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得到令人安心的回复后,车到了公司,丁茜脚步匆匆的往公关部走,路上遇到失势的金蓉,金蓉看着丁茜冷笑一声。
  丁茜冷静下来,步伐放平稳,对着金蓉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这时候!不能输了气势让外人看笑话!
  公关部此刻灯火通明,公关部部长组织开会商量怎么处理这件事。
  人多力量大,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出的馊主意也各不相同。
  要不直接冷处理,网络信息更新换代快,没准过几天有了更大的事件爆出来,网友就忘了这事。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你说的只是一种假设,事情再这么发酵下去,乔知筝到时候不管做什么都得遭一边骂。
  黑红也是一种流量。
  丁茜听够了他们的争吵,推门而入,我不同意这种对我的艺人长久发展不利的想法。
  会议室霎时变得一片静默。
  丁茜看着他们,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愕然、忐忑、诧异、不解、犹豫、专注、飘忽
  丁茜有点头痛,每个人单拿出去都是有自己想法的人,聚在一起就是一盘散沙。
  丁茜环视了一圈人,有没有能让三方都满意的想法。
  没人说话。
  公关部长直接别过脸,不看丁茜锐利的眼神。
  角落里,一个实习生默默的举起了手,老师,我有一个想法。
  丁茜点头,说出你的想法。
  实习生叫许愿逢,许愿逢华都传媒大学公共关系学毕业,本来想进公司后大展拳脚,但一个没人脉没资源的实习生进来只能被使唤去打打杂,许愿逢意识到自己在这里估计没有出头之日,打算这个月工资一到手就跑路的。
  现在嘛,机会来了!
  许愿逢第一次在这么严肃的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紧张,也知道时间紧迫,走到大白板前拿白板笔,简单定了三点演员、剧方、网友。
  许愿逢用笔在演员两个字上画了个圈:首先是演员发声,演员可以发表饰演这个角色时的感受,感谢观众的感触,不直接评价角色死亡原因,不涉及阶级对立词汇,如果评论区有人提及阶级,选择高赞评论回复角色是剧组与编剧倾注心血创造出来的,演员对饰演这个角色很高兴,感谢观众的触动与偏爱。让观众意识到角色与现实是有区别的。尊重观众感受的同时做到不延伸阶级争议。
  从演员到剧方画了个双向箭头。
  许愿逢转头问丁茜:目前两方的态度。
  丁茜:剧方愿意和我们配合发声演员及公司尊重剧组整体创作逻辑。
  许愿逢:那我们可以让公司出面,转发演员微博,感谢剧组信任与支持的同时感谢观众的投入与关注,弱化对立感,强化多方共同完成创作的共识。
  许愿逢从演员到观众画了一条线,中间打了个叉,多说多错,说出的话容易被过度解读,演员近期不要参与任何与剧方有关的话题,让它自然降温。
  许愿逢从剧方到观众画了一个单向箭头,可以建议后续剧方宣传时侧重角色带来的情感共鸣,她/他身上的某个优秀品质让观众联想到身边或者网络上的某人,引导讨论方向。
  许愿逢总结:争议一直存在,只是这次刚好被激发出来,争议难以解决,就让它在大众视野里弱化缩小,让观众意识到演员懂观众的共情理解。让剧方觉得演员尊重剧方创作。这样才能全身而退。
  许愿逢侃侃而谈的时候不紧张,说完这番话,面对众人紧盯着的目光,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了紧张。
  丁茜主动开口,这个想法很不错,就按你说的办吧。丁茜脸转向公关部部长,刘部长,你没意见吧?
  公关部部长点头,就按小许说的去做。gogogo!都动起来!
  一群人呼啦啦的起身回到了岗位,各司其职,蘅星娱乐今晚的公关部注定彻夜不休,直至天明。
  丁茜走的时候,柔声对许愿逢说:这里不是学校,你不用叫我老师,不介意的话,叫我一声茜姐吧,以后遇上事了可以来找我。
  好的,谢谢茜姐。
  -----------------------
  作者有话说:乔姐、乔妹:下章出场!
  第34章 抱抱
  乔知筝发博,公司转发微博,剧组发声。
  三方通力协作之下,网上风向明显好转。
  一切尘埃落定。
  因为这一起风波,还冒出了一些比较玄学的博文,乔知筝刷到时简直哭笑不得。
  递过手机给身旁的乔筝看内容,你看他们写的这些东西,真是怎么离谱怎么来,有说我养小鬼被反噬的,有说我请神助事业运气结果请到了鬼所以事业运多舛,还有一个最离谱的,他居然说我从进娱乐圈之后就已经不是我了,被公司找了个人顶替了,因为公司觉得我的财运不好,就找了个和我长相相似但财运更好的人来顶替我来旺公司!
  博文说得那叫一个有理有据,直言有图有真相,乔知筝点进去一看,不知道谁拍了张乔知筝和乔筝并排走在一起的照片,照片有些模糊,但不难看出两人侧脸高度相似。
  乔知筝想了想,发现这应该是有一次两人一起出去闲逛时被拍到的。
  乔知筝十分无奈,又有些自得,啊~这就是人红是非多吧~随便拍张照片就能编出故事了。
  你心态还挺好。
  那可不,不然怎么办呢,总不能有人骂我乱造我谣我就去死吧?这种我吃亏他们高兴的事我才不干呢。说起来,乔筝,你有没有看过那种我死后他们都开始后悔文学?
  乔筝点点头,挑眉,so?
  我觉得这种文学有点怪怪的,活着的时候也没见对她多好,死了又怎么可能会有多爱,讨厌的人死了,高兴还来不及呢,不理解怎么会有人喜欢看这种东西。
  乔筝以后来者的眼光评价了一番,这也不能怪看客吧,这种文学的流行补充了一部分有相同经历的看客人生空缺,她们不是真的觉得这种文学是正确的,只是在看的过程中代入了自己,赞同这种文学,实际是潜意识里补偿当初没被好好对待的自己。
  乔知筝一点就通,恍然大悟,确实,不能以我的认知去评价别人,这对她们太不公平了。
  乔筝手上滑动屏幕的动作一顿,整个人像是被按了暂停键。
  乔知筝还在那继续说,现在想想,我从前也做过不少蠢事,乔筝你知道吗?我小时候一直以为网络是万能的,我的小狗球球丢了,保姆她们没找到,我就上网去搜球球去哪了。
  乔知筝和乔筝眼里同时露出一抹怀念之色。
  球球是四岁的乔知筝在家门口捡到的一只脏兮兮的小鹿犬,由杜宾犬和吉娃娃结合生下的杂交犬。
  不知道为什么,记忆里很多坏心情总是在雨天,不是因为所有坏事都发生在雨天,而是雨天沉闷压抑的空气容易让人的情绪低落,连带着坏心情轻易生出,雨天成为记忆的锚点,遇上雨天就会想起曾经很多个雨天有过的坏心情。
  又是一个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的雨天,乔知筝站在客厅的落地窗前,潮湿的雨水气息从开了一条缝的窗口钻进来。
  乔知筝望着雨水砸在水洼中砸出一朵皇冠状水花,一朵一朵又一朵,连续不断,乔知筝看入了迷。
  一道细声细气的声音传入耳畔,乔知筝在门旁边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条小狗,湿漉漉的毛发,黑黝黝的眼睛像两颗小葡萄,可怜巴巴的扬了下头,又无力的低了下去,嘴里细细弱弱的叫了一声。
  乔知筝把可怜的小狗带回了家,给它取名球球,给了球球一个家。
  球球陪着孤独的乔知筝从暑气迈入寒冬,又从寒冬来到第二年盛夏。
  球球在一个夏日雨天没有预兆的来到乔知筝身边,又在一个夏日艳阳时节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她。
  比起从未拥有,得到却又失去更让人痛苦。
  五岁的乔知筝遍寻球球不见,学着大人上网求助,网络搜索球球在哪里。
  怎么可能找到呢?
  乔知筝再也没见过球球,很多年没再养过小狗。
  现在想想,我那时候真的好傻,不过我那时候是真的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
  漠不关心的父母,只有雇佣关系的保姆,乔知筝的思想世界孤立无援,没人告诉她网络并不是万能的,她通过观察大人的行为觉得网络是万能的,错误的认知持续了很久,慢慢长大了,知事了,才扭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