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第二天没什么事情,君秋澜干脆就回家里去睡了。
  君白送也更喜欢古代这边,就是这边陆陆续续,下了几天的雨,君白送不喜欢地上湿乎乎的感觉,出门总喜欢被人抱着。
  自从那日君秋澜开始去救灾,每日都有不同程度的降雨量。
  当然了,也就只有第一天最大。
  有了这几天雨水的冲刷,古代这边的天空也显得更加澄澈了,地里的庄稼也更精神了。
  百姓们对活下去的希望,也越来越高。
  第二天君秋澜走出门的时候,都还听着村里人闲聊,说往年到这个时候,也不见这样连续几天都断断续续下雨的。
  而且这雨来得一点征兆都没有。
  前一刻还是万里晴空,下一刻就可能下起了瓢泼大雨。
  若是按照正常情况,天气如此阴晴不定的话,百姓都该在心里吐槽了。
  可现在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要是再来几场,河里的水啊,都该溢出来了。”
  说这话的时候,老农笑得满脸的褶子。
  他们这可从来没见过河水倒灌的情况。
  从前那些有经验的老农,对今年的天气情况,也是摸不着头脑了。
  明明他们都觉得今年会是大旱的一年,前段时间,也一直都是这个征兆。
  结果现在说下雨就下雨了。
  搞不懂,搞不懂。
  他们这些老农跟天气和庄稼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了,临老了还被这变化无常的天气给上了一课。
  君秋澜抱着君白送在村里走了一圈儿,算是露露脸,也是看看村里的情况,以及他们在家的那几块地。
  长势都挺不错的。
  就是这雨……
  这一场雨,算是能缓解一些,距离真正打败天灾,还是有些遥远。
  等到温度升起来的时候,太阳一照,这几天的降雨量可能就直接蒸发了。
  哎……
  有总比没有好。
  根据他的经验,以及他对这个神秘力量的了解,就算他现在去另一个世界把手里的钱全部捐出去,恐怕也不会让边城继续下雨。
  这本质上的情况就不同了。
  不过,多做善事,总是没错的。
  从前尽想着在大盛积攒功德,来打通穿越的通道,现在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趁着今天现代那边没事,君秋澜逛完一圈,回去把君白送交给母亲之后,就直接进城了。
  城里的情况,婉儿妹妹那边要是有消息,都会及时传达给他们的。
  只不过婉儿妹妹出门的时间少,得到的消息也不算多。
  君秋澜就准备亲自看看,看完之后,他又去找了段文师兄。
  段文最近,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了。
  红薯种下去了不说,周边的几个知府,都响应了他的号召,并没有去民间收取百姓的人头税。
  而且这红薯有个好处,长出来的藤蔓,还能剪下来继续种植。
  红薯的消息瞒不住,临近的几个州府,那几个知府,还亲自跑了一趟。
  都临近边城了,也都不是多富裕的地方,能被派过来当官的,也多是无权无背景,跟段文差不多的情况。
  他们这样的身份背景,当了官,只有两个极端。
  要么是极端的清贫,清正廉洁,老实本分地做事。
  要么是特别会‘专营’,找个靠山,然后给靠山交一点孝敬,以求更好的前途。
  这样的孝敬是从何而来?还是搜刮民脂民膏。
  三年清知府,十万白花银,完全不是一句玩笑话。
  幸好,周边的这几个知府还算是比较有良心的,过来找他的时候,态度也十分诚恳,也都是为了百姓。
  他故作为难了一下,还是弄了一些藤蔓给他们带走。
  以后师弟要发展,周边的几座城池,就是他们第一个要占领的地方的。
  这回就当是提前打好关系了。
  还有,师弟给他弄的琉璃配方,不,是玻璃配方。
  他弄了个小作坊,已经烧制出来一批了,正想办法传出去卖掉呢。
  得传远一点。
  还有还有,最重要的是,下雨了。
  周边的几座城池也下雨了,只是没有他们这里下得大。
  不管如何,旱情算是能勉强缓解几分了。
  “师弟,我可算是把你给盼来了。”段文激动得很。
  君秋澜:“看来师兄这边发展得不错。”
  段文直接细数了一下最近发生的事情。
  君秋澜听着也是满脸的笑意,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
  那他前几天累到晚上瘫倒,也算是值得了。
  “师弟,赶紧再给我想想办法,做生意的事情,我实在是不在行,先生也不行,而且最近先生没空,给你招揽门客去了。”段文说:“这玻璃烧出来了,通体透亮,漂亮极了,一看就能卖个好价钱,但是卖多少合适?送到什么地方去卖比较合适?”
  这么贵重的东西,只是组建一支商队送出去,还不敢提来历的话,恐怕会被地头蛇欺压啊。
  君秋澜琢磨了一下:“霍夫人的胞弟,阮老板是个不错的合作对象,师兄不妨找他谈一谈,这玻璃赚来的钱,有一部分是要用于军费的,阮老板定会给咱们一个惊喜的。”
  段文眼前一亮,“果真是好办法啊,咱们手里能用的人才太少了,我也才来这里几个月时间,在这里还没有太多的人脉,就看先生能给你找来多少人了吧。”
  白天不说人,至理名言。
  苏长寻后脚就带着颜宿过来了。
  颜宿今年来给表叔送了物资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
  表叔这边的变化,以及想做的事情,他也估摸出了一个大概。
  最后没忍住,还是问了一嘴。
  表叔犹豫过后,还是稍微透露了一些。
  毕竟是一家人,他们颜家人又足够团结,而且他们的书坊遍布全国,说不准还能作为一个情报组织呢。
  最重要的是,表叔提到的一个观念,跟当初他们颜家一位长辈留下来的书籍上说的话,实在是太像了。
  只是那位传奇一般的长辈,在颜家出事之后就消失了。
  生死不知。
  如今再次听到这样的观念,他难免觉得好奇。
  颜家当初的事情,过去将近一个甲子了,他们这一辈的人,其实知道得都不算太多了,多是听长辈们偶尔说起。
  但是要问起这位长辈的话,他们的长辈又要三缄其口,不肯多说了,也是为了保住如今的颜家。
  -----------------------
  作者有话说:6000更新奉上,晚点会加更一章,写完就发。
  感谢小可爱们的支持。
  第81章 觉醒
  颜家目前只留有一份家训, 以及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颜宿的父亲,一直没有放弃过寻找那位消失的长辈。
  这回, 他是决定留下了。
  表叔与废太子想要做的事情,他心里也有数了, 他留下能辅助表叔,也能暗中查一查。
  今天, 苏长寻也是带颜宿过来跟段文聊一聊的。
  也是巧了,君秋澜也在。
  颜宿对着君秋澜躬身行了一礼:“多谢既白。”
  君秋澜回礼,却有一些云里雾里的,谢什么啊?
  “颜兄这是?”
  颜宿笑了笑,“之前的印刷术和造纸术, 表叔昨日收到了颜家分支寄来的书信, 已经将此好物传开了,日后会有更多人读得起书了。”
  君秋澜总觉得他要谢的不是这件事。
  边城这边,前段时间也把造纸和印刷术给弄出来了。
  造纸术一经现世, 先沸腾的就是边城的书院了。
  现在能读得起书的,能上到书院的, 除了成绩优异, 有望更进一步的, 那就只有家庭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富裕的。
  可不论是哪一种, 读书消耗的纸张,每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段文先找人做出来的是最便宜的黄麻纸,纸张质量一般, 但是不影响书写流畅。
  与从前最便宜的纸相比,性价比已经很高了。
  紧接着再是那些私塾,村学。
  另外一种质量好的纸, 现在也做出了一批了,只会少量在边城贩售,其他的都是要运到外地去赚钱的。
  边城的客户群体还是有限。
  先富一部分吧,再带动其他人也跟着富裕起来。
  争取某一日,这一种黄麻纸会成为淘汰的纸张,人人都用得起高质量的纸张。
  苏长寻:“这纸张确实是利国利民了,多开几个造纸的作坊,百姓也能在农闲的时候,出来找一份工作。”
  这时代,哪怕是去做店小二,都得要寻摸一下关系。
  可见百姓的就业困难程度。
  也侧面说明了,能提供给百姓打工的岗位,实在是太少了。
  也就导致,百姓只能靠田地里的收益吃饭,靠老天吃饭。
  就像这回,老农们都在预警天灾,大家都在囤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