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你们两个,”前头忽然停下,方欢儿的声音远远传来,带着隐隐的不虞,“先去把脸洗了,这样成什么样子。”
“是。”杨笛衣心一紧,忙低头应是,然后扯过晚儿的手臂,往旁边的水缸走去。
方欢儿看了她们两眼,带着剩下的人进了亮堂的屋内,杨笛衣注意她们的身影消失,这才觉得浑身一松,却也不敢松的太多。
转过脸,两人看到对方黑黢黢的脸,忍不住笑了起来。
“快洗洗,应当暂时没事了。”
晚儿点了下头,很快把脸洗得差不多,余光看向身后的房屋,略有些不安地问道:“里面会不会......”
“肯定的。”
晚儿沉默下去,幸好那间房内有蜡烛,有布料,两人好一番折腾,好不容易将窗户烧出个大洞,这才有机会趁乱逃出来。
逃出来两人先是迷了一会儿路,还是杨笛衣凭着白日隐隐约约的记忆,走到了大殿附近,但两人也不敢贸然上前,只敢躲在角落里。
适时方欢儿领着人从里面出来,两人一合计,抓住机会凑上队尾。
“碰到那个王公公时,吓我一跳。”晚儿甩了甩手上的水,声音还有些颤抖。
“可能是沈怀序身边的人,他们来催菜,说明毒就下在菜里。”
“可是那么多菜......”晚儿眉头蹙起,“我们总不能把御膳房也烧了吧。”
那肯定不可能,毕竟把整个御膳房烧了,肯定会引起沈敬信的注意,她要怎么说,当着沈怀序的面说他要在宴会上下毒?
她们没有证据,也没有人证,凭着一张嘴,没有人会信她们。
杨笛衣思索着,身后蓦地响起一道女音,“水缸边两个,站那发什么呆呢,这么忙的时候,还不快进来帮忙。”
“来了。”杨笛衣一凛,连忙回道。
“我们先进去,看情况而定,”杨笛衣在晚儿旁小声说道,“进去她们说让干什么就做什么,如果有什么不对劲,先来找我。”
晚儿不住地点头,进了屋里,热浪扑面而来,等两人适应了再瞧,果然一派忙碌景象,屋子四周全是明火灶炉,炒菜的炒菜,摆盘的摆盘。
那人见她们两个磨磨蹭蹭的样子,顿时指着一个角落,斥道:“还不快去把土豆的皮削了,愣着干什么。”
“是,”杨笛衣连忙应下,拉着晚儿走到那人指的地方,正放着一筐洗干净的土豆。
削土豆不算难事,杨笛衣从筐里拿出一个土豆,又从台子上取下两个刀,把其中一个递给晚儿,问道:“会吗?”
晚儿忙接过,“会一点......”
“我教你,”杨笛衣示范给她看,刀附在土豆表面,手腕一转,一层薄薄的皮就掉了下来。
晚儿照着她的动作,刚开始还有些磕磕绊绊,但很快,她就愈发熟练,削皮的速度比杨笛衣还要快上一些。
“你之前是不是做过?”杨笛衣看着她手上的动作,不禁问道,“削的又快又好。”
晚儿手上动作一顿,“或许吧?感觉有些熟悉,但是又想不起来具体什么,总觉得这画面很熟悉。”
“你别怕,你的失忆很可能是他们做的,等这些事结束,说不定可以帮你恢复记忆。”
杨笛衣便和她说着什么,边余光扫视屋内其余众人,大厨炒菜丝毫不拖泥带水,一道接一道的出锅,侍女们紧接着整理菜品,脸上的神情皆是正经严肃,毫无一丝迟钝或犹疑,根本看不出来谁有可能在菜里动手脚。
见到方公公之前,杨笛衣还有些担心,万一沈怀序在所有菜里都下了毒,那事情就太棘手了。。
但如果有毒的那道菜还没上,那是不是......杨笛衣留心着每一筐菜,在脑中疯狂回忆着医书上的医理,有没有,有没有不能同吃的菜,哪怕只是.......
钻心的疼痛霎那将她的目光拉回来,低头一看,手指上鲜红的血液顺着那柄刀往下流,晚儿注意到也发出一声不大的惊呼,“你的手......”
“没事,”杨笛衣随手撕下一块布,将流血的手指层层包起来,“小事,不用担心。”
晚儿忙放下手里刀,在身上找着什么,“你的药还......”
“真的没事。”杨笛衣把手指缠的紧紧的,刚想说让晚儿安心,不料她的目光忽然盯着某处,整个人都像是僵住了一样,眸光止不住的闪烁。
“怎么了?”
第124章
她的神情实在骇人,就像是做了溺水之人忽然被打捞上岸,恍惚中又带着惊惧。
杨笛衣凑到她身边,一把抓住她颤抖的手臂,避免她吸引其他人的注意,“怎么了,晚儿?!”
“啊——”
晚儿一个打颤,手中的土豆和刀双双掉地,失神的瞳孔骤然回缩,下意识反握住杨笛衣的手,“我......我好像......想起......”
“想起......”什么?还没等杨笛衣问出来,旁边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边。
“要去大殿送餐,还有没有空闲的人,那边那两个,转过脸让我看看。”
杨笛衣紧紧握着她的手,轻轻捏了两下,似是安抚又像是提醒,晚儿也意识到这是在皇宫,容不得一丝纰漏,用力深呼吸使自己平静下来。
“说你们呢,抬头。”
那声音越来越近,杨笛衣重新换上笑容看过去,来人是一个方形脸的女子,上下打量她们一眼,“还不错,快收拾收拾,跟着队伍去大殿上送餐。”
“我吗?”杨笛衣指着自己问道。
那人眉头一皱,“不是你还是谁,看着是个聪明的,怎么这么迟钝,要不是原定的人身体突然不舒服,这等好差事,哪轮到你。”
“是。”
杨笛衣忙站起身,可身旁晚儿还在紧紧抓着她的手,清晰的颤抖从她手臂上传来,杨笛衣讨好地笑了下,“那个,我能带我妹妹一起吗?她生病了还很胆小,我怕她一个人留在这里影响大家......”
“这么麻烦?”那人满脸不耐,随手一挥,“跟着吧,正好人数凑个吉利数,不能进去啊。”
“多谢!”
杨笛衣连忙道谢,拉着恍惚的晚儿走到那人给她们指的地方,排队一个接一个端起旁边备好的盘子。
杨笛衣大致数了下前面的人数,她们排在最末,估计进到大殿也是给距离大门最近,也就是宴席最末的几桌上菜,上方那几位高台上的人必然注意不到她们。
思及此,杨笛衣缓缓松了口气,幸好烧屋子之前,杨笛衣翻出了几套陈旧的宫女服,她和晚儿如今和她们穿的都是一样的,自己只要低着头,稳稳地放下菜就跟着队伍离开,应当是没事。
趁着无人看这边,杨笛衣轻轻拍了拍晚儿,“你还好吗?”
晚儿眼神朦胧,只是下意识握紧她,嘴唇张张合合,却总也说不出囫囵话。
“我,我......”
“没事,你不用进去,等上完菜我就回来,你别怕。”
看晚儿缓慢地点了两下头,杨笛衣这才回过头去端最后一个托盘。
盘上是一个不大的砂锅,里面的奶白色的汤和鲜嫩的鸭肉,杨笛衣辅一端起,一阵香味扑鼻。
杨笛衣凝神,稳稳端起托盘,跟着前面人往外走。
身后晚儿的脚步声亦步亦趋,但一直紧紧跟着,杨笛衣整个人都紧绷起来,一边注意着和前面人的距离,还要留心着身后晚儿的动静。
直到杨笛衣隐约听到前方传来熟悉的歌舞声,杨笛衣心也跟着加速跳动起来,手中的托盘忽然重上许多,压得她手腕泛起微弱的酸痛。
殿门外赫然立着无数士兵,守门的查过人数,二话没说放行,杨笛衣挂念着身后的晚儿,刚准备抬头说什么,就看到晚儿也跟着自己走了进来。
那些士兵竟没有拦住她,身后殿门缓缓合上,杨笛衣一霎那的担忧和疑虑,忽然被前面声音打断。
门口太监低声催促着,“都手脚麻利些,快上菜。”
杨笛衣只得端着托盘,注意到前面人往右边桌子,杨笛衣略数了一下桌子,便朝着左边那桌走。
那里坐着的是位中年官员,不难看出两鬓已经有些花白,但他身上的衣服很干净,没有一丝丝毫的褶皱,正坐姿端正地望着上方。
杨笛衣低着头,将托盘放到他面前的桌子上,再弯着腰退下。
“辛苦。”
耳畔一道厚重的声音响起,在满场的丝竹声中异常显眼,杨笛衣一愣,微微抬起头,这是在和她说吗?
那中年官员并没有看她,但这么近的距离,除了她并无第三个人。
杨笛衣无法回他,心情复杂地抿起唇瓣,快速扫了一眼他桌上的饭菜,都是些品相正常的菜肴。
忽然,场中的乐声停下,杨笛衣心跳跟着一顿,没有了乐声,空旷的大殿针落可闻。
上方声音很轻易传下来,“儿臣恭祝父皇寿辰安泰。”
是沈怀序!杨笛衣错愕地抬起头,不可避免地察觉到身后贴上来一个人,是晚儿。
“是。”杨笛衣心一紧,忙低头应是,然后扯过晚儿的手臂,往旁边的水缸走去。
方欢儿看了她们两眼,带着剩下的人进了亮堂的屋内,杨笛衣注意她们的身影消失,这才觉得浑身一松,却也不敢松的太多。
转过脸,两人看到对方黑黢黢的脸,忍不住笑了起来。
“快洗洗,应当暂时没事了。”
晚儿点了下头,很快把脸洗得差不多,余光看向身后的房屋,略有些不安地问道:“里面会不会......”
“肯定的。”
晚儿沉默下去,幸好那间房内有蜡烛,有布料,两人好一番折腾,好不容易将窗户烧出个大洞,这才有机会趁乱逃出来。
逃出来两人先是迷了一会儿路,还是杨笛衣凭着白日隐隐约约的记忆,走到了大殿附近,但两人也不敢贸然上前,只敢躲在角落里。
适时方欢儿领着人从里面出来,两人一合计,抓住机会凑上队尾。
“碰到那个王公公时,吓我一跳。”晚儿甩了甩手上的水,声音还有些颤抖。
“可能是沈怀序身边的人,他们来催菜,说明毒就下在菜里。”
“可是那么多菜......”晚儿眉头蹙起,“我们总不能把御膳房也烧了吧。”
那肯定不可能,毕竟把整个御膳房烧了,肯定会引起沈敬信的注意,她要怎么说,当着沈怀序的面说他要在宴会上下毒?
她们没有证据,也没有人证,凭着一张嘴,没有人会信她们。
杨笛衣思索着,身后蓦地响起一道女音,“水缸边两个,站那发什么呆呢,这么忙的时候,还不快进来帮忙。”
“来了。”杨笛衣一凛,连忙回道。
“我们先进去,看情况而定,”杨笛衣在晚儿旁小声说道,“进去她们说让干什么就做什么,如果有什么不对劲,先来找我。”
晚儿不住地点头,进了屋里,热浪扑面而来,等两人适应了再瞧,果然一派忙碌景象,屋子四周全是明火灶炉,炒菜的炒菜,摆盘的摆盘。
那人见她们两个磨磨蹭蹭的样子,顿时指着一个角落,斥道:“还不快去把土豆的皮削了,愣着干什么。”
“是,”杨笛衣连忙应下,拉着晚儿走到那人指的地方,正放着一筐洗干净的土豆。
削土豆不算难事,杨笛衣从筐里拿出一个土豆,又从台子上取下两个刀,把其中一个递给晚儿,问道:“会吗?”
晚儿忙接过,“会一点......”
“我教你,”杨笛衣示范给她看,刀附在土豆表面,手腕一转,一层薄薄的皮就掉了下来。
晚儿照着她的动作,刚开始还有些磕磕绊绊,但很快,她就愈发熟练,削皮的速度比杨笛衣还要快上一些。
“你之前是不是做过?”杨笛衣看着她手上的动作,不禁问道,“削的又快又好。”
晚儿手上动作一顿,“或许吧?感觉有些熟悉,但是又想不起来具体什么,总觉得这画面很熟悉。”
“你别怕,你的失忆很可能是他们做的,等这些事结束,说不定可以帮你恢复记忆。”
杨笛衣便和她说着什么,边余光扫视屋内其余众人,大厨炒菜丝毫不拖泥带水,一道接一道的出锅,侍女们紧接着整理菜品,脸上的神情皆是正经严肃,毫无一丝迟钝或犹疑,根本看不出来谁有可能在菜里动手脚。
见到方公公之前,杨笛衣还有些担心,万一沈怀序在所有菜里都下了毒,那事情就太棘手了。。
但如果有毒的那道菜还没上,那是不是......杨笛衣留心着每一筐菜,在脑中疯狂回忆着医书上的医理,有没有,有没有不能同吃的菜,哪怕只是.......
钻心的疼痛霎那将她的目光拉回来,低头一看,手指上鲜红的血液顺着那柄刀往下流,晚儿注意到也发出一声不大的惊呼,“你的手......”
“没事,”杨笛衣随手撕下一块布,将流血的手指层层包起来,“小事,不用担心。”
晚儿忙放下手里刀,在身上找着什么,“你的药还......”
“真的没事。”杨笛衣把手指缠的紧紧的,刚想说让晚儿安心,不料她的目光忽然盯着某处,整个人都像是僵住了一样,眸光止不住的闪烁。
“怎么了?”
第124章
她的神情实在骇人,就像是做了溺水之人忽然被打捞上岸,恍惚中又带着惊惧。
杨笛衣凑到她身边,一把抓住她颤抖的手臂,避免她吸引其他人的注意,“怎么了,晚儿?!”
“啊——”
晚儿一个打颤,手中的土豆和刀双双掉地,失神的瞳孔骤然回缩,下意识反握住杨笛衣的手,“我......我好像......想起......”
“想起......”什么?还没等杨笛衣问出来,旁边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边。
“要去大殿送餐,还有没有空闲的人,那边那两个,转过脸让我看看。”
杨笛衣紧紧握着她的手,轻轻捏了两下,似是安抚又像是提醒,晚儿也意识到这是在皇宫,容不得一丝纰漏,用力深呼吸使自己平静下来。
“说你们呢,抬头。”
那声音越来越近,杨笛衣重新换上笑容看过去,来人是一个方形脸的女子,上下打量她们一眼,“还不错,快收拾收拾,跟着队伍去大殿上送餐。”
“我吗?”杨笛衣指着自己问道。
那人眉头一皱,“不是你还是谁,看着是个聪明的,怎么这么迟钝,要不是原定的人身体突然不舒服,这等好差事,哪轮到你。”
“是。”
杨笛衣忙站起身,可身旁晚儿还在紧紧抓着她的手,清晰的颤抖从她手臂上传来,杨笛衣讨好地笑了下,“那个,我能带我妹妹一起吗?她生病了还很胆小,我怕她一个人留在这里影响大家......”
“这么麻烦?”那人满脸不耐,随手一挥,“跟着吧,正好人数凑个吉利数,不能进去啊。”
“多谢!”
杨笛衣连忙道谢,拉着恍惚的晚儿走到那人给她们指的地方,排队一个接一个端起旁边备好的盘子。
杨笛衣大致数了下前面的人数,她们排在最末,估计进到大殿也是给距离大门最近,也就是宴席最末的几桌上菜,上方那几位高台上的人必然注意不到她们。
思及此,杨笛衣缓缓松了口气,幸好烧屋子之前,杨笛衣翻出了几套陈旧的宫女服,她和晚儿如今和她们穿的都是一样的,自己只要低着头,稳稳地放下菜就跟着队伍离开,应当是没事。
趁着无人看这边,杨笛衣轻轻拍了拍晚儿,“你还好吗?”
晚儿眼神朦胧,只是下意识握紧她,嘴唇张张合合,却总也说不出囫囵话。
“我,我......”
“没事,你不用进去,等上完菜我就回来,你别怕。”
看晚儿缓慢地点了两下头,杨笛衣这才回过头去端最后一个托盘。
盘上是一个不大的砂锅,里面的奶白色的汤和鲜嫩的鸭肉,杨笛衣辅一端起,一阵香味扑鼻。
杨笛衣凝神,稳稳端起托盘,跟着前面人往外走。
身后晚儿的脚步声亦步亦趋,但一直紧紧跟着,杨笛衣整个人都紧绷起来,一边注意着和前面人的距离,还要留心着身后晚儿的动静。
直到杨笛衣隐约听到前方传来熟悉的歌舞声,杨笛衣心也跟着加速跳动起来,手中的托盘忽然重上许多,压得她手腕泛起微弱的酸痛。
殿门外赫然立着无数士兵,守门的查过人数,二话没说放行,杨笛衣挂念着身后的晚儿,刚准备抬头说什么,就看到晚儿也跟着自己走了进来。
那些士兵竟没有拦住她,身后殿门缓缓合上,杨笛衣一霎那的担忧和疑虑,忽然被前面声音打断。
门口太监低声催促着,“都手脚麻利些,快上菜。”
杨笛衣只得端着托盘,注意到前面人往右边桌子,杨笛衣略数了一下桌子,便朝着左边那桌走。
那里坐着的是位中年官员,不难看出两鬓已经有些花白,但他身上的衣服很干净,没有一丝丝毫的褶皱,正坐姿端正地望着上方。
杨笛衣低着头,将托盘放到他面前的桌子上,再弯着腰退下。
“辛苦。”
耳畔一道厚重的声音响起,在满场的丝竹声中异常显眼,杨笛衣一愣,微微抬起头,这是在和她说吗?
那中年官员并没有看她,但这么近的距离,除了她并无第三个人。
杨笛衣无法回他,心情复杂地抿起唇瓣,快速扫了一眼他桌上的饭菜,都是些品相正常的菜肴。
忽然,场中的乐声停下,杨笛衣心跳跟着一顿,没有了乐声,空旷的大殿针落可闻。
上方声音很轻易传下来,“儿臣恭祝父皇寿辰安泰。”
是沈怀序!杨笛衣错愕地抬起头,不可避免地察觉到身后贴上来一个人,是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