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反倒,在刚才的沈玉兰脸上,姬檀看见了一双沧桑、却仍不减风韵的桃花眼。
和他如出一辙。
原本的五分陡然涨至七八分。
姬檀心尖一颤。
铁证就在眼前、在镜中,他仍不信邪地不肯相信。在脑中翻箱倒箧搜刮寻找,势要找出自己和沈玉兰绝没有任何关系的反证。
终于,还真让姬檀找着了一点零星久远的回忆。
那还是在姬檀很小的时候。小孩子无一例外,都对母亲有着极高的需求和深深眷赖,不论姬檀多么天潢贵胄,有多少仆妇前簇后拥地照顾,也始终代替不了母亲的位置。
可是,皇后并不喜欢他,甚至到了排斥抗拒的地步。
小孩虽然懂事不多,却也明显地感觉到了这一点。
这让幼小的姬檀怎么也想不明白、不理解,他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听话了,为什么母后还是不喜欢他。姬檀甚至有想,是不是母后更喜欢活泼好动的小孩,为此他尝试了各种模样,但结果皆不尽如人意。
皇后的反应总是淡淡的,淡漠得……就好像姬檀不是她的孩子。
可这怎么可能呢?!
姬檀难以释怀,半夜偷偷蜷在被子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憋闷的哭泣声惊动了贴身照顾他的嬷嬷。
嬷嬷自小服侍伺候皇后,见她的孩子如此,心疼得不得了。
抱起姬檀哄道,皇后并非不疼爱他,只是,年轻的帝后两人各有立场难处,皇后没有办法接受、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爱他,皇后心里其实比谁都要难过,难过到都生出了心病。
姬檀关心母后心切,闻言顿时连哭都顾不上了,一个劲地追问嬷嬷,母后怎么了。
嬷嬷本不欲说,但又怕孩子伤心过度,只好提了一嘴。
说皇后是因为太过在意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相处,情绪矛盾之下恍惚认为姬檀不是她的孩子,凭空说她的孩子肩上有一点朱砂胎记。
可姬檀出生的那天,嬷嬷全程守着,哪有什么胎记。
大抵是皇后记岔了,以此来慰籍自己。
当时的小姬檀信以为真,十分心疼母后,果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他一心想着,等自己将来长大,好好向母后尽孝,他们终会重拾母子亲情。
却原来,这从一开始就不可能。
皇后没有记岔,是他,根本不是皇后的孩子。
胎记,也是有的。不在他身上,而生在,真正的太子顾熹之肩头。
半晌,姬檀深深地闭了下目,再不复来时的平静,他需要竭力才能勉强稳住内心急剧起伏的情绪。
顾熹之是朝廷亲授的探花郎,他的一应情况朝廷都会过问。姬檀既然已经把人接到自己的宫里诊治,就要对他担责,否则,便真脱不开干系了。
至于沈玉兰,那天东宫众人、以及宫里来往的数双眼睛都瞧见了,同样动她不得。
姬檀第一次这么迫切地想要除掉两个人,却什么也做不了。
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医为威胁自己的隐患诊治。
他呼吸一深,将仅剩的希望放在太医身上:“他的伤势如何?”
太医检查完,将顾熹之衣服重新拢好,蹙眉道:“探花郎伤势过重,情况不容乐观。若是再晚上个一时半刻,便是华佗在世也救不回来了!”
闻言,姬檀面上一喜,一句“当真?”还没出口,又听太医道:“不过,殿下放心。以臣的医术,保准能将探花郎从鬼门关拉回来,不出三月即可恢复如初!”
姬檀唇瓣微不可察一颤,表情欲笑难笑:“……是吗?”
作者有话说:
----------------------
第2章
太医为太子殿下救治人才不遗余力,在姬檀发出疑问后笃定点头:“自然。殿下只管放心便是。”
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姬檀希望破灭,唇角迟到地艰涩一提,不再问了。
他一点也放不下心,更不想救顾熹之。
但事已至此,姬檀的教养致使他还做不出卑劣迫害人的小人行径来,只好作罢。
答应沈玉兰的事姬檀已经做到了,顾熹之也如愿脱离了生命危险,后续太医自会按时过来复诊,向他禀告,一切统统安排妥当。
这里姬檀一刻也待不下去,他转身便要离开。
正当这时,沈玉兰怯勇上前,又一次地拦住了姬檀的去路。
姬檀顿时眉梢压紧,眼神锐利:“顾熹之孤会派人一应照料好,你什么都不用担心。还有其他事要说吗?”
沈玉兰被姬檀的眼神一蜇,哆嗦了下,但她实在按捺不住,目光切切地问:“……殿下,还会再过来吗?”
眼见她情绪趋向失控,姬檀眸光终于一沉:“孤在东宫还有要务处理,无事不会过来。你有任何需要告诉别院下人即可,他们自会通报于孤。至于旁的,管住自己的嘴,方为明哲保身之道,明白吗?”
“是、是,太子殿下。”
沈玉兰声音苦涩,再次保证:“民妇谨遵殿下教诲。等熹之好了,民妇一定教他感恩戴德,效忠殿下!”
“不必了。”姬檀视线越过沈玉兰,再不逗留,拂身而去。
然而,甫一到房门口,又被人拦住了。
这次不是旁人,是姬檀自己的心腹太监,小印子。但见他快步走来,一躬身向姬檀禀告:“殿下,高府台高大人拜见。他人亲自过来的,现下,应该快到东宫门口了。”
“怎么回事?”
不怪姬檀疑惑,而是此人一贯效忠他的皇弟,和东宫没有任何往来交情。此番忽然前来,难免叫人疑他用心。
小印子探身往房里瞥了一眼,斟酌答道:“……似乎,是和探花郎有关。”
“什么?!”
姬檀眉心一拧,觑向跟在他后面过来的沈玉兰。
方才,沈玉兰在听到高府台三个字时明显神色有异,没有逃过姬檀的眼睛。
姬檀眼睛轻轻一眯,问她:“你知道什么,这和顾熹之又有什么关系?”
沈玉兰猝不及防被点名,又是一惊。
但她也知道,这件事不解释清楚是不行的。
事情还没有了结,养子到现在还躺在床上人事不省,只能倚仗姬檀的庇护。
“这便是熹之身受重伤的原因了。事情还要从我们刚来京城、参加会试时说起。”沈玉兰将缘由长话短说。
如果不是养子身受重伤,她又求医无门,沈玉兰纵使再挂念亲生儿子,也不会找来东宫,搅了儿子的天潢贵胄。
而招致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高府台高家的公子。
顾熹之带着寡母一同赴京赶考,在到达京城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先安顿下来。他们的盘缠不多,租不起贡院附近的旅舍,顾熹之找了牙人租下一间便宜近郊的小院,院落主人正是高家公子。
起初,一切还算顺利,直到他们入住两日后,发现这院子是一院两租,另有一对做生意的姊妹也租了这间院落。
会试在即,顾熹之实在腾不出时间处理这些琐事,于是和另外的租户商量,且先一起住着,等有闲暇再去找牙人算账。
所幸这院子布局紧凑,双方将就下倒也能勉强合住,对方欣然同意了。
顾熹之谢过对方,没有再管,只一心进行最后的复习。
又三日,顾熹之见到了高府的下人。
不是他主动找上门去,而是他们自己过来的。几人在外与人起了争执,恰好被顾熹之听到动静,瞧见了。
顾熹之隔窗观望,见几人神色狠戾,一把从一百姓怀中扯出什么,并将人推坐在地。不等百姓嚎叫,又嘲弄威胁,得意洋洋晃着手中纸张,直把那百姓逼得以头抢地,恸哭不已。
电光火石间,顾熹之来不及心惊,先看清了那纸张为何物。
竟是京郊附近的房屋地契!
顾熹之很快通过刚才几人的对话分析出,这高府公子倚仗权势公然违背市场规则,再假借整治之名,实令手下强抢百姓房地,以权谋私。
因被抢的人是商人,士农工商,商人位低不受待见,此间又由京官管理,一手遮天,行事便如此放肆。
顾熹之租到的,便是这样强抢得来的房屋。
还没中进士入朝,先见识到了京畿不堪黑暗的一面,顾熹之当下就心潮翻涌起来。
下一瞬,他猝然屏住呼吸。
但见原本要离去的高家下人顿住脚步,转身朝他的院子而来。难道是方才窥伺被人发现了?
顾熹之一瞬不瞬盯紧几人动向,其中不乏有紧张,直到几人在院中停步,笑得一脸谄媚下流。
顾熹之顺着对方视线望去,看见了姊妹两人留守在院中晾衣服的妹妹。
彼时阳光正好,佳人回眸莞尔一笑。直把几人瞧得双目发直,浑身窜过一阵过电般的酥麻,登时就痴怔了。
不出所料,几人步步逼近,动手动脚,并称是高公子想邀小娘子去高府的亭台水榭一叙。
和他如出一辙。
原本的五分陡然涨至七八分。
姬檀心尖一颤。
铁证就在眼前、在镜中,他仍不信邪地不肯相信。在脑中翻箱倒箧搜刮寻找,势要找出自己和沈玉兰绝没有任何关系的反证。
终于,还真让姬檀找着了一点零星久远的回忆。
那还是在姬檀很小的时候。小孩子无一例外,都对母亲有着极高的需求和深深眷赖,不论姬檀多么天潢贵胄,有多少仆妇前簇后拥地照顾,也始终代替不了母亲的位置。
可是,皇后并不喜欢他,甚至到了排斥抗拒的地步。
小孩虽然懂事不多,却也明显地感觉到了这一点。
这让幼小的姬檀怎么也想不明白、不理解,他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听话了,为什么母后还是不喜欢他。姬檀甚至有想,是不是母后更喜欢活泼好动的小孩,为此他尝试了各种模样,但结果皆不尽如人意。
皇后的反应总是淡淡的,淡漠得……就好像姬檀不是她的孩子。
可这怎么可能呢?!
姬檀难以释怀,半夜偷偷蜷在被子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憋闷的哭泣声惊动了贴身照顾他的嬷嬷。
嬷嬷自小服侍伺候皇后,见她的孩子如此,心疼得不得了。
抱起姬檀哄道,皇后并非不疼爱他,只是,年轻的帝后两人各有立场难处,皇后没有办法接受、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爱他,皇后心里其实比谁都要难过,难过到都生出了心病。
姬檀关心母后心切,闻言顿时连哭都顾不上了,一个劲地追问嬷嬷,母后怎么了。
嬷嬷本不欲说,但又怕孩子伤心过度,只好提了一嘴。
说皇后是因为太过在意他,又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相处,情绪矛盾之下恍惚认为姬檀不是她的孩子,凭空说她的孩子肩上有一点朱砂胎记。
可姬檀出生的那天,嬷嬷全程守着,哪有什么胎记。
大抵是皇后记岔了,以此来慰籍自己。
当时的小姬檀信以为真,十分心疼母后,果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他一心想着,等自己将来长大,好好向母后尽孝,他们终会重拾母子亲情。
却原来,这从一开始就不可能。
皇后没有记岔,是他,根本不是皇后的孩子。
胎记,也是有的。不在他身上,而生在,真正的太子顾熹之肩头。
半晌,姬檀深深地闭了下目,再不复来时的平静,他需要竭力才能勉强稳住内心急剧起伏的情绪。
顾熹之是朝廷亲授的探花郎,他的一应情况朝廷都会过问。姬檀既然已经把人接到自己的宫里诊治,就要对他担责,否则,便真脱不开干系了。
至于沈玉兰,那天东宫众人、以及宫里来往的数双眼睛都瞧见了,同样动她不得。
姬檀第一次这么迫切地想要除掉两个人,却什么也做不了。
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医为威胁自己的隐患诊治。
他呼吸一深,将仅剩的希望放在太医身上:“他的伤势如何?”
太医检查完,将顾熹之衣服重新拢好,蹙眉道:“探花郎伤势过重,情况不容乐观。若是再晚上个一时半刻,便是华佗在世也救不回来了!”
闻言,姬檀面上一喜,一句“当真?”还没出口,又听太医道:“不过,殿下放心。以臣的医术,保准能将探花郎从鬼门关拉回来,不出三月即可恢复如初!”
姬檀唇瓣微不可察一颤,表情欲笑难笑:“……是吗?”
作者有话说:
----------------------
第2章
太医为太子殿下救治人才不遗余力,在姬檀发出疑问后笃定点头:“自然。殿下只管放心便是。”
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姬檀希望破灭,唇角迟到地艰涩一提,不再问了。
他一点也放不下心,更不想救顾熹之。
但事已至此,姬檀的教养致使他还做不出卑劣迫害人的小人行径来,只好作罢。
答应沈玉兰的事姬檀已经做到了,顾熹之也如愿脱离了生命危险,后续太医自会按时过来复诊,向他禀告,一切统统安排妥当。
这里姬檀一刻也待不下去,他转身便要离开。
正当这时,沈玉兰怯勇上前,又一次地拦住了姬檀的去路。
姬檀顿时眉梢压紧,眼神锐利:“顾熹之孤会派人一应照料好,你什么都不用担心。还有其他事要说吗?”
沈玉兰被姬檀的眼神一蜇,哆嗦了下,但她实在按捺不住,目光切切地问:“……殿下,还会再过来吗?”
眼见她情绪趋向失控,姬檀眸光终于一沉:“孤在东宫还有要务处理,无事不会过来。你有任何需要告诉别院下人即可,他们自会通报于孤。至于旁的,管住自己的嘴,方为明哲保身之道,明白吗?”
“是、是,太子殿下。”
沈玉兰声音苦涩,再次保证:“民妇谨遵殿下教诲。等熹之好了,民妇一定教他感恩戴德,效忠殿下!”
“不必了。”姬檀视线越过沈玉兰,再不逗留,拂身而去。
然而,甫一到房门口,又被人拦住了。
这次不是旁人,是姬檀自己的心腹太监,小印子。但见他快步走来,一躬身向姬檀禀告:“殿下,高府台高大人拜见。他人亲自过来的,现下,应该快到东宫门口了。”
“怎么回事?”
不怪姬檀疑惑,而是此人一贯效忠他的皇弟,和东宫没有任何往来交情。此番忽然前来,难免叫人疑他用心。
小印子探身往房里瞥了一眼,斟酌答道:“……似乎,是和探花郎有关。”
“什么?!”
姬檀眉心一拧,觑向跟在他后面过来的沈玉兰。
方才,沈玉兰在听到高府台三个字时明显神色有异,没有逃过姬檀的眼睛。
姬檀眼睛轻轻一眯,问她:“你知道什么,这和顾熹之又有什么关系?”
沈玉兰猝不及防被点名,又是一惊。
但她也知道,这件事不解释清楚是不行的。
事情还没有了结,养子到现在还躺在床上人事不省,只能倚仗姬檀的庇护。
“这便是熹之身受重伤的原因了。事情还要从我们刚来京城、参加会试时说起。”沈玉兰将缘由长话短说。
如果不是养子身受重伤,她又求医无门,沈玉兰纵使再挂念亲生儿子,也不会找来东宫,搅了儿子的天潢贵胄。
而招致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高府台高家的公子。
顾熹之带着寡母一同赴京赶考,在到达京城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先安顿下来。他们的盘缠不多,租不起贡院附近的旅舍,顾熹之找了牙人租下一间便宜近郊的小院,院落主人正是高家公子。
起初,一切还算顺利,直到他们入住两日后,发现这院子是一院两租,另有一对做生意的姊妹也租了这间院落。
会试在即,顾熹之实在腾不出时间处理这些琐事,于是和另外的租户商量,且先一起住着,等有闲暇再去找牙人算账。
所幸这院子布局紧凑,双方将就下倒也能勉强合住,对方欣然同意了。
顾熹之谢过对方,没有再管,只一心进行最后的复习。
又三日,顾熹之见到了高府的下人。
不是他主动找上门去,而是他们自己过来的。几人在外与人起了争执,恰好被顾熹之听到动静,瞧见了。
顾熹之隔窗观望,见几人神色狠戾,一把从一百姓怀中扯出什么,并将人推坐在地。不等百姓嚎叫,又嘲弄威胁,得意洋洋晃着手中纸张,直把那百姓逼得以头抢地,恸哭不已。
电光火石间,顾熹之来不及心惊,先看清了那纸张为何物。
竟是京郊附近的房屋地契!
顾熹之很快通过刚才几人的对话分析出,这高府公子倚仗权势公然违背市场规则,再假借整治之名,实令手下强抢百姓房地,以权谋私。
因被抢的人是商人,士农工商,商人位低不受待见,此间又由京官管理,一手遮天,行事便如此放肆。
顾熹之租到的,便是这样强抢得来的房屋。
还没中进士入朝,先见识到了京畿不堪黑暗的一面,顾熹之当下就心潮翻涌起来。
下一瞬,他猝然屏住呼吸。
但见原本要离去的高家下人顿住脚步,转身朝他的院子而来。难道是方才窥伺被人发现了?
顾熹之一瞬不瞬盯紧几人动向,其中不乏有紧张,直到几人在院中停步,笑得一脸谄媚下流。
顾熹之顺着对方视线望去,看见了姊妹两人留守在院中晾衣服的妹妹。
彼时阳光正好,佳人回眸莞尔一笑。直把几人瞧得双目发直,浑身窜过一阵过电般的酥麻,登时就痴怔了。
不出所料,几人步步逼近,动手动脚,并称是高公子想邀小娘子去高府的亭台水榭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