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项如蓁忙道:相尊大人谬赞,我只是一个有些固执的学生。这次的事,若不是我的疏忽,也不会演变成败局,还要麻烦您来收拾。
晏维津赞赏道:话不能这么说,你小小年纪敢作敢当,已经实属难得,将来必堪大用。你刚才的分析都是对的,但还没说到点子上。陆锦澜,你来说说。
陆锦澜道:回相尊大人,其实我的想法和如蓁差不多。我觉得此事皇上轻轻放过,除了给您面子,另一个原因可能在事件本身。或许,我们并没有坏了她的事,而是顺了她的意。
哦?晏维津抬眸看向她,详细说说。
陆锦澜道:成绩造假这事由来已久,算起来,是皇上未登基之时便有了,属于沉疴旧患。不论是人才选拔还是官员任用,京中的皇亲世族都想插手,把自己的人放进去分一杯羹。
也许皇上对此早就不满了,但其中牵扯甚多,涉及到多方利益,她想管也不好下手。我们发现此事,纠正此事,也许歪打正着,办到了皇上的心坎上。她可能不生气,反而很高兴。
晏维津连连点头,眼中流露出欣然赞许的目光,你分析得很对,朝政恰如虬藤,盘根错节,多方势力互相掣肘,是极其复杂的。
这么大的国家,每天都发生很多事。有的事想管而不能管,有的事不想管却还是要管。将来你们入朝做官,身处其中,便能明白我今日的话。
今天这件事,皇上确实很高兴。如果不是因为前线突然来了奏报,她差点就要宣你们进宫了,不过以后你们还会有机会面圣的。北州的事办得不错,这次的事虽然没办成,也值得嘉许。
说到此处,她忽然话锋一转,可我还是要提醒你们一句,以后做事要再多想想,否则触怒天威都不知道。
触怒天威?项如蓁不解,您刚刚不说皇上很高兴吗?
晏维津一笑,有让她高兴的地方,她会高兴。有让她不高兴的地方,她便不高兴。喜怒之间,便是你们在过鬼门关。你们不妨猜猜,是什么让她不高兴?
三人凝眉沉思,晏无辛喃喃道:难道是因为我们明知故犯?
晏维津面上看不出喜怒,怎么说?
晏无辛道:我们在办这件事的时候,就猜到了皇上一直在默许此事的发生,甚至参与了此事。我们能猜到皇上知道,皇上也能猜到我们知道她知道。
天威不容冒犯,我们却和皇上对着干,这是挑战皇权,她自然不高兴。但我觉得,她就算不高兴也只是一点点,整体还是高兴的,并且一定会宽容我们。
晏维津又问:为何这么说?
因为她是天子啊,天命之人手握天下苍生。我们对皇权这点小小的忤逆,对她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反而是一种趣味。
再说我们表面是和她对着干,实际上是顺了她的心。所以,她必然饶恕我们,以彰显她天子的胸怀。她如果今天宣了我们面圣,一定会先让我们战战兢兢,再让我们感激涕零,她喜欢将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此乃,帝王之术。
晏无辛说着说着颇有些得意忘形,回过神来,才小心的看向晏维津,娘,我说的有道理吗?
晏维津严肃的问她:这些话是谁和你说的?
晏无辛紧张道:没人和我说啊,我自己瞎琢磨的。
陆锦澜忙道:无辛一向善于钻研人心,她比我和如蓁更有风险意识。在北州的时候,她就提醒我们在殿下面前注意言辞。她在学院也很低调,连我们都是今天才知道她是您的女儿,我觉得她说得蛮有道理的。
晏维津点了点头,对晏无辛道:算你有长进,除了好色之外,为娘总算看到你还有别的长处了。
晏无辛得意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啊?难得您夸我,我可得好好记下。
大家哈哈一笑,陆锦澜见项如蓁心不在焉的,忙问:你想什么呢?
项如蓁道:我有一事,想请问相尊大人。成绩造假的事儿,您一直都知道吗?
晏维津微微一笑,我若不知,这个丞相不是白当了吗?
项如蓁一愣,那您为何不管?
陆锦澜连忙拽她的袖子,如蓁,你又犯傻了。皇上都没法管的事,你让相尊大人怎么管。
项如蓁赔礼道:相尊大人恕罪,我失言了。我只是在想,这件事存在这么久,总该有人想办法解决。身为臣子,理应呃
晏维津笑了笑,说啊,怎么不说下去?
项如蓁抻了抻衣服,她俩快把我衣服扯破了。
晏维津哈哈大笑,我年轻的时候也这么想过,那时一腔热血,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天下,但后来便不这么想了。罢了,今天你们让我特别高兴,不要走,留下来吃饭,我亲自下厨。
晏维津起身离开,留下三人呆愣在那儿。
陆锦澜:她说她亲自什么?
项如蓁:下厨,是我以为的下厨吗?还是有别的意思?
晏无辛:老天奶啊!我活了十七年,从来不知道我娘会做饭。
直到饭菜端上桌,三人还觉得有些恍惚。
晏维津把厨房里的下人全部撵出去,不要任何人帮忙。她一个人切菜、备菜,刀工娴熟,煎炒烹炸无一不会。那架势,熟练得让人震惊。
最后一道红烧肉出锅,她擦了擦手,开饭。
四人坐下来,三人看着面前的六道菜,满腹疑惑。
晏维津和蔼道:你们先尝尝我的手艺,我再回答你们的问题。
陆锦澜夹了一块红烧肉,惊道:肥而不腻,软烂入味,简直比外面酒楼做得还好。
项如蓁尝了一口红烧鲤鱼,确实跟酒楼差不多。
晏维津大笑,你是个老实人,你说差不多那一定是差不多。辛儿,你觉得如何?
晏无辛用力点头,好吃。娘,你什么时候会做饭的?
晏维津叹了口气,我六岁那年就会切菜了,八岁上灶,百十道菜信手拈来。那时候你姥姥在街边摆了一个小摊,我就跟着她一起经营,维持生计,赚钱攒学费。食客都不是有钱人,点的最多便是面前的这道炝拌土豆丝。
晏维津尝了一下,嗯,差强人意。二十多年没进厨房,手艺有些生疏了。
陆锦澜诧异道:我还以为晏家是望族。
晏维津笑着摇头,望族也有破落户,当年晏家的族长在御史台做御史令,而我只是她出五服的穷亲戚,八竿子打不着。小时候家穷,日子过得格外紧张。失手摔碎一只碗,都要招来一顿痛打。但我不怪任何人,都是穷惹得祸。
她说着撩起衣袖,露出手臂上一片疤痕,这是我九岁那年,做菜时失手被热油烫伤的。大夏天买不起药,疼得整宿睡不着,还留下了这些疤。疼得钻心时我就在想,我必须要改变这种境况,绝不能一辈子都过贫穷的生活。
项如蓁忙问:那您是通过读书改变的吗?
当然,而且我读的就是皇家学院。辛儿说你们翻阅了近二十年的存档,发现所有成绩都是假的。可惜了,你们若能翻到二十五年前的存档,会发现有一个人的成绩是真的,第一名晏维津的姓名条,就贴在她本人的试卷上。
三人惊讶得瞪大了眼睛,晏维津笑道:所以,辛儿读书不用功,着实让我生气。我是没舍得让她过一天苦日子,她也是一点苦都不肯吃。她小时候我便知道,她难成大器。别的孩子抓周,都抓笔啊剑啊的,你们猜她抓了什么?
晏维津赞赏道:话不能这么说,你小小年纪敢作敢当,已经实属难得,将来必堪大用。你刚才的分析都是对的,但还没说到点子上。陆锦澜,你来说说。
陆锦澜道:回相尊大人,其实我的想法和如蓁差不多。我觉得此事皇上轻轻放过,除了给您面子,另一个原因可能在事件本身。或许,我们并没有坏了她的事,而是顺了她的意。
哦?晏维津抬眸看向她,详细说说。
陆锦澜道:成绩造假这事由来已久,算起来,是皇上未登基之时便有了,属于沉疴旧患。不论是人才选拔还是官员任用,京中的皇亲世族都想插手,把自己的人放进去分一杯羹。
也许皇上对此早就不满了,但其中牵扯甚多,涉及到多方利益,她想管也不好下手。我们发现此事,纠正此事,也许歪打正着,办到了皇上的心坎上。她可能不生气,反而很高兴。
晏维津连连点头,眼中流露出欣然赞许的目光,你分析得很对,朝政恰如虬藤,盘根错节,多方势力互相掣肘,是极其复杂的。
这么大的国家,每天都发生很多事。有的事想管而不能管,有的事不想管却还是要管。将来你们入朝做官,身处其中,便能明白我今日的话。
今天这件事,皇上确实很高兴。如果不是因为前线突然来了奏报,她差点就要宣你们进宫了,不过以后你们还会有机会面圣的。北州的事办得不错,这次的事虽然没办成,也值得嘉许。
说到此处,她忽然话锋一转,可我还是要提醒你们一句,以后做事要再多想想,否则触怒天威都不知道。
触怒天威?项如蓁不解,您刚刚不说皇上很高兴吗?
晏维津一笑,有让她高兴的地方,她会高兴。有让她不高兴的地方,她便不高兴。喜怒之间,便是你们在过鬼门关。你们不妨猜猜,是什么让她不高兴?
三人凝眉沉思,晏无辛喃喃道:难道是因为我们明知故犯?
晏维津面上看不出喜怒,怎么说?
晏无辛道:我们在办这件事的时候,就猜到了皇上一直在默许此事的发生,甚至参与了此事。我们能猜到皇上知道,皇上也能猜到我们知道她知道。
天威不容冒犯,我们却和皇上对着干,这是挑战皇权,她自然不高兴。但我觉得,她就算不高兴也只是一点点,整体还是高兴的,并且一定会宽容我们。
晏维津又问:为何这么说?
因为她是天子啊,天命之人手握天下苍生。我们对皇权这点小小的忤逆,对她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反而是一种趣味。
再说我们表面是和她对着干,实际上是顺了她的心。所以,她必然饶恕我们,以彰显她天子的胸怀。她如果今天宣了我们面圣,一定会先让我们战战兢兢,再让我们感激涕零,她喜欢将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此乃,帝王之术。
晏无辛说着说着颇有些得意忘形,回过神来,才小心的看向晏维津,娘,我说的有道理吗?
晏维津严肃的问她:这些话是谁和你说的?
晏无辛紧张道:没人和我说啊,我自己瞎琢磨的。
陆锦澜忙道:无辛一向善于钻研人心,她比我和如蓁更有风险意识。在北州的时候,她就提醒我们在殿下面前注意言辞。她在学院也很低调,连我们都是今天才知道她是您的女儿,我觉得她说得蛮有道理的。
晏维津点了点头,对晏无辛道:算你有长进,除了好色之外,为娘总算看到你还有别的长处了。
晏无辛得意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啊?难得您夸我,我可得好好记下。
大家哈哈一笑,陆锦澜见项如蓁心不在焉的,忙问:你想什么呢?
项如蓁道:我有一事,想请问相尊大人。成绩造假的事儿,您一直都知道吗?
晏维津微微一笑,我若不知,这个丞相不是白当了吗?
项如蓁一愣,那您为何不管?
陆锦澜连忙拽她的袖子,如蓁,你又犯傻了。皇上都没法管的事,你让相尊大人怎么管。
项如蓁赔礼道:相尊大人恕罪,我失言了。我只是在想,这件事存在这么久,总该有人想办法解决。身为臣子,理应呃
晏维津笑了笑,说啊,怎么不说下去?
项如蓁抻了抻衣服,她俩快把我衣服扯破了。
晏维津哈哈大笑,我年轻的时候也这么想过,那时一腔热血,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天下,但后来便不这么想了。罢了,今天你们让我特别高兴,不要走,留下来吃饭,我亲自下厨。
晏维津起身离开,留下三人呆愣在那儿。
陆锦澜:她说她亲自什么?
项如蓁:下厨,是我以为的下厨吗?还是有别的意思?
晏无辛:老天奶啊!我活了十七年,从来不知道我娘会做饭。
直到饭菜端上桌,三人还觉得有些恍惚。
晏维津把厨房里的下人全部撵出去,不要任何人帮忙。她一个人切菜、备菜,刀工娴熟,煎炒烹炸无一不会。那架势,熟练得让人震惊。
最后一道红烧肉出锅,她擦了擦手,开饭。
四人坐下来,三人看着面前的六道菜,满腹疑惑。
晏维津和蔼道:你们先尝尝我的手艺,我再回答你们的问题。
陆锦澜夹了一块红烧肉,惊道:肥而不腻,软烂入味,简直比外面酒楼做得还好。
项如蓁尝了一口红烧鲤鱼,确实跟酒楼差不多。
晏维津大笑,你是个老实人,你说差不多那一定是差不多。辛儿,你觉得如何?
晏无辛用力点头,好吃。娘,你什么时候会做饭的?
晏维津叹了口气,我六岁那年就会切菜了,八岁上灶,百十道菜信手拈来。那时候你姥姥在街边摆了一个小摊,我就跟着她一起经营,维持生计,赚钱攒学费。食客都不是有钱人,点的最多便是面前的这道炝拌土豆丝。
晏维津尝了一下,嗯,差强人意。二十多年没进厨房,手艺有些生疏了。
陆锦澜诧异道:我还以为晏家是望族。
晏维津笑着摇头,望族也有破落户,当年晏家的族长在御史台做御史令,而我只是她出五服的穷亲戚,八竿子打不着。小时候家穷,日子过得格外紧张。失手摔碎一只碗,都要招来一顿痛打。但我不怪任何人,都是穷惹得祸。
她说着撩起衣袖,露出手臂上一片疤痕,这是我九岁那年,做菜时失手被热油烫伤的。大夏天买不起药,疼得整宿睡不着,还留下了这些疤。疼得钻心时我就在想,我必须要改变这种境况,绝不能一辈子都过贫穷的生活。
项如蓁忙问:那您是通过读书改变的吗?
当然,而且我读的就是皇家学院。辛儿说你们翻阅了近二十年的存档,发现所有成绩都是假的。可惜了,你们若能翻到二十五年前的存档,会发现有一个人的成绩是真的,第一名晏维津的姓名条,就贴在她本人的试卷上。
三人惊讶得瞪大了眼睛,晏维津笑道:所以,辛儿读书不用功,着实让我生气。我是没舍得让她过一天苦日子,她也是一点苦都不肯吃。她小时候我便知道,她难成大器。别的孩子抓周,都抓笔啊剑啊的,你们猜她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