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到如今,他其实也有过迷茫。
他真的就只能教孩子们人之初性本善吗?或许平平淡淡,一家人不愁吃穿,这样也挺好。
今年情况突变,让他们一家,不得不走上另一条道路。
-----------------------
作者有话说:8000更新奉上,感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比心][比心][比心]
第91章 震惊
这一条路, 注定充满了艰难险阻。
可是他的夫人,他的女儿,都已经走上这一条路了, 以她们微薄的力量,在撼动着参天大树。
儿子更是这条路上的引路人。
那么他, 也不能拖后腿嘛。
君郁想过了,儿子要做的事情, 就是他想要做的事情。
别看他们从前就是皇亲贵胄,但圣旨一下,儿子说带走就带走,根本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就连他们这样的身份,在皇权之下都无反抗之力, 更何况普通老百姓?
他们流放到边城这么久了, 见过的人和事,也不算少了。
百姓辛苦一整年,温饱都不一定能保证。
儿子既然有这一番造化, 肯定不能退缩浪费了。
君郁看着自己的儿子,“莫要担心, 爹也想与你并肩作战。”
君秋澜莞尔:“多谢父亲大人的支持。”
君郁也乐呵:“从前在京城, 我们见面的机会不多, 就算偶然在外头碰见了, 你得叫我一声王爷,我得称呼你一声太子殿下,想来还是现在好。”
儿子能叫他爹, 能揶揄地喊他一声父亲大人,他也能跟儿子并排靠坐在大树旁,聊一聊家常, 说一说心里话。
君秋澜之前是没有想到,能有另外的方式把粮食都运过来。
所以现在比他预想的时间提前了许多,但他们现在也走不了,这么多粮食,被人发现,不得直接给搬走了?
哪怕是搬走十包二十包,那也得是一笔损失。
有人在的话,被人发现了,虽然解释不清,但总归是能看着粮食。
霍潋那边,晚上回府的时间都晚,君舒婉就干脆找了霍夫人,把话转达了一下。
霍潋和夫人也是出了名的恩爱夫妻了,夫妻二人之间,有事情也会互相商量。
霍潋从来不会像时下大多数男人那般,觉得这样重大的事情,没必要跟一个女人商量,他作为一家之主,就该他拿个主意就行。
也正是因为他没有这样的思想,才能让霍夫人这样的女子甘心为他守护好后方,让他无后顾之忧。
晚上回来,霍夫人向丈夫转达了君舒婉的话。
两口子心中都是一样的迷惑,也就是君舒婉之前考虑的问题。
也无人给他们兄妹俩送信,两人之间到底是如何传信的?
之前霍潋就有疑虑了,上回君秋澜让君舒婉给他送了一封信,信中最后说了,让他把态度与想法转告给君舒婉就行。
那时候他觉得吧,大概是兄妹俩之后要见面或者通信,但是后来也听夫人说,兄妹俩人之间就没有联系。
或许两人有别人不知道的联络方式吧。
霍潋谨记着是让他早上带人过去,天不亮,他就集结好了人群,然后拉着车出发了。
也亏得他出发得早。
要不然君秋澜和君郁父子还得多等一阵,这大夏天的,山林里的文字可不少。
到后半夜的时候,君秋澜甚至穿越回现代,然后滴了个车回出租屋,把出租屋里的蚊香给带了过来。
要不然他感觉他跟他爹都快被山林里的蚊子给抬走了。
霍潋到地方的时候,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香火气’,然后又见到一大堆的粮食。
这个时候,他才不管什么香火气了,粮食才是重点。
就算这粮食是饿鬼送来的,他都得给人上三炷香。
“君公子,不君同志。”霍潋还不怎么习惯这个称呼,“这,这粮食?”
君秋澜站起身,拍了拍屁股,现在的他,是越来越不拘小节了。
“这里是三十万斤粮食,霍将军一半,另外一半送入府衙的库房,劳烦你带人跑这一趟了。”
霍潋都没忍住笑了,这是让他当苦力来了?
不过也没关系。
十五万斤粮食,他能得到十五万斤的粮食。
霍潋的神色十分复杂,之前能弄来那么多粮种,现在居然都直接弄粮食回来了。
君秋澜还是解释了一句:“粮食不易得,能弄来这么多,算是极限了,我弄这些粮食回来,也算是有备无患了,这天越来越热,种下去的粮食,除了红薯,其他粮食的收成恐怕都不算太好。”
霍潋点点头,他们军营里种的粮食,有经验的农人也在说,稻米有不少的空壳。
收成能达到往年的一半就很不错了。
十五万斤的粮食,对他们十几万大军来说,确实是杯水车薪。
但若是煮成粥,省着吃,也能顶好多天了。
条件有限的时候,也没法苛求太多。
霍潋郑重地拱手朝君秋澜拜了一拜:“我代将士们多谢君同志了。”
君秋澜回礼,“将军莫要客气,时局艰难,更应该团结一致,互相扶持,渡过这个难关。”
这拱手礼,大抵是没法改了。
但君秋澜仔细想了一下,这样的礼仪留着也挺不错的。
他们确实是要开创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时代,但并不代表要把这些好的礼仪,好的风俗都给去掉。
他们要做的,是去其糟粕。
“先拉粮食吧,天快亮了。”君郁道:“到城里的时候,还劳烦将军多让人看见城里有粮食了。”
百姓现在心里都慌得很。
眼看地里的收成不佳,老天爷迟迟不下雨,家里的囤粮也不多,粮铺里的粮食又太贵。
把粮食拉着去城里兜一圈儿,一来是为了告诉大家,官府和军队都在想办法往边城运粮食,边城还有粮食,不至于让大家沦落到饿死的地步。
二来,也是为了告诫那些粮商。
现在的粮食价格贵,却也没有到奇货可居触碰官府神经的地步,一直在踩着红线行走。
粮商想赚钱,但他们也怕死。
段文派人去敲打过,人家没涨价,只是每天放出来的粮食更少了,能买到粮食的人也更少了。
明眼人都知道,等到地里真的种不出粮食的时候,他们手里的粮食才是真正的值钱了。
到时候只能让官府出面来管控,其中也是多少的麻烦,最直接有效的办法,那就只能把哄抬粮价的商人都给砍了。
君秋澜叹息,他能理解这些粮商从外地不远万里运回粮食,是想赚钱的,但是发灾难财,就很不应该了。
现在放出信号,说明官府有粮,粮商们也要紧张一下了,特别是今年本来就有红薯了。
现如今红薯还在膨大期,其实有不少村子都偷偷挖开一两株,查看过生长情况,都知道这是一种高产量的粮食了,甚至比官府说的产量都要高。
当然了,那个时候,是君秋澜提议,让他们不要说真实产量的,因为太惊人,反而让人难以置信。
只有眼见为实,他们心里才踏实。
官府有粮,还有红薯兜底,那些粮商就要担心自己手里的粮食卖不出去了,放到次年,那就变成陈粮了,不值钱了,卖不上价格了。
特别是,如果明年没有再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地里能种出粮食了,有几户人家会在外头买粮食吃?
那不得趁着现在,能卖的就卖了,实在不行,他们这种粮商都有自己的路子,还能去外地拉一些粮食回来,无非就是耗费一点人力和时间。
霍潋听完之后,没忍住笑了。
“还是你们的脑子转得快。”
君秋澜也笑了笑,“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嘛。”
霍潋颔首,大手一挥,让他带来的府兵们开始搬粮食。
府兵们看见这么多粮食,心头也是滚烫。
谁不怕饿肚子呢?
三十万斤的粮食,哪怕一个人分半斤,也能吃几天了。
什么?一人半斤两,不能吃几天?
平日里,只要不是最近需要做体力活儿的,普通农户家里,基本上也就是吃个七八分饱,或者半饱,谁家能一日三餐都吃得饱饱的呢?
君秋澜其实也想过这个问题。
他们刚来这个地方的时候,他得了机缘,得了一百五十块钱,第一次进超市去买米。
那时候担心自己的钱不够用,也想留着钱,万一娘亲的病没治好,还得花钱买药,只少少地买了两勺,刚好两斤。
两斤米,他们一家四口,煮成清粥,硬是支撑了好多天。
没吃饱,但是也没让他们饿死。
真到那个地步的时候,再说吧。
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人饿死。
君秋澜叹息。
一帮高大强壮的府兵,搬起粮食来,那可比君秋澜这个细胳膊细腿儿的轻松多了。
他真的就只能教孩子们人之初性本善吗?或许平平淡淡,一家人不愁吃穿,这样也挺好。
今年情况突变,让他们一家,不得不走上另一条道路。
-----------------------
作者有话说:8000更新奉上,感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比心][比心][比心]
第91章 震惊
这一条路, 注定充满了艰难险阻。
可是他的夫人,他的女儿,都已经走上这一条路了, 以她们微薄的力量,在撼动着参天大树。
儿子更是这条路上的引路人。
那么他, 也不能拖后腿嘛。
君郁想过了,儿子要做的事情, 就是他想要做的事情。
别看他们从前就是皇亲贵胄,但圣旨一下,儿子说带走就带走,根本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就连他们这样的身份,在皇权之下都无反抗之力, 更何况普通老百姓?
他们流放到边城这么久了, 见过的人和事,也不算少了。
百姓辛苦一整年,温饱都不一定能保证。
儿子既然有这一番造化, 肯定不能退缩浪费了。
君郁看着自己的儿子,“莫要担心, 爹也想与你并肩作战。”
君秋澜莞尔:“多谢父亲大人的支持。”
君郁也乐呵:“从前在京城, 我们见面的机会不多, 就算偶然在外头碰见了, 你得叫我一声王爷,我得称呼你一声太子殿下,想来还是现在好。”
儿子能叫他爹, 能揶揄地喊他一声父亲大人,他也能跟儿子并排靠坐在大树旁,聊一聊家常, 说一说心里话。
君秋澜之前是没有想到,能有另外的方式把粮食都运过来。
所以现在比他预想的时间提前了许多,但他们现在也走不了,这么多粮食,被人发现,不得直接给搬走了?
哪怕是搬走十包二十包,那也得是一笔损失。
有人在的话,被人发现了,虽然解释不清,但总归是能看着粮食。
霍潋那边,晚上回府的时间都晚,君舒婉就干脆找了霍夫人,把话转达了一下。
霍潋和夫人也是出了名的恩爱夫妻了,夫妻二人之间,有事情也会互相商量。
霍潋从来不会像时下大多数男人那般,觉得这样重大的事情,没必要跟一个女人商量,他作为一家之主,就该他拿个主意就行。
也正是因为他没有这样的思想,才能让霍夫人这样的女子甘心为他守护好后方,让他无后顾之忧。
晚上回来,霍夫人向丈夫转达了君舒婉的话。
两口子心中都是一样的迷惑,也就是君舒婉之前考虑的问题。
也无人给他们兄妹俩送信,两人之间到底是如何传信的?
之前霍潋就有疑虑了,上回君秋澜让君舒婉给他送了一封信,信中最后说了,让他把态度与想法转告给君舒婉就行。
那时候他觉得吧,大概是兄妹俩之后要见面或者通信,但是后来也听夫人说,兄妹俩人之间就没有联系。
或许两人有别人不知道的联络方式吧。
霍潋谨记着是让他早上带人过去,天不亮,他就集结好了人群,然后拉着车出发了。
也亏得他出发得早。
要不然君秋澜和君郁父子还得多等一阵,这大夏天的,山林里的文字可不少。
到后半夜的时候,君秋澜甚至穿越回现代,然后滴了个车回出租屋,把出租屋里的蚊香给带了过来。
要不然他感觉他跟他爹都快被山林里的蚊子给抬走了。
霍潋到地方的时候,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香火气’,然后又见到一大堆的粮食。
这个时候,他才不管什么香火气了,粮食才是重点。
就算这粮食是饿鬼送来的,他都得给人上三炷香。
“君公子,不君同志。”霍潋还不怎么习惯这个称呼,“这,这粮食?”
君秋澜站起身,拍了拍屁股,现在的他,是越来越不拘小节了。
“这里是三十万斤粮食,霍将军一半,另外一半送入府衙的库房,劳烦你带人跑这一趟了。”
霍潋都没忍住笑了,这是让他当苦力来了?
不过也没关系。
十五万斤粮食,他能得到十五万斤的粮食。
霍潋的神色十分复杂,之前能弄来那么多粮种,现在居然都直接弄粮食回来了。
君秋澜还是解释了一句:“粮食不易得,能弄来这么多,算是极限了,我弄这些粮食回来,也算是有备无患了,这天越来越热,种下去的粮食,除了红薯,其他粮食的收成恐怕都不算太好。”
霍潋点点头,他们军营里种的粮食,有经验的农人也在说,稻米有不少的空壳。
收成能达到往年的一半就很不错了。
十五万斤的粮食,对他们十几万大军来说,确实是杯水车薪。
但若是煮成粥,省着吃,也能顶好多天了。
条件有限的时候,也没法苛求太多。
霍潋郑重地拱手朝君秋澜拜了一拜:“我代将士们多谢君同志了。”
君秋澜回礼,“将军莫要客气,时局艰难,更应该团结一致,互相扶持,渡过这个难关。”
这拱手礼,大抵是没法改了。
但君秋澜仔细想了一下,这样的礼仪留着也挺不错的。
他们确实是要开创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时代,但并不代表要把这些好的礼仪,好的风俗都给去掉。
他们要做的,是去其糟粕。
“先拉粮食吧,天快亮了。”君郁道:“到城里的时候,还劳烦将军多让人看见城里有粮食了。”
百姓现在心里都慌得很。
眼看地里的收成不佳,老天爷迟迟不下雨,家里的囤粮也不多,粮铺里的粮食又太贵。
把粮食拉着去城里兜一圈儿,一来是为了告诉大家,官府和军队都在想办法往边城运粮食,边城还有粮食,不至于让大家沦落到饿死的地步。
二来,也是为了告诫那些粮商。
现在的粮食价格贵,却也没有到奇货可居触碰官府神经的地步,一直在踩着红线行走。
粮商想赚钱,但他们也怕死。
段文派人去敲打过,人家没涨价,只是每天放出来的粮食更少了,能买到粮食的人也更少了。
明眼人都知道,等到地里真的种不出粮食的时候,他们手里的粮食才是真正的值钱了。
到时候只能让官府出面来管控,其中也是多少的麻烦,最直接有效的办法,那就只能把哄抬粮价的商人都给砍了。
君秋澜叹息,他能理解这些粮商从外地不远万里运回粮食,是想赚钱的,但是发灾难财,就很不应该了。
现在放出信号,说明官府有粮,粮商们也要紧张一下了,特别是今年本来就有红薯了。
现如今红薯还在膨大期,其实有不少村子都偷偷挖开一两株,查看过生长情况,都知道这是一种高产量的粮食了,甚至比官府说的产量都要高。
当然了,那个时候,是君秋澜提议,让他们不要说真实产量的,因为太惊人,反而让人难以置信。
只有眼见为实,他们心里才踏实。
官府有粮,还有红薯兜底,那些粮商就要担心自己手里的粮食卖不出去了,放到次年,那就变成陈粮了,不值钱了,卖不上价格了。
特别是,如果明年没有再持续干旱的情况下,地里能种出粮食了,有几户人家会在外头买粮食吃?
那不得趁着现在,能卖的就卖了,实在不行,他们这种粮商都有自己的路子,还能去外地拉一些粮食回来,无非就是耗费一点人力和时间。
霍潋听完之后,没忍住笑了。
“还是你们的脑子转得快。”
君秋澜也笑了笑,“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嘛。”
霍潋颔首,大手一挥,让他带来的府兵们开始搬粮食。
府兵们看见这么多粮食,心头也是滚烫。
谁不怕饿肚子呢?
三十万斤的粮食,哪怕一个人分半斤,也能吃几天了。
什么?一人半斤两,不能吃几天?
平日里,只要不是最近需要做体力活儿的,普通农户家里,基本上也就是吃个七八分饱,或者半饱,谁家能一日三餐都吃得饱饱的呢?
君秋澜其实也想过这个问题。
他们刚来这个地方的时候,他得了机缘,得了一百五十块钱,第一次进超市去买米。
那时候担心自己的钱不够用,也想留着钱,万一娘亲的病没治好,还得花钱买药,只少少地买了两勺,刚好两斤。
两斤米,他们一家四口,煮成清粥,硬是支撑了好多天。
没吃饱,但是也没让他们饿死。
真到那个地步的时候,再说吧。
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人饿死。
君秋澜叹息。
一帮高大强壮的府兵,搬起粮食来,那可比君秋澜这个细胳膊细腿儿的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