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因此这个消息一传开,整个军镇都是欢欣鼓舞。
  连苗逵也是激动不已,他没想到,如此冒险出兵竟然还能大胜,因此立刻组织人出门迎接得胜大军。
  张鹤龄也跟着人一起出城迎接大军回归,看着走在最前面,骑在大马上的朱晖,张鹤龄心里琢磨,其实这人还是有点本事的。
  等到一行人回到总兵府,朱晖便和众人说起了这次出兵的情况。
  蒙古人虽然被夜袭,但是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他们斩首一千余,自己也损失了不少。
  张鹤龄听到这个结果虽然有些心痛,但是也并不惊讶,毕竟如今的明军可不是当年打到斡难河畔的明军了,能有这个结果,已经是很不错了。
  所以在苗逵开口说要给这次征战的将士们请功的时候,张鹤龄也没有开口说什么,这次的确算是一场大胜,底下的将士们也的确应该得到嘉奖。
  等到说完正事,朱晖让其他人都离开了,只留下了张鹤龄和苗逵说话。
  其中有些人十分不解,一些疑惑的目光也在张鹤龄身上浮动,不过张鹤龄自己却很冷静,他知道朱晖留下他到底想要说什么。
  等到其他人都离开之后,朱晖这才看向张鹤龄道:张大人,皇上密信上所言的细作,如今可都准备好了?
  张鹤龄立刻点头,就在朱晖出征的这几日,张鹤龄的商队也终于到达了宁夏镇。
  人已经到了,只是我不知蒙古如今势力如何,还请大将军指点。
  张鹤龄只知道这次入侵的蒙古首领叫火筛连小王子,但是至于这是个干嘛的,张鹤龄一概不知。
  这个朱晖当然知道的就比较清楚了,他道:此次入寇的贼首名为火筛,乃是蒙古满官嗔部人,他乃是贼酋满都鲁的女婿,弘治十三年时入河套,其下号称有三万户。
  张鹤龄一听这个就理解了个大概,如今蒙古的大汗就是满都鲁,这个火筛竟是满都鲁的女婿,治下三万户人,看起来他是打定主意要在河套落根了。
  张鹤龄眉头皱的死紧,这可不成啊。
  即是如此,我就让他们往河套而去,仔细打探一下这个火筛的底细。
  朱晖点了点头,许久又道:我能见见这些人吗?
  张鹤龄却摇了摇头:此等人物藏于暗处,最怕露出底细,大将军还是少见为上。
  朱晖心中虽然有些不满,但是到底也没说什么,毕竟这件事可是皇上吩咐下来的。
  既如此,那再过几日就让他们出发吧,这次火筛受了重创,只怕需得回去修整几日才敢冒头,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打探一下他们接下来的行动。
  张鹤龄笑着点头:将军高见,正是如此。
  **
  等和朱晖这边商议完,张鹤龄就找了个人去通知商队,可以启程了,同时还派了几个弓马娴熟的护院跟着护送。
  他一开始承诺了要用宁夏镇的军士护送他们,但是这话也就是个借口,要是真这么高调,那估计什么消息都打探不出来。
  不过他反悔之前的话也是有借口的,只说大将军不许就成了,而且他还派了自家的护院护送,已经十分有诚意了,这些人也不敢说什么,只是心里大概都在琢磨,看起来侯爷和大将军之间的关系不太好啊。
  不仅是这些人在琢磨,就连朱晖手底下的几个将军也在琢磨这事儿。
  大将军自打从固原回来之后,只在第一天见了一回这位寿宁侯,之后两人就再没见过面,寿宁侯每日也是躲在驿馆里不出门,也不知道这两人到底在搞什么鬼。
  他们心里都在怀疑,这个寿宁侯是不是皇帝派过来监视他们大将军的,所以大将军才这么不待见他。
  就在这么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有一条消息从大将军府中传了出来,大将军下令,让寿宁侯担任参军一职,入大将军府参详军事。
  这消息一传出来,之前寿宁收来监视的结论立刻一下子坐实了,看起来果真如此啊,寿宁侯这回是真的不走了。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张鹤龄身上,想看看这位寿宁侯会有什么反应,会不会借此机会在军中扩展势力。
  而张鹤龄的表现,很出乎众人的意料,同时也很符合他嚣张跋扈的外戚身份,接到命状之后,他先是去将军府拜谢了一回,然后就借口身体不适,压根不上将军府的门,什么见鬼的参详军事也根本理都不理,好像是将摆烂进行到底了。
  这下子,大家都知道这位寿宁侯是个扶不上墙的纨绔子弟了,因此即便他有监军的嫌疑,也没人再去理会他了。
  -----------------------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5章 得胜
  张鹤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每天都无所事事, 除了窝在驿馆里当宅男,就是出门逛逛集市吃吃喝喝玩玩闹闹,把一个贵族纨绔子弟演绎的淋漓致尽。
  但是这些表象也不过是他演出来的罢了, 其实私底下的动作却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他先联合朱晖和苗逵,将大军之中的几个势力细细筛查了一遍, 确信几个将军都确实可靠,然后又把一些看起来有异常的人, 慢慢调离要害部门,首先是确定了自家阵营的纯洁性。
  至于蒙古那边的消息, 一开始的时候很久都没有什么动静, 一直等到一个月之后,才慢慢传来了一些消息。
  原来之前那位火筛小王子经历过之前的大败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驻地休养生息, 只是他们还是不会就这么轻易放弃劫掠,因为他是新迁入河套地区的, 原本就没什么粮草积累,再加上如今部族中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不抢不行。
  要是不来抢劫, 可能他连他手底下的人都压不住。
  因此那人传来的消息说,如今部族中正在征召战马和骑士, 仿佛是要再去劫掠。
  张鹤龄急忙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朱晖,朱晖一听说也绷紧了心神, 立刻道:还要请他探查一下,这帮人到底会出兵何地。
  张鹤龄自然也明白紧要之处,立刻让人又给那边传信。
  就这么一来一回。
  等到眼看到了秋季粮食丰收的季节,终于又有消息传来,火筛集结了军队, 朝着固原方向出发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进攻固原镇。
  张鹤龄一听这个消息,立刻就把消息禀报了上去,而朱晖听到这个消息也有些惊诧,上次这帮人才在固原吃了亏,如今竟然又要前往固原劫掠吗?
  不过如今这个消息,已经是细作能打听出来的极限了,他们能接触到的,也只是中下层的阶级,想要接触那些上层大贵族现在还是有些困难。
  朱晖思索片刻,终于道:此事我知道了,劳烦寿宁侯为此事费心了。
  张鹤龄也连道客气,两人寒暄几句,张鹤龄便离开了。
  张鹤龄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很准确的,操控这些细作,他可以,但是让他参与军事,他还差得远。
  所以他索性也就不管这些乱七八糟的,还是相信保国公的专业能力吧。
  上次救援固原获得胜利,朝廷赐下了一堆封赏,张鹤龄也受了赏,受了双俸,这在外戚勋贵中也算是头一遭了。
  他都如此,更不必提主要立下大功的保国公了,连带他手底下的将士,上次一共竟是有两万多人受赏,一时间大家的积极性暴涨,都摩拳擦掌的等着立功呢。
  也是因此,所以对于这次的作战计划,朱晖也是越发重视,他很快就请了监军苗逵前去商议。
  至于张鹤龄这边,他一回到驿馆,就急忙给商队那边去了信,让他们赶紧离开河套地区,回转宁夏镇。
  他可不想因为这次的征伐,导致自己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情报网络就这么损失掉。
  朱晖那边开始紧锣密鼓的制定计划训练士卒,几位将军看到大将军突然加强了训练,心中也不免各有猜测,只是朱晖经过上次一战,威望甚高,这些人也不敢轻易去问,只能也听从朱晖调遣,加强了平日里的训练工作。
  直到朱晖终于制定好了这次的征伐战略,他才终于在某一日召集了五万精锐兵马,在某一日晚上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宁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