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行至书房外,已见花满渚主事曲衔觞侍立在旁,此女原是宫中文绣院绣首,离宫后自立绣坊,又凭家姐嫁靖王为妾之姻,得攀王公贵族绣活之路,数载便令花满渚冠绝汴京,旁人难望其项背。
她生得皓齿青蛾,清寒出尘,然年过而立,仍未适人,市井间渐生流言,暗议其心慕女流,曾有人窥得她为贴身绣娘描眉,流言遂沸,竟成茶余谈资。
入内时,荆王正伏案挥毫,宣纸上墨渖未干。见岑晚楹来,即搁笔含笑道:“楹儿及笄礼近,想要绣品、衣料或时新玩意儿,尽可与你衔觞姨母言,府中无不应。”
岑晚楹趋至案前,低眉道:“父亲,女儿没有什么想要的,及笄礼从简便好。”
荆王见她容色恹恹,心下觉得有异,温声问:“莫非有人慢待、受了委屈?告与爹爹,爹爹为你做主。”
岑晚楹眼圈骤红,仰头道:“女儿非受委屈,唯念及笄后,亲事将近,终要离爹爹而去……女儿不欲早嫁,还想在您身侧多侍数年,陪您闲话,打理府中庶务。”
此言直中荆王软肋,他喟叹道:“爹爹何尝不愿留你?然女子生而有归,终需觅得良人,代爹爹疼你护你。放心,他日为你择婿,必千拣万择,且需你颔首方算,断不令你受半分委屈。”
旁侧曲衔觞适时开口,声含温煦:“王爷素以孝贤著闻,楹姐儿亦具纯孝之心,这般情分,实为难得。”
荆王听得这话,当即谦道:“恪守孝道本是为人子女的本分,算不得稀罕。”
他话音刚落,曲衔觞便又顺势接话:“王爷此言实乃过谦。京中谁不晓您孝名昭彰。如今太妃寿辰将近,又恰与楹姐儿及笄礼前后相衔,这般双喜叠璧的日子,王爷想必早有擘画?”
提及生母寿宴,荆王脸上竟浮起一层愁云。
此前官家为太后隆办寿宴,席间鸿儒云集,诗赋唱和皆颂官家孝行,一时孝贤之名遍传宇内。可这“孝”字,素来是荆王引以为圭臬的标识。他事亲至孝,京中无人不晓,如今却被官家声势压过,好颜面的他心中本就积了股郁气。
此番生母寿辰将近,他虽不敢僭越逾官家规制,却也不愿落了下风,当即对曲衔觞道:“你那绣坊,可赶得及绣一些二十四孝卷轴画?太妃素来耽爱女红,见此定当悦然。至于用度,纵是万金,你也尽管开口。”
曲衔觞闻言,面露难色:“王爷有所不知,距太妃寿辰仅剩半月,且花满渚这边还需筹备楹姐儿及笄礼,实在分身乏术,恐难承此任。”
荆王听罢,不由得喟叹一声,语气稍缓:“也罢,若实在赶不及,便再寻些别出心裁的巧思便是。”
谁知曲衔觞话锋一转,似不经意般提点:“王爷莫急,前几日我见了位自华韵阁来的绣娘,她倒提过一事,说那华韵阁的锦绣娘子,是个极擅针黹的人物,素日里常绣孝经章句一类活计。”
“更要紧的是,那位锦绣娘子还常对外说,绣孝品需以巧思蕴诚心,而非徒恃工时堆砌……”
此语入耳,荆王心头倏生不悦。
这话竟似点破他深讳的坊间议论,暗讽他重排场轻诚心,直戳他好颜面的痛处。
他面上瞬时凝了寒霜,眉峰紧蹙,冷嗤一声:“哦?既有这般本事,又有这般见地,那便令华韵阁来绣这卷轴画。”
“你即刻去传话,限华韵阁半月之内成此活计。若绣不成,便是不敬宗室、不敬皇室!”
第23章 灯挑尽 满身风露重,何处觅归程。
这日苏锦绣刚至华韵阁,便见曼殊与林琅已快步迎了出来,她看清二人脸上堆着的愁容,顿时生出几分好奇,开口便问:“这是怎的了?”
琳琅急得声音发颤,几乎要落下泪来,抢着上前攥住她的手:“锦绣,你是不知!方才花满渚的主事突然上门,说是替荆王传话,要华韵阁为王府绣一副二十四孝卷轴画,还得在半月之内赶制完成!”
苏绣讲究“平、齐、细、密、和、顺、光、匀”,缺一不可,且每样都耗费神,若每幅孝图皆要绣出人物情态与景致细节,便是阁中最顶尖的绣娘合力赶工,半月也未必能成。
苏锦绣闻言一怔,忙暗自回想,往日华韵阁虽声名鹊起,惹了些同行嫉恨,却从未得罪过荆王府那般勋贵门第,怎会突然点名要她们绣卷轴画?还定下这等苛刻时限,实在古怪。
苏锦绣沉声道:“别慌,花满渚的主事来时是何态度?”
曼殊摇头:“不太好相与。”
苏锦绣叹口气,转身道:“先回屋,把二十四孝图的绣制工序定下来,末了真不成我再去转圜。”
苏锦绣到绣案前当即分了工,曼殊熟稔人物神态,领了亲尝汤、卖身葬父等三幅图。琳琅擅长勾织衣袂纹样,接下百里负米、芦衣顺母的活。其余绣娘也各凭手艺认领任务,日夜赶工。
前五日众心合力,进度顺当,瞧着倒有希望在半月内完工。
可第六日一早,竟有四五个绣娘找苏锦绣辞工,皆异口同声说家中有事。
苏锦绣心下生疑,见琳琅吞吞吐吐,追问之下才知,原是花满渚开了五倍工钱,把人都挖走了,只有曼殊和琳琅留了下来。
苏锦绣霎时愣住,她早懂因利而聚者,必因利而散的道理,往日华韵阁声名鹊起时,这些人同享过荣光,如今逢难,却不愿共担。
虽早有准备,也早知人性如此,但当事实摆在眼前时,还是难免失望痛心。
苏锦绣站在阁门口,目送完最后两个绣娘离去,刚要转身回阁,却闻一阵轻摇折扇的声响。
不用抬眼就知道这死动静必是应不寐。
他踩着石板路晃过来,手里那把墨竹扇摇得漫不经心:“呦,二当家的,这才几日不见,怎么连自家绣娘都留不住了?”
苏锦绣本就被工期逼得心烦,哪有心思跟他斗嘴,只淡淡掀了掀眼皮,转身就往阁里走。
可应不寐偏穷追不舍,几步就跟了上来,扇子往她眼前轻轻一挡:“哎,别走这么快啊!你前几日答应我的,说要补我一顿樊楼酒,可还作数?”
“作数,作数。”苏锦绣头也不回,脚步没停,“只是我这几日实在不得空,等忙完这阵再说。”
“怎的?想搪塞我?”应不寐绕到她身前,挡住去路,眼神里多了点探究,“你这阁里里外外都透着股子急劲儿,到底出什么事了?”
苏锦绣被他缠得没法,只好停下脚步,叹了口气,把事情简要说了一遍。
话刚说完,她便绕过应不寐,径直走到绣绷前坐下,拿起针就往绢布上戳,却因心绪不宁,连穿了两次都没把线穿过针孔。
应不寐慢悠悠跟过来,从果盘里拿起个橘子,剥得慢条斯理:“你这事啊,说简单也简单。找人给荆王递个话,说说工期的难处,不就得了?这年头,没点关系办事,可不就是举步维艰。”
苏锦绣绣针一顿,针尖差点戳到手指,随后抬眼瞥了应不寐一眼:“可我就是个没靠山、没关系的人啊,你这不是说废话吗?”
应不寐笑了笑,把剥好的橘子瓣放进嘴里,又拿了个板凳,在她身边坐下:“我倒有个法子,能帮你解了这燃眉之急。”
苏锦绣满脑子都是剩下的绣活和缺的丝线,听他这话只觉得烦躁,头也没抬,没好气地回了句:“有屁快放。”
“你看你这态度。”应不寐啧了一声,“我好心给你出主意,你倒跟我急上了?”
苏锦绣深吸一口气,放下绣针,转向应不寐,语气谄媚:“道长~是我心急了,您有什么法子,还请屈尊开下金口吧。”
“这才对嘛。”见她服软,应不寐眼底笑着伸手递了瓣剥好的橘子到她嘴边,“荆王虽是王公贵族,但在京中实权不算顶盛,你只需找个能压住得他权势的京中权贵,让人家替你在荆王面前说句话,工期的事不就好办了?”
苏锦绣下意识张嘴接住橘子,橘子的清甜刚在舌尖散开,却又猛地顿住。
应不寐这话,分明是绕着弯子把她往张明叙身上引,京中能压过荆王的权贵,她认识的,不就只有那日偶然遇见的张明叙么?
口中的甜味瞬间淡了下去,她慢慢嚼着橘子,好一会儿才抬眼,语气平静而固执:“不必了。我再努把劲,看看能不能赶在工期前绣完。”
应不寐像是早就料到她会这样回答,并没半分意外,只把手里剩下的橘子瓣扔进嘴里,慢悠悠嚼着。随后他身子微微前倾,凑到苏锦绣耳边,声音带着点刻意的诱引:“行吧,你要硬撑我也不拦着。不过过几日要是实在扛不住了,记得来求我。”
话落,不等苏锦绣动手,便溜出了阁门。
工期已过四分之一,可少了那几个熟手,剩下的活计像座突然增高的山。
挨到第十日,苏锦绣瞧瞧曼殊熬红的眼、琳琅不停捶着腰的手,终是沉叹一声,将她们叫到跟前道:“这活是绣不完了,你们先回吧。到时候若有追责,我一力承担就好,总好过你们跟着我受苦。”
她生得皓齿青蛾,清寒出尘,然年过而立,仍未适人,市井间渐生流言,暗议其心慕女流,曾有人窥得她为贴身绣娘描眉,流言遂沸,竟成茶余谈资。
入内时,荆王正伏案挥毫,宣纸上墨渖未干。见岑晚楹来,即搁笔含笑道:“楹儿及笄礼近,想要绣品、衣料或时新玩意儿,尽可与你衔觞姨母言,府中无不应。”
岑晚楹趋至案前,低眉道:“父亲,女儿没有什么想要的,及笄礼从简便好。”
荆王见她容色恹恹,心下觉得有异,温声问:“莫非有人慢待、受了委屈?告与爹爹,爹爹为你做主。”
岑晚楹眼圈骤红,仰头道:“女儿非受委屈,唯念及笄后,亲事将近,终要离爹爹而去……女儿不欲早嫁,还想在您身侧多侍数年,陪您闲话,打理府中庶务。”
此言直中荆王软肋,他喟叹道:“爹爹何尝不愿留你?然女子生而有归,终需觅得良人,代爹爹疼你护你。放心,他日为你择婿,必千拣万择,且需你颔首方算,断不令你受半分委屈。”
旁侧曲衔觞适时开口,声含温煦:“王爷素以孝贤著闻,楹姐儿亦具纯孝之心,这般情分,实为难得。”
荆王听得这话,当即谦道:“恪守孝道本是为人子女的本分,算不得稀罕。”
他话音刚落,曲衔觞便又顺势接话:“王爷此言实乃过谦。京中谁不晓您孝名昭彰。如今太妃寿辰将近,又恰与楹姐儿及笄礼前后相衔,这般双喜叠璧的日子,王爷想必早有擘画?”
提及生母寿宴,荆王脸上竟浮起一层愁云。
此前官家为太后隆办寿宴,席间鸿儒云集,诗赋唱和皆颂官家孝行,一时孝贤之名遍传宇内。可这“孝”字,素来是荆王引以为圭臬的标识。他事亲至孝,京中无人不晓,如今却被官家声势压过,好颜面的他心中本就积了股郁气。
此番生母寿辰将近,他虽不敢僭越逾官家规制,却也不愿落了下风,当即对曲衔觞道:“你那绣坊,可赶得及绣一些二十四孝卷轴画?太妃素来耽爱女红,见此定当悦然。至于用度,纵是万金,你也尽管开口。”
曲衔觞闻言,面露难色:“王爷有所不知,距太妃寿辰仅剩半月,且花满渚这边还需筹备楹姐儿及笄礼,实在分身乏术,恐难承此任。”
荆王听罢,不由得喟叹一声,语气稍缓:“也罢,若实在赶不及,便再寻些别出心裁的巧思便是。”
谁知曲衔觞话锋一转,似不经意般提点:“王爷莫急,前几日我见了位自华韵阁来的绣娘,她倒提过一事,说那华韵阁的锦绣娘子,是个极擅针黹的人物,素日里常绣孝经章句一类活计。”
“更要紧的是,那位锦绣娘子还常对外说,绣孝品需以巧思蕴诚心,而非徒恃工时堆砌……”
此语入耳,荆王心头倏生不悦。
这话竟似点破他深讳的坊间议论,暗讽他重排场轻诚心,直戳他好颜面的痛处。
他面上瞬时凝了寒霜,眉峰紧蹙,冷嗤一声:“哦?既有这般本事,又有这般见地,那便令华韵阁来绣这卷轴画。”
“你即刻去传话,限华韵阁半月之内成此活计。若绣不成,便是不敬宗室、不敬皇室!”
第23章 灯挑尽 满身风露重,何处觅归程。
这日苏锦绣刚至华韵阁,便见曼殊与林琅已快步迎了出来,她看清二人脸上堆着的愁容,顿时生出几分好奇,开口便问:“这是怎的了?”
琳琅急得声音发颤,几乎要落下泪来,抢着上前攥住她的手:“锦绣,你是不知!方才花满渚的主事突然上门,说是替荆王传话,要华韵阁为王府绣一副二十四孝卷轴画,还得在半月之内赶制完成!”
苏绣讲究“平、齐、细、密、和、顺、光、匀”,缺一不可,且每样都耗费神,若每幅孝图皆要绣出人物情态与景致细节,便是阁中最顶尖的绣娘合力赶工,半月也未必能成。
苏锦绣闻言一怔,忙暗自回想,往日华韵阁虽声名鹊起,惹了些同行嫉恨,却从未得罪过荆王府那般勋贵门第,怎会突然点名要她们绣卷轴画?还定下这等苛刻时限,实在古怪。
苏锦绣沉声道:“别慌,花满渚的主事来时是何态度?”
曼殊摇头:“不太好相与。”
苏锦绣叹口气,转身道:“先回屋,把二十四孝图的绣制工序定下来,末了真不成我再去转圜。”
苏锦绣到绣案前当即分了工,曼殊熟稔人物神态,领了亲尝汤、卖身葬父等三幅图。琳琅擅长勾织衣袂纹样,接下百里负米、芦衣顺母的活。其余绣娘也各凭手艺认领任务,日夜赶工。
前五日众心合力,进度顺当,瞧着倒有希望在半月内完工。
可第六日一早,竟有四五个绣娘找苏锦绣辞工,皆异口同声说家中有事。
苏锦绣心下生疑,见琳琅吞吞吐吐,追问之下才知,原是花满渚开了五倍工钱,把人都挖走了,只有曼殊和琳琅留了下来。
苏锦绣霎时愣住,她早懂因利而聚者,必因利而散的道理,往日华韵阁声名鹊起时,这些人同享过荣光,如今逢难,却不愿共担。
虽早有准备,也早知人性如此,但当事实摆在眼前时,还是难免失望痛心。
苏锦绣站在阁门口,目送完最后两个绣娘离去,刚要转身回阁,却闻一阵轻摇折扇的声响。
不用抬眼就知道这死动静必是应不寐。
他踩着石板路晃过来,手里那把墨竹扇摇得漫不经心:“呦,二当家的,这才几日不见,怎么连自家绣娘都留不住了?”
苏锦绣本就被工期逼得心烦,哪有心思跟他斗嘴,只淡淡掀了掀眼皮,转身就往阁里走。
可应不寐偏穷追不舍,几步就跟了上来,扇子往她眼前轻轻一挡:“哎,别走这么快啊!你前几日答应我的,说要补我一顿樊楼酒,可还作数?”
“作数,作数。”苏锦绣头也不回,脚步没停,“只是我这几日实在不得空,等忙完这阵再说。”
“怎的?想搪塞我?”应不寐绕到她身前,挡住去路,眼神里多了点探究,“你这阁里里外外都透着股子急劲儿,到底出什么事了?”
苏锦绣被他缠得没法,只好停下脚步,叹了口气,把事情简要说了一遍。
话刚说完,她便绕过应不寐,径直走到绣绷前坐下,拿起针就往绢布上戳,却因心绪不宁,连穿了两次都没把线穿过针孔。
应不寐慢悠悠跟过来,从果盘里拿起个橘子,剥得慢条斯理:“你这事啊,说简单也简单。找人给荆王递个话,说说工期的难处,不就得了?这年头,没点关系办事,可不就是举步维艰。”
苏锦绣绣针一顿,针尖差点戳到手指,随后抬眼瞥了应不寐一眼:“可我就是个没靠山、没关系的人啊,你这不是说废话吗?”
应不寐笑了笑,把剥好的橘子瓣放进嘴里,又拿了个板凳,在她身边坐下:“我倒有个法子,能帮你解了这燃眉之急。”
苏锦绣满脑子都是剩下的绣活和缺的丝线,听他这话只觉得烦躁,头也没抬,没好气地回了句:“有屁快放。”
“你看你这态度。”应不寐啧了一声,“我好心给你出主意,你倒跟我急上了?”
苏锦绣深吸一口气,放下绣针,转向应不寐,语气谄媚:“道长~是我心急了,您有什么法子,还请屈尊开下金口吧。”
“这才对嘛。”见她服软,应不寐眼底笑着伸手递了瓣剥好的橘子到她嘴边,“荆王虽是王公贵族,但在京中实权不算顶盛,你只需找个能压住得他权势的京中权贵,让人家替你在荆王面前说句话,工期的事不就好办了?”
苏锦绣下意识张嘴接住橘子,橘子的清甜刚在舌尖散开,却又猛地顿住。
应不寐这话,分明是绕着弯子把她往张明叙身上引,京中能压过荆王的权贵,她认识的,不就只有那日偶然遇见的张明叙么?
口中的甜味瞬间淡了下去,她慢慢嚼着橘子,好一会儿才抬眼,语气平静而固执:“不必了。我再努把劲,看看能不能赶在工期前绣完。”
应不寐像是早就料到她会这样回答,并没半分意外,只把手里剩下的橘子瓣扔进嘴里,慢悠悠嚼着。随后他身子微微前倾,凑到苏锦绣耳边,声音带着点刻意的诱引:“行吧,你要硬撑我也不拦着。不过过几日要是实在扛不住了,记得来求我。”
话落,不等苏锦绣动手,便溜出了阁门。
工期已过四分之一,可少了那几个熟手,剩下的活计像座突然增高的山。
挨到第十日,苏锦绣瞧瞧曼殊熬红的眼、琳琅不停捶着腰的手,终是沉叹一声,将她们叫到跟前道:“这活是绣不完了,你们先回吧。到时候若有追责,我一力承担就好,总好过你们跟着我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