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一看太后哭了,李用和也慌了,急忙劝解:姐姐,您先别难过,公主对亲事兴趣寥寥,兴许也是缘分未到,您何必如此着急呢?
太后还是觉得难受,在她看来,自家的闺女又漂亮又聪明还是皇帝的亲妹妹,没想到大了大了,亲事竟然成了问题。
李用和只能一直安慰太后,足足安慰了小半个时辰,太后这才止住眼泪。
之后李用和也没在宫里留饭,匆匆离开了。
不过等他出了宝慈殿,却发现惠国长公主正站在门外。
李用和一愣,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但是惠国长公主却走上前来,对着李用和行了一礼,这才柔声道:舅舅,我有些话想要和舅舅说。
李用和一时间有些迟疑,不明白外甥女想要和自己说些什么,但是还是点了点头,舅甥俩走到了一个僻静角落。
舅舅,您今日入宫,皇兄是不是和您说了我的婚事?
外甥女话说的十分得干脆利落,李用和都被她问的怔住了,许久才点了点头:正是此事。
李用和心里有些小尴尬,他是真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外甥女不会也知道皇帝和太后的想法吧?
但是还没等李用和想明白,惠国长公主就继续开了口:舅舅,我知道此事不管是母后还是皇兄都是为了我好,但是我也有些话想和舅舅说,表弟聪慧机敏,满腹经纶,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良人,只是我性格自来随性,为人又多散漫,只怕不是表弟的良配。
好嘛,原来公主本人也不愿意啊,李用和的心一下子放到了肚子里,他之前还以为公主也看上他儿子了呢,现在想想真是有些自以为是了。
李用和连忙摆手:公主聪慧,是犬子配不上公主,请公主放心,我已经和皇上言明此事,皇上也说了此事作罢,绝不敢耽误公主的终身。
惠国长公主一听这话,却是有些尴尬,急忙摆手:舅舅言重了,表弟与我自来如亲姐弟一般,表弟是何等人物,我哪能不知,只是到底我们之间多是姐弟之情,却无夫妻的缘分。
李用和一听这话,也是叹了口气,他自然是明白的,惠国长公主和自家儿子的确有着许多性格上不能共处的原因,首先他们两人都是极有主意的人,而且也都很要强,这样的人若是亲戚,或许还能说到一块去,但是要真放在一起过日子,那就是鸡飞狗跳,且看看郭皇后和皇帝就知道了。
所以李用和到底也是点了点头:公主此言甚是。
见着舅舅仿佛也在深思此事,公主继续道:请舅舅放心,我在此事上也不会叫舅舅为难,我自会和皇兄说明此事的。
见着公主竟然如此有担当,李用和连忙阻拦道:公主不必如此,此事我已经和官家说过了,骨血回流到底也不利子嗣,而且官家也应下了此事作罢。
谁知公主却摇头:此事又不止是舅舅家事,更涉及我的终身,如何能只让舅舅出头,若是舅舅因为此事惹怒皇兄,我心中也实在过意不去,舅舅放心,皇兄自来疼我,想来也会听一听我的想法。
听着这话,李用和一时间竟也生出许多感叹,他的这个外甥女,可比外甥要性格强势坚定多了。
但是无论如何,李用和还是又劝了她几回,见着她依旧坚定不移,甚至还打听了一些所谓骨血回流的事情,李用和自然是一五一十说了,然后惠国长公主这才满意。
说完事情之后,舅甥二人也很快分别,惠国长公主往宝慈殿去了,李用和这次是直接出宫回了家,他现在突然发现,其实妻子之前让他早些给儿子相看人家的话还真没说错,否则也不会有今日之难了。
这般想着,李用和觉得,赶明他就应该赶紧专注起来,早些给儿子定下亲事,以免生变。
**
李用和在离开垂拱殿之后的这一系列动作,皇帝自然也是看在眼里* ,他听着阎文应说完,这才点了点头:国舅和公主说了多久的话?
阎文应小心看了皇帝一眼,这才低声道:不到一刻钟,只是瞧见的人离得太远,并未听清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皇帝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旁人不知道,朕还能不知道吗?
皇帝其实是有些察觉到妹妹对这门亲事并不上心了,但是在他心中,他做出这个决定,也是为了妹妹好,因此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但是现在,舅舅竟然也不同意,而且还说出了这样一番道理来,倒是让他有些进退不得了。
该说不说,他之所以会坚定推动这幢婚事,为的就是一是能好好安置妹妹的终身,其次也是提升母家的地位,其三,也能免了其他勋贵人家和文臣们在其中弄鬼,可是没成想,人家两个竟然都不接这个茬。
皇帝简直无语了,自己一片好心,都成了驴肝肺。
就在他烦躁的时候,外头突然有人传话,惠国长公主求见,皇帝一时间头更大了。
第123章 升官
在面对自己的亲妹妹时, 皇帝心中虽然也有不满,但是语气还是温和了许多。
乐宁,今日过来可有什么事?
惠国长公主看向皇帝, 眼神十分坚定:皇兄,我知道您和母后都想让我嫁给表弟, 但是此事我不愿意。
皇帝没想到妹妹这话说的竟然如此直白,一下子竟也愣住了, 许久才回过神来:你为何不愿?难道表弟不好吗?
惠国长公主摇了摇头:表弟足够好,只是我一直只当表弟是亲弟弟, 从未想过与他成婚。
皇帝一下子沉默了, 许久才勉强道:你与表弟相处的时间不多,如今你觉得不好,或许日后你就觉得好了。
皇帝之所以会给妹妹赐婚, 当然也不是单单只考量利益问题,他自然也是考察过这个表弟, 能不能配得上自己的妹妹。
但是经过一系列考察,他到底还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表弟是完全能配得上妹妹的, 甚至可以说,表弟是他见过的, 这个年纪勋贵子弟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因此他才同意了母后的意见,只是没想到自己一片好心,竟然让两面都不满意,这就让皇帝心里也有些不舒服了。
惠国长公主或许看出了皇帝情绪上的不满,因此也放缓了语气:我知道皇兄是为了我好, 也知道表弟的确是当世男子中难得的才俊,可是有时候两个人合不合适也不是光看这些,我性格要强,表弟也非软弱之人,而且我看他也颇有志向,何必用驸马这个名头绑住他呢?我更愿意看到表弟用他的所学来为国效力,为皇兄分忧。
惠国长公主这一番话,既说的冠冕堂皇,又隐隐表现出了为皇帝着想的小心思,一下子就触动到了皇帝柔软的内心。
他眼神温和的看向妹妹,许久叹了口气道:行吧,你既然不愿那便算了,舅舅之前也曾与我说过,骨血回流只怕有碍子嗣,如此要是真的成了,却是害了你了。
惠国长公主也立刻做出一副感激的模样:多谢皇兄体谅。
说完又走上前来,亲自给皇帝斟了一杯茶:皇兄为了国事劳心劳力,如今又为了我操心这么多,是我让皇兄费心了。
皇帝失笑一声,从妹妹手中接过茶碗:你是我的亲妹妹,我自该为了你操心。说完一口饮尽茶水,不过等到喝完之后,又突然道:不过如今你既然拒绝了舅舅家的亲事,那旁的人就得继续相看起来了,母后为了你的亲事操了不少心,如今可不能再让她老人家操心了。
惠国长公主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个回马枪,一下子心中叫苦不迭,但是这会儿她也再没胆子去否决皇帝的意思了,只能苦着脸点了点头。
太后还是觉得难受,在她看来,自家的闺女又漂亮又聪明还是皇帝的亲妹妹,没想到大了大了,亲事竟然成了问题。
李用和只能一直安慰太后,足足安慰了小半个时辰,太后这才止住眼泪。
之后李用和也没在宫里留饭,匆匆离开了。
不过等他出了宝慈殿,却发现惠国长公主正站在门外。
李用和一愣,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但是惠国长公主却走上前来,对着李用和行了一礼,这才柔声道:舅舅,我有些话想要和舅舅说。
李用和一时间有些迟疑,不明白外甥女想要和自己说些什么,但是还是点了点头,舅甥俩走到了一个僻静角落。
舅舅,您今日入宫,皇兄是不是和您说了我的婚事?
外甥女话说的十分得干脆利落,李用和都被她问的怔住了,许久才点了点头:正是此事。
李用和心里有些小尴尬,他是真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外甥女不会也知道皇帝和太后的想法吧?
但是还没等李用和想明白,惠国长公主就继续开了口:舅舅,我知道此事不管是母后还是皇兄都是为了我好,但是我也有些话想和舅舅说,表弟聪慧机敏,满腹经纶,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良人,只是我性格自来随性,为人又多散漫,只怕不是表弟的良配。
好嘛,原来公主本人也不愿意啊,李用和的心一下子放到了肚子里,他之前还以为公主也看上他儿子了呢,现在想想真是有些自以为是了。
李用和连忙摆手:公主聪慧,是犬子配不上公主,请公主放心,我已经和皇上言明此事,皇上也说了此事作罢,绝不敢耽误公主的终身。
惠国长公主一听这话,却是有些尴尬,急忙摆手:舅舅言重了,表弟与我自来如亲姐弟一般,表弟是何等人物,我哪能不知,只是到底我们之间多是姐弟之情,却无夫妻的缘分。
李用和一听这话,也是叹了口气,他自然是明白的,惠国长公主和自家儿子的确有着许多性格上不能共处的原因,首先他们两人都是极有主意的人,而且也都很要强,这样的人若是亲戚,或许还能说到一块去,但是要真放在一起过日子,那就是鸡飞狗跳,且看看郭皇后和皇帝就知道了。
所以李用和到底也是点了点头:公主此言甚是。
见着舅舅仿佛也在深思此事,公主继续道:请舅舅放心,我在此事上也不会叫舅舅为难,我自会和皇兄说明此事的。
见着公主竟然如此有担当,李用和连忙阻拦道:公主不必如此,此事我已经和官家说过了,骨血回流到底也不利子嗣,而且官家也应下了此事作罢。
谁知公主却摇头:此事又不止是舅舅家事,更涉及我的终身,如何能只让舅舅出头,若是舅舅因为此事惹怒皇兄,我心中也实在过意不去,舅舅放心,皇兄自来疼我,想来也会听一听我的想法。
听着这话,李用和一时间竟也生出许多感叹,他的这个外甥女,可比外甥要性格强势坚定多了。
但是无论如何,李用和还是又劝了她几回,见着她依旧坚定不移,甚至还打听了一些所谓骨血回流的事情,李用和自然是一五一十说了,然后惠国长公主这才满意。
说完事情之后,舅甥二人也很快分别,惠国长公主往宝慈殿去了,李用和这次是直接出宫回了家,他现在突然发现,其实妻子之前让他早些给儿子相看人家的话还真没说错,否则也不会有今日之难了。
这般想着,李用和觉得,赶明他就应该赶紧专注起来,早些给儿子定下亲事,以免生变。
**
李用和在离开垂拱殿之后的这一系列动作,皇帝自然也是看在眼里* ,他听着阎文应说完,这才点了点头:国舅和公主说了多久的话?
阎文应小心看了皇帝一眼,这才低声道:不到一刻钟,只是瞧见的人离得太远,并未听清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皇帝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旁人不知道,朕还能不知道吗?
皇帝其实是有些察觉到妹妹对这门亲事并不上心了,但是在他心中,他做出这个决定,也是为了妹妹好,因此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但是现在,舅舅竟然也不同意,而且还说出了这样一番道理来,倒是让他有些进退不得了。
该说不说,他之所以会坚定推动这幢婚事,为的就是一是能好好安置妹妹的终身,其次也是提升母家的地位,其三,也能免了其他勋贵人家和文臣们在其中弄鬼,可是没成想,人家两个竟然都不接这个茬。
皇帝简直无语了,自己一片好心,都成了驴肝肺。
就在他烦躁的时候,外头突然有人传话,惠国长公主求见,皇帝一时间头更大了。
第123章 升官
在面对自己的亲妹妹时, 皇帝心中虽然也有不满,但是语气还是温和了许多。
乐宁,今日过来可有什么事?
惠国长公主看向皇帝, 眼神十分坚定:皇兄,我知道您和母后都想让我嫁给表弟, 但是此事我不愿意。
皇帝没想到妹妹这话说的竟然如此直白,一下子竟也愣住了, 许久才回过神来:你为何不愿?难道表弟不好吗?
惠国长公主摇了摇头:表弟足够好,只是我一直只当表弟是亲弟弟, 从未想过与他成婚。
皇帝一下子沉默了, 许久才勉强道:你与表弟相处的时间不多,如今你觉得不好,或许日后你就觉得好了。
皇帝之所以会给妹妹赐婚, 当然也不是单单只考量利益问题,他自然也是考察过这个表弟, 能不能配得上自己的妹妹。
但是经过一系列考察,他到底还是得出了一个结论,表弟是完全能配得上妹妹的, 甚至可以说,表弟是他见过的, 这个年纪勋贵子弟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因此他才同意了母后的意见,只是没想到自己一片好心,竟然让两面都不满意,这就让皇帝心里也有些不舒服了。
惠国长公主或许看出了皇帝情绪上的不满,因此也放缓了语气:我知道皇兄是为了我好, 也知道表弟的确是当世男子中难得的才俊,可是有时候两个人合不合适也不是光看这些,我性格要强,表弟也非软弱之人,而且我看他也颇有志向,何必用驸马这个名头绑住他呢?我更愿意看到表弟用他的所学来为国效力,为皇兄分忧。
惠国长公主这一番话,既说的冠冕堂皇,又隐隐表现出了为皇帝着想的小心思,一下子就触动到了皇帝柔软的内心。
他眼神温和的看向妹妹,许久叹了口气道:行吧,你既然不愿那便算了,舅舅之前也曾与我说过,骨血回流只怕有碍子嗣,如此要是真的成了,却是害了你了。
惠国长公主也立刻做出一副感激的模样:多谢皇兄体谅。
说完又走上前来,亲自给皇帝斟了一杯茶:皇兄为了国事劳心劳力,如今又为了我操心这么多,是我让皇兄费心了。
皇帝失笑一声,从妹妹手中接过茶碗:你是我的亲妹妹,我自该为了你操心。说完一口饮尽茶水,不过等到喝完之后,又突然道:不过如今你既然拒绝了舅舅家的亲事,那旁的人就得继续相看起来了,母后为了你的亲事操了不少心,如今可不能再让她老人家操心了。
惠国长公主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个回马枪,一下子心中叫苦不迭,但是这会儿她也再没胆子去否决皇帝的意思了,只能苦着脸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