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当时谢老秀才夫妇脸色大变是因为自己儿子在行院里吃过大亏,听到“行院”或者“妓女”这样的词汇就下意识感到不适。陆有富则是因为自家大孙子一向稳重可靠,结交了个所谓“吴公子”居然背着人,还心绪大乱,以至于考场发挥失常。以陆家的财力,陆有富不担心孙子花了钱,但是担心孙子交友不慎误入歧途。
  作为一个擅长经营管理的地主,陆有富采取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送走谢家人后,陆有富把陆平友的小厮抓来先打了一顿,再细细盘问在南京城陆平友都做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
  那小厮名叫陆成,年纪也是十八岁,平日里虽然算不上养尊处优,但是也没吃过什么苦头。突然被老爷抓来打了一顿,陆成哪里耐得住这顿毒打,自然陆有富问什么就答什么,竹筒倒豆子一样交代了。
  原来陆平友在船上见的公子哥叫伍达志是从北边来的贩布料皮货的商人十分财大气粗,陪唱的妓女是王家院的新梳栊的翠凤(注释:梳栊原意是梳头,在此处特指妓女首次接客)。
  陆平友和翠凤确实是偶然遇上的。一日晌午旁人都在午睡,陆平友为了文章苦思冥想,在张家小院子外闲逛,恰好鸨母双珠带着院里几个妓女去做选春衣料子。往常都是张家伙计把衣料送到院里供妓女挑选,偏偏那天张家铺上繁忙要等几天才能送上门,双珠不耐烦等就直接去铺子里选,也有些让院里刚刚梳栊的姑娘露露脸,好招揽生意的意思。
  那边陆平友心思都在文章上闷头乱转,这边翠凤有意在街面上炫耀美貌,两人就撞上了。后来不知道怎么的,陆平友往王家院子去过两三次,似乎是相好上了。陆平友家境虽然好,但是去考试手上并没带多少零花钱,也去不了多少频繁。偏偏翠凤还有个出手阔绰的客人伍达志,妓院迎来送往,鸨母自然对伍达志热情有加,对陆平友爱答不理。
  可偏偏伍达志是个心胸宽广的,虽然和翠凤相好,对陆平友也和颜悦色。如果陆平友去找翠凤,正赶上伍达志也在,他也不恼,还叫鸨母一起招待陆平友,知道陆平友囊中羞涩,一应吃喝花销都记自己帐上。行院里上下人等都啧啧称奇,夸伍达志是大大的好人。
  在秦淮河上,伍达志告诉陆平友自己已经给翠凤赎身,府试那天就出发带着翠凤回北边。陆平友听这消息简直失魂落魄,回去也闷闷不乐。到了府试也早早教了卷,赶去给伍达志和翠凤两人送行。
  陆有富听到这一段首尾,倒是长舒了口气,心中暗想:“平友从小就规矩,一直不近女色,头回和妓女相好,这般表现倒也正常。他老子天天不着家,他娘又走得早,只好自己这个祖父操心一下孙子的婚事了。这次万幸不是遇上瘪三无赖拆白党,带到歪路子上去。又想,这个做生意的伍达志,做人这样大度,倒是值得认识认识。”
  于是将陆成安慰了几句,给了伤药,又叫他好好养身体,今日的事情不要告诉陆平友。陆成自然不敢不答应,连连应声,带着药走了。
  晚饭后,陆有富特地叫陆平友留下,试探着问:“平友,今年你也十八岁了,原来你都在专心读书,祖父没有给你留意亲事。现在年纪也差不多了,祖父给你寻个好妻子成家如何?”
  陆平友没有感到意外,毕竟好些同龄人已经当父亲了,平淡道:“任凭祖父安排,不过孙儿还是想先用功读书,晚些成亲也好。”
  陆有富也不勉强,点点头道:“平友读书上进自然是好的,祖父先帮你留意着,成亲不急于一时。现在读书辛苦,祖父让管家给你挑两个好丫鬟伺候笔墨。”
  陆平友也没有太大反应,默默向祖父躬身道谢。祖孙两人又说了些闲话不提。
  这边谢凡随着祖父母回家,终于揭开了陆平友行为异常的事情,他心里长舒了口气。谢凡不是喜欢多管闲事的人,但是也不想看着自己周围的青少年步入歧途。陆有富看起来精明世故,陆才明走南闯北肯定也很有能力,有他们两个长辈管教,陆平友总不会走上歪路了。
  晚饭后,谢家三人一起商量着明天再去李秀才家道谢,陆氏已经预备好送些礼物。气氛颇为轻松愉快,突然谢老秀才问谢凡:“乖孙今日怎么突然对着陆舅爷说起秦淮河的事情了?”
  谢凡一愣,心想:“遭了,自己历来是不爱玩耍,也不怎么闹脾气的性格。陆有富和我不熟,所以他不觉得奇怪。自己今天那番话,在祖父祖母这里是很反常的,这是人设崩了,要怎么圆回来啊。”
  谢凡正在默默纠结着急,那边陆氏先说话了:“乖孙啊,其实男子去行院应酬,宴饮叫个卖唱的也是寻常事。你陆表哥已经十八岁了,这算不上什么。他不带着你,是因为你还小,早早被那些女人沾上不好。你可不要觉得是陆表哥对你不亲厚,不带你去,他这是为你好。”
  这是谢凡完全没有想到的思路,本来害怕自己人设崩塌,没想到祖父母作为古代“土着”会是这种思维方式。谢凡一时语塞,也不知道该对着祖父母作何反应,说话也不是,闭嘴也不是,别别扭扭的。
  那边谢氏夫妇看小孙子沉默不语,脸色涨红,以为是陆氏说中了谢凡的小心思,小少年在害羞了。老夫妇两人默契地对望一眼,岔开话题又闲聊几句,就打发谢凡上床睡觉了。
  谢凡躺在床上实在心绪不宁,“自己来了这几年都在家里一心读书,对于这个时代的认识实在是有限。虽然物质生活上的种种不便已经习惯,但是思想上,还是想当然在按照前世的三观在思考。要真正理解周围人,理解这个社会,自己必须理解这个时代的三观,哎,我太难了。”
  一阵长吁短叹后,他油然而生出一种无力感:“终究不是自己改变了世界,这个世界就先改变了自己。”
  如果谢凡知道陆有富知道陆平友的秘密之后,应对之策是预备给他说亲,以及送两个漂亮丫鬟,甚至还想和陆平友的“情敌”伍达志结交,他才是真正瞳孔地震,三观稀碎。
  第二天三人早早起床,用过早饭,谢老秀才和谢凡祖孙两人穿上出门的体面衣裳,陆氏和兰花正在装拣礼物。就听到来兴在门口喊:“李秀才老爷到啦。”几人都笑了,正准备出发去李秀才家,李秀才就来了。
  这边李秀才带着李宁一道来了,谢老秀才连忙迎到正屋坐下,兰花奉上茶水点心。谢家祖孙和李家祖孙四人说些闲话,因为谢凡李宁两人都取中了童生,所以免不得提到进学,李老秀才也是心情大好,说到高兴处就给谢凡留了十道题为了进学准备。谢凡如获至宝,恭敬接了。
  谢老秀才也要给李宁几道题,李宁却摆手不要,说这几天李秀才和周先生都给自己留了好多题,简直看不过来。李秀才便骂李宁“不知好歹,就知道玩耍”。谢老秀才也不恼,看李宁的样子就笑了,四人谈笑十分欢快。
  又提到溧水县和南京城分别有县学和府学,李老秀才说应天府学政是名宿大儒,文坛领袖。自己有心想送李宁去应天府学,但是毕竟路途远,花费也贵些,加上李宁年纪小,一个人去家里实在也不放心。
  谢老秀才也随声附和,说学院虽好,但是怎么舍得小孩子独自离家去南京,冻着饿着怎么办,就在县学就很好。实际上谢老秀才也希望谢凡能有个大儒做宗师。但是实在担忧的是宝贝孙子小小年纪一人在南京,万一走上儿子的老路,现在谢家就只有这一个独苗,有个三长两短,自己简直对不起谢家列祖列宗。最好还是把孙子送到县学,在自己眼皮底下看着,照顾着,放心得多。
  两位秀才的这番讨论,谢凡反倒是不担心,因为进学也要看成绩,考上了再想,现在不着急。
  注释:考生参加县试和府试及格者称童生;之后参加省、府所在地方书院考试,院试及格,称生员,俗称秀才。明代院试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主办考试的官府,南京、北京为学院,各省为提学道,简称“学道”,后来都改称为“学院”。学院的长官称“学政”,又可以称“学台”“宗师”。学政由中央派到两京及各省任职,任期为3年。在任期间,要依次到所管辖的各府、直隶州主持岁试和科举考试。学政亲临考场叫“案临”。
  第14章 谢小秀才
  府试过后,学政大人开始依次考各县考生。谢凡在家中休息几日之后,谢李两位老秀才带着两个孙子和小厮一道又去了南京城,依旧借住在张家小院。两位老秀才都备了礼物,感谢张家让孙子借住,和张庆见面又是一套磕头行礼寒暄。谢凡和李宁两个小的待得不耐烦,谢凡还能忍耐,李宁则不住朝谢凡偷偷挤眉弄眼。
  几人一连在张家住了三五天,才轮到了溧水县的学生考试。
  当天众人都是五更天就起来,一起吃了早饭,整整齐齐地换上衣服。两个小学生去考试,两个老秀才则去学院里认保。到了学院,学生们依次点名进去,到考场里面也要按照号数坐下。点名之后,学政大人亲自看着封了门,小吏拿出题来放在长柄牌上,让考生们看。相比县试和府试,实在严格了很多,谢凡也开始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