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堂姐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第132节
  之前尚福顺他妈来闹事的时候, 正好碰到谢欣怡和顾屿上门道谢。
  谢欣怡教小蒋怎么收拾那家人, 走的时候小蒋老公不是跟顾屿说了句, 说以后若是有事就找他吗?
  当时她没注意听, 但顾屿却听进去了。
  之前谢欣怡四处为她姐的事奔走的时候,他就提前找发小打听过知青回城的相关政策。
  有工作或是受伤的情况下是可以回,但需要通知, 可为什么谢欣怡大姐那边到现在都还没有收到通知,发小让他找个农业局的人问问, 会不会卡在那儿了。
  其实知青的事一直都是知青办的人在管,按理不关农业局的事, 可谢欣欣大姐下乡的地方正好是农业局这几年重点关注的地方, 所以有关他们那个地方的事, 现都归农业局批, 他们知青办协助。
  顾屿不认识谢欣怡大姐他们那个地方的人, 想到农业局, 第一个回忆起的是小蒋的老公。
  想着都是同一系统的,虽没在一个地方,但多少能打听到点东西, 于是便私下找到了扎干事。
  举动是有点冒昧,但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顾屿做好人不理他的准备,没想到小蒋老公一看到他,一眼就把他认了出来。
  “眼力挺好。”
  说起小蒋老公, 顾屿忍不住插话评了句,只是谢欣怡现在没空理会这些,只想听结果。
  “结果就是,很巧,他刚好要出公差去大姐村。”
  裴家村坐落于华北以南,距离京市不算远也不算近。
  华北地区作为国家重点对象,小蒋老公需要去几个村做些调查和评估,这其中就包括谢欣悦所在的裴家村。
  顾屿找到他本想着打听打听消息的,却没想到这么巧。
  明儿一早,扎干事就要坐火车去村里,时间紧,他就没来得及回来跟谢欣怡商量,把谢欣悦情况跟小蒋老公一说,让他方便的话能不能帮着去看一下。
  “那他答应了吗?”谢欣怡焦急发问。
  想着人是去出公差,这帮着她们办私事,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没问题,答应了。”
  不止答应,还说等看了谢欣怡大姐情况后据实给上面反映一下。
  还能给上面反映!
  小蒋老公的这忙算是帮到了底。
  谢欣怡听的高兴,先是把对方好一阵夸,说改明儿要好好谢谢人小蒋,然后回头见顾屿一直默着没说话,又主动上前抱着男人的胳膊,对他这个在背后出力的表示了感谢。
  “就一句谢谢。”
  男人蹙眉,对她耍耍嘴皮的感谢看不上,让她要像感谢小蒋那样,拿出点实际行动来。
  谢欣怡还以为他在说买谢礼的事,当下答应的脆生,结果晚上被男人堵在屋里后才发现,这人心思是越来越不单纯了。
  她看着座钟上转满一圈的指针,手扶着酸痛的腰,后悔自己之前怎么能把未来大佬看作纯情小白花。
  男人一晚上变着法的磨她,搞得她第二天去找欧主任的时候根本没精神,让人误会她是不是又哪里不舒服。
  “…没,就是昨晚没睡好。”
  谢欣怡连忙解释,解释完也不等欧主任反应便把话题扯到了她们厂今年的招工计划上。
  大姐那边的情况有小蒋老公帮着上报,想来要不了多久就会有结果。
  结果无论是好是坏,大姐回来工作是肯定的,所以提前帮忙问好,也是有备无患。
  毕竟从来都是你等工作,没有工作等你。
  她做好打算,然后欧主任却在听到她问起这事儿,摇了摇头。
  “厂里今年计划就这么多,上次已经招完了。”
  她肯定地回答谢欣怡,还怕她不懂,给你介绍了一下厂里一直以来的招工规律。
  “从前管的严,任务也不重,一般每年就十来个,通常是这样,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上次你们冰棍班突然增加生产量和生产线,缺人手,就中间临时加了一批。”
  欧主任给她举了几个例,可像上次临时招那么多人的情况,欧主任说她来厂里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让谢欣怡别抱太大希望。
  这点谢欣怡清楚,这种偶然事件,她不会当真,也不会拿来做参考。
  至于她们厂今年还会不会招工,欧主任给出的答案很确定:不会!
  一是临近年底了,她们厂除了元宵班稍微忙一点外,其他班组基本都是按部就班的生产。
  人员上不会缺,生产线也没听哪个车间说要增加,所以招新的临时工,不可能。
  欧主任给她分析了下,谢欣怡失望而归,只好先去冰棍班跟小蒋表示了感谢。
  “这有啥好谢的,他顺手的事儿。”
  顾屿去找她男人的事,扎干事当天下班回去就给小蒋说了。
  知道谢欣怡她大姐在村里过的不容易,还受了伤,小蒋让自家男人把家里能带的好东西都给带上,并嘱咐他好好帮衬着点,机灵着点。
  知青回城,她之前听她妈和哥说过,说是最近回来的多,走后门托关系的也多。
  前段时间听谢欣怡让刘大姐她们帮着找工作的时候,她还以为谢欣怡背后使了力,就没上赶着锦上添花,哪里会想到这么久过去了,谢欣怡她大姐还没回来。
  没回来成,只有两个可能,要不是当地政府卡的紧,要不就是背后劲没使到位。
  当初小蒋接替她妈班来逃避下乡的时候,一开始也像谢欣怡这般,咋弄都不给通过。
  后来还是她妈私下找人打听,这儿托关系,那儿送人情的,这才把事儿给办下来。
  找人帮忙托关系,这档子事儿小蒋看了不少,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变数,人说了算的事儿,它自然就有操作的空间。
  她让她男人过去后机灵点,背后的意思,她懂,扎干事在农业局混了这么多年就更明白了。
  小蒋让谢欣怡放心,顺便和她一起又去找郭姐和刘大姐了解了下帮她大姐找工作的事。
  “最近一段时间回城的人特别多,我给我家里厂子里的亲戚都说了,但…没着落。”
  郭姐有些不好意思,她把收罗来的消息说了下,怕谢欣怡不信,还说了下自己亲戚上班的厂区情况。
  刘大姐这边也没找到合适的工种,“我把能问的人都问了,就差让你叔去问他们伐木场了。”
  她尽了力,把情况说了后还问谢欣怡,她大姐介不介意去国营饭店后厨帮忙。
  国营饭店后厨帮忙,应该不符合有工作回城的要求吧?
  她猜测,不过并没立马拒绝,只晚上回到家后找百科老公问了下,等确定不能算回城条件后,才答复的刘大姐。
  国营饭店后厨帮忙,其实工作挺好,若不是为了回城,这工作还是能做上一做的。
  毕竟天干饿不到手艺人,去后厨帮忙,学点手艺,将来改革开放了,说不定还能靠这本事养活自己也不一定。
  只是眼下,这工作并不适合需要依靠工作回城的大姐 。
  谢欣怡只能再三谢过刘大姐,大伙也说会继续帮着关注着。
  工作没着落,她便只能先等着小蒋老公那边的消息。
  京市到裴家村所在的市需要两天两夜,然后火车转客车,客车转驴车,到了后还要休整一下才能下到乡里。
  谢欣怡每天掰着指头算时间,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大姐回城一事上,差点忘了自己还有孩子。
  因为她要上班,小月儿从生下来后就一直挨着文淑华睡。
  白天她去上班的时候孩子还没醒,晚上她回来的时候孩子已经吃过饭出去玩了。
  孩子生下来这么久,除了一开始晚上闹觉的时候她哄过几回,下来就是过年放假的时候和孩子待的时间长一点。
  感觉自己穿过来,事儿没后世当牛马的时候多,但时间却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作为母亲,她很不合格,这次小月儿发烧住院,她才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睡没跟她睡,带也带的不多,陪伴时间不多,就连这次孩子发烧都是文淑华先看出来。
  她看着躺在床上小脸烧的红扑扑的可人儿,心里愧疚的紧,眼泪不觉地流了下来。
  “都怪我,晚上风大,就不该让她出去的。”
  一旁,文淑华握着孩子的手,不住地怪自己。
  文淑华把责任全都揽到自己身上,这让谢欣怡心里越发难受和愧疚,“妈,您千万别这么说。”
  她擦了擦眼泪劝慰哭得比她还厉害的人,“要不是您,我到现在都还没发现小月儿的异常。”
  今晚她下班早,回来吃过饭后就去院子外看小月儿和同龄人玩。
  文淑华和几个认识的人站在一旁聊着家常,她便主动担起了看孩子的责任。
  可能是因为平日和孩子接触的太少,文淑华发现小月儿不对劲的时候,她还在鼓励孩子去把气球捡回来。
  “怎么感觉小月儿今天蔫蔫的?”
  直到文淑华发出这句疑问,又上前摸了摸孩子额头,她这才知道,孩子发烧了。
  烧的很严重,谢欣怡抱着她往医院赶的时候,孩子浑身上下都是烫的。
  孩子发烧不是小事,虽后世没孩子,但她见过周围有很多因为一次高烧就烧失聪,甚至烧成痴呆的孩子。
  从知道孩子发烧到医院的路上,谢欣怡整个人都是麻的。
  她止不住的发抖,却又不得不逼着自己坚强,不过好在发现的早,离医院也近,到医院后医生给检查了,告诉他们问题不大。
  问题不大,是因为文淑华发现的及时,眼下见对方自责,她便安慰,还说这么多年,要不是有文淑华帮着她照顾孩子,她也不可能过的这么轻松。
  照顾孩子很费精力,谢欣怡后世看她日益憔悴的表姐就知道。
  她感谢文淑华的付出,也暗自发誓以后一定要多陪陪女儿。
  和她有着共同感悟的,还有听到消息后姗姗来迟的顾屿。
  女儿生病住院,他作为爸爸没有第一时间赶来,男人也很自责,只是没表现在面上。
  他来医院,先去病房看了孩子,安慰了谢欣怡和文淑华的情绪,然后就去找到医生了解了情况。
  在听到不严重后,他稍稍松了口气,但也只是稍稍,因为孩子发烧不可小觑,特别是小月儿还一度烧到了39.5度。
  他担心孩子待会儿又烧起来,便问了医生有没有什么办法,结果听到谢欣怡竟拒绝了医生给孩子打退烧针。
  这个年代,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要不在家熬,要不去医院打针吃药。
  对高烧,很多医生采取的治疗措施都是在烧起来的时候打退烧针,这是普遍做法,可谢欣怡却拒绝了。
  从医生办公室出来的时候,顾屿想了下原因,虽想不通,但到了病房,他也没问自家媳妇,只让谢欣怡和文淑华先回去休息,他请了假,今晚留下来陪孩子。
  “我明早也去单位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