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他一边听着,一边漫不经心地打量这个小小的居室,应当是小儿子的房间,青色的幔帐上绣着竹叶飒飒,帐子有些年头了,上面打了几个颜色相近的补丁。
墙壁上挂着裱好的四个歪歪扭扭的字“学海无涯”,写的跟螃蟹爬过一样,一看就是抓笔没有两年。还被堂而皇之的挂在墙上,以供这对父母瞻仰。
“学海无涯”下方一个小小的立柜,上面摆着几本简陋的书,书本中间,摆着一双草编的蛐蛐和蜻蜓。
书桌和椅子就摆在立柜边上,桌子上现在只有一个竹筐,里面是妇人缝制未完的衣裳。
布帘被揭起来,妇人端着一碗米粥走了进来,粥里打了嫩黄的蛋花,她递过去道:“烫,慢点喝,你肚子上有伤,可不敢多食。油盐也别用了,给你调了蜜。”
尔后回过头白了她男人一眼:“去打点热水来,光说些什么废话。”
他们再没有多问他的事,似乎只是家里来了个寻常客人,狼妖狗妖与他们似乎更不相干,反正又不吃人,他们也不能把他下锅炖。
只管一日三餐地供应着,当个寻常伤患。偶尔范掌柜空闲时,会钻到屋子里找沈珏说说话,问一些古早的轶事。
沈珏也没有想去的地方,加之受了伤,便在这寻常人家住了半个月,听他们每天在铺子里同客人讨价还价,或者在院子里齐心合力调制染料,都是些最琐碎平凡不过的事。
他离开时没有告别,只留下了一袋碎银并七片金叶子,还有一个钱袋里装了七块玉饰,不是什么好玉料,也不是很差,寻寻常常的玉料同这寻常的一家七口人一样,戴出去也不打眼,都是从前柳延开玉器店时留下的旧物。
后来,有一年开春时节他再来雍州,路过他们家门口。
店铺已经换了人,他专意打听过一回,才知道几年前这家人的三个儿子,送两位祖父母去合州探望二儿子的路上遇到劫匪,老老少少五条性命,一个都没有回来。
他一路打听着,找到妇人的居处,在简陋的院墙外却看到了白胖胖的范掌柜的一缕魂。
胖男人一生寻常,顺顺当当活了几十年,骤然遭遇灭顶之灾,一口气没想通,一根腰带把自己挂在了梁上。
直到变成了孤魂,才望着一夜白头的妻子后悔莫及。
那个万物萌芽的初春傍晚,他站在院墙外,听屋里白发老妪烧着纸,絮絮叨叨地嘀咕着:
“你们老的老,小的小,就这么走了。我要是也走了,谁给你们烧纸钱,在底下穿不好,吃不好,可怎么好?”
“我也不知道还能给你们烧上几年,往后该怎么办呢……”
“三郎啊,你就这么走了,将来谁给咱们爹娘,咱们儿子上香呢。”
“三郎,你这个负心郎……”
他看着那个白胖胖的孤魂,蹲在墙根里,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
然而野鬼,连眼泪都是奢侈。
第十四章
因这次是三个人,沈珏便定了一大一小两间舱房,他本能的照顾弱小,把苏栗和自己安排在一间。昙薮住了另一间。
舱房紧挨着,中间隔着一道薄薄木板,其实也挡不住什么。
苏栗晕水,缩在床上躲开窗户外涛涛黄浪,缩了片刻,就趴着睡着了。他睡觉的姿势实在令人大开眼界,双手朝后,侧脸顶着枕头,双腿蜷起来跪成一团,撅着腚地打起了小呼噜。
沈珏望着他的睡姿,莫名觉得眼熟,好似在哪处见过。
脑子里跑马灯般转了一圈,也记不起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睡姿,最后冷不丁想起了自己——他记事的早,在襁褓里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那时他实在太小,也才三个多月大一点,刚刚学会爬行,被沈清轩抱到木床上,用一根拨浪鼓逗着,从床头爬到床尾。他爬了好几圈,终于抓到阿爹手里那根拨浪鼓,一把抓住就不肯撒手,啃了几口,冷不丁脑袋一歪就睡着了,憨态可掬的模样还被沈清轩画了下来。
有那么一阵子,爬着爬着就趴着睡过去成了他的常态,往往睡不了太久,大多都是打了个盹,很快就醒过来继续爬行,仿佛撅着腚睡一觉只是补充一些精力。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再看苏栗的睡姿,无端地以为他也只是打个盹,很快就会醒过来,而苏栗睡了一宿。
再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个白天了。
苏栗洗漱完抱着空空如也的肚子坐在桌前,眼巴巴地望着他,像一只乞食的小猫,圆溜溜的大眼睛让人不忍心拒绝。
沈珏示意他去隔壁喊昙薮,苏栗坐着没动,提起嗓子嚎了一声:“大师,过来用饭。”喊完才跑到门口,拉开房门。
昙薮那边传来衣袍摩擦的细微悉索声,紧跟着是开门关门的脚步声,出现在门前的昙薮白玉一样的脸上,挂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行了礼方才坐下。
两荤两素的菜肴并两碗米饭,热气腾腾地摆在一僧一道面前,替他们备好碗箸的沈珏自己走到舱外,望着江面起伏的波澜,听身后各个舱房里传来的交谈声,很快就走了神。
他听力好,又不沾人间烟火,旁人吃饭的时候,他大多数都自觉地走开。
屋里苏栗饭都堵不住嘴地在问:“和尚你怎么了?眼圈那么重。”
昙薮没有吭声,隐约能听见碗勺轻撞的声音。
苏栗继续道:“别是被我昨天说你还俗的事吓得一宿没睡吧?”
昙薮低低应了声:“嗯。”
苏栗就不说话了,纵然他才十二岁,自小山门长大,也知道权势富贵不是他该插手的事。
终于安静地吃完一顿饭,沈珏走回去,依旧是两个小银锭和空碗碟一起消失。
二十个铜板的一顿饭食,他花了二两银子,即便昙薮也觉得这人豪奢过分,然而吃人嘴短,加上他想起历史上自己那位祖宗消失的内库,默默地一声不吭。
重新坐下,沈珏提起眼皮,看向昙薮问:“不愿意还俗?”
昙薮自然不愿意还俗。
沈珏就不再提,只是脸上无端冷了三分。
船舶顺江行走三日,到达雍州时是个斜阳西下的傍晚,沈珏领着路,带他们在雍州城里,从青石大路走到青石小巷,穿过一个又一个坊市,最后停在一家门墙破落的小院前。
沈珏抬手叩了叩门栓。
此时的天色彻底暗下来,院中依然一片黑沉沉,无人点灯。
三人在昏蒙中站了许久,木门被拉开了一道缝,门后伛偻老妪嘶哑的声音问:“谁呀?”
沈珏:“我们仨是路人,借碗水喝。”
门开了,老妇颤巍巍的声音带着百折不回的善意,提醒道:“老身看不清,你们自己进来打水呀。”
沈珏跨过门槛走进去,苏栗和昙薮跟在后面,两人面色复杂,约莫在想象中受尽磋磨的妇人即使没有一身戾气,也不该是这样毫无防人之心。
妇人在月色下的身形小小的一团,被苦难和岁月压垮的脊梁已经彻底弯曲下去,蹒跚着走在前方,替他们领路。
一边走着一边道:“我领你们去灶房,水缸里是隔壁陈家替我打的水,昨天刚打满……你们用过饭了吗?没用过,自己生火弄点吃食。”顿了顿:“老了就是没用,来客人了,也只能让你们自己动手。”
苏栗忍不住道:“你不怕我们是坏人吗?”
老妇人满脸褶子都拢在一起,白雾阻障的眼睛明明看不见,却将视线准准的望向他的方向,慢吞吞的嗓音带着笑意地说:“世上哪那么多坏人哩。”
苏栗一口气就这么被哽在咽喉里,吐不出咽不下地,硬生生被噎的眼圈泛红。
昙薮走上前,在灶房里摸索出火折子,点燃了油灯烛火。
黑黢黢的院子,渐渐灯火通明起来。
院门被拍响,外面传来男声在喊:“范婶在家吗?是不是来客了?我看你家院子亮灯了。”
昙薮扶着妇人走出去,在门口同好心的邻居寒暄,这是善心人怕来了恶客,欺负一个孤仃仃的老人家。
沈珏站在院子里,看着墙角处那一缕魂。
魂魄不肯轮回,通常就消散在天地间。
可不肯轮回的孤魂,往往都是执念未消,执念越强,消散的越慢。
胖乎乎的范掌柜也不外如此,他不肯轮回,又无归处,只好在每一个夜里守在院子前,望着他的老妻,一日日憔悴佝偻,一天天哭瞎双眼,一夜青丝白雪回不了头。
再多悔恨也挽不回的人鬼殊途。
于是一天天看着她,连一句安慰都给不了她。
甚至连靠近一点都不敢,怕自己一身鬼气冲撞了她,只能在院前站着,守着,等着一个消散天地的结果。
沈珏走过去,低声问他:“还认得否?”
范掌柜木木地抬起眼,盯着他望了一会,整个鬼都哆嗦了起来:“是你啊,那年那个狗妖。”
“狼妖。”沈珏说,“我带来一个和尚,一个道士,送你去轮回。”
墙壁上挂着裱好的四个歪歪扭扭的字“学海无涯”,写的跟螃蟹爬过一样,一看就是抓笔没有两年。还被堂而皇之的挂在墙上,以供这对父母瞻仰。
“学海无涯”下方一个小小的立柜,上面摆着几本简陋的书,书本中间,摆着一双草编的蛐蛐和蜻蜓。
书桌和椅子就摆在立柜边上,桌子上现在只有一个竹筐,里面是妇人缝制未完的衣裳。
布帘被揭起来,妇人端着一碗米粥走了进来,粥里打了嫩黄的蛋花,她递过去道:“烫,慢点喝,你肚子上有伤,可不敢多食。油盐也别用了,给你调了蜜。”
尔后回过头白了她男人一眼:“去打点热水来,光说些什么废话。”
他们再没有多问他的事,似乎只是家里来了个寻常客人,狼妖狗妖与他们似乎更不相干,反正又不吃人,他们也不能把他下锅炖。
只管一日三餐地供应着,当个寻常伤患。偶尔范掌柜空闲时,会钻到屋子里找沈珏说说话,问一些古早的轶事。
沈珏也没有想去的地方,加之受了伤,便在这寻常人家住了半个月,听他们每天在铺子里同客人讨价还价,或者在院子里齐心合力调制染料,都是些最琐碎平凡不过的事。
他离开时没有告别,只留下了一袋碎银并七片金叶子,还有一个钱袋里装了七块玉饰,不是什么好玉料,也不是很差,寻寻常常的玉料同这寻常的一家七口人一样,戴出去也不打眼,都是从前柳延开玉器店时留下的旧物。
后来,有一年开春时节他再来雍州,路过他们家门口。
店铺已经换了人,他专意打听过一回,才知道几年前这家人的三个儿子,送两位祖父母去合州探望二儿子的路上遇到劫匪,老老少少五条性命,一个都没有回来。
他一路打听着,找到妇人的居处,在简陋的院墙外却看到了白胖胖的范掌柜的一缕魂。
胖男人一生寻常,顺顺当当活了几十年,骤然遭遇灭顶之灾,一口气没想通,一根腰带把自己挂在了梁上。
直到变成了孤魂,才望着一夜白头的妻子后悔莫及。
那个万物萌芽的初春傍晚,他站在院墙外,听屋里白发老妪烧着纸,絮絮叨叨地嘀咕着:
“你们老的老,小的小,就这么走了。我要是也走了,谁给你们烧纸钱,在底下穿不好,吃不好,可怎么好?”
“我也不知道还能给你们烧上几年,往后该怎么办呢……”
“三郎啊,你就这么走了,将来谁给咱们爹娘,咱们儿子上香呢。”
“三郎,你这个负心郎……”
他看着那个白胖胖的孤魂,蹲在墙根里,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
然而野鬼,连眼泪都是奢侈。
第十四章
因这次是三个人,沈珏便定了一大一小两间舱房,他本能的照顾弱小,把苏栗和自己安排在一间。昙薮住了另一间。
舱房紧挨着,中间隔着一道薄薄木板,其实也挡不住什么。
苏栗晕水,缩在床上躲开窗户外涛涛黄浪,缩了片刻,就趴着睡着了。他睡觉的姿势实在令人大开眼界,双手朝后,侧脸顶着枕头,双腿蜷起来跪成一团,撅着腚地打起了小呼噜。
沈珏望着他的睡姿,莫名觉得眼熟,好似在哪处见过。
脑子里跑马灯般转了一圈,也记不起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睡姿,最后冷不丁想起了自己——他记事的早,在襁褓里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那时他实在太小,也才三个多月大一点,刚刚学会爬行,被沈清轩抱到木床上,用一根拨浪鼓逗着,从床头爬到床尾。他爬了好几圈,终于抓到阿爹手里那根拨浪鼓,一把抓住就不肯撒手,啃了几口,冷不丁脑袋一歪就睡着了,憨态可掬的模样还被沈清轩画了下来。
有那么一阵子,爬着爬着就趴着睡过去成了他的常态,往往睡不了太久,大多都是打了个盹,很快就醒过来继续爬行,仿佛撅着腚睡一觉只是补充一些精力。
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再看苏栗的睡姿,无端地以为他也只是打个盹,很快就会醒过来,而苏栗睡了一宿。
再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个白天了。
苏栗洗漱完抱着空空如也的肚子坐在桌前,眼巴巴地望着他,像一只乞食的小猫,圆溜溜的大眼睛让人不忍心拒绝。
沈珏示意他去隔壁喊昙薮,苏栗坐着没动,提起嗓子嚎了一声:“大师,过来用饭。”喊完才跑到门口,拉开房门。
昙薮那边传来衣袍摩擦的细微悉索声,紧跟着是开门关门的脚步声,出现在门前的昙薮白玉一样的脸上,挂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行了礼方才坐下。
两荤两素的菜肴并两碗米饭,热气腾腾地摆在一僧一道面前,替他们备好碗箸的沈珏自己走到舱外,望着江面起伏的波澜,听身后各个舱房里传来的交谈声,很快就走了神。
他听力好,又不沾人间烟火,旁人吃饭的时候,他大多数都自觉地走开。
屋里苏栗饭都堵不住嘴地在问:“和尚你怎么了?眼圈那么重。”
昙薮没有吭声,隐约能听见碗勺轻撞的声音。
苏栗继续道:“别是被我昨天说你还俗的事吓得一宿没睡吧?”
昙薮低低应了声:“嗯。”
苏栗就不说话了,纵然他才十二岁,自小山门长大,也知道权势富贵不是他该插手的事。
终于安静地吃完一顿饭,沈珏走回去,依旧是两个小银锭和空碗碟一起消失。
二十个铜板的一顿饭食,他花了二两银子,即便昙薮也觉得这人豪奢过分,然而吃人嘴短,加上他想起历史上自己那位祖宗消失的内库,默默地一声不吭。
重新坐下,沈珏提起眼皮,看向昙薮问:“不愿意还俗?”
昙薮自然不愿意还俗。
沈珏就不再提,只是脸上无端冷了三分。
船舶顺江行走三日,到达雍州时是个斜阳西下的傍晚,沈珏领着路,带他们在雍州城里,从青石大路走到青石小巷,穿过一个又一个坊市,最后停在一家门墙破落的小院前。
沈珏抬手叩了叩门栓。
此时的天色彻底暗下来,院中依然一片黑沉沉,无人点灯。
三人在昏蒙中站了许久,木门被拉开了一道缝,门后伛偻老妪嘶哑的声音问:“谁呀?”
沈珏:“我们仨是路人,借碗水喝。”
门开了,老妇颤巍巍的声音带着百折不回的善意,提醒道:“老身看不清,你们自己进来打水呀。”
沈珏跨过门槛走进去,苏栗和昙薮跟在后面,两人面色复杂,约莫在想象中受尽磋磨的妇人即使没有一身戾气,也不该是这样毫无防人之心。
妇人在月色下的身形小小的一团,被苦难和岁月压垮的脊梁已经彻底弯曲下去,蹒跚着走在前方,替他们领路。
一边走着一边道:“我领你们去灶房,水缸里是隔壁陈家替我打的水,昨天刚打满……你们用过饭了吗?没用过,自己生火弄点吃食。”顿了顿:“老了就是没用,来客人了,也只能让你们自己动手。”
苏栗忍不住道:“你不怕我们是坏人吗?”
老妇人满脸褶子都拢在一起,白雾阻障的眼睛明明看不见,却将视线准准的望向他的方向,慢吞吞的嗓音带着笑意地说:“世上哪那么多坏人哩。”
苏栗一口气就这么被哽在咽喉里,吐不出咽不下地,硬生生被噎的眼圈泛红。
昙薮走上前,在灶房里摸索出火折子,点燃了油灯烛火。
黑黢黢的院子,渐渐灯火通明起来。
院门被拍响,外面传来男声在喊:“范婶在家吗?是不是来客了?我看你家院子亮灯了。”
昙薮扶着妇人走出去,在门口同好心的邻居寒暄,这是善心人怕来了恶客,欺负一个孤仃仃的老人家。
沈珏站在院子里,看着墙角处那一缕魂。
魂魄不肯轮回,通常就消散在天地间。
可不肯轮回的孤魂,往往都是执念未消,执念越强,消散的越慢。
胖乎乎的范掌柜也不外如此,他不肯轮回,又无归处,只好在每一个夜里守在院子前,望着他的老妻,一日日憔悴佝偻,一天天哭瞎双眼,一夜青丝白雪回不了头。
再多悔恨也挽不回的人鬼殊途。
于是一天天看着她,连一句安慰都给不了她。
甚至连靠近一点都不敢,怕自己一身鬼气冲撞了她,只能在院前站着,守着,等着一个消散天地的结果。
沈珏走过去,低声问他:“还认得否?”
范掌柜木木地抬起眼,盯着他望了一会,整个鬼都哆嗦了起来:“是你啊,那年那个狗妖。”
“狼妖。”沈珏说,“我带来一个和尚,一个道士,送你去轮回。”