叫老爷和小姐进宫。”
郭忆香没说什么,放下手上拿着的一枚银针,站起身。
“走吧!”
一家子坐在郭忆香的泉鸣马车上,郭保坤不解的问道:“陛下为何要在此时召我们入宫?”
“我也不知。”郭攸之摇头。虽然他是个礼部尚书,但陛下高深莫测,他还真是看不透。不过还是叮嘱两个孩子好好捯饬,做到全面有礼。
“别管这些,好好表现就好,陛下总不至于鸡蛋里挑骨头,要对我们不利吧?!”郭忆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看就是大家闺秀,但听听她说的话,实在叛逆。
“香香,你也谨言慎行,江湖之行都把你带偏了。”
撅了噘嘴,郭忆香哼了一声不再说话,掀开车帘看着外面慢慢后退的街景。
这次庆帝召他们进宫,一定是因为范闲。
郭忆香咬牙暗暗腹诽。
这个显眼包,果然是个麻烦。
第409章 庆余年(15)
很快,郭忆香一家三口就被带到庆帝所在的南书房,一位一脸胡子的披甲将军打开了门,看到郭忆香微微一愣,随后看到旁边跟着的侯公公,立刻恭恭敬敬的弯腰,什么也没说,把人放了进去。
侯公公把人领到,就转到另一个门,轻手轻脚的出去了。
郭攸之和郭宝坤倒是对皇族很是敬畏,但郭忆香显然不是,一进入南书房就开始左看右看,一张小脸好奇得很,要不是老爹在旁边盯着,她估计就要逛逛了。
说是书房,但其实非常的大,紫檀木的书桌,雕龙画凤,精美无比,上面撂着一撂撂的奏章,身后是一个大约两三米的睡榻,散发着淡雅的香味,殿中一尊精致宏伟的香炉升着袅袅香烟,身后一排十分壮观的雕花木门,郭忆香一看就知道这是可活动的,后面兴许是花园?休息间?或者望台?
这书房实在大,而且精美霸气,处处透着华贵。
果然不愧是皇帝的书房吗?比她的整个小院还大。
等了半天,依旧一个人也没有,郭忆香有些好奇,凑到老爹面前,小声问道:“爹,怎么不见陛下?”
郭攸之恭敬的站着,闻言,轻瞪了一眼自家闺女,有些头疼,警告道:“站好,别乱说话。”
“也别乱看。”
闻言,郭忆香乖巧的站好,点头:“哦,知道了。”
虽然郭忆香大胆,不畏惧皇权,但在庄严无比的皇宫深处,天下最有权力的那个人的书房,郭忆香还是收敛了许多,让自己表现得温婉规矩了许多。
香炉里的焚香渐渐散去,只留下厚厚的积香灰,门外的阳光已从东侧移至中间,室内也渐渐热了起来,郭攸之和郭保坤已经热得流下了一层层的汗液,唯有郭忆香因为练武的原因依旧干爽。
旁边偏殿内,幽幽凉意沁润心脾,庆国最伟大的陛下,穿着一件水青绸的常服,腰间随意系着一根腰带,乌黑的头发束在头顶,一根白玉的发簪簪着,只在鬓角留了几根发丝垂下,随意的坐在绵软的睡榻上,把玩着一柄玉如意,散发着俯视万千臣民的气势。
“怎么没听说郭家这姑娘会武?”庆帝是什么眼力等级?!一眼就看出了郭忆香的异样之处。
“这……”侯公公低着头,背后流着冷汗,惶恐的道:“不曾听说。”
庆帝冷冷的睨了侯公公一眼,淡淡道:“侯公公,最近是否过得过于舒服了?”
瞬间,侯公公像是被抓到了后脖颈的小鸡,瑟瑟发抖的跪倒在地。“陛下恕罪!是老奴做事不细致。”
“那就将功折罪吧!”
“是。”侯公公那个应声后紧赶慢赶退出去,抓紧调查郭家小姐的事。
这可苦了郭忆香一家,在皇帝那闷热的书房一呆就是一上午,到了中午甚至连午餐都没人提供,郭忆香皱着眉头摸着肚子,实在难受。
“爹啊,你饿不饿啊?为什么陛下还不来?都一个上午了。”
郭保坤也有点待不住了,忍不住小声符合:“是啊,爹,这么久了,陛下怎么还不来?”
郭攸之虽然自己也有点待不住了,但长久以来庆帝带给他的威压还是令他不敢乱动,见两个孩子说这话,忍不住斥责:“放肆,怎敢如此说话?这里是陛下书房,你们给我慎言。”
“哦!”
虽然闭嘴了,但郭忆香还是忍不住腹诽:老爹就是为人迂腐,这皇帝明显就是有意涮他们,让他们白白受罪。
越是这样,郭忆香想带着家人退避朝堂的决心更加强烈了几分。
而正好,这时候侯公公拿着情报匆匆回来。
“陛下,这是郭小姐最新的情报,请过目。”
闻言,庆帝放下手上的书本,拿过纸条一看,挑了挑眉竟有几分意外。
想不到这孩子还挺有本事,不错,配得上范闲。
“让他们回去吧!”
“是,陛下。”闻言,侯公公躬身退出,来到隔壁温热的书房。
笑眯眯的看向郭攸之:“尚书大人,陛下现有要事,请郭大人,郭小姐,郭公子自行回去。”
“……”所以,把我们加来宫里见面,结果让我们在闷热的书房呆了一上午,还没饭吃,是为了耍我们吗???!!!
要不是有涵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封建社会,面对的是皇帝,郭忆香绝对要暴走,冲进去把庆帝揍一顿。
咬牙切齿,心情十分不美妙的郭忆香跟着自家老爹端庄得体的往宫外走。
但事情就好像故意和她作对一般,一个太监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郭小姐,请慢!”
第410章 庆余年(16)
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厉害的人物,面无表情的脸,始终淡淡的神态,紧绷的神经,令人很有压力的气场,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第四个大宗师洪公公?
郭忆香对此表示怀疑。
看到来人,郭攸之和郭保坤下意识的伸手去拉自家女儿(妹妹),随后想起这里是哪里,又僵硬的放下,微笑着交代。
“女儿啊,面见太后,注意礼仪。”
“妹妹啊,注……你去吧!”其实很想说小心的郭保坤,临时改变嘴边的话,僵硬的转移话题。
郭忆香不易察觉的睨了自家两个男人一眼,淡定的点头,转身跟在洪公公身后离开。
“嗒嗒,嗒,嗒。”在安静的宫墙之间行走,一路上只听到自己走路落地的声音,实在无聊,最后竟然走出了一种节奏感,也是醉了。
殊不知,就因为这样的一个小动作,竟然令洪四庠在心里微微点了点头。
皇宫极大,长长的城洞之后,迎面的便是一大片青石的广场,让人豁然开朗,正午的太阳照在身上,带来微微的灼热感,要不是内力护体,郭忆香觉得自己能走瘫下,她真是佩服那些为了争宠愿意大老远跑去皇帝书房找人的妃子,太有毅力了。
然后又不知走了多久,就进入了九曲回廊般长长的弯弯的廊道,然后有走了一段时间,看得郭忆香眼晕了,才到了一座十分奢华精致霸气的宫殿前。
“郭小姐,稍等!”洪公公示意郭忆香站在站在殿门,然后自己进去通报。
片刻后,殿门在郭忆香面前缓缓打开,像是打开了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门外是九曲回廊,景色美丽自然,透着贵气和雅致,以及一个站着的她。门内精致奢华,摆放精美大气,无处不美,无处不妥帖,里面肃穆的站着十几个丫头和太监,静默无声,看起来十分严肃,但郭忆香可不怕。
“宣郭小姐觐见。”
闻言,调整好步伐,郭忆香走得十分装模作样,看起来就是一派温婉乖顺的模样,加上人又长得美,一举一动间可见其气质和风范,自有一股矜贵又自信的气场。
太后坐在高高的位置上,看着缓步袅袅走来的姑娘,心里微微点头,果然不愧是京都第一美人,听说还十分有才华,太后不禁又点了点头,神情都和蔼了许多。
“太后吉祥!”微微蹲身行礼,郭忆香带着莹莹的笑意,显得十分亲和温柔。
“免礼,赐座。”
“多谢太后。”
这边皇宫中,郭忆香觐见太后的过程还算顺利,要说郭忆香想讨好一个人,那是非常容易的,毕竟那么多年,那么多世界的积淀在那里,但郭忆香也不是谁都想交好的,一切只看她的喜好,十分随意就是了。
因此,郭忆香可谓是满载而归回家的,不仅得了许多赏赐,甚至还得了块能随时进宫的腰牌,也不知这太后到底是什么意思。
郭忆香才不相信,这单单是因为喜欢她。
牛栏街范闲遇袭事件,毫无疑问成为了这个月京都最骇人听闻的消息,庆国持平曰久,首善之地的京都更是京禁森严,连寻常的杀人案子也极少见,更何况实在光天化日之下,当街行刺户部侍郎范建大人的大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