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说白了,他是准备过来给苏先生养老的。
明明苏长寻也比他大不了几岁。
主要还是苏长寻成名的时间太早了。
段文看着君秋澜还提着一刀猪肉过来,心中也是好笑却温暖。
如此充满了生活气息,也该是这废太子在适应这个贫苦的边城了。
朝堂上那些尔虞我诈,他不参与,但并不代表他不懂这太子是怎么被废的,朝堂上都心照不宣了。
“都坐吧。”苏长寻神色复杂地看了君秋澜一眼,很快恢复平静:“今天怎么突然想着过来了?”
君秋澜把猪肉递给刘同,“来找苏先生蹭饭。”
他又看着段文,带着几分他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朝气,从善如流,“就是没想到还多了个师兄,正好我也有东西要送给师兄,也辛苦师兄帮我们一家周旋了。”
这话说得直接,半分不扭捏,苏长寻和段文都十分意外。
君秋澜有东西送给段文?
什么东西?
总不能是来贿赂知府大人吧?
君秋澜直接摊开水泥的配方,“我家现在修房子,我跟我爹弄了个黏合剂出来,我们叫它水泥,特别好用,甚至于他的用处可不只是盖房子,用来修桥铺路,都是极好的材料,重点是造价不高。”
段文的眼睛都亮了一下。
他来到这里,如果没有意外,他也不打算再升迁调任。
上一任知府,也是没人脉,在这里待了十年之久,上头都快把这人给忘了。
还是上半年,那知府突然得了一个什么宝贝。
材质挺特殊的,能透光,似琉璃,又非琉璃,反正好像是个杯子,那知府用这个杯子打通了关系,这才有了升迁调任的机会。
他是没打算做这些事情的。
但他的为官之道,是苏先生传授的。
这地方穷,太穷了。
甚至都没有拿得出手的特产。
“师兄可以先看看。”
“制作方式确实是不难。”段文看着,“每年都有不少犯人被流放过来,城里基本上没有太多用得到他们的地方,到头来都被军营那边拉走去修补城墙了。”
说完,他还顿了一下,废太子一家,也是被流放过来了。
只是不需要服役罢了。
君秋澜:“师兄不必避讳这些,于我而言,远离京城的是是非非,也算是好事一桩了。”
京城固然浮华迷人眼,但危机四伏,见到亲爹亲娘,都只能喊一声王爷和王妃。
除了流放的路上,还有刚到边城那几日确实是苦的。
后来……
他笑了一下,若非是经历了这一切,他恐怕也得不到这样的机缘。
挺好的。
现在一家人在一起,他还能在新世界长见识。
“师弟可否有什么打算?”
段文并没有拒绝这张图纸?
君秋澜笑了笑,“之前是有的,不过现在没有了。”
他表情带着点儿无奈和好笑,“原本是打算让师兄将水泥弄出来之后,给我们拉几车过来,我们还在修房子,结果昨天霍将军去找了我爹,刚好碰上了,建房子的水泥,霍将军表示他给我们出了。”
这话,还真闹得大家哭笑不得。
苏长寻一直没说话,现在才开口,“这水泥亦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秋澜可有别的想法?”
君秋澜愣了一下,苏先生这话,问得怪怪的,他斟酌道:“并无,只是研究出这东西之后,知晓它好用,便想着要是能发挥他的作用,这就很好了。”
苏长寻点点头,又道:“这边城,如今有了你师兄在,霍将军那边也给你解决了不少麻烦,后期有想法,也能方便一些了。”
君秋澜总觉得苏先生今天说话有些怪怪的。
他能有什么想法?
就是想要一家人能安安稳稳过日子罢了。
非要说想法,那就是积攒功德,早点儿把一家人最后的退路打通。
见他迷惑的眼神,苏长寻问得就更直接了。
“毕竟你从前是太子,虽然如今沦落至此,难道就没有抱负了吗?”
这话一出口,愣住的都不只是君秋澜了,段文也傻愣了。
先生这是要干什么?
他怎么感觉像是要撺掇君秋澜去造反呢?
他们现在哪有这个能力?
等等?
也不是没有这个能力。
霍将军那边有十几万大军,若真要起事,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段文的呼吸都紧了紧。
从前就知道先生是有大理想的人,原以为这十来年先生都没有行动,只想在这个地方养老了,可没想到是在等这么个机会吗?
段文不多想,若是先生有想法,他便跟随先生的脚步。
君秋澜还真不知道苏长寻今天是来试探他的,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或者是现代网友说的那个词,什么间歇性发癫?
他眼底的疑惑和不解,太明显了。
苏长寻是安心的,但不免有些遗憾。
“既然二位都叫我一声先生,不若今日来教考一下大家的学问。”
两个学生都是一头雾水,今天先生的思维怎的如此跳跃?
教考学问。
一个做官之后,基本上没再研究过学问,一个是流放之后,没条件去研究学问,准确来说,他是已经有了新的学问。
怎么办?
就好比结业多年,某个晴朗的午后,跟老师一起吃茶,老师突然考曾经学过的知识点。
怎么感觉突然有些臊得慌呢?
苏长寻也觉得乐呵,每个人读书,最终的目标都不同。
段文,贫家子弟,为了读书,天不亮就要起床,每日只睡两三个时辰。
但他的目的就很简单,想要通过科举改换门庭,让爹娘都过上好日子,想做官,能为百姓做实事的父母官。
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只能读书。
至于君秋澜,曾经是过继给帝王的皇子之一,脱颖而出,做了太子。
但朝臣不可能会接受一个草包太子,他就只能学,除了为君之道,文武艺,也不能差,要做朝臣百姓心中那个文武双全的完美太子。
至于有几分是真心想做学问,这就无法去估算了。
“不讲别的,谈谈你们对天下大同的理解。”
两人的心是紧了松,松了又紧。
先生这是想干什么呢?
“师兄先说吧。”君秋澜面不改色,心中隐隐有些猜测,但现在还无法确认。
段文也是忍俊不禁,“所谓天下大同便是孔圣人心中最理想的世界,……”
他才不管老师有什么想法,既然老师提问,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回答便是。
辩经而已,念书的时候也经常与同窗辩经。
明明学的还是那些内容,但每次辩经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君秋澜就这么看着段文和苏先生你来我往地辩上了。
与君秋澜而言,天下大同的观念太过于完美无瑕。
可天底下哪有那么完美的东西?
要做到又谈何容易呢?
他在另一个世界学习工作了那么久,心中自然是对建立这个新世界的管理员感到钦佩不已,甚至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程度。
但那个世界称得上是一个天下大同的世界吗?
君秋澜无法用最合适的言辞去评价他。
至少说站在他的角度,他没办法给出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
那个世界在他眼中,比他所出生的世界美好太多太多了,除了先进的科技,最重要的其实是人文。
不管怎么说,这天下大同,肯定是那个世界所有人为之追求而奋斗中的理想世界。
是因为他们所经受的教育,让他们有这样的观念。
有想破坏那个世界的坏人吗?当然也是有的。
但如果把两个世界进行比较,那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眼中,就已经是天下大同的世界了。
于他们这个世界而言,要达到这样的理想世界太难了,如果没有一位合格的领导者,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儿。
想到这里,君秋澜似乎反应过来了什么。
他又看了一眼苏先生,恐怕是上次交给苏先生的书,那苏先生有了新的想法。
他颇有几分无奈。
若他还是太子的话,见识了那么一个理想的世界,又能有苏先生这样的能臣进行辅佐,他自然是愿意向那边的世界靠拢学习的。
但仔细想又觉得是天方夜谭,向那个世界学习靠拢,首先要推翻的就是他们这样的皇权贵族。
这场教考,君秋澜多是听,很少开口说话。
但苏先生的眼神却时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颇有几分如坐针毡的感觉。
搞得他都好奇,苏先生到底看了什么书了。
也是怪他,当初去书店,被迷了眼,除了那个世界的军事和历史,其他种类的书,基本上都拿了一本,根本没有仔细看过书里的内容。
明明苏长寻也比他大不了几岁。
主要还是苏长寻成名的时间太早了。
段文看着君秋澜还提着一刀猪肉过来,心中也是好笑却温暖。
如此充满了生活气息,也该是这废太子在适应这个贫苦的边城了。
朝堂上那些尔虞我诈,他不参与,但并不代表他不懂这太子是怎么被废的,朝堂上都心照不宣了。
“都坐吧。”苏长寻神色复杂地看了君秋澜一眼,很快恢复平静:“今天怎么突然想着过来了?”
君秋澜把猪肉递给刘同,“来找苏先生蹭饭。”
他又看着段文,带着几分他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朝气,从善如流,“就是没想到还多了个师兄,正好我也有东西要送给师兄,也辛苦师兄帮我们一家周旋了。”
这话说得直接,半分不扭捏,苏长寻和段文都十分意外。
君秋澜有东西送给段文?
什么东西?
总不能是来贿赂知府大人吧?
君秋澜直接摊开水泥的配方,“我家现在修房子,我跟我爹弄了个黏合剂出来,我们叫它水泥,特别好用,甚至于他的用处可不只是盖房子,用来修桥铺路,都是极好的材料,重点是造价不高。”
段文的眼睛都亮了一下。
他来到这里,如果没有意外,他也不打算再升迁调任。
上一任知府,也是没人脉,在这里待了十年之久,上头都快把这人给忘了。
还是上半年,那知府突然得了一个什么宝贝。
材质挺特殊的,能透光,似琉璃,又非琉璃,反正好像是个杯子,那知府用这个杯子打通了关系,这才有了升迁调任的机会。
他是没打算做这些事情的。
但他的为官之道,是苏先生传授的。
这地方穷,太穷了。
甚至都没有拿得出手的特产。
“师兄可以先看看。”
“制作方式确实是不难。”段文看着,“每年都有不少犯人被流放过来,城里基本上没有太多用得到他们的地方,到头来都被军营那边拉走去修补城墙了。”
说完,他还顿了一下,废太子一家,也是被流放过来了。
只是不需要服役罢了。
君秋澜:“师兄不必避讳这些,于我而言,远离京城的是是非非,也算是好事一桩了。”
京城固然浮华迷人眼,但危机四伏,见到亲爹亲娘,都只能喊一声王爷和王妃。
除了流放的路上,还有刚到边城那几日确实是苦的。
后来……
他笑了一下,若非是经历了这一切,他恐怕也得不到这样的机缘。
挺好的。
现在一家人在一起,他还能在新世界长见识。
“师弟可否有什么打算?”
段文并没有拒绝这张图纸?
君秋澜笑了笑,“之前是有的,不过现在没有了。”
他表情带着点儿无奈和好笑,“原本是打算让师兄将水泥弄出来之后,给我们拉几车过来,我们还在修房子,结果昨天霍将军去找了我爹,刚好碰上了,建房子的水泥,霍将军表示他给我们出了。”
这话,还真闹得大家哭笑不得。
苏长寻一直没说话,现在才开口,“这水泥亦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秋澜可有别的想法?”
君秋澜愣了一下,苏先生这话,问得怪怪的,他斟酌道:“并无,只是研究出这东西之后,知晓它好用,便想着要是能发挥他的作用,这就很好了。”
苏长寻点点头,又道:“这边城,如今有了你师兄在,霍将军那边也给你解决了不少麻烦,后期有想法,也能方便一些了。”
君秋澜总觉得苏先生今天说话有些怪怪的。
他能有什么想法?
就是想要一家人能安安稳稳过日子罢了。
非要说想法,那就是积攒功德,早点儿把一家人最后的退路打通。
见他迷惑的眼神,苏长寻问得就更直接了。
“毕竟你从前是太子,虽然如今沦落至此,难道就没有抱负了吗?”
这话一出口,愣住的都不只是君秋澜了,段文也傻愣了。
先生这是要干什么?
他怎么感觉像是要撺掇君秋澜去造反呢?
他们现在哪有这个能力?
等等?
也不是没有这个能力。
霍将军那边有十几万大军,若真要起事,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段文的呼吸都紧了紧。
从前就知道先生是有大理想的人,原以为这十来年先生都没有行动,只想在这个地方养老了,可没想到是在等这么个机会吗?
段文不多想,若是先生有想法,他便跟随先生的脚步。
君秋澜还真不知道苏长寻今天是来试探他的,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或者是现代网友说的那个词,什么间歇性发癫?
他眼底的疑惑和不解,太明显了。
苏长寻是安心的,但不免有些遗憾。
“既然二位都叫我一声先生,不若今日来教考一下大家的学问。”
两个学生都是一头雾水,今天先生的思维怎的如此跳跃?
教考学问。
一个做官之后,基本上没再研究过学问,一个是流放之后,没条件去研究学问,准确来说,他是已经有了新的学问。
怎么办?
就好比结业多年,某个晴朗的午后,跟老师一起吃茶,老师突然考曾经学过的知识点。
怎么感觉突然有些臊得慌呢?
苏长寻也觉得乐呵,每个人读书,最终的目标都不同。
段文,贫家子弟,为了读书,天不亮就要起床,每日只睡两三个时辰。
但他的目的就很简单,想要通过科举改换门庭,让爹娘都过上好日子,想做官,能为百姓做实事的父母官。
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只能读书。
至于君秋澜,曾经是过继给帝王的皇子之一,脱颖而出,做了太子。
但朝臣不可能会接受一个草包太子,他就只能学,除了为君之道,文武艺,也不能差,要做朝臣百姓心中那个文武双全的完美太子。
至于有几分是真心想做学问,这就无法去估算了。
“不讲别的,谈谈你们对天下大同的理解。”
两人的心是紧了松,松了又紧。
先生这是想干什么呢?
“师兄先说吧。”君秋澜面不改色,心中隐隐有些猜测,但现在还无法确认。
段文也是忍俊不禁,“所谓天下大同便是孔圣人心中最理想的世界,……”
他才不管老师有什么想法,既然老师提问,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回答便是。
辩经而已,念书的时候也经常与同窗辩经。
明明学的还是那些内容,但每次辩经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君秋澜就这么看着段文和苏先生你来我往地辩上了。
与君秋澜而言,天下大同的观念太过于完美无瑕。
可天底下哪有那么完美的东西?
要做到又谈何容易呢?
他在另一个世界学习工作了那么久,心中自然是对建立这个新世界的管理员感到钦佩不已,甚至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程度。
但那个世界称得上是一个天下大同的世界吗?
君秋澜无法用最合适的言辞去评价他。
至少说站在他的角度,他没办法给出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
那个世界在他眼中,比他所出生的世界美好太多太多了,除了先进的科技,最重要的其实是人文。
不管怎么说,这天下大同,肯定是那个世界所有人为之追求而奋斗中的理想世界。
是因为他们所经受的教育,让他们有这样的观念。
有想破坏那个世界的坏人吗?当然也是有的。
但如果把两个世界进行比较,那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眼中,就已经是天下大同的世界了。
于他们这个世界而言,要达到这样的理想世界太难了,如果没有一位合格的领导者,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儿。
想到这里,君秋澜似乎反应过来了什么。
他又看了一眼苏先生,恐怕是上次交给苏先生的书,那苏先生有了新的想法。
他颇有几分无奈。
若他还是太子的话,见识了那么一个理想的世界,又能有苏先生这样的能臣进行辅佐,他自然是愿意向那边的世界靠拢学习的。
但仔细想又觉得是天方夜谭,向那个世界学习靠拢,首先要推翻的就是他们这样的皇权贵族。
这场教考,君秋澜多是听,很少开口说话。
但苏先生的眼神却时不时地落在他身上。
颇有几分如坐针毡的感觉。
搞得他都好奇,苏先生到底看了什么书了。
也是怪他,当初去书店,被迷了眼,除了那个世界的军事和历史,其他种类的书,基本上都拿了一本,根本没有仔细看过书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