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奴(重生) 第32节
  “是我的不对!父亲息怒。”
  护国公责问:“你没答应那越家的什么话吧?现在正是关键时候,陛下重阳节后便要你押送银两去术忽,此时可不是你能拿自己冒险的时候!”
  父亲一向视君如天,他虽跟着父亲学行军打仗这么多年,却没能学到这点。
  尤其对下一个要继位的太子,他没办法保证自己能同父亲侍奉当今陛下一样,真心效忠于萧衍。
  见他低着脑袋,护国公也知道自己话重,只是他们崔家本不掺和党争,他回来之后也是想给他挑个不争不抢维持好后宅的女子便可。
  可自家三儿子这才刚回来便同那越尚书家的搅在了一起。
  越尚书一向看不惯太子,若是真让老三娶了越家女岂不是选了队站,之后太子继位,按他的脾性绝不会放过越家,对他崔家也不可能彻底放心,到时候他崔家又该怎么办才好?
  到底还是年轻,等他再年长些便知道,这世上没什么比家族荣光更重要,区区女子而已,换了也就换,能生儿育女就好,何必执着追求一颗心。
  护国公呷了口茶,徐徐道:“我已经替你选好了两户人家,只等你回来便挑上一家结亲。”
  话音还未落,崔护咚的一声将头磕在地上。
  “父亲,我只求清宁一人,若不是她,阿护宁愿终身不娶!”
  这死倔的性子!也不知道随了谁?
  护国公被他气个半死却毫无办法,要是儿子在府里,他一句话定了,把人娶进家里他还能撵回去不成?
  可这小子本就不愿意待在京城,若是一个不顺意,带着那越家女回了卫东去,自己还真管不住他。
  护国公好不容易忍下这口气同他认认真真讲。
  “那越家大姑娘从小就待在京城,你觉得她会跟你到边塞异乡去受苦吗?就算她不跟着你去,在京城里她能操持这偌大的护国公府吗?”
  崔护刚想反驳,护国公早就想到了拦在他话前。
  “听说还是个病弱的!你一走她恐怕根本撑不起来府里的事务。更不要说你远在千里之外,常年不见,你真的会没有一刻后悔?”
  “老三,或许你此刻还稀罕这娇柔貌美的,可年岁日久,再美也不能长盛不衰!你敢保证日后自己对她还能如同今日一般吗?”
  接连两个问题,都直刺最要害的地方,崔护静下来细细思索父亲的话。
  看他犹豫,护国公知道儿子也不是那等为色所迷的昏聩之辈,他自然是会想清楚的。
  情爱在时光面前不值分文。
  终于,崔护想了会儿抬起了脑袋,老护国公起身将他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
  “好!想清楚就好!那两家的姑娘……”
  “我要清宁!”
  老护国公被他贴着耳朵的一句震得脑袋嗡嗡,他好一会儿才听明白,这个不孝子还惦记那个越清宁!
  “我不许!刚刚我说的你没听到是不是!”
  崔护自然是明白父亲的意思,父亲怕他年轻气盛一时冲动,也怕他日久后嫌弃人家女儿家促成一辈子的怨怼。
  可他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清宁是京城里长大的姑娘,自小在呵护下长大与他自然不同,他清楚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会给她选择。
  若是她想待在京城,他便常回来帮她看她,找人教她持家。
  若是她想跟他走,他哪怕在边塞也会给她一切最好的,情真意切两心相许,他不信自己同这世间其男子一样。
  他这辈子只要她就够了!
  况且,一个能说出救民济世视死如归的女儿家,他相信她也同别的女子不一样,清宁与他都是世间不同的那类人,如此在一起才算天作之合,又何须其他人来掺和呢?
  “父亲,就算我现在说清宁如何不同你也不会相信,那儿子便只说自己!”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中带着的仿佛阵前必胜的决心。
  “我知道自己应负什么样的责任,我也做好了准备!纵使日后我俩真有磋磨,我亦无悔!”
  护国公被他这番真情相告憋得一个字再吐不出来。
  大儿子去世时还没娶妻连个孩子都没留下,二儿子早早娶了妻却只生了个女儿就战死疆场。剩下的两个儿子,他捧着举着,恨不得能亲自下去将他们的前路都趟个清楚。
  到今日却还是不能事事如他的意,他们到底还是年轻,不知道朝堂下面翻涌的波浪有多凶险,站错了船便再下不去了。
  护国公沉沉叹了口气,“你知道……越尚书可是反对太子派的一员,你若是娶越家女儿,这辈子恐怕再攀不上去!”
  崔护明白这背后的利益纠葛,点了点头。
  “我知道!或许我与越伯父也并无不同……”
  他意中所指再明显不过,他亦是不愿看到萧衍做皇帝。
  护国公摇着脑袋晃晃悠悠坐回自己的座位上,他们崔氏从上一辈开始就不再掺和皇子们的争斗,如此才保全这护国公的威名。
  他也知道老三为什么这么看不惯萧衍,萧衍本就是半个异族皇子,行事更是嚣张暴虐,他继位恐怕天下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只是他想得太简单了,就算他们护国公府也搅合进去,未必就能动摇萧衍太子的位置。
  这一切最后还是看皇帝的意思,皇帝向着谁,即便是个不中用的也能做太子,皇帝不向着谁,哪怕是满朝上下都推举也还是有办法消减他的势力。
  现在的关键是看不清皇帝的意思,至少现在表面上皇帝还向着萧衍。
  崔护也知父亲忧心,上前将前几日发生的事告诉了父亲,也说了寿王殿下向他示好的意思。
  “你说,寿王现在正得圣意?”
  护国公不知道寿王出来的事情,咂了咂舌。
  “这可真是……还以为陛下真的要一意孤行传位萧衍,没想到寿王出来了!”
  崔护在侧道:“正是因为如此,我和寿王殿下曾攀谈一二。我观寿王并不像传言中对国事一概不解,且这些年显然有人在教他,殿下言中学识渊博,行止张弛有度,是值得扶持的东宫人选。”
  如此……倒真的可以试上一试!
  护国公虽然嘴上说着谁做皇帝,崔家都要忠君爱国效忠新帝,其实骨子里也是不希望异族血脉执掌大权。
  而且这次要老三护送的可是自己国家的银两,这笔钱用在哪里都好,可用在异邦身上怎么说得过去!
  他心里也是暗暗憋着这口气出不去。
  “即便如此,寿王和太子也是比不了的!你即便有心,现在也不能太过显眼。”
  如此说应该是终于松了口,崔护轻呼一口气默默道了声是。
  护国公到底也还是为了自家儿子着想,说来说去也是为了他俩的将来,看他如此执着,皇帝的圣意也开始有变,眼前局面瞬息万变。
  思量着这层,他对越家女的态度也放松下来。
  “总之先把陛下的旨意办好,等你从术忽回来,娶亲这件事我看看形势再说!”
  崔护听到父亲终于肯考虑清宁,笑得嘴都快咧到耳朵去了。
  “是!都听父亲的!”
  哪里听他的了?不让他娶越家女可没见他听话!
  护国公睨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
  “我可没答应下来!到时寿王若是还未起势,我可不答应你俩的婚事。”
  崔护连连应下恭敬的给父亲又敬了杯茶。
  只要父亲态度有松动,他就能将这一成的机会变成十成,清宁他娶定了!
  两人说了会话,院前突然来了通报。
  父子俩诧异起身相迎,未料到来人正是刚刚还谈到的寿王殿下。
  一身月白圆领袍随意自在,脸上更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护国公没想到寿王殿下竟是这等风姿,一打眼间,在心中已经对他有了六分好感。
  人走到近前,护国公刚要拜下去,寿王却立刻将他扶起身。
  “护国公这般岂不是折煞小辈了!”
  如此谦和有礼,那层好感顿时又涨了两分。
  这样的寿王对上那个跋扈的太子,倒显得这位才是正经皇子,相比起来,那位简直像蛮国的野王一样。
  这样一想,几乎快把刚见面的寿王捧到了十分去。
  寿王见这护国公盯着自己巡游的眼神中尽是满意,有些好笑的开口。
  “都怨我一直闷在府中,连一次也不曾出来,没能同护国公老将军见上一见!虽一直听闻护国公风采,这次得见才惊觉将军气度不输当年啊!”
  护国公没想到这寿王竟然还清楚自己当年的事情,有些好奇的问了句。
  寿王淡淡一笑,“当年辽东战场,老将军以一敌百横破高句丽一战成名,我当时虽小却也清楚记得战报传回来时京城万人空巷的盛况!”
  “将军的功绩哪怕再过了万世也会被后世传颂,阿恒佩服至极!”
  虽然已经过了大半辈子,但哪有人能抵得住当年风光被人提起,尤其还是皇子称赞。
  护国公这一听嘴角咧的成了弯月,对寿王的印象更是好上加好。
  伴着寿王进前堂,护国公笑呵呵的完全忘了自己刚刚教训儿子的话,寿王则不做声响的回头向崔护投去一眼,显然是有话要说。
  第31章
  行至前厅,寿王与护国公寒暄几句,便说了此次的来意。
  “洛峰家的儿子已然招供,说了家中有匹病马,他用新制的马鞭在那匹病马试了鞭子才拿去打人。我已经派人去他家中去搜,但大概是找不到的,此次来正是想请少将军帮我找到病马!我好能将这洛峰缉拿归案。”
  语毕,崔护与护国公皆是诧异恍然,未料到寿王刚从府中放出来,办的第一件事即是得罪太子。
  不显山不露水的隐藏了这么多年,刚出来在朝中还没有一个左膀右臂来行事,不知该说他极为有自信还是该说他积淀不足。
  不过蛰伏之人必多犹豫,这么看来倒是不必担心寿王遇事退缩。
  护国公不动声色中已经将寿王拆了个七八分,越拆越觉得满意,甚至捋着胡子不住的点头。
  崔护则完全没把注意放在寿王身上,听到是有关越家的事,恨不得即刻答应下来。
  但父亲在旁他不能再冲动,万一一个不顺心意,又叫父亲收回已经答应的事,他可再没其他办法叫他老人家回心转意。
  “老三!寿王殿下的话没听到吗?还不快快答应下来!”
  闻言两人皆是心头一喜,没想到护国公应许的会这么快,他俩对视一眼目光中尽是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