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文玉抬手,指尖翻转间,那衣裙便飞起来升至半空中,旋了两转,里里外外便都各自归位,除了缺个人穿进去,就和穿在人身上别无二致。
文玉绕着这衣裙走了两圈,欣赏其风采,心中没来由得高兴。打了个响指的功夫,那衣裙便落下来,自动穿到了文玉的身上,文玉一个旋身,先前的衣服便好生整齐地叠在榻上,身上的衣裙摆动,花纹间柔光波动,十分精致。
文玉顺手又将发髻重新整理了一番,待她收拾完毕之后,便向外室走去,炉内炭火正烧得旺,烘得室内暖和得很。
宋凛生不在外室,文玉便继续朝屋外走去,一只脚刚踏出门庭,便瞧见宋凛生负手立于院中的香樟树下,他面上的缎带仍未解开,随着他的墨发飞扬,猎猎作响。
文玉轻手轻脚地走过去,使足了劲将那缎带一把扯下,拿在手中。
宋凛生!我换好啦!
宋凛生闻言似乎冷不丁被惊一下,回头的时候眼中还带着几分波动。
文玉娘子,还合身吗?不合身也不要紧,他已着人去城中采办,各式各样地衣裙都要为文玉娘子买一遍,总有她合适的。
文玉转了个圈儿,很满意地展示着这件裙子。
合身!我很喜欢!
宋凛生笑得如同初绽的白玉兰一般温和无瑕:你喜欢便好。
文玉把玩着那根缎带,将其绕在手上,也学着宋凛生的样子,将手背在身后,围着这棵香樟树走了一圈,走到树干的背后,正好藏住自己的身形,叫宋廪生看不到自己。
宋凛生看她躲在枝干后,也未有动作。
文玉突然从树干后探出头来:那我可以听听观梧苑中植香樟的故事了吗?
当然宋凛生一口应下来。
院门外侍候的随从闻声而动,从屋内将碳炉搬出来放到宋凛生和文玉身旁,又布置了些桌案,取些吃食预备着,又取来两件带着毛领的披风为他二人披上,这才又退到院外去。
文玉将那披风裹得紧紧的,率先在桌案边坐了下来,小小的脑袋从毛绒绒的领子里探出来,双眼弯如半月,笑着向宋凛生说:小宋郎君,请?
数年前宋凛生一便开口,一边缓步行至文玉对面,整理好衣袍,跪坐下来。
那时宋凛生尚在他母亲宋夫人的腹中,他上边儿已有一位长兄,是以他父母亲皆期盼着这胎能得个女儿,所谓弄璋弄瓦,两相齐全。
他一切的物件、衣物、屋子里的布置、甚至连他抓周礼上的物品,一应俱全,皆是小女孩所用。
江阳府素有一个习俗,便是若是哪家生了女儿,便要在孩子降生的那年,在院中种下一棵香樟树,香樟有淡香不说,更是防虫蠹,能保存许多年,更何况香樟生长周期长,非十数年不可得,是以更加珍贵、稀有。
等到女儿长成了,到了及笄之年,香樟树也长得枝繁叶茂,从墙外便可以瞧见。说媒的人在屋外便可知道这户人家有女,可上门说亲。
待到女儿亲事定下来,要出嫁的时候,便开始为女儿准备嫁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便是伐了院中的香樟树,做成两口樟木箱子
作者有话说:
----------------------
第17章
待到樟木箱子打好之后,再在这樟木箱子里放入丝绸锦缎,取其两厢情好、两厢厮守之意,祝愿女儿出嫁之后,夫妻同心,美满一生。
宋凛生的母亲宋夫人,就有好几口樟木箱子,而她的姻缘更是十分顺遂。大约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宋夫人非常愿意相信这个美妙的习俗,也愿意将这份愿景寄托在女儿身上。
宋夫人许是笃定腹中孩儿是个丫头,不等瓜熟蒂落,她便叫宋大人一起在院中种下了这棵香樟树。
树已种成,只等着迎接明珠入拿的那一刻。结果宋家日盼夜盼,盼了将近十月,等到宋凛生呱呱坠地之时,产婆连声贺喜:
恭喜夫人喜得麟儿!
宋夫人听闻之后,两眼一黑,便晕了过去。
这件事在当时的江阳府各家亲近的友邻之间,可是闹了个大乌龙。宋夫人甚至连这女儿未来的夫家都找好了,定的是明淮府陆家的二公子,这下青梅竹马变竹马竹马,宋夫人很是伤情了一段时日
所以这香樟树是你未来的嫁妆?文玉脱口而出,脸上带着憋得快要溢出来的笑容。
宋凛生轻笑出声:想笑便笑吧。
哈哈哈哈哈!文玉没等宋凛生的话音落下,便笑得前仰后合,止不住的眼泪花儿挂在眼睫上,晶莹剔透,更显得她小扇般的睫毛根根分明。
宋凛生将斗篷拨开些,伸出手拿一双筷子似的铁钳夹出新炭,往炭炉子里添去,又将炭火拨开使其烧得更旺,而后从旁边的炭灰里挖出方才埋下的地瓜来。
那地瓜烤的正是时候,外表的地瓜衣泛着焦色,宋凛生夹起来放在桌案上,轻轻吹了吹灰。将地瓜衣扒开,从中间分成两半,露出其中金黄的地瓜瓤来,一股热气登时冒出,袅袅升起。
宋凛生将外边儿的灰掸得差不多了,伸手将地瓜递给文玉,待她接过了。又拿起钳子,将花生、板栗等果子夹在火上隔着火烤。
他一边拨弄一边同文玉说着话,最后将钳子放下。从炭炉上取下茶壶来,沸腾了许久的热茶氤氲着,从壶嘴钻出丝丝清香。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宋凛生先为文玉斟了一杯茶,又为自己添了些,举杯示意文玉一同饮用。
文玉娘子,请吧。
文玉见他递过来茶盏,便放下咬了一半的地瓜,双手捧起茶盏,奇怪地问道:我这茶盏怎么不斟满呢?
宋凛生不言语,再一次举杯向文玉示意,率先品尝了一口,待那清香四溢的茶水流入肺腑,游遍五脏之后,便等文玉也饮用。
文玉发现,这宋凛生是个惯会卖关子的,想来自己不喝一口他是一定不会为自己解答的,便也学着宋凛生喝了一口。
真暖和啊!
快开春了,风中却仍然有丝丝凉意,一杯热茶下肚,正是令人周身都暖和起来。
宋凛生见她用完,便又为她添茶,一边动作,一便开口说道: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若是斟茶斟得太满,便容易将人烫伤,文玉娘子还想敷药吗?
文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听宋凛生问她还想敷药吗,不由得想起方才上药的场景,再上一回药,有何不妥吗?就是麻烦些而已。
对面的宋凛生却一顿,他方才只是打趣,话说出口,却觉得有些冒犯,一时间便缄口不言。
空气中清香浮动,香樟的气味围绕着文玉二人,炭炉子烧出滋滋的声响,栗子受热开裂的外壳发出咳咳的动静,这观梧苑中一时间,有静有动,相映成趣。
那
至于
文玉和宋凛生同时开口,打破了平静,文玉吃着宋凛生递过来的栗子,囫囵道:你先说!
至于观梧苑宋凛生接着说道,你瞧那墙外
宋凛生抬手一指,文玉顺着方向望出去,那青墙之外探出头的,正是一簇簇的梧桐叶子!
文玉登时起身,又惊又喜,怪不得宋凛生的院子叫观梧苑,先前是她一叶障目了,只瞧见院中的一棵香樟,却没看见院外的一片梧桐林子。
宋凛生仍忙活着侍弄炭火,远远地对文玉说:世人多爱竹,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但我父亲最爱碧梧,他说是得仙人指点,在宅院后种满碧梧能安宅去凶。
文玉闻言似懂非懂,只点点头。在院子里转悠了一圈,这才发现,若说方才是一叶障目,现在也好不了多少。
宋凛生这观梧苑,也可以不叫观梧苑,随便将他院中的奇花异草拉出来换了那个观梧的梧字,都是能行得通的。
宋凛生见她在院中行走,不禁出言提醒。文玉娘子若是感兴趣,尽管四处看看,但是切记不要轻易触摸,所谓的奇花异草,艳丽的色泽、外形之下,多数都带有毒性,当心中招。
文玉闻言,俯下身悄声说道:好好长哦!姐妹们,又随便转了两圈儿,便回到桌案旁,重新在宋凛生身边落座。
文玉搓搓手,等着宋凛生给她递新的吃食、果子过来。宋凛生手中动作不停,向文玉问道:这几日我会托人在城中打探,尽早为文玉娘子寻到阿兄,你不必忧心。
对了,文玉娘子,还不知道你阿兄姓甚名谁呢!
所谓演戏要全套,文玉此刻已不再纠结,随口胡诌道:我阿兄叫文
文玉绕着这衣裙走了两圈,欣赏其风采,心中没来由得高兴。打了个响指的功夫,那衣裙便落下来,自动穿到了文玉的身上,文玉一个旋身,先前的衣服便好生整齐地叠在榻上,身上的衣裙摆动,花纹间柔光波动,十分精致。
文玉顺手又将发髻重新整理了一番,待她收拾完毕之后,便向外室走去,炉内炭火正烧得旺,烘得室内暖和得很。
宋凛生不在外室,文玉便继续朝屋外走去,一只脚刚踏出门庭,便瞧见宋凛生负手立于院中的香樟树下,他面上的缎带仍未解开,随着他的墨发飞扬,猎猎作响。
文玉轻手轻脚地走过去,使足了劲将那缎带一把扯下,拿在手中。
宋凛生!我换好啦!
宋凛生闻言似乎冷不丁被惊一下,回头的时候眼中还带着几分波动。
文玉娘子,还合身吗?不合身也不要紧,他已着人去城中采办,各式各样地衣裙都要为文玉娘子买一遍,总有她合适的。
文玉转了个圈儿,很满意地展示着这件裙子。
合身!我很喜欢!
宋凛生笑得如同初绽的白玉兰一般温和无瑕:你喜欢便好。
文玉把玩着那根缎带,将其绕在手上,也学着宋凛生的样子,将手背在身后,围着这棵香樟树走了一圈,走到树干的背后,正好藏住自己的身形,叫宋廪生看不到自己。
宋凛生看她躲在枝干后,也未有动作。
文玉突然从树干后探出头来:那我可以听听观梧苑中植香樟的故事了吗?
当然宋凛生一口应下来。
院门外侍候的随从闻声而动,从屋内将碳炉搬出来放到宋凛生和文玉身旁,又布置了些桌案,取些吃食预备着,又取来两件带着毛领的披风为他二人披上,这才又退到院外去。
文玉将那披风裹得紧紧的,率先在桌案边坐了下来,小小的脑袋从毛绒绒的领子里探出来,双眼弯如半月,笑着向宋凛生说:小宋郎君,请?
数年前宋凛生一便开口,一边缓步行至文玉对面,整理好衣袍,跪坐下来。
那时宋凛生尚在他母亲宋夫人的腹中,他上边儿已有一位长兄,是以他父母亲皆期盼着这胎能得个女儿,所谓弄璋弄瓦,两相齐全。
他一切的物件、衣物、屋子里的布置、甚至连他抓周礼上的物品,一应俱全,皆是小女孩所用。
江阳府素有一个习俗,便是若是哪家生了女儿,便要在孩子降生的那年,在院中种下一棵香樟树,香樟有淡香不说,更是防虫蠹,能保存许多年,更何况香樟生长周期长,非十数年不可得,是以更加珍贵、稀有。
等到女儿长成了,到了及笄之年,香樟树也长得枝繁叶茂,从墙外便可以瞧见。说媒的人在屋外便可知道这户人家有女,可上门说亲。
待到女儿亲事定下来,要出嫁的时候,便开始为女儿准备嫁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便是伐了院中的香樟树,做成两口樟木箱子
作者有话说:
----------------------
第17章
待到樟木箱子打好之后,再在这樟木箱子里放入丝绸锦缎,取其两厢情好、两厢厮守之意,祝愿女儿出嫁之后,夫妻同心,美满一生。
宋凛生的母亲宋夫人,就有好几口樟木箱子,而她的姻缘更是十分顺遂。大约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宋夫人非常愿意相信这个美妙的习俗,也愿意将这份愿景寄托在女儿身上。
宋夫人许是笃定腹中孩儿是个丫头,不等瓜熟蒂落,她便叫宋大人一起在院中种下了这棵香樟树。
树已种成,只等着迎接明珠入拿的那一刻。结果宋家日盼夜盼,盼了将近十月,等到宋凛生呱呱坠地之时,产婆连声贺喜:
恭喜夫人喜得麟儿!
宋夫人听闻之后,两眼一黑,便晕了过去。
这件事在当时的江阳府各家亲近的友邻之间,可是闹了个大乌龙。宋夫人甚至连这女儿未来的夫家都找好了,定的是明淮府陆家的二公子,这下青梅竹马变竹马竹马,宋夫人很是伤情了一段时日
所以这香樟树是你未来的嫁妆?文玉脱口而出,脸上带着憋得快要溢出来的笑容。
宋凛生轻笑出声:想笑便笑吧。
哈哈哈哈哈!文玉没等宋凛生的话音落下,便笑得前仰后合,止不住的眼泪花儿挂在眼睫上,晶莹剔透,更显得她小扇般的睫毛根根分明。
宋凛生将斗篷拨开些,伸出手拿一双筷子似的铁钳夹出新炭,往炭炉子里添去,又将炭火拨开使其烧得更旺,而后从旁边的炭灰里挖出方才埋下的地瓜来。
那地瓜烤的正是时候,外表的地瓜衣泛着焦色,宋凛生夹起来放在桌案上,轻轻吹了吹灰。将地瓜衣扒开,从中间分成两半,露出其中金黄的地瓜瓤来,一股热气登时冒出,袅袅升起。
宋凛生将外边儿的灰掸得差不多了,伸手将地瓜递给文玉,待她接过了。又拿起钳子,将花生、板栗等果子夹在火上隔着火烤。
他一边拨弄一边同文玉说着话,最后将钳子放下。从炭炉上取下茶壶来,沸腾了许久的热茶氤氲着,从壶嘴钻出丝丝清香。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宋凛生先为文玉斟了一杯茶,又为自己添了些,举杯示意文玉一同饮用。
文玉娘子,请吧。
文玉见他递过来茶盏,便放下咬了一半的地瓜,双手捧起茶盏,奇怪地问道:我这茶盏怎么不斟满呢?
宋凛生不言语,再一次举杯向文玉示意,率先品尝了一口,待那清香四溢的茶水流入肺腑,游遍五脏之后,便等文玉也饮用。
文玉发现,这宋凛生是个惯会卖关子的,想来自己不喝一口他是一定不会为自己解答的,便也学着宋凛生喝了一口。
真暖和啊!
快开春了,风中却仍然有丝丝凉意,一杯热茶下肚,正是令人周身都暖和起来。
宋凛生见她用完,便又为她添茶,一边动作,一便开口说道: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若是斟茶斟得太满,便容易将人烫伤,文玉娘子还想敷药吗?
文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听宋凛生问她还想敷药吗,不由得想起方才上药的场景,再上一回药,有何不妥吗?就是麻烦些而已。
对面的宋凛生却一顿,他方才只是打趣,话说出口,却觉得有些冒犯,一时间便缄口不言。
空气中清香浮动,香樟的气味围绕着文玉二人,炭炉子烧出滋滋的声响,栗子受热开裂的外壳发出咳咳的动静,这观梧苑中一时间,有静有动,相映成趣。
那
至于
文玉和宋凛生同时开口,打破了平静,文玉吃着宋凛生递过来的栗子,囫囵道:你先说!
至于观梧苑宋凛生接着说道,你瞧那墙外
宋凛生抬手一指,文玉顺着方向望出去,那青墙之外探出头的,正是一簇簇的梧桐叶子!
文玉登时起身,又惊又喜,怪不得宋凛生的院子叫观梧苑,先前是她一叶障目了,只瞧见院中的一棵香樟,却没看见院外的一片梧桐林子。
宋凛生仍忙活着侍弄炭火,远远地对文玉说:世人多爱竹,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但我父亲最爱碧梧,他说是得仙人指点,在宅院后种满碧梧能安宅去凶。
文玉闻言似懂非懂,只点点头。在院子里转悠了一圈,这才发现,若说方才是一叶障目,现在也好不了多少。
宋凛生这观梧苑,也可以不叫观梧苑,随便将他院中的奇花异草拉出来换了那个观梧的梧字,都是能行得通的。
宋凛生见她在院中行走,不禁出言提醒。文玉娘子若是感兴趣,尽管四处看看,但是切记不要轻易触摸,所谓的奇花异草,艳丽的色泽、外形之下,多数都带有毒性,当心中招。
文玉闻言,俯下身悄声说道:好好长哦!姐妹们,又随便转了两圈儿,便回到桌案旁,重新在宋凛生身边落座。
文玉搓搓手,等着宋凛生给她递新的吃食、果子过来。宋凛生手中动作不停,向文玉问道:这几日我会托人在城中打探,尽早为文玉娘子寻到阿兄,你不必忧心。
对了,文玉娘子,还不知道你阿兄姓甚名谁呢!
所谓演戏要全套,文玉此刻已不再纠结,随口胡诌道:我阿兄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