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瑶娘听到这话,笑着回应:我倒是与开国公家的三夫人曹氏曾说过几句话,虽说不是十分相熟,却也算得上是知道些底细,我听她的意思,开国公家里有一位幼女如今正值花季,开国公年纪大了,疼惜幼女,正张罗着要给找个好的呢。
  一听这话,李用和立时明白了这封请柬的用意,他略微思索了一下,主要是思考开国公家在朝堂之上的关窍。
  其实也不用多想,开国公一世英雄,但是他的几个儿子却都是切切实实的高门衙内,虽然没有传出什么耸人听闻的传言,但是也可称得上平庸。
  这样的人家,日后几代的子孙富贵是绝对少不了的,或许等遇上一个难得的人才,又能重新走进朝廷中枢,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最要紧的是,高家如今并不存在什么隐患,这样的人家若是结亲,倒也无妨。
  因此李用和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你便去吧。
  瑶娘听到这话,却并不甘心,继续道:要不要带着璋儿一起过去,到底是人家相看,我独自去算什么样子。
  李用和听到这话忍不住失笑:成,那就待着吧,也让人家相看相看咱们家。
  瑶娘见他这般好说话,一时间倾诉欲爆棚,又问起他对日后的儿媳妇的要求,李用和哪里能想的来这些,思索半天,只道:只要知书达理,聪慧体贴便也罢了,你那儿子是个牛性子,可不能再找个牛性子回来针尖对麦芒了。
  瑶娘一下子被他给逗笑了,立刻笑着应下:你就放心吧,一定给他找个温柔的。
  之后夫妻俩又仔细商议了一下去了之后的话术和态度,李用和这才拔出脚来,急匆匆的往衙门去了。
  **
  李用和这边忙着公事,他一边要负责练兵,一边还接了皇帝吩咐下来择选名医的差事。
  没错,皇帝择选名医的想法,诸位相公们也没啥反对意见,直接就给通过了,弄得皇帝心里还有点嘀咕,怎么这事儿就这么轻易成了呢?
  李用和身为局外人却是看的清楚,只怕是诸位相公们也察觉到了皇帝可能在生育问题上有点问题,以为皇帝这次是打着给太后请大夫的旗号实则是给自己请大夫呢,所以这事儿他们哪能反对?
  但是这话可不敢和皇帝当面说,说出来大家都玩完。
  虽则如此,择选太医这事儿也并不轻松,李用和接手了差事之后,就开始照着科举制度先给列了个框架,然后就是准备考题,先把一些滥竽充数碰运气的筛下去。
  这个考题可不好整,李用和这几日净忙这个了。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一年也转眼过去了,除旧迎新之后,国家也换了新的年号,是为景祐元年。
  这天李用和刚下衙,正想着洗漱一番,瑶娘却已经找上门来,李用和不得不先放下洗漱之事,先去招呼妻子。
  瑶娘此时看起来红光满面,自打过完年之后,她就参加了无数宴会,虽说这些宴会表面上看起来都光明正大,但是其实本质都是相亲宴会。
  这事儿他们夫妻二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也告诉了儿子李璋,毕竟这事儿还是得李璋来配合。
  但是即便如此,李璋也只锵锵配合了三四次,便再也撑不住了,找了个借口,一溜烟跑去了书院,三四日的也不回家。
  这事儿弄得瑶娘经常来李用和这儿抱怨,因此今日李用和也只当她还是来抱怨的,所以便也和往常一样,将妻子迎了进来,然后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没想到瑶娘这次过来,却并不是为了这事儿,而是她已经看准了未来的儿媳。
  看来看去,还是开国公家的那位姑娘好些,性情疏阔,温柔大气,虽说是幼女,被宠着长大,身上却没有半分骄娇之气。
  李用和听到这话,一时间有些诧异:你已经定下人选了吗?那高家是什么态度?
  瑶娘听到这话只是笑:还能是什么态度,高家看了这么多人家,也是觉得我们家最好,他们家的三夫人曹氏和我说,他们家小妹的亲事虽说是家中大嫂张罗,但是却是开国公亲自掌眼,他老人家想要见咱们璋儿呢。
  李用和听到这话都惊住了,开国公想要见李璋?这不过才见了几面,竟是看上这小子了吗?
  李用和在惊疑不定的同时,陷入了沉思,许久,到底是点了点头:即是如此,那就见一面吧。
  反正娶了高家闺女也挺好。
  瑶娘一见李用和答应了,立刻笑的见牙不见眼:好好好,既然郎君答应了,那我这就去给高家回话。
  李用和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言,心里却还是忍不住嘀咕,李璋这小子,到底有什么魔力,桃花运倒是挺不错的,比他这个当老子的强。
  **
  这边整顿好了家里,李用和又开始操心起公事了,如今考卷已经差不多出好了,几位出题人也被李用和好吃好喝的圈在了宅子里,全国性质的大夫考试,现在要正式开始了!
  李用和这几日简直是忙得后脚跟打后脑勺,便也没把家里的那点事放在心上。
  等到某一日他给皇帝汇报近况时,听到皇帝提起这事儿,他这才恍然间想起来,儿子婚事的后续他好像还没问瑶娘呢。
  但是皇帝却仿佛早已经知道似得,一脸揶揄的和李用和说起这事儿。
  前几日开国公入宫和我说话,提起了表弟,那是一个赞不绝口,就差把表弟夸出花来了,我看表弟与开国公家的亲事也该快了吧?
  李用和直接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有些心虚道:臣这几日,只顾着医考之事,竟也没来得及问这个,这事儿都是臣妻在操持。
  皇帝一听这话,一时间有些好笑:舅舅为了朝政如此废寝忘食,竟是忘了表弟的亲事,是朕的不是,不该让舅舅如此操劳。
  李用和连道不敢:也是臣为人愚钝,之前从未操持过此事,因此才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至于家里之事,臣也并不十分担心,儿女婚事皆是缘分,能成则成,不必强求。
  听到李用和这话,皇帝竟也叹了口气:这世上又有谁能有舅舅如此胸怀呢,对于子嗣香火,也能淡然处之。
  李用和听他这话说的有些危险,赶紧往回圆:臣一届俗人,哪能和官家说的这般超脱,只是既然人力不可及,只能随波逐流,有时候有些事,越是在意,越是焦虑,却是越发求而不得。
  皇帝听着这话,叹息一声,长久都没有再张口。
  他如今年纪一日日大了,对于子嗣问题,又何尝没有渴求过呢?
  这两年,他暗地里就像是一个收庄稼的农民一样,日日都盼着后宫里能传来好消息,可惜一直都没能如愿。
  这次招揽天下名医,若说他一开始还没有察觉到母后和舅舅的用意,但是如今慢慢的他也缓过神来,知道这次的事情,多半是母后和舅舅为了他而使出的计谋,否则以母后的节俭谨慎,又如何会提出如此耗费人力物力的事情呢?
  可是这计谋却并不让他厌恶,甚至有点小感动,也就只有自己最亲的这两个人,会如此的为他着想,甚至为了怕他生气,还特意为他找了个借口。
  只盼这次的事情能如舅舅和母后所愿吧,否则岂不是辜负了他们的一番心意。
  想到这儿,皇帝对着李用和笑了笑:舅舅之言,我都记下了,不过如今既然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舅舅也该关心关心家里的事情的,表弟成婚之事可是大事,绝对马虎不得。
  李用和立刻应下,心里也是松了口气,他也怕触及到了皇帝的雷区。
  **
  和皇帝说完话之后,李用和便回家了,当然了,回家第一件事,自然是和瑶娘问一问儿子的婚事。
  瑶娘一提起这个,表现的十分得亢奋,立刻道:八九不离十了,上次开国公见过璋儿之后,他们家的三夫人曹氏和我说,老爷子十分满意,还想着过几日,请咱们家过去做客呢。
  没成想果真如此顺利,李用和都有些不敢置信了,不过顺利也是好事儿,李用和心里估摸着,等赶在开春之前,把婚事定下,然后等明年春天,再让媳妇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