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陛下请景王殿下进去。”春寿道。
景王又紧张又不安,“那萧萧……”
“至于皇孙殿下,陛下令玄衣侯带殿下先去刑部。”
赵慕萧几乎是快步过去的,到了刑部门口,抬脚却艰难了起来。越往里走,越是费劲。他知道,这是见师傅的最后一面。
刑部的秘密囚牢中,慕余一身干涸的血污。
重新见到如此清晰的师傅,赵慕萧讷讷半天,红了眼眶,也没说出一个字来。
慕余倒是先笑了,揶揄般轻松的语气,“也是要当天子的人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一样,日后怎么统领百官黎民?”
赵慕萧捏着掌心,低声道:“师傅怎么知道?”
“老皇帝一直不让你见我,如今你可以来了,我岂不就知道了。”慕余仰头看了看高处的小窗,被透进来的阳光刺了一刺,“败了啊,终究还是败了,徒劳多年,只造杀孽。”
慕余似乎并不意外,他甚至欣然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挺好的,这份亡国的仇恨,也不必代代相传了,一切缘孽到此为止。”
“师傅……”赵慕萧眼眶更红了,听出些旷然的哀伤,“师傅。”
“不许哭,怎么还跟以前一样。”慕余啧了一声,“我以为你知道了事情真相,会恨我呢。”
赵慕萧连续地摇着头,“师傅待我恩重如山,我知道的,若没有师傅,就没有我。我怎么敢恨师傅。”
慕余看他,静默片刻,道:“心这么软,不怪总是被骗。褚松回后来没再欺负你了吧?”
赵慕萧摇头,“没有。”
“那就好,谅他也不敢了。”
慕余念叨着,“日后,你登了位,他以及他背后的家族将会是你很好的助力,不过也要小心权势过大,危及天子。情感如彩云易逝,万不可托付笃信。帝王之道,在于平衡,在于取舍,在于当断即断。你看,你这爷爷就够狠的,为了给你铺路,两个儿子都除了。萧萧啊,你要当明君,那么通往的这条路,就绝非享乐之途。”
“师傅,不要说这些。”赵慕萧只感沉重。
“为师教了你十年的内力,轻功,暗器,打猎,街头卖艺杂耍,甚至教过你开锁,做洞箫。最后一面了,追忆往昔已无必要,我既是你师傅,那就再教你最后一课,帝王心术。不听吗?”
赵慕萧侧过身去,抹掉眼泪,道:“听的。”
慕余重又说起,慢了些,言语平和至极,偶尔滑过片刻的沉顿。
半个时辰后,监牢外,春寿来请赵慕萧。
赵慕萧愣在原地,也不知听见没有。
“皇孙殿下?”春寿暗暗提醒,“陛下和大臣在等您呢。”
“我知道了……”赵慕萧眼眶更红,提衣蓦然下跪,跪慕余,“徒儿叩谢师傅十年养育教诲之恩。”
慕余见状,面有动容,故作轻松道:“让将来储君为我下跪,也不亏了。”
赵慕萧闭了闭眼,眼睫颤抖。
“去吧,赵慕萧。去当个好君王,仁爱苍生,名传千古,万世流芳。”
赵慕萧身子战栗,半晌后,再听不见丝缕声响。
他缓缓而僵硬地抬头,寸步之远的师傅已经没了呼吸,坐在囚牢石座上,一动不动,嘴角留下鲜血。
赵慕萧再拜,只是控制不住,额角磕破,渗出了些血丝。
宫中又来了人催,春寿急迫地请求,赵慕萧起身,脚下如灌铅。
他不清楚走甘露宫的一步步,是如何漫长,只瞧见黛红宫阙之上,青天浓云,纵横万里。
入甘露宫,赵慕萧先见着跪在龙床外的诸多近臣,奋笔疾书的史官与拟诏的官员。
成元帝卧榻,半阖眼,俨然拼着一口气。
赵慕萧跪在榻侧,“皇爷爷……”
成元帝问:“见过你师傅了?
老皇帝的发声尤为困难,喉间沙哑,没由来地让人心中一骇。
“回皇爷爷,见过了。”赵慕萧微弱道。
“好,恩怨尽消,不必再提。”
成元帝动了动,侧着脑袋,看向赵慕萧,直言道:“你年纪还小,朕决定将皇位先传给你的父亲,你即为太子,参政监国。阶下跪着的那些人,左右丞相,太傅,尚书,都是朕信得过的辅政大臣,你大可以先用着。朕将玄衣侯也给你准备着,齐国以武立国,即便文墨昌盛,也不可使武备松弛。乌夏一定要打,一定要灭。”
赵慕萧怔然,甚至恍惚。
他不过秋月刚入京城,转眼大雪时节,转眼大雪时节,就成了储君了?
“朕与你说的,你都听见没?”成元帝问。
赵慕萧忙道:“听见了。”
他的心机却不算深,有些什么都在脸上。成元帝一看便知,“你是不是想知道,朕为何选你?”
赵慕萧犹豫了下,点头:“是。”
成元帝从滞涩的喉间溢出短促的笑,却没能说出话来。
但所有人都知道,从西山苑,赵慕萧崭露头角时,愁烦储君之位的老皇帝如同见了光。虽眼弱,而能射杀雄壮的雕。临危不惧,从容冷静,为人聪慧,仁而不傻。
成元帝病得说不出话,心道:“列祖列宗在上,但愿朕为齐国,择了个好的继承者。”
交代了后事,这位雄霸天下的四十年老皇帝,统一了乱世,一生开疆拓土的成元帝撒手人寰。
钟鼓响起,帝崩。
次年,景王登基,立其长子为太子,谨慎立国。但景王自知,自己的皇位其实只是个顺下来的流程,他不通政事,也如履薄冰。故而太子及冠后,便发诏,传位太子,自为太上皇。卸了担子,方觉轻松。
同年四月,赵慕萧奉诏即位,改元昭永,大赦天下。
后世关于这位帝王的记载是浓墨重彩,在民间,话本说书层出不穷,津津乐道。
幼年坎坷,辗转流离,后靠卖艺为生,传言他的师傅是故温国的后代,无可考证。性情温和,亦有锋芒。
曾患眼疾,却颇擅拳脚,精通骑射,于西山苑,一箭射杀乌夏使团的雕,先帝见而大喜,心怀册立之意。
在位之年,驱逐乌夏,宽仁治国,开创了后世称之为“昭永盛世”的辉煌。一生无子,兄终弟及,而他的后宫,竟只有同为男子的玄衣侯。
百年之后,二人合葬,千秋万岁。
景王又紧张又不安,“那萧萧……”
“至于皇孙殿下,陛下令玄衣侯带殿下先去刑部。”
赵慕萧几乎是快步过去的,到了刑部门口,抬脚却艰难了起来。越往里走,越是费劲。他知道,这是见师傅的最后一面。
刑部的秘密囚牢中,慕余一身干涸的血污。
重新见到如此清晰的师傅,赵慕萧讷讷半天,红了眼眶,也没说出一个字来。
慕余倒是先笑了,揶揄般轻松的语气,“也是要当天子的人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一样,日后怎么统领百官黎民?”
赵慕萧捏着掌心,低声道:“师傅怎么知道?”
“老皇帝一直不让你见我,如今你可以来了,我岂不就知道了。”慕余仰头看了看高处的小窗,被透进来的阳光刺了一刺,“败了啊,终究还是败了,徒劳多年,只造杀孽。”
慕余似乎并不意外,他甚至欣然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挺好的,这份亡国的仇恨,也不必代代相传了,一切缘孽到此为止。”
“师傅……”赵慕萧眼眶更红了,听出些旷然的哀伤,“师傅。”
“不许哭,怎么还跟以前一样。”慕余啧了一声,“我以为你知道了事情真相,会恨我呢。”
赵慕萧连续地摇着头,“师傅待我恩重如山,我知道的,若没有师傅,就没有我。我怎么敢恨师傅。”
慕余看他,静默片刻,道:“心这么软,不怪总是被骗。褚松回后来没再欺负你了吧?”
赵慕萧摇头,“没有。”
“那就好,谅他也不敢了。”
慕余念叨着,“日后,你登了位,他以及他背后的家族将会是你很好的助力,不过也要小心权势过大,危及天子。情感如彩云易逝,万不可托付笃信。帝王之道,在于平衡,在于取舍,在于当断即断。你看,你这爷爷就够狠的,为了给你铺路,两个儿子都除了。萧萧啊,你要当明君,那么通往的这条路,就绝非享乐之途。”
“师傅,不要说这些。”赵慕萧只感沉重。
“为师教了你十年的内力,轻功,暗器,打猎,街头卖艺杂耍,甚至教过你开锁,做洞箫。最后一面了,追忆往昔已无必要,我既是你师傅,那就再教你最后一课,帝王心术。不听吗?”
赵慕萧侧过身去,抹掉眼泪,道:“听的。”
慕余重又说起,慢了些,言语平和至极,偶尔滑过片刻的沉顿。
半个时辰后,监牢外,春寿来请赵慕萧。
赵慕萧愣在原地,也不知听见没有。
“皇孙殿下?”春寿暗暗提醒,“陛下和大臣在等您呢。”
“我知道了……”赵慕萧眼眶更红,提衣蓦然下跪,跪慕余,“徒儿叩谢师傅十年养育教诲之恩。”
慕余见状,面有动容,故作轻松道:“让将来储君为我下跪,也不亏了。”
赵慕萧闭了闭眼,眼睫颤抖。
“去吧,赵慕萧。去当个好君王,仁爱苍生,名传千古,万世流芳。”
赵慕萧身子战栗,半晌后,再听不见丝缕声响。
他缓缓而僵硬地抬头,寸步之远的师傅已经没了呼吸,坐在囚牢石座上,一动不动,嘴角留下鲜血。
赵慕萧再拜,只是控制不住,额角磕破,渗出了些血丝。
宫中又来了人催,春寿急迫地请求,赵慕萧起身,脚下如灌铅。
他不清楚走甘露宫的一步步,是如何漫长,只瞧见黛红宫阙之上,青天浓云,纵横万里。
入甘露宫,赵慕萧先见着跪在龙床外的诸多近臣,奋笔疾书的史官与拟诏的官员。
成元帝卧榻,半阖眼,俨然拼着一口气。
赵慕萧跪在榻侧,“皇爷爷……”
成元帝问:“见过你师傅了?
老皇帝的发声尤为困难,喉间沙哑,没由来地让人心中一骇。
“回皇爷爷,见过了。”赵慕萧微弱道。
“好,恩怨尽消,不必再提。”
成元帝动了动,侧着脑袋,看向赵慕萧,直言道:“你年纪还小,朕决定将皇位先传给你的父亲,你即为太子,参政监国。阶下跪着的那些人,左右丞相,太傅,尚书,都是朕信得过的辅政大臣,你大可以先用着。朕将玄衣侯也给你准备着,齐国以武立国,即便文墨昌盛,也不可使武备松弛。乌夏一定要打,一定要灭。”
赵慕萧怔然,甚至恍惚。
他不过秋月刚入京城,转眼大雪时节,转眼大雪时节,就成了储君了?
“朕与你说的,你都听见没?”成元帝问。
赵慕萧忙道:“听见了。”
他的心机却不算深,有些什么都在脸上。成元帝一看便知,“你是不是想知道,朕为何选你?”
赵慕萧犹豫了下,点头:“是。”
成元帝从滞涩的喉间溢出短促的笑,却没能说出话来。
但所有人都知道,从西山苑,赵慕萧崭露头角时,愁烦储君之位的老皇帝如同见了光。虽眼弱,而能射杀雄壮的雕。临危不惧,从容冷静,为人聪慧,仁而不傻。
成元帝病得说不出话,心道:“列祖列宗在上,但愿朕为齐国,择了个好的继承者。”
交代了后事,这位雄霸天下的四十年老皇帝,统一了乱世,一生开疆拓土的成元帝撒手人寰。
钟鼓响起,帝崩。
次年,景王登基,立其长子为太子,谨慎立国。但景王自知,自己的皇位其实只是个顺下来的流程,他不通政事,也如履薄冰。故而太子及冠后,便发诏,传位太子,自为太上皇。卸了担子,方觉轻松。
同年四月,赵慕萧奉诏即位,改元昭永,大赦天下。
后世关于这位帝王的记载是浓墨重彩,在民间,话本说书层出不穷,津津乐道。
幼年坎坷,辗转流离,后靠卖艺为生,传言他的师傅是故温国的后代,无可考证。性情温和,亦有锋芒。
曾患眼疾,却颇擅拳脚,精通骑射,于西山苑,一箭射杀乌夏使团的雕,先帝见而大喜,心怀册立之意。
在位之年,驱逐乌夏,宽仁治国,开创了后世称之为“昭永盛世”的辉煌。一生无子,兄终弟及,而他的后宫,竟只有同为男子的玄衣侯。
百年之后,二人合葬,千秋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