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子风一脸难以言喻,嘀嘀咕咕地离开。
桑昭会这样说卫鹤,多半是从他那里知道了什么。
温谦有所猜测,但若桑昭所知道的,正是他猜测的,他也会难免好奇疑惑。
好奇桑昭于卫鹤而言究竟什么样的存在,能将他将那些话也敢剖露倾诉。
桑昭从侯府离开,径直去了信中的茶楼。
约她的人是沈缨,但门口的侍女推开房门,出现在雅间中的是张祺。
她同样穿着素衣,发间钗环简单素雅,正坐在窗边垂眸望着窗外景象,听见门口动静,才转过头来,起身对桑昭道:是我拜托了沈夫人请女郎过来,多有冒犯,还望女郎海涵。
没关系。
桑昭顺手合上房门,她在信里已经告诉我了。
她走过去坐下,张祺挽袖为她斟茶,递过来的竟然是白水。
桑昭伸手接过:你找我有什么事?
我是来道谢的。
张祺坐下,从身侧捧起个不大不小的木盒,推给桑昭,这是谢礼。
桑昭不解其意:谢礼?
第119章 张祺心事
木盒被打开,各式各样的珠宝钗环垒满了整个盒子。
我没有什么更好的东西能够送你。张祺将敞开的木盒继续往桑昭面前推了推,收回手,沈夫人说你可能喜欢一些志怪传奇,但她已经送过了,我能找到的,或许并不如她和侯府。
桑昭垂眸,看着盒子里各式各样做工细致,繁复精美的珠钗。
这是我拥有的最多的东西。张祺道,我曾经觉得这些没有用,但当我思索如何准备谢礼时,发现我能拿得出手的,还是这些。
桑昭抬手,将木盒轻轻合上:你谢我什么?
我知道温华那日去了后院寻谢女郎。张祺面色平静,与桑昭对视,给侯府递帖子前,他就一直在考虑要如何将谢女郎从你手中要回来。
你放心。不等桑昭反驳或是辩解,张祺已经微微提高了声音,补充道,他自知此事见不得人,提前将人都调走了,知情的那几个也早被他打点好,如今温华死了,我去问了两句,他们已经闭口不言,只说没见过你,也没见到有什么蛇。
京城温府的下人。她说,归根结底是太傅府的人。
而且他们很喜欢你。张祺垂下眸子,视线落在杯中清水上,微不可闻地笑了笑,很神奇。温府给他们月钱,让他们免受饥冷,但是他们却很在意你,有人与你从未见过,言语之中却对你多有维护,仅仅是因为上京城中那些关于你的传闻。
支持你,称赞你,找到机会为你出一份你或许根本不需要的力,仅仅是这样,便能让他们兴奋难言。张祺继续道,明明你也是权贵,明明你也同我们一样远离他们的生活,但他们就是固执地觉得你所作所为,都是因为知道他们的苦难,固执地觉得你会怜悯善待他们。
她抬头往窗外看了看,视线落在路边叫卖的小贩和客人身上:想杀你毁你的人,如今最后悔的事情,或许是当初没能阻止你名声远扬,以至于连平民百姓也叫得出你的名字。
桑昭沉默一阵,将不知怎么被扯远的话重新拉回到谢礼身上:你为什么谢我?
她的指尖轻轻点了点木盒:你与温华不和?
不然为什么会在温华死后给她送来一份谢礼。
张祺却摇摇头:我如今和他倒也说不上不和。
我只是疲惫于如今的关系。张祺道,但我无法脱身,我和他的婚事无法由我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我也没有办法和离。如今他死了,也算是成全了我,因此我很感谢你。
我知道谢女郎的存在。她偏头过来,再次迎上桑昭的视线,我们成亲不久,我便知道他心中有其他人。女子的手帕,女子的钗环,偶尔还会说些梦话,争吵过后,他懒得藏,我也懒得管。毕竟婚事已成,我和他谁都明白我们无法轻易分开。
我和温华成亲之前并未见过。张祺缓缓道,我父亲去商安见了他一面,觉得他品行不错,又愿意随我留在上京父亲身边。我父亲知道他家中有个表妹,但没在乎,因为商安的人说这位表妹心思不正,已经由收养她的老夫人做主,将她嫁出去了。温华后来后悔时曾觉得是我和父亲毁了他和心上人的姻缘,但这桩婚事,是他亲口应下的。
我母亲还在的时候,曾经告诉我,很多女子在嫁人之后会转了性子,脱胎换骨,宛如换了个人。她轻轻笑了笑,带着点自嘲的意味,我起初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嫁人之前,也一度憧憬婚姻,期待琴瑟和鸣。但第一次与温华争吵过后,我忽然意识到,无论日后如何,我再吵再闹,是恨是爱,都不会有什么用,我的人生已经与温华绑在一起,所有的争辩都会被限制在夫妻的关系里。
张祺眼睫轻颤,挪开视线,手指蘸水,在桌上写下夫妻二字:所有人都说夫妻之间都需要磨合,夫妻之间不会有隔夜仇,觉得温华哪哪儿都好,说他是良人,劝我与温华好好过。
就因为这两个字。她的手指轻轻触碰妻字,我的不满,我的思想,我的习惯和性子,都得为这两个字让步。
后来有人告诉我有了孩子陪在我身边就好了,我就不会胡思乱想,整日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张祺道,但我真的有了女儿之后,并没有觉得变好。她刚出生时身子弱,我害怕她出事,夜里总要起身,吃什么用什么都得十二分注意,后来身子好些了,她时常哭闹,不分时候,要抱要哄......
她沉默片刻:有了女儿之后,我并没有觉得变好,反而更加疲惫。我有时觉得很爱她,但有时又会觉得为什么要生下她,让自己日夜不得安生,可是我让人强行抱走她时,她一哭,我却又狠不下心,但留下她,我又会不受控制的烦躁生气。
错的不是她。她说,错的是我,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儿时不是这样想的,那时我想着我日后若是有了女儿,必会将她捧在手心里,我不能做的,不敢做的,只要她想,我都会支持她去做。
桑昭微微张了张嘴,但终究没有讲话,安静地倾听。
张祺也没有止住话语,继续道:父亲说我病了,温华也这样说,请了很多医师过来,什么心病心药,开的都是安神的方子。
不过相敬如宾这么多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能感觉我确实好了不少。张祺笑了笑,但我仍然因为身处温府,日日面对温华,需得和他装一对恩爱夫妻而十分疲惫。我迫切地想要脱身,却苦于找不到方法。
我很感谢你。
她郑重道,眼眶不知何时泛红,表情却依然平静,垂眸轻笑一声,我又将话扯远了,竟然说了这么多......
她似乎在回忆自己方才究竟说了些什么:女郎便当我是在胡言乱语,若有失言,请女郎见谅。
桑昭瞧了眼桌上快要消失的夫妻二字:我觉得,你可能不是需要安神药。你需要有人能听你说话。
第120章 酒楼之下
张祺怔住,迷惘目光良久落在桑昭的面容之上。
是这样吗?
她一时无法反应,怔愣无言,思索回忆起自己与温华成婚的这些年。
激烈的争吵和发现认清无法自己无法从这样的局面中脱身,以及生下孩子发现事情并未因此转好后,她的心情莫名平静下来。
温华心中念着别人,要与她相敬如宾她便与他相敬如宾,时不时配合他做一做外人眼中的恩爱夫妻,他偶尔说出的梦话,低喃的人名,她都不会在意,也疲惫于因为这些事与他争吵,因此懒得去管。
长辈亲人之前劝她说温华是不可多得的良人,让她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将人放弃,又劝她为了两家颜面改一改自己的脾气,最后有了孩子,又有人劝她为了孩子好好和温华过下去。
她起初坚持争辩和反驳,不过慢慢地也沉默下去。
原以为是自己看淡了这些事,以为自己已经麻木接受,什么都不在乎了。
原来不是。
自以为的看淡,麻木,接受,并不能代表那些藏住的委屈不甘已经消失。
她竟然可以向一位仅有几面之缘,连话都不曾说过的陌生人倾诉这么多。
父亲觉得温华好,身边长辈也觉得温华好,连她身边的贴身侍女也不能理解她对温华的态度,明明她已经如他们所说改成了他们想要的性子,但只要说起温华的不好,说起这些事,他们仍会觉得是自己不够理解,是自己的性子有问题。
桑昭会这样说卫鹤,多半是从他那里知道了什么。
温谦有所猜测,但若桑昭所知道的,正是他猜测的,他也会难免好奇疑惑。
好奇桑昭于卫鹤而言究竟什么样的存在,能将他将那些话也敢剖露倾诉。
桑昭从侯府离开,径直去了信中的茶楼。
约她的人是沈缨,但门口的侍女推开房门,出现在雅间中的是张祺。
她同样穿着素衣,发间钗环简单素雅,正坐在窗边垂眸望着窗外景象,听见门口动静,才转过头来,起身对桑昭道:是我拜托了沈夫人请女郎过来,多有冒犯,还望女郎海涵。
没关系。
桑昭顺手合上房门,她在信里已经告诉我了。
她走过去坐下,张祺挽袖为她斟茶,递过来的竟然是白水。
桑昭伸手接过:你找我有什么事?
我是来道谢的。
张祺坐下,从身侧捧起个不大不小的木盒,推给桑昭,这是谢礼。
桑昭不解其意:谢礼?
第119章 张祺心事
木盒被打开,各式各样的珠宝钗环垒满了整个盒子。
我没有什么更好的东西能够送你。张祺将敞开的木盒继续往桑昭面前推了推,收回手,沈夫人说你可能喜欢一些志怪传奇,但她已经送过了,我能找到的,或许并不如她和侯府。
桑昭垂眸,看着盒子里各式各样做工细致,繁复精美的珠钗。
这是我拥有的最多的东西。张祺道,我曾经觉得这些没有用,但当我思索如何准备谢礼时,发现我能拿得出手的,还是这些。
桑昭抬手,将木盒轻轻合上:你谢我什么?
我知道温华那日去了后院寻谢女郎。张祺面色平静,与桑昭对视,给侯府递帖子前,他就一直在考虑要如何将谢女郎从你手中要回来。
你放心。不等桑昭反驳或是辩解,张祺已经微微提高了声音,补充道,他自知此事见不得人,提前将人都调走了,知情的那几个也早被他打点好,如今温华死了,我去问了两句,他们已经闭口不言,只说没见过你,也没见到有什么蛇。
京城温府的下人。她说,归根结底是太傅府的人。
而且他们很喜欢你。张祺垂下眸子,视线落在杯中清水上,微不可闻地笑了笑,很神奇。温府给他们月钱,让他们免受饥冷,但是他们却很在意你,有人与你从未见过,言语之中却对你多有维护,仅仅是因为上京城中那些关于你的传闻。
支持你,称赞你,找到机会为你出一份你或许根本不需要的力,仅仅是这样,便能让他们兴奋难言。张祺继续道,明明你也是权贵,明明你也同我们一样远离他们的生活,但他们就是固执地觉得你所作所为,都是因为知道他们的苦难,固执地觉得你会怜悯善待他们。
她抬头往窗外看了看,视线落在路边叫卖的小贩和客人身上:想杀你毁你的人,如今最后悔的事情,或许是当初没能阻止你名声远扬,以至于连平民百姓也叫得出你的名字。
桑昭沉默一阵,将不知怎么被扯远的话重新拉回到谢礼身上:你为什么谢我?
她的指尖轻轻点了点木盒:你与温华不和?
不然为什么会在温华死后给她送来一份谢礼。
张祺却摇摇头:我如今和他倒也说不上不和。
我只是疲惫于如今的关系。张祺道,但我无法脱身,我和他的婚事无法由我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我也没有办法和离。如今他死了,也算是成全了我,因此我很感谢你。
我知道谢女郎的存在。她偏头过来,再次迎上桑昭的视线,我们成亲不久,我便知道他心中有其他人。女子的手帕,女子的钗环,偶尔还会说些梦话,争吵过后,他懒得藏,我也懒得管。毕竟婚事已成,我和他谁都明白我们无法轻易分开。
我和温华成亲之前并未见过。张祺缓缓道,我父亲去商安见了他一面,觉得他品行不错,又愿意随我留在上京父亲身边。我父亲知道他家中有个表妹,但没在乎,因为商安的人说这位表妹心思不正,已经由收养她的老夫人做主,将她嫁出去了。温华后来后悔时曾觉得是我和父亲毁了他和心上人的姻缘,但这桩婚事,是他亲口应下的。
我母亲还在的时候,曾经告诉我,很多女子在嫁人之后会转了性子,脱胎换骨,宛如换了个人。她轻轻笑了笑,带着点自嘲的意味,我起初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嫁人之前,也一度憧憬婚姻,期待琴瑟和鸣。但第一次与温华争吵过后,我忽然意识到,无论日后如何,我再吵再闹,是恨是爱,都不会有什么用,我的人生已经与温华绑在一起,所有的争辩都会被限制在夫妻的关系里。
张祺眼睫轻颤,挪开视线,手指蘸水,在桌上写下夫妻二字:所有人都说夫妻之间都需要磨合,夫妻之间不会有隔夜仇,觉得温华哪哪儿都好,说他是良人,劝我与温华好好过。
就因为这两个字。她的手指轻轻触碰妻字,我的不满,我的思想,我的习惯和性子,都得为这两个字让步。
后来有人告诉我有了孩子陪在我身边就好了,我就不会胡思乱想,整日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张祺道,但我真的有了女儿之后,并没有觉得变好。她刚出生时身子弱,我害怕她出事,夜里总要起身,吃什么用什么都得十二分注意,后来身子好些了,她时常哭闹,不分时候,要抱要哄......
她沉默片刻:有了女儿之后,我并没有觉得变好,反而更加疲惫。我有时觉得很爱她,但有时又会觉得为什么要生下她,让自己日夜不得安生,可是我让人强行抱走她时,她一哭,我却又狠不下心,但留下她,我又会不受控制的烦躁生气。
错的不是她。她说,错的是我,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儿时不是这样想的,那时我想着我日后若是有了女儿,必会将她捧在手心里,我不能做的,不敢做的,只要她想,我都会支持她去做。
桑昭微微张了张嘴,但终究没有讲话,安静地倾听。
张祺也没有止住话语,继续道:父亲说我病了,温华也这样说,请了很多医师过来,什么心病心药,开的都是安神的方子。
不过相敬如宾这么多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能感觉我确实好了不少。张祺笑了笑,但我仍然因为身处温府,日日面对温华,需得和他装一对恩爱夫妻而十分疲惫。我迫切地想要脱身,却苦于找不到方法。
我很感谢你。
她郑重道,眼眶不知何时泛红,表情却依然平静,垂眸轻笑一声,我又将话扯远了,竟然说了这么多......
她似乎在回忆自己方才究竟说了些什么:女郎便当我是在胡言乱语,若有失言,请女郎见谅。
桑昭瞧了眼桌上快要消失的夫妻二字:我觉得,你可能不是需要安神药。你需要有人能听你说话。
第120章 酒楼之下
张祺怔住,迷惘目光良久落在桑昭的面容之上。
是这样吗?
她一时无法反应,怔愣无言,思索回忆起自己与温华成婚的这些年。
激烈的争吵和发现认清无法自己无法从这样的局面中脱身,以及生下孩子发现事情并未因此转好后,她的心情莫名平静下来。
温华心中念着别人,要与她相敬如宾她便与他相敬如宾,时不时配合他做一做外人眼中的恩爱夫妻,他偶尔说出的梦话,低喃的人名,她都不会在意,也疲惫于因为这些事与他争吵,因此懒得去管。
长辈亲人之前劝她说温华是不可多得的良人,让她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将人放弃,又劝她为了两家颜面改一改自己的脾气,最后有了孩子,又有人劝她为了孩子好好和温华过下去。
她起初坚持争辩和反驳,不过慢慢地也沉默下去。
原以为是自己看淡了这些事,以为自己已经麻木接受,什么都不在乎了。
原来不是。
自以为的看淡,麻木,接受,并不能代表那些藏住的委屈不甘已经消失。
她竟然可以向一位仅有几面之缘,连话都不曾说过的陌生人倾诉这么多。
父亲觉得温华好,身边长辈也觉得温华好,连她身边的贴身侍女也不能理解她对温华的态度,明明她已经如他们所说改成了他们想要的性子,但只要说起温华的不好,说起这些事,他们仍会觉得是自己不够理解,是自己的性子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