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感觉到皇兄的身子僵硬,谢玉阑不解:“怎、怎么了?”
谢临沅敛眸,看着不明所以的谢玉阑,喉结上下滚动,他声音沙哑,轻轻推开谢玉阑:“皇兄刚刚淋了雨,感冒了,细呢子去沐浴,然后喝碗药。你现去书房看书。”
话语中带上了几分少有的慌乱。
“好、好。”谢玉阑关切应道。
谢临沅走出去,路过书房时看见了剪春,他微微颔首,平复语气说道:“这月去找孟九尘多领点俸禄。”
“喏。”
不过他没去喝药,而是径直去了浴池。
谢临沅的手中拿着那枚香囊,指尖缓慢。
半个时辰后,男人闷哼一声,捏着香囊的手收紧。
治结巴的进度过半,后面一月谢玉阑照常没有离开玉衔,只不过已经没刚开始那么困难地说出话了。
一直到了季春初,谢玉阑的结巴终于治好了。
-----------------------
作者有话说:治好啦治好啦。然后就是开始回收文案2了嘿嘿
第47章 捡到老婆第47章
东宫的树枝丫繁密, 借了满春的盎然。
虽说是季春,却也炎热到和初夏的日头没什么两样。
东宫四角虽都置了冰鉴,丝丝缕缕地冒着凉气, 却也难抵那无孔不入的燠热。
谢玉阑晨起梳洗后,宫人捧来的却不再是往日那些略显厚实的春衫,而是一套新制的夏装。
料子是极轻极薄的云影纱, 颜色是清爽的月白, 袍袖宽大, 行动间飘逸生风,穿在身上几乎感觉不到什么重量,凉爽异常。
他好奇地换上,对着铜镜照了照。
纱袍质地通透,日光映照下,他内里单薄的中衣和纤细的身形轮廓便有些若隐若现, 腰肢束着一条同色软带, 更显得不盈一握。
他有些新奇地转了转身, 纱袍拂过肌肤, 带来一阵难得的凉意,让他因炎热而微蹙的眉头都舒展开来。
恰逢谢临沅步入殿内。
目光落在谢玉阑身上时,他脚步几不可察地一顿。
少年身着纱袍,立在透窗而入的明媚光影里, 周身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柔光。
轻薄的衣服贴着他微微动作的身体,勾勒出肩胛、腰线的模糊轮廓,竟有种脆弱与易碎感, 又隐隐透出一丝不自知的诱惑。
谢临沅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眸色沉了下去。
“皇兄!”谢玉阑见到他,脸上露出笑容, 习惯性地想靠近,却见对方面色不豫,脚步不由得迟疑起来。
“这身衣裳,谁送来的?”谢临沅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比平日更冷几分。
“是、是尚衣局......”谢玉阑被他看得有些不安,下意识地拉了拉过于轻薄的衣袖,“说、说是天热了,该换夏装了......”
他如今结巴已好了大半,虽语速仍比常人稍慢,但已极少有卡顿之处,声音清润,如同玉石相击。
谢临沅走近他,指尖拈起一片纱袍的衣袖,那衣料薄如蝉翼,几乎能透过它看到指尖的轮廓。
他的目光在那若隐若现的腰肢线条上扫过,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尚未到真正酷暑时节,早晚风凉,穿这个,容易着凉生病。”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况且,这般穿着于宫内行走,也于礼不合。换回去。”
谢玉阑眼底闪过一丝失望。他确实觉得这纱袍凉爽舒适,但皇兄的话于他而言向来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他乖巧地点点头:“哦...好,我、我这就去换掉。”
看着谢玉阑转身走向屏风后的背影,谢临沅眼底的暗色才缓缓收敛。
什么着凉,什么于礼不合,都不过是借口。
他只是不喜旁人可能投注在谢玉阑身上的、带着探究或别的意味的目光,不喜那具日渐舒展的身体被他人窥见分毫。
这份隐秘而强烈的占有欲,如同藤蔓,早已将他的理智紧紧缠绕。
等谢玉阑换了衣裳出来,谢临沅从书案上起身,整理着少年的衣襟,柔声问道:“这几日感觉说话怎么样?”
谢玉阑前几日才没有再用玉衔纠正舌位,就是因为男人让他试试不再用玉衔自己说话。
好在这几月的辛苦有了回报,谢玉阑说话当真不那么结巴了。
“好多了。”谢玉阑回道。
许是因为治好了结巴,比起先前带着些软的语气,如今他的嗓音中更多的是清灵。
“再喝一月的药,等彻底好了便好了。”谢临沅抬起手,揉了揉谢玉阑的发丝。
“好。”
谢临沅的手贴上谢玉阑的脸颊,轻轻揉了一下:“想出宫去玩吗?”
“可以吗?”自从开始治结巴,谢玉阑便没有出过宫了。
宫外的景象他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自然可以,想什么时候出去?”谢临沅问。
谢玉阑脸颊鼓了鼓,思索了片刻回道:“今日可以吗?”
谢临沅刚想答应,就听见门口传来孟九尘的声音:“殿下,陛下唤您去宣政殿一趟。”
“知道了。”谢临沅头也没回。
他捏了捏少年软软的脸颊:“如果今日回来的晚,可能就去不了宫外了。”
“没事的。”谢玉阑摇摇头,表示了解。
等到了宣政殿,谢临沅才发现谢则闵和谢瑾也在。
他垂眸,心下隐隐有了猜想。
空气里弥漫着凝重与压抑。
蟠龙柱下,谢则闵和谢瑾垂手而立,额间皆沁着细密的汗珠,不知是因这天气,还是因御座上那位帝王此刻莫测的神色。
谢临沅站在最前方,身姿挺拔如松,玄色太子朝服衬得他面容愈发清俊冷冽。
他目光平视,神情淡漠,仿佛眼前即将发生的一切皆与他无关,又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谢渊,面容比之年前又清癯了几分,眼神却依旧锐利,缓缓扫过阶下三个儿子。
他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御案,那沉闷的声响在寂静的大殿里回荡,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良久,谢渊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依旧威仪十足:“则闵,瑾儿。”
“儿臣在。”谢则闵与谢瑾连忙躬身应道,心头俱是一紧。
“你二人年岁渐长,朕观你们于政务兵事上,也颇有历练,”谢渊的语气平稳,听不出喜怒,“皇子成年,当为社稷分忧。一直留在京中,终究非长久之计。”
谢则闵与谢瑾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紧张与一丝了然。
今日这场召见,恐怕就是要决定他们远离权力中心的日子了。
果然,谢渊继续道:“北疆靖州,虽苦寒,然乃边防重镇,民风彪悍,需强干之人镇守。则闵,你性情果毅,曾随军历练,朕便将靖州赐你为封地,望你守土安民,莫负朕望。”
靖州。
那是大虞最北端的苦寒之地,常年与游牧部落摩擦不断,环境恶劣,说是封地,实与流放边疆无异。
谢则闵岂会不明白?
他脸上血色褪尽,清楚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分封,而是谢渊在为身后的权力交接铺路,彻底剪除他们可能对谢临沅构成的任何威胁。
他心中一片冰凉,却不敢有丝毫表露,只能深深俯首,声音带着微不可察的颤抖:“儿臣遵旨。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父皇重托。”
谢渊的目光又转向谢瑾:“江南禹州,鱼米之乡,富庶繁华,然水系纵横,吏治繁杂。瑾儿,你心思缜密,善于筹算,朕将禹州赐你,望你勤政爱民,梳理漕运,充盈国库。”
禹州虽是富庶之地,但远离帝都,江南官场盘根错节,看似是个肥差,实则是将他调离了政治核心。
谢瑾的脸色瞬间白了白,袖中的拳头骤然握紧,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他猛地抬头看向御座上的父皇,又飞快地瞥了一眼身前纹丝不动的谢临沅的背影,一股巨大的不甘和怨愤涌上心头。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在触及谢渊那双深不见底、不带丝毫温情的眼眸时,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最终,他极其艰难地低下头,哑声道:“儿臣领旨,谢父皇隆恩。”
两道封疆之谕,如同两道无形的枷锁,将两位皇子牢牢钉在了远离权力中心的边缘。
大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谢则闵与谢瑾垂着头,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前方那道黄色龙袍带来无形的压迫感。
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那个位置,已与他们基本无缘。
所有的野心、筹谋,在谢渊这轻描淡写的安排下,都成了镜花水月。
谢渊将两个儿子的反应尽收眼底,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淡淡道:“旨意不日下达,你二人回去早作准备,假以时日便离京赴任。”
“是,儿臣告退,”谢则闵与谢瑾声音干涩地行礼,倒退着出了宣政殿。
转身离去的那一刻,谢则闵终究没忍住,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依旧立于殿中的谢临沅。
谢临沅敛眸,看着不明所以的谢玉阑,喉结上下滚动,他声音沙哑,轻轻推开谢玉阑:“皇兄刚刚淋了雨,感冒了,细呢子去沐浴,然后喝碗药。你现去书房看书。”
话语中带上了几分少有的慌乱。
“好、好。”谢玉阑关切应道。
谢临沅走出去,路过书房时看见了剪春,他微微颔首,平复语气说道:“这月去找孟九尘多领点俸禄。”
“喏。”
不过他没去喝药,而是径直去了浴池。
谢临沅的手中拿着那枚香囊,指尖缓慢。
半个时辰后,男人闷哼一声,捏着香囊的手收紧。
治结巴的进度过半,后面一月谢玉阑照常没有离开玉衔,只不过已经没刚开始那么困难地说出话了。
一直到了季春初,谢玉阑的结巴终于治好了。
-----------------------
作者有话说:治好啦治好啦。然后就是开始回收文案2了嘿嘿
第47章 捡到老婆第47章
东宫的树枝丫繁密, 借了满春的盎然。
虽说是季春,却也炎热到和初夏的日头没什么两样。
东宫四角虽都置了冰鉴,丝丝缕缕地冒着凉气, 却也难抵那无孔不入的燠热。
谢玉阑晨起梳洗后,宫人捧来的却不再是往日那些略显厚实的春衫,而是一套新制的夏装。
料子是极轻极薄的云影纱, 颜色是清爽的月白, 袍袖宽大, 行动间飘逸生风,穿在身上几乎感觉不到什么重量,凉爽异常。
他好奇地换上,对着铜镜照了照。
纱袍质地通透,日光映照下,他内里单薄的中衣和纤细的身形轮廓便有些若隐若现, 腰肢束着一条同色软带, 更显得不盈一握。
他有些新奇地转了转身, 纱袍拂过肌肤, 带来一阵难得的凉意,让他因炎热而微蹙的眉头都舒展开来。
恰逢谢临沅步入殿内。
目光落在谢玉阑身上时,他脚步几不可察地一顿。
少年身着纱袍,立在透窗而入的明媚光影里, 周身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柔光。
轻薄的衣服贴着他微微动作的身体,勾勒出肩胛、腰线的模糊轮廓,竟有种脆弱与易碎感, 又隐隐透出一丝不自知的诱惑。
谢临沅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眸色沉了下去。
“皇兄!”谢玉阑见到他,脸上露出笑容, 习惯性地想靠近,却见对方面色不豫,脚步不由得迟疑起来。
“这身衣裳,谁送来的?”谢临沅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比平日更冷几分。
“是、是尚衣局......”谢玉阑被他看得有些不安,下意识地拉了拉过于轻薄的衣袖,“说、说是天热了,该换夏装了......”
他如今结巴已好了大半,虽语速仍比常人稍慢,但已极少有卡顿之处,声音清润,如同玉石相击。
谢临沅走近他,指尖拈起一片纱袍的衣袖,那衣料薄如蝉翼,几乎能透过它看到指尖的轮廓。
他的目光在那若隐若现的腰肢线条上扫过,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尚未到真正酷暑时节,早晚风凉,穿这个,容易着凉生病。”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况且,这般穿着于宫内行走,也于礼不合。换回去。”
谢玉阑眼底闪过一丝失望。他确实觉得这纱袍凉爽舒适,但皇兄的话于他而言向来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他乖巧地点点头:“哦...好,我、我这就去换掉。”
看着谢玉阑转身走向屏风后的背影,谢临沅眼底的暗色才缓缓收敛。
什么着凉,什么于礼不合,都不过是借口。
他只是不喜旁人可能投注在谢玉阑身上的、带着探究或别的意味的目光,不喜那具日渐舒展的身体被他人窥见分毫。
这份隐秘而强烈的占有欲,如同藤蔓,早已将他的理智紧紧缠绕。
等谢玉阑换了衣裳出来,谢临沅从书案上起身,整理着少年的衣襟,柔声问道:“这几日感觉说话怎么样?”
谢玉阑前几日才没有再用玉衔纠正舌位,就是因为男人让他试试不再用玉衔自己说话。
好在这几月的辛苦有了回报,谢玉阑说话当真不那么结巴了。
“好多了。”谢玉阑回道。
许是因为治好了结巴,比起先前带着些软的语气,如今他的嗓音中更多的是清灵。
“再喝一月的药,等彻底好了便好了。”谢临沅抬起手,揉了揉谢玉阑的发丝。
“好。”
谢临沅的手贴上谢玉阑的脸颊,轻轻揉了一下:“想出宫去玩吗?”
“可以吗?”自从开始治结巴,谢玉阑便没有出过宫了。
宫外的景象他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自然可以,想什么时候出去?”谢临沅问。
谢玉阑脸颊鼓了鼓,思索了片刻回道:“今日可以吗?”
谢临沅刚想答应,就听见门口传来孟九尘的声音:“殿下,陛下唤您去宣政殿一趟。”
“知道了。”谢临沅头也没回。
他捏了捏少年软软的脸颊:“如果今日回来的晚,可能就去不了宫外了。”
“没事的。”谢玉阑摇摇头,表示了解。
等到了宣政殿,谢临沅才发现谢则闵和谢瑾也在。
他垂眸,心下隐隐有了猜想。
空气里弥漫着凝重与压抑。
蟠龙柱下,谢则闵和谢瑾垂手而立,额间皆沁着细密的汗珠,不知是因这天气,还是因御座上那位帝王此刻莫测的神色。
谢临沅站在最前方,身姿挺拔如松,玄色太子朝服衬得他面容愈发清俊冷冽。
他目光平视,神情淡漠,仿佛眼前即将发生的一切皆与他无关,又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谢渊,面容比之年前又清癯了几分,眼神却依旧锐利,缓缓扫过阶下三个儿子。
他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御案,那沉闷的声响在寂静的大殿里回荡,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良久,谢渊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依旧威仪十足:“则闵,瑾儿。”
“儿臣在。”谢则闵与谢瑾连忙躬身应道,心头俱是一紧。
“你二人年岁渐长,朕观你们于政务兵事上,也颇有历练,”谢渊的语气平稳,听不出喜怒,“皇子成年,当为社稷分忧。一直留在京中,终究非长久之计。”
谢则闵与谢瑾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紧张与一丝了然。
今日这场召见,恐怕就是要决定他们远离权力中心的日子了。
果然,谢渊继续道:“北疆靖州,虽苦寒,然乃边防重镇,民风彪悍,需强干之人镇守。则闵,你性情果毅,曾随军历练,朕便将靖州赐你为封地,望你守土安民,莫负朕望。”
靖州。
那是大虞最北端的苦寒之地,常年与游牧部落摩擦不断,环境恶劣,说是封地,实与流放边疆无异。
谢则闵岂会不明白?
他脸上血色褪尽,清楚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分封,而是谢渊在为身后的权力交接铺路,彻底剪除他们可能对谢临沅构成的任何威胁。
他心中一片冰凉,却不敢有丝毫表露,只能深深俯首,声音带着微不可察的颤抖:“儿臣遵旨。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父皇重托。”
谢渊的目光又转向谢瑾:“江南禹州,鱼米之乡,富庶繁华,然水系纵横,吏治繁杂。瑾儿,你心思缜密,善于筹算,朕将禹州赐你,望你勤政爱民,梳理漕运,充盈国库。”
禹州虽是富庶之地,但远离帝都,江南官场盘根错节,看似是个肥差,实则是将他调离了政治核心。
谢瑾的脸色瞬间白了白,袖中的拳头骤然握紧,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他猛地抬头看向御座上的父皇,又飞快地瞥了一眼身前纹丝不动的谢临沅的背影,一股巨大的不甘和怨愤涌上心头。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在触及谢渊那双深不见底、不带丝毫温情的眼眸时,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最终,他极其艰难地低下头,哑声道:“儿臣领旨,谢父皇隆恩。”
两道封疆之谕,如同两道无形的枷锁,将两位皇子牢牢钉在了远离权力中心的边缘。
大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谢则闵与谢瑾垂着头,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前方那道黄色龙袍带来无形的压迫感。
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那个位置,已与他们基本无缘。
所有的野心、筹谋,在谢渊这轻描淡写的安排下,都成了镜花水月。
谢渊将两个儿子的反应尽收眼底,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淡淡道:“旨意不日下达,你二人回去早作准备,假以时日便离京赴任。”
“是,儿臣告退,”谢则闵与谢瑾声音干涩地行礼,倒退着出了宣政殿。
转身离去的那一刻,谢则闵终究没忍住,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依旧立于殿中的谢临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