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赵宁不滚,试着说服他:爸,你帮帮我,最后一次,我保证,以后绝对不会了。
我还要怎么帮你,以前也就算了,你年轻,不懂事,是我们教女无方,现在让你越来越无法无天,不知礼仪伦常!
赵时余围观到大半夜,才理清楚始末:
他们要丢下温允,就像当初对待她一样。
在赵宁口中,他们只是将温允寄养在老家几年,不会太久。
赵宁和温世林被公司外派到欧洲开拓国外市场了,下周就得走,他们不能带上温允,寄养完全是无奈之举。
去国外等同于升职,两个奋斗青年不会为了温允而放弃大好前途,只能抛下她。
赵家老夫妻俩接受不了,一是赵宁先斩后奏,她和温世林还没真的结婚呢,就替人养上孩子了,当年赵宁未婚生娃够丢人的了,再多一个温允,以后闲话传出去,背地里赵家指不定还得遭受多少嘲笑;二是温允非亲生,还是残疾,养一个健全的孩子都够麻烦了,何况天生就聋的。
场面宛如干仗,迟迟分不出胜负。
赵时余见怪不怪,每当赵宁回家总会整这么一出,让所有人都不安生,而最终的结果也必定是赵良平他们妥协退让,为她收拾烂摊子。
趁几个大人吵累了中途休战,赵时余进厨房端一盘切成块的西瓜跑外边,主动巴挨着杵角落里的温允,把冰西瓜递上前:吃不,可甜了,张姨上午去市场专门挑的。
温允低着眼,不要。
赵时余没眼力见,这种时候重心偏得十万八千里远,满心只有西瓜,还叉一块送进嘴吃给她看,仿佛人家不会吃需要她示范一下才成。
喏,这个叉子给你,没用过的,不脏。她口齿不清,热情过了头,见温允没吭声,还把叉子塞过去。
无论温允吃不吃,赵时余站边上,俩小孩儿守门口,到天快黑沉家婆吴云芳出来寻她们,赵时余拿着早已空空的盘子起身,应了一声。
在这儿!
吴云芳双眼红肿,显然这场闹剧还没结束。
赵时余牵着家婆,一个字没问,大人的事小孩儿管不着,也没能力管。
后一日早上,即使赵家坚决反对,赵宁他们还是离开了,避开老夫妻两个偷摸跑的。
临走前,赵宁单独找到赵时余,难得流露出两分温情,像正常母亲那样体贴地为赵时余顺顺垂落的碎发,柔声交代:小余,以后要照顾好妹妹,就当是帮妈妈。
赵时余只是问:你们哪个时候回来?
赵宁避而不答:有事找家婆,或者张姨,你们都乖乖的,懂事点,晓不晓得?
赵时余不着道,没被带偏:他还来接她么?
赵宁一个问题都没回答,急匆匆赶着出发,车子启动,引擎运行声划破沉寂的清晨,本该在二楼熟睡的小聋子鞋都没穿就飞快跑下来,堪比惊惶失措的雏鸟,光脚死命地追。
车子加速驶过街角,很快就消失在路的尽头。
小聋子追不上,就算使出全身力气也无济于事。
赵时余远远望着,没跟上去,等后来张姨把蔫头耷脑的温允找回家,尤为不合时宜,又一脸认真地对她说:
他们不要你,把你给我了。
作者有话说:
----------------------
我来了,这个预收放了好久,终于开了!
谢谢各位追文,好久不见~
第2章 chapter 002 给她了,就是
在赵时余的认知里,赵宁他们的托付就同等于将温允给她了,往后都是她的了。
正如曾经赵宁生下她却丢家里,自此她就只属于赵家,不再归赵宁所有。
现在和那时无二区别,因而温允理所当然归她了,是独属于她的。
人和物品不同,后者可以有归属权,有主人,但前者不行,那是有思想意识及感情的生命体,是独立的赵时余最高学历才幼儿园大班,她的知识面过于贫瘠,尚且参透不了如此深奥的道理。
总之给她就是她的了,不要白不要。
赵宁他俩的跑路引起了轩然大波,谁也没想到两个奔三的成年人能做出这么缺德的行为,招呼都不打一声,撇得一干二净好似丢废弃物品。
家里其他人等天亮了才发现端倪,然而为时已晚,赵宁和温世林彼时早搭乘折返海市的飞机,电话关了机,死活打不通。
赵良平两眼一翻当场昏倒,得亏医馆的另一位医生迅速赶来为其扎了十数针,否则老头儿命都要气没半条。
很长一段时间里,赵家失去了与赵宁他们的联系,应该是料准了这边会找,赵宁甚至换了号码,连住址都变了。
电话成了空号,没过多久就停用。赵家派人到海市,按照以前赵宁报的租房位置和公司找过去,全都扑了个空。
赵宁搬家了,不在原来的地方住,公司名也不对,信息是假的。
可能是担心这边报警处理,亦或着急,赵宁也不算全然没良心,有一天,她借公用电话联络家里,坦白她没骗人,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赵宁抱了撞南墙也绝不回头的决心出去闯,信誓旦旦表示一定能出人头地。
赵宁在电话那头讲了许多,总而言之,过错在于她,她愿意承担责任,但不是眼下,而是她闯出一片天后。
她只字不提温世林,那个应当负主要责任的男人从头到尾如同人间蒸发了,完美隐身,仿佛事情与他无关。
赵良平为此病了一场,憋苦郁结,医者不自医,只剩成天到晚的唉声叹气。
等病痊愈了,还是只能面对现实。
事已至此,硬着头皮都得认,大人小孩儿都是。
赵良平摇头,说他是上辈子造了孽,这一世遭报应还债来的。
至于温允,照样由不得她。除了待在赵家,温允没有另外的去处。
张姨问她:你妈呢,家里还有大人能带你不?
温允声若蚊蝇:都走了。
去哪儿了?
死了。
温允没有妈,她妈生她没了,她家也没别的长辈,去世了,不然也不会把她丢这儿。
张姨感慨:也是可怜,摊上这么个不靠谱的爹。
全家都在为这事发愁,只有赵时余挺高兴,家里多了个孩子,她有玩伴了,简直是太好了。
赵时余打小就被家婆他们带到现在,她没经历过正常的家庭环境,别的孩子若是没了爸妈能哭上天,可她一点不觉得失去父母有多可怕。
没就没了呗,还不是一样地过活。
带来的行李还放在一楼书房,三个大箱子,里面装的全是温允的东西。
那两个损货明摆着一开始打的算盘就是送温允到赵家,计划了的,连户口都给孩子转过来了。
证件整齐放了一摞,包括孩子的出生资料和耳聋相关的就医证明,以及温允未来几年需要定期去哪个医院哪个医生那里复诊,做适应训练等等。
另外,最底下还压着一张银行卡,密码附带写上面了,里面的钱足够温允日后的医药费与生活开支。
赵时余殷勤将银行卡上交到家婆手中,转头麻利搬行李,一件不落地转到自己房间。
行李箱太沉重,赵时余使出吃奶的力气都提不动,于是分次几样几样地慢慢搬,哼哧哼哧老半天不嫌累,硬是搬完了三大箱东西。
她非常尽责,秉着今后罩定了温允的态度,转头大姐大地拍拍畏手畏脚的温允,不忘宽慰人家:不要伤心,没事的,我家公家婆很好相处的,你放心住吧,我会管你。
温允要哭不哭的,吸了吸气:我想回家。
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你不回去了。赵时余说,想了想,还郑重添了句,我也会对你好的。
她的安慰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温允听不进去。
对于一个被抛下的小孩儿而言,不仅仅是即将面临寄人篱下那么简单,赵家的反对都是其次。
温允才六岁大,远离了熟悉的家乡,被送到一个陌生的偏远县城,跨越了上千里,没有回去的路了,周围的事物与记忆中熟悉的家大相径庭,还有这里的好多人讲话都讲方言,更是晦涩难懂。
温允迷茫,害怕。
四平县的天空都和海市不一样,澄明如洗空荡荡的,这里有连绵高山,整个城市都依山而建,上街走一段就能看见山壁斜坡,海市则相反,那里基本都是高楼大厦,现代化国际化,四通八达,放眼望去皆是平川无比便利。
温允自出生就生活在海市,从未离开,她被带过来也是被骗的,温世林诓她,说是带她出来看医生顺便旅游,等到了四平县她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然而即使如此,温允仍没想过温世林会真的丢下她。
我还要怎么帮你,以前也就算了,你年轻,不懂事,是我们教女无方,现在让你越来越无法无天,不知礼仪伦常!
赵时余围观到大半夜,才理清楚始末:
他们要丢下温允,就像当初对待她一样。
在赵宁口中,他们只是将温允寄养在老家几年,不会太久。
赵宁和温世林被公司外派到欧洲开拓国外市场了,下周就得走,他们不能带上温允,寄养完全是无奈之举。
去国外等同于升职,两个奋斗青年不会为了温允而放弃大好前途,只能抛下她。
赵家老夫妻俩接受不了,一是赵宁先斩后奏,她和温世林还没真的结婚呢,就替人养上孩子了,当年赵宁未婚生娃够丢人的了,再多一个温允,以后闲话传出去,背地里赵家指不定还得遭受多少嘲笑;二是温允非亲生,还是残疾,养一个健全的孩子都够麻烦了,何况天生就聋的。
场面宛如干仗,迟迟分不出胜负。
赵时余见怪不怪,每当赵宁回家总会整这么一出,让所有人都不安生,而最终的结果也必定是赵良平他们妥协退让,为她收拾烂摊子。
趁几个大人吵累了中途休战,赵时余进厨房端一盘切成块的西瓜跑外边,主动巴挨着杵角落里的温允,把冰西瓜递上前:吃不,可甜了,张姨上午去市场专门挑的。
温允低着眼,不要。
赵时余没眼力见,这种时候重心偏得十万八千里远,满心只有西瓜,还叉一块送进嘴吃给她看,仿佛人家不会吃需要她示范一下才成。
喏,这个叉子给你,没用过的,不脏。她口齿不清,热情过了头,见温允没吭声,还把叉子塞过去。
无论温允吃不吃,赵时余站边上,俩小孩儿守门口,到天快黑沉家婆吴云芳出来寻她们,赵时余拿着早已空空的盘子起身,应了一声。
在这儿!
吴云芳双眼红肿,显然这场闹剧还没结束。
赵时余牵着家婆,一个字没问,大人的事小孩儿管不着,也没能力管。
后一日早上,即使赵家坚决反对,赵宁他们还是离开了,避开老夫妻两个偷摸跑的。
临走前,赵宁单独找到赵时余,难得流露出两分温情,像正常母亲那样体贴地为赵时余顺顺垂落的碎发,柔声交代:小余,以后要照顾好妹妹,就当是帮妈妈。
赵时余只是问:你们哪个时候回来?
赵宁避而不答:有事找家婆,或者张姨,你们都乖乖的,懂事点,晓不晓得?
赵时余不着道,没被带偏:他还来接她么?
赵宁一个问题都没回答,急匆匆赶着出发,车子启动,引擎运行声划破沉寂的清晨,本该在二楼熟睡的小聋子鞋都没穿就飞快跑下来,堪比惊惶失措的雏鸟,光脚死命地追。
车子加速驶过街角,很快就消失在路的尽头。
小聋子追不上,就算使出全身力气也无济于事。
赵时余远远望着,没跟上去,等后来张姨把蔫头耷脑的温允找回家,尤为不合时宜,又一脸认真地对她说:
他们不要你,把你给我了。
作者有话说:
----------------------
我来了,这个预收放了好久,终于开了!
谢谢各位追文,好久不见~
第2章 chapter 002 给她了,就是
在赵时余的认知里,赵宁他们的托付就同等于将温允给她了,往后都是她的了。
正如曾经赵宁生下她却丢家里,自此她就只属于赵家,不再归赵宁所有。
现在和那时无二区别,因而温允理所当然归她了,是独属于她的。
人和物品不同,后者可以有归属权,有主人,但前者不行,那是有思想意识及感情的生命体,是独立的赵时余最高学历才幼儿园大班,她的知识面过于贫瘠,尚且参透不了如此深奥的道理。
总之给她就是她的了,不要白不要。
赵宁他俩的跑路引起了轩然大波,谁也没想到两个奔三的成年人能做出这么缺德的行为,招呼都不打一声,撇得一干二净好似丢废弃物品。
家里其他人等天亮了才发现端倪,然而为时已晚,赵宁和温世林彼时早搭乘折返海市的飞机,电话关了机,死活打不通。
赵良平两眼一翻当场昏倒,得亏医馆的另一位医生迅速赶来为其扎了十数针,否则老头儿命都要气没半条。
很长一段时间里,赵家失去了与赵宁他们的联系,应该是料准了这边会找,赵宁甚至换了号码,连住址都变了。
电话成了空号,没过多久就停用。赵家派人到海市,按照以前赵宁报的租房位置和公司找过去,全都扑了个空。
赵宁搬家了,不在原来的地方住,公司名也不对,信息是假的。
可能是担心这边报警处理,亦或着急,赵宁也不算全然没良心,有一天,她借公用电话联络家里,坦白她没骗人,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赵宁抱了撞南墙也绝不回头的决心出去闯,信誓旦旦表示一定能出人头地。
赵宁在电话那头讲了许多,总而言之,过错在于她,她愿意承担责任,但不是眼下,而是她闯出一片天后。
她只字不提温世林,那个应当负主要责任的男人从头到尾如同人间蒸发了,完美隐身,仿佛事情与他无关。
赵良平为此病了一场,憋苦郁结,医者不自医,只剩成天到晚的唉声叹气。
等病痊愈了,还是只能面对现实。
事已至此,硬着头皮都得认,大人小孩儿都是。
赵良平摇头,说他是上辈子造了孽,这一世遭报应还债来的。
至于温允,照样由不得她。除了待在赵家,温允没有另外的去处。
张姨问她:你妈呢,家里还有大人能带你不?
温允声若蚊蝇:都走了。
去哪儿了?
死了。
温允没有妈,她妈生她没了,她家也没别的长辈,去世了,不然也不会把她丢这儿。
张姨感慨:也是可怜,摊上这么个不靠谱的爹。
全家都在为这事发愁,只有赵时余挺高兴,家里多了个孩子,她有玩伴了,简直是太好了。
赵时余打小就被家婆他们带到现在,她没经历过正常的家庭环境,别的孩子若是没了爸妈能哭上天,可她一点不觉得失去父母有多可怕。
没就没了呗,还不是一样地过活。
带来的行李还放在一楼书房,三个大箱子,里面装的全是温允的东西。
那两个损货明摆着一开始打的算盘就是送温允到赵家,计划了的,连户口都给孩子转过来了。
证件整齐放了一摞,包括孩子的出生资料和耳聋相关的就医证明,以及温允未来几年需要定期去哪个医院哪个医生那里复诊,做适应训练等等。
另外,最底下还压着一张银行卡,密码附带写上面了,里面的钱足够温允日后的医药费与生活开支。
赵时余殷勤将银行卡上交到家婆手中,转头麻利搬行李,一件不落地转到自己房间。
行李箱太沉重,赵时余使出吃奶的力气都提不动,于是分次几样几样地慢慢搬,哼哧哼哧老半天不嫌累,硬是搬完了三大箱东西。
她非常尽责,秉着今后罩定了温允的态度,转头大姐大地拍拍畏手畏脚的温允,不忘宽慰人家:不要伤心,没事的,我家公家婆很好相处的,你放心住吧,我会管你。
温允要哭不哭的,吸了吸气:我想回家。
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你不回去了。赵时余说,想了想,还郑重添了句,我也会对你好的。
她的安慰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温允听不进去。
对于一个被抛下的小孩儿而言,不仅仅是即将面临寄人篱下那么简单,赵家的反对都是其次。
温允才六岁大,远离了熟悉的家乡,被送到一个陌生的偏远县城,跨越了上千里,没有回去的路了,周围的事物与记忆中熟悉的家大相径庭,还有这里的好多人讲话都讲方言,更是晦涩难懂。
温允迷茫,害怕。
四平县的天空都和海市不一样,澄明如洗空荡荡的,这里有连绵高山,整个城市都依山而建,上街走一段就能看见山壁斜坡,海市则相反,那里基本都是高楼大厦,现代化国际化,四通八达,放眼望去皆是平川无比便利。
温允自出生就生活在海市,从未离开,她被带过来也是被骗的,温世林诓她,说是带她出来看医生顺便旅游,等到了四平县她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然而即使如此,温允仍没想过温世林会真的丢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